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抱怨的工作
第一节 公司就是你的船
责任不容推却
船员常常把自己看作是与船一体的,船上的一切,他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所以,几乎每一个环节,他都会很用心的顾及和照料。在职场中,同样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富有责任感,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地完成公司交下来的任务,并且会在公司有困难的时候主动补位,因为他知道,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就会收获更多,他们会在不同的岗位上让能力展现出最大的价值,同时也易获得成功。
下面故事中的乔治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这份责任感让他收获了什么。
乔治到这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会有很大的损失?
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这位工人说:“如果技术有了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就证明现在没有问题。”乔治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工程师非但不重视他说的话,还暗自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过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罢了。
但是乔治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里来的矿石?”
乔治说:“是我们公司的。”
“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乔治坚持道。
“看来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有些发火了。
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乔治,而且还晋升乔治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这么多工程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甚至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
乔治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可以说实现了一个飞跃,他能获得工作之后的第一步成功就是来自于他的责任感。正如他的总经理所说的那样,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并不缺少能力出色的人才,但缺乏负责任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乔治正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他的责任感让他的领导者认为可以对他委以重任。
如果你的领导让你去执行某一个命令或者指示,而你发现这样做可能会大大影响公司利益,那么你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来,不必去想你的意见可能会让你的上司大为恼火。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让你的领导明白,作为员工,你不是在刻板地执行他的命令,你一直都在思考,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同样,如果你有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你也一定要付诸行动。因为,没有哪一个领导会因为员工的责任感而批评或者责难你;相反,你的领导会因为你的这种责任感而对你青睐有加。
工作中没有“不关我的事”
在工作中,没有“不关我的事”,因为工作无“疆界”,工作不分分内分外。大家一起工作的目标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仅仅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一个企业中,除了每个员工要各自完成的职责外,总是还有一些没有人做或者有些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我们暂且称之为责任的空白地带,空白地带同样事关企业的存亡,老板在分配责任的时候却又容易忽视它。若在一个公司里,人人都抱着“这不是我职责范围里面的事情,我根本就不用操心”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去工作,那么,公司事务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将如何进行?公司内部的协调合作又该怎样开展?公司的共同目标又该如何得以实现?
李芬担任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李芬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听了这话,李芬一下就愤怒了,但她仍平静地说:“既然不是你分内的事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那个员工就这样失去了工作。
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会接受一些看上去很风光的分外之事,如陪老板出席一个商谈会,替公司接受媒体的采访等,但却对一些麻烦而卑微的分外之事置之不理。其实,这种心态是极其不正确的,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也同样能磨炼人,小事也同样能改变人的命运。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扩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会跟着扩大,所以不要总以“这不关我的事”为由推脱责任,要知道,抱着“不关我的事”这样想法的员工永远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只会给公司带来时间以及金钱等资源的浪费,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李航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一天,他到一家销售公司联系一款最新打印设备的销售事宜,因为是一款定位为大众化的新品,并且厂家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经销商的让利幅度非常大。李航便决定在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之前同一些信誉与关系都比较好的经销商敲定首批的订量。
不巧的是,同他一直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不在。当他提起即将推出的新品时,一位负责接待他的员工冷冷地回绝了他。
李航没有办法,只好走了。
他来到有业务联系的第二家公司。不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虽然很失望,但他还是想试一试,看能否说服接待他的人。
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年轻小姐,不仅面容姣好,工作也特别热情。当得知李航是来自一家著名的IT公司的销售经理时,她立即表现出了一个公司员工应有的素质,马上倒了一杯水给李航,还主动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李航向她说明了来意,她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老板不在就让它白白溜走。她主动要求第二天给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等老板回来以后再由老板定夺。
结果很清楚,第二家公司在老板不在的时候,由于那位女员工的热情接待,为公司促成了一桩生意。这款产品在整个市场上只有该公司一家经营,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3000台,为老板净赚了6万多元。
可见,一句“不关我的事”,一次赚钱的机会就飞到了别人那里。其实,“不关我的事”这种想法不仅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也会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下降,这些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浪费。如果你只是从事你分内的工作,那么你将无法争取到人们对你的有利评价。
所以,作为公司里的一名职员,事关公司的事务,我们都不要以“这不是我的工作”为由,推卸责任,置身事外,应该抱着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积极态度,为公司的发展着想。
跟公司一起成长
沃尔玛是全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企业之一,其投资回报率为46%,即使在1991年不景气时期也高达32%。它的历史远没有美国零售业百年老店“西尔斯”那么久远。但在短短的40几年时间里,它就发展壮大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当前,沃尔玛的经营哲学、管理技能已经成为全世界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当然这也包括其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沃尔玛,员工有一个著名的称谓——“合伙人”。一方面,沃尔玛把公司领导称为公仆,而另一方面又把员工称为合伙人,这与许多企业强调管理者的领导地位迥然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沃尔玛非常看重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所以,公司以其对员工平等相待的态度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沃尔玛员工的工资一直被认为在同行业不是最高的,但是员工却非常忠实于企业,他们以在沃尔玛工作为荣,把沃尔玛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因为他们在沃尔玛是合伙人。
