第十三节 三焦经大药房——让我们的内分泌永不失调
正说三焦经大药
我们知道,十二经络中有一个三焦经,那么究竟什么是“三焦”呢?其实,三焦是一个找不到相应脏腑来对应的纯中医的概念,用通俗的话来说,三焦就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按照《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具体说来,三焦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通调水道,二是运化水谷。
三焦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肩部和侧头部。循行路线是:从无名指末端开始,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行至肩,在第七颈椎处交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其支脉从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颈外侧,从耳下绕到耳后,经耳上角,然后屈耳向下到面颊,直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部,到达眼外角。
三焦经的终点叫丝竹空,就是我们的眼外角,鱼尾纹就长在这个地方,很多女士这个地方还会长斑,所以经常刺激三焦经就可以减少鱼尾纹和防止长斑;三焦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上的疾患如:耳聋、耳鸣、耳痛等都可通过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三焦经从脖子侧后方下行至肩膀小肠经的前面,可以和小肠经合治肩膀痛,还能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等发生在颈部的疾病;此经顺肩膀而下行到臂后侧,又可治疗肩周炎,再下行通过肘臂、腕,因此还可治疗网球肘和腱鞘炎。
手少阳三焦经
那么,什么时候刺激三焦经效果最好呢?最佳时间应是亥时,即晚上9~11点,这时候是三焦经当令,气血在此时达到顶峰,所以这时候按摩效果是最好的。中医还认为,晚上10点是性爱的最佳时间,因为亥时是阴阳和合的时段,这个时候是性爱的黄金时刻,也就是通过男女的交合配合身体完成阴阳和合的过程,达到“三焦通泰”。
中医一直都是讲究保精色忌,房事不能过度,但是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和谐的性爱会令人身心欢愉,激发生机,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不过人的身体在非常健康的状态下,神清气爽、全身通泰,性事反而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反而是经常有性欲的人,身体比较虚弱。这与我们现代流行的观点是不同的,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有宣传补肾的药品都是明示暗示,使用了该药品会让你重振雄风之类的,这是一种误导,只是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性爱的欢愉上了,岂不知这样是对身体很大的伤害,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要为了那一时的快乐,无节制地透支身体,否则你只能是离疾病越来越近了。
西方认为性爱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10点半,我们传统的中医认为最好是在晚上10点,西医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中医的理由上面已经说了就是为了达到阴阳和合,而为什么比西方认为的要早半个小时呢?这是因为下一个时辰就是胆经当令,应该是熟睡养阳的时候,如果晚上10点半进行性爱,很可能到胆经当令的时候人体还处于兴奋状态,会睡不着,而晚上10点进行性爱,到下一个时辰开始的时候,人体就已经处于熟睡状态了,可以养住阳气。这也体现了中医看问题的一种思想,他们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认为天地、阴阳、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和谐,所以人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过性生活也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着性子乱来,否则就会伤害身体。
内分泌失调,从三焦经寻找出路
很多女性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好好的皮肤突然出现了黄褐斑,肥胖总在不经意间造访,身体的某些敏感部位会出现肿块……其实,这都是人体生理机能的调控者——内分泌在作怪。
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这些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肌肤干燥、暗淡无光,月经紊乱,带下异常,乳房松弛,局部肥胖,失眠多梦,情绪波动,烦躁忧虑,等等。内分泌失调不仅仅影响容貌,且时刻威胁着女性健康。
那如何让内分泌回归平衡状态呢?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经,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三焦经是人体健康的总指挥,它主一身之气,是调气的一个通道。比如有人内分泌失调,但具体怎么失调说不清楚,到医院检查也得不出确切的结果,这时就可以调一下三焦经,以保证身体正常运行。三焦经的循行路线,是从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边1厘米开始,然后顺着手背、顺着胳膊的背部上头,到耳旁绕一圈,最后到眉毛旁边。下面就介绍几个容易操作的穴位。
液门、中渚、外关、支沟4穴的位置
1.液门
即津液之门,在无名指、小指缝间。此穴最善治津液亏少之症,如口干舌燥、眼涩无泪。“荥主身热”,液门还能解头面烘热、头痛目赤、齿龈肿痛、暴怒引发的耳聋诸症。此穴还善治手臂红肿、烦躁不眠、眼皮沉重难睁、大腿酸痛疲劳诸症。
2.中渚
此穴在手背侧,四、五掌骨间。腧主“体重节痛”,木气通于肝,肝主筋,所以此穴最能舒筋止痛,腰膝痛、肩膀痛、臂肘痛、手腕痛、坐骨神经痛,都是中渚穴的适应证。此穴还可治偏头痛、牙痛、耳痛、胃脘痛、急性扁桃体炎。此外,四肢麻木、腿脚抽筋、脸抽眼跳等肝风内动之症,都可掐按中渚来调治。
3.外关
此穴非常好找,在腕背横纹上2寸。外关即与外界相通的门户,胸中郁结之气可由此排出,外感风寒或风热可由此消散。此穴络心包经,因此外关可以引心包经血液以通经活络,可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痄腮、结膜炎。此穴更善调情志病,与胆经阳陵泉同用,有逍遥丸之效。与胆经丘墟穴配伍,有小柴胡汤之功。此穴还能舒肝利胆、散郁解忧,可治月经不调、心烦头痛、厌食口苦、胸胁胀满、五心烦热、失眠急躁之症。若脚踝扭伤,用力点按外关穴,可即时缓解症状。平日多揉外关穴,还可以防治太阳穴附近长黄褐斑和鱼尾纹,以及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外关穴功效众多,且又是防止衰老的要穴,不可小视。
4.支沟穴
此穴在外关上1寸,所以与外关穴的功用较为类似,也可舒肝解郁、化解风寒,同时还善治急性头痛、急性腰扭伤、胆囊炎、胆石症、小儿抽动症。古书皆言其善治便秘,但其特效是治疗“肋间神经痛”,俗称“岔气”。当岔气时,用拇指重力点按支沟穴,即时见效。
经常感到胸闷,可敲一敲消泺穴
一紧张就胸闷的小林,看书、看报、看电视都会莫名地胸闷憋气,上腹堵胀,胸口就像勒上了禁锢的外壳,不停地喘息,经过西医多次体检也没查出一点毛病来,因此大家都认为是神经紧张造成的。在一次聚会上,一个朋友无意间用拳头捶了小林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玩笑之举,没想到,小林却觉得胸闷好多了,真是奇怪。其实,这是敲到消泺穴了。
胸闷是指胸部闷,有堵塞感或气短,伴见心悸、胸痛、情绪不宁、头昏体倦、食少腹胀等症。胸痹、心悸、痰饮、肺胀等病症均可见此症。胸闷形成的原因有两种:
(1)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气机失常,脾不化津,聚湿生痰,肝气郁结,气滞血淤,痰淤交阻,胸中气机不畅,则为胸闷。情绪不好、爱生气的人常有此症。
(2)饮食不当。过食膏粱厚味、肥甘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阻脉络,气滞血淤而成胸闷。
(3)其他病所致。冠心病、胸膜炎、肺气肿等疾病可出现胸闷。
消泺穴的位置
现代的上班族们,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或者饮食不当,可能会有胸闷、心悸的现象,如果你有这种症状请不用慌,只要你每天坚持敲消泺穴就能治愈。因为胸闷是上焦气郁而成,而消泺穴正是三焦经的一个穴位,所以如果平时感到胸闷,可以按摩或者敲击此穴位,它会使你的胸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