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学会理解领导的不容易

老板是让员工赢利的顾客

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定义,“顾客”就是直接花钱购买东西的人。从商品经济意义上看,当员工把自己作为一个劳动力商品出售时,购买者是谁?是老板。老板出钱购买员工的劳动力价值,员工也一定要把老板当作自己的顾客,并以此开始规划自己的赢利。

若想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那么,任何一位员工都要从现在开始确立一种观念:“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自己用全身心经营的事业。”你既可以把自己看做是一家旭日初升、大有前途的公司,也可以看做是一件产品,你的产品是在你能力的基础上为你的顾客——老板提供的各种服务。

经营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赢利,而要赢利就必须赢得顾客的认可,使你的产品能够畅销。一个企业只有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

作为公司职员,我们的顾客应该包括我们的老板、我们的上司、我们所在的公司和所面对的客户。其实简单地看,顾客就是我们的老板。从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角度看,作为经营者和领导者,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主要是为自己的赢利负责。

我们要为自己这家企业赢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要获得就必须首先付出,这是大自然的铁律。在经济领域也一样,任何一家公司要赢利,都只有先让顾客获得了相应的利益,自己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再好,也必须通过顾客的认可和购买,才能实现其赢利。顾客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实现利润的真正关键。当顾客购买我们的商品或服务时,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才能转化为财富。

对于任何一个职员,老板都是顾客。员工要实现赢利,就必须为老板创造出价值。

很多人在为老板工作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赚钱。希望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心只是想着如何让老板给你加薪水,却从来不重视对公司的贡献,哪个老板会愿意请一名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员工呢?

是的,金钱是我们生存的一种基础,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没有金钱我们就难以生存。但是,要获得金钱就必须要有用来交换的商品,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越大,你的回报才能越大,也就是说你的赢利才能越大。若你的自我经营毫无意义,你的产品和服务毫无价值,那么,赢利只能是一种空想。

对于任何一家经营者而言,追求赢利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自我经营的员工也一样。但是每一位经营者都应该记住,你给顾客创造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你赢利的多少。老板是让员工赢利的顾客,对老板这位顾客,员工只有更好地提高为其服务的质量,更多地为其创造价值,他才能给你更多的利润。

老板与员工不是对立,而是合作

很多人认为,员工和老板天生是一对冤家。人们最常听到的是相互间的抱怨,即使偶尔彼此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有点假惺惺的。人们常呼吁老板要多为员工着想,是出于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愿望来考虑的,而员工似乎就很少有理由要为老板着想了。

究其根本,老板和员工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这两种角色实际上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自然界中有许多互惠共生的现象。比如说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获得生存的空间;再比如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们身体表面往往会有一些寄生虫,一些鸟类等小动物也栖息在它们身上,以这些小寄生虫为食,同时,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虫对它们的侵害,可谓是互惠互利。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不胜枚举,在生物学中统称为共生现象。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老板和员工是互惠共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员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而没有了员工,老板想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职员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互惠共生的角度来看,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够忠于公司、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员工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全力以赴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才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保持敬业的习惯。

许多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能力以外,个人品行是最重要的评估标准。品行不端正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因此,优秀员工应当遵循这样的职业信条:如果你真诚地、负责地为老板工作,他付给你薪水,那么你应该感激他、称赞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

在一个有着卓越企业文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的企业中,员工在享受着老板提供的优厚待遇的同时,也会为老板着想,积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献策,积极工作。即使企业一时遇到困难,员工也会与老板同舟共济,渡过难关。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老板赚取利润的同时,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持久的保障。助人就是助己,多做一点对你并没有害处,也许这会花掉你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可以使你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上司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需要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今天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甜美的果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

有些员工以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这种认识使他们无意中让自己的立场与老板对立起来,使老板和员工之间原本和谐共赢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实际上,老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潇洒,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会思考公司的行动方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并不少见。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不会得到老板的喜爱,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一开始只是为了争取个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当它变成一种习惯时,为利益而计较,就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它不仅对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也会扼杀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

很多员工认为老板对公司而言仅是一个投资者,是一个“最有权力的闲人”,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多数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都有“净赚薪水”的心态,认为“你给多少钱,我就出几分力”是理所当然、各不相欠,有的甚至对老板产生了敌对的情绪。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别看有些老板平日里一副轻松潇洒的样子,其实他们大都承担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责任。创维集团的总裁黄宏生把苏格拉底的“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这句话大概也是不少老板内心的写照。

那么在工作中,老板主要承担了哪些痛苦和责任呢?

1.风险之痛

企业越大,其经营中所遇到的风险就越大。经营企业是一项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事情。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方面不可避免地会滋生出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种种潜在危机,这些都为老板管理和领导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2.抉择之痛

老板的角色就好像是一艘船的“船长”,时刻要考虑到企业之舰的航向。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却是对于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抉择的痛苦是员工所不能理解的。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理人?自己做,面临着精力和时间上的挑战,请职业经理人,又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只要企业存在,企业抉择的问题就时刻萦绕在老板的心头。

3.责任之痛

老板是一个企业的领航者和组织者,他们要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各级人员的管理、财务控制等重大环节负责,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出现重大变故,很多人可能会因此要重新选择岗位,甚至对整个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老板身上肩负着企业的、员工的、社会的责任等多重责任,这种责任为他们带来种种荣耀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4.身体之痛

很多老板都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事业上的成功。老板不仅工作要动脑,而且还要交际应酬,结果,过多的应酬和思虑把身体搞垮了,老板的成功是牺牲了健康作为代价的。例如,知名企业家王均瑶去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过于劳累。

5.感情之痛

处于领导的位置,老板付出的比一般人多得多。算算老板的工作时间:早上8点钟到办公室,中午开会或者陪人吃饭,下午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晚上还要应酬。等到回家的时候,家人也睡了,老板与家人之间基本上没有时间沟通,由于缺少沟通,两者间也越来越不可能产生共鸣。

冷落了家人不说,有的人在做了老板以后,由于利益的纷争,兄弟姐妹也反目成仇,老板成了孤家寡人。有的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做生意,开始很好,做到一定程度,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说我的钱赚够了,请退钱给我;有的说我还要继续发展,急需钱投资,不能退钱,矛盾的激化导致好朋友最终分道扬镳。

老板承受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责任,有人把他们称为企业的家长、教练,其实更多的,老板是员工事业上的伙伴,老板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也为员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得老板者得前程

“老板”的概念意味着什么呢?有老板就有打工者,老板好像阎王爷,生杀予夺的权力就被他掌控着,任由他差遣。

下属能不能处理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一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属如果与老板关系很投缘,老板就可以为下属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下属的工作有一点起色老板就会很快对此做出反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机会一到,老板金口一开,你的“前程”也就伸手可摘了。

例如,在一个单位之中,特别是私营企业之中,下属的升迁和薪水几乎都是掌握在老板的手里。如果你很有能力,你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不少成绩,可是老板还是没有对你表示鼓励。究其原因,就是老板对你只是平平淡淡。很显然,你的成绩不容易被老板发现,得不到老板的欣赏,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因此,与老板关系处理得如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板能否理解并支持你的事业。和他们相处得好,有利于你的前程。反之,和他们相处不好,就会给你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工作的直接目标就是工作绩效。在工作过程中,每个人努力工作的结果几乎都是为了取得工作绩效。而与老板关系相处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下属的工作绩效。

我们知道,任何人的发展和成功都是要靠机会恩赐的,也就是说,机会是下属发展和成功的重要条件。机会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等来获得,可是得到这种机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获得机会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老板为下属提供。

老板可以给下属提供、创造和分配机会,因此,下属与老板搞好关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增加成功的几率。

相反,不同的下属,做同样的工作,花同样的力气,可是,老板不喜欢他们,其评价很多都是否定的。即使没有骨头,也会说什么“工作还是不错,可是自信不足”之类的话。通过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老板嘴轻轻一动就把下属的功劳给抹杀了。对下属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好的,至少是有失公正。可是对老板来说,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因为作为一个老板,行使权力是他的专利,他需要有人给他干活,而让自己喜欢的人干活更利于交流,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老板的手里所掌握的资源是远远超过下属的,最终炒你鱿鱼,你也没话说,所空出来的位置可能还会弄回来一个高手呢?

可是,下属如果不懂得老板有这种偏袒的感情,那就很危险了,自己毁自己的前程。这是因为,作为下属一旦被老板嫌弃,那就不容易混下去了。

如何保住自己的前程呢?下属与老板的关系至关重要。

应该知道,下属与老板之间的缘分十分微妙:

很多时候,下属与老板攀谈几分钟,老板就会对下属产生好感。就好像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所谓“人结人缘”。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所谓的“日久生情”。

与“一见钟情”相比,“日久生情”发生比率更高,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普遍方式。下属和老板关系大致也是这样的。

所以,下属在工作中不仅要勇于表现自己,还要注意自己的表现要获得领导的认可,这样你的路就会更宽,前途会更光明。

给老板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每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凡是帮别人打过工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因而认为老板不近人情;而当有一天角色互换,你也成了老板时,你却会认为员工处处不积极主动。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雇员的利益,给员工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能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的善意就会在无形之中表达出来,从而感动和影响包括你的老板在内的周围的每一个人。你将因为这份善意而得到应有的回报。任何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不管什么事都能悉心替他人考虑,这就是你成功的原因。

每一位老板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老板时刻都面临着公司内外的各种压力,而他在压力大的时候偶尔发泄一下,犯点错误,这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完美,老板也一样。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应该以一种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老板,而不要把他们当作雇主,应该同情那些以全副精力打理公司的人,他们往往下班之后还要工作。

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重用,在于老板鼠目寸光,没有识别人才的慧眼,而且还嫉贤妒能。他们认为在自己的老板手下做事,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会使自己变成庸才,远离成功。

而事实上,这些年轻人哪里知道,每一个明智的老板无时无刻不在搜寻有能力的员工,而对于那些只知道抱怨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老板只会解雇他们。任何一个老板重用的都是有才能而且能够为自己分忧解难的员工。

老板为了公司的利益,会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多方面的考察。只有发现某些人既无工作能力,又品行恶劣的时候,老板才会解雇他。任何人都不会拿自己的心血开玩笑,老板之所以不重用甚至解雇那些能力不足的人,就是因为他们不想拿自己一手创办的且一直苦心经营的事业当赌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任何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大批人才,公司才能健康发展,那些既没才能又没品行的人,当然会被老板置之不理。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留给老板

工作中,老板看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做对公司有益的事,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业绩留给老板。然而工作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总是很容易遇上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身上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也充满激情和梦想,可是他们的境况总是不尽人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相反,总有比他们平庸的人获得了成功。他们也常常因此而抱怨:为什么上天不垂青于我?

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只关注“我做了什么”,而不关注“我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统计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他们也无法取得让老板满意的业绩。

员工在工作中会面临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为什么提供需要的结果。老板安排你做一个工作,实际上是想要你提供这个工作的结果。但是很多人却陷入了一个心理陷阱:因为公司与员工之间,不是采取公司与公司之间那种讨价还价的交换,我们就认为公司与自己之间不是商业交换,而是“一家人”。只要做事,尽力就算是有了业绩,至于是不是达到了公司想要的结果,那就不是自己所关心的了。

事实上,认为在工作中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是对自己工作价值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虽然公司与员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讨价还价的关系,但员工应当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公司的工资,就应当提供相应的价值回报。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解决好工作上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工作中有很多人只看到一份工作的权限和职责要求,而看不到这个岗位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作用,即工作使命。对工作使命认识不清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很多员工虽然任务执行的很“出色”,但仍然是将一大堆的问题留给了公司和老板,这也就是“做什么”与“做到什么”之间的矛盾。

林克是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户的委托之前,总要先花点时间去拜访该客户组织的高级主管。在问了一些有关业务委托方面的问题之后,林克总要向这些高级主管提些诸如“你们公司现在聘用的员工数量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之类的问题。据林克统计,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负责的是财务”,或“我主管的是销售”,还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员工是100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说“我的责任是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务量提升30%是我的责任”。

这两种不同的回答反应了人们对待工作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把问题留给老板还是把业绩留给老板这两种行为上的差异。那些清楚自己工作使命、把业绩留给老板的人比较看重贡献,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的视野广阔,在工作中,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进一步,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是因为,不管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或顾客解决问题。

那些把业绩留给老板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自我反省,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学会与老板“换位思考”

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圣诞赞歌响彻整个大街,橱窗里装饰着彩灯,盛装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琳琅满目。

“一个5岁的男孩将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绝对没有想到,儿子紧拽着她的大衣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哭个没完,圣诞精灵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

“我……我的鞋带开了……”

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在他眼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妇人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

真是可怕的情景!这是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眺望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把儿子抱了起来……

从此这位母亲牢记,再也不要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母亲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认识到了这一点。

同样,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需要经常去理解自己的老板。理解的最好角度是站在被理解一方即老板的立场去思考,即所谓的“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老板,这对于营造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是极其有用的。

作为公司的员工,从你一开始进入公司那一天起,你就要开始理解公司和公司里面的人,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产品特征、市场实力到公司文化都要尽力去理解。进而还要理解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老板,理解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脾气秉性、工作作风、性格特征。有时候在工作中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处理问题,而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

与老板进行换位思考,也就是要求员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充分理解老板的苦衷。试想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也希望当自己不在的时候,公司的员工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勤奋努力,踏实工作,各自做好分内之事,时刻注意维护公司的利益,这样你就可以一心一意处理好外面的事情。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当你派出你的员工到各地处理公司事务的时候,也希望他们个个都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以保证公司的业务顺利开展,公司的盈利节节上升。

既然你希望你的员工这样去做,那么,当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只有与老板进行换位思考,我们才能真正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老板也是人,他考虑的问题比一般员工更多,因为他处理的事情多,与他打交道的人多。员工和老板之间是什么关系?直观地,当然是雇佣关系,而实际上是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经营成果的互惠共生关系。在现今的商业环境中,老板和公司员工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当然并不是说要对那种长期拖欠工资的老板也一味地迁就,而是说当公司真的有困难的时候,只要老板能够跟我们推心置腹地讲清楚,让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也应该体谅老板的艰辛和困难,并且自动自发地站在老板的角度,从公司的利益出发,为老板出谋划策。

老板的立场就是公司的立场,一个从公司的角度看问题的员工,会自觉调整自己与老板的对立情绪,同情和支持自己的老板,时刻与老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体谅老板,未来才能做好老板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老板,因为他总是期望我们做得更多,却给予我们很少。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老板整天忙忙碌碌,他是为了什么呢?我们的衣食住行,还不是得益于老板?

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换个角度看老板,我们就能体会到老板为企业经营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在工作中给老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工作中,员工轻视老板主要分为下列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一旦某位职员在公司中起了很大作用,他就会变得自以为是。譬如顺利完成了一个大订单、为公司挽回了重大的损失等,他们就会想:“如果没有我,公司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第二种情形是,当员工处于事业的低谷,譬如没有完成业务指标,或者因个人工作问题遭到老板的批评责备,他们的内心会充满挫折感和委屈,于是,就会对那些批评他的人心存怨恨:“当老板有什么了不起,将我放在那个位置上,我一样能做好。”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他们被私欲蒙住了眼睛,看不到老板所付出的代价和努力,看不到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所必须付出的艰辛。

事实上,作为一名老板,其工作性质与员工有很大不同。他必须思考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他必须对每一个重大的决策进行规划,这些工作表面上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维持一家公司的正常运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他必须具备许多非凡的能力:

——强烈的成就感,这类人追求卓越的成就感的愿望很强烈;

——良好的整合能力,这类人具备不错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把各种纷繁的信息整合起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良好的承受力和持久力,这类人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强,勇于面临各种打击,不轻言放弃;

——良好的团队组织能力,这类人有天生的领导力,善于调动团队整体积极性。

退一步说,如果你的老板真是很轻松,很悠闲,这也不意味着任何人做了老板都会很轻松,现在的轻松也许是以前辛苦的结果——只是你没有看到老板以前所付出的努力。一旦公司业务进入成熟稳定期,与那些整天疲于奔命的业务员相比,老板的轻松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克是一名业绩出众的营销经理,看到每天老板坐在办公室里,而业务人员四处奔波,使得公司财源滚滚。他内心颇有些不平,于是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几经筹措终于将公司开起来了,结果如何呢?他发现,无论是业务还是管理都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个人创业,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职业精神,但我们必须明白,做老板是一件复杂而且辛苦的事情。做员工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给老板更多的体谅,未来才有可能做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