在沃尔玛总部,一位女士因加入了公司的“利润分享计划”而感到由衷的庆幸,她名叫玛丽,是一名普通的采购员。玛丽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沃尔玛工作,是沃尔玛的老员工。一开始,她的哥哥试图说服她辞去工作,他认为玛丽在沃尔玛以外的公司工作工资会比这里高。然而,玛丽留了下来,并成了公司“利润分享计划”中的一员。到了1991年,她的利润分享数字变成了228万美元,而她的职位也从原来的普通员工晋升为经理。玛丽很庆幸自己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没有听哥哥的话,也更加对沃尔玛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现在她不仅可以拿所挣的钱供她的宝贝女儿上大学,还在沃尔玛公司这个舞台上实现了她的人生目标。
由此看来,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互惠共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只有企业上下齐心协力,员工负责任地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了,又带动了员工的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由此我们想到的是,你在公司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公司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自然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对待公司中的种种事务,那么你的事业、你的精神就会在公司中得到最大的进步。只要你的行为和态度切实推动了公司的成长,那么公司就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首先要有一个企业属于自己的心态。要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愿意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去做任何事情。这样你终究会成为自己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感恩公司,是它给了你发展的平台
职场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公司,觉得是公司在盘剥他们的劳动价值。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公司不但没有对你的价值进行剥削,相反的,它是在为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公司中的每个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任何人离开了这个平台,就如同演员离开了舞台,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工者,与公司只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把公司仅仅当成是一个完成工作的地方,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与老板对立的位置,这种认识和心态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年轻人初入职场时,切记不要过分考虑薪水,而应注重工作带来的隐性报酬,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把公司当成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平台。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杰克和他的伙伴们正在铁路工地上干活,突然遇见前来视察工作的老朋友韦伯斯,不同的是韦伯斯已经担任了铁路公司总裁。他们进行了愉快交谈然后热情告别,杰克的伙伴对他和总裁居然是朋友表示惊讶。杰克解释他们曾经一同为一条铁路工作。
大家更是好奇,就问杰克:“为什么你现在做着和以前一样的辛苦工作,而韦伯斯却成了总裁?”杰克很沮丧地说:“当年,我工作只是为了一小时不到两美元的薪水,而韦伯斯却是为了整条铁路而工作。”
职场上有很多人像杰克一样,仅仅把公司当成一个完成工作的地方,工作也只是为了自己的那份薪水,他们总会盘算:我为老板做的工作应该和他支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只有这样才公平。这种短浅的目光不但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了痛苦,也会使他们丧失前进的动力。而韦伯斯则不同,他在杰克为了一小时不到两美元的薪水而工作时,就把整条铁路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工作看成一个自身生存和个人发展的平台,这样,原本卑微单调的工作就成了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公司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真正优秀的员工应当把公司看成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始终与老板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自觉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建设和发展公司这个平台。这样,公司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就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位著名教授有两个十分优秀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毕业后找份工作可谓轻而易举。当时,教授有个创办公司的朋友,委托教授为他物色一个适当的人选做助理。
教授推荐两个学生都过去看看,于是他们分别前去应聘。第一个应聘的学生叫墨菲。面谈结束几天后,他打电话给教授说:“您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只肯给月薪600美元,我不能这样为他工作。现在我已经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月薪是800美元。”
后来去的那位学生是约翰,尽管月薪也只有600美元,但是他却欣然接受。教授得知后问他:“这么低的工资,你不觉得吃亏了吗?”
约翰说:“我当然想挣更多的钱,但我对您朋友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只要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本领,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从长远来看,我在那里工作将更有前途。”
很多年过去了。墨菲的薪水由当年的一年9600美元涨到40000美元,而原先年薪只有7200美元的约翰,现在的年薪却高达200万美元,还有外加的公司股权和分红。
能力锻炼远比薪水重要得多,公司的存在为你能力的提升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你的能力得到老板的认可和赏识时,老板就会付给你更多的薪水。许多杰出的经理人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学习和积累得到的。由此可见,公司不但是员工之间互相交流和协作的平台,也是员工学习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公司,你的职业生涯才有意义,你才能将工作视为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而不是痛苦的工作——薪水与劳动力的交换过程。
跳槽时代,不当“背叛的水手”
跳槽是每个职场人士都必须经历的,有些人通过跳槽进入了更好的企业,获得更高的薪水,也获得了职业的提升。所以,也可以说跳槽是获得职业发展的一种手段。然而,对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来说,频繁跳槽是不可取的。虽然每个人都有权利寻求自己最合适的工作以及最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但这的确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有些人为了某些利益,不仅到竞争对手那里工作,而且带走了原公司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还伤害了公司其他员工的情感,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员工正常工作的心态。
跳槽,这种高流动率,被一些管理理论家认为是忠诚度下降的一种表现。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这样频繁‘跳槽’的人,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什么工作都做不长久的人,让人想到的不会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他个人的问题: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第二,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值得怀疑;第三,我不能肯定他会在我的公司做得长久。所以这样的人,我们在录用时顾虑就比较多。”频繁地换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不丰富,也不能说明他忠诚度一定低,但是,频繁“跳槽”的确会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
不要小视忠诚,没有忠诚,人真的寸步难行。忠诚会让一个人得到朋友甚至敌人的尊敬,因为忠诚是人性的亮点。
卡特是一家金属冶炼厂的技术骨干,由于企业改变发展方向,他准备换一份新工作。
凭着先前企业在本行业的影响力和他自身的能力,卡特决定去全美最大的金属冶炼公司应聘。
负责面试卡特的是公司负责技术管理的副总经理,他对卡特的能力没有任何挑剔,却向他提出了一个让卡特失望的问题:“我们很高兴你能加入我们公司,你的资历和能力都很出色。我听说你原来的厂家正在研究一个提炼金属的新技术,而你也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发。很巧,我们公司也在研究这门新技术,你能够把你原来厂家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吗?你知道这对我们公司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们聘请你来我们公司的原因。”那位副总经理说。
“你的问题让我十分失望,我很理解市场竞争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但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因为我有责任忠诚于我的企业,尽管我已经离开了它。”
卡特身边的人都为他的回答感到惋惜,因为这家企业的影响力和实力比他原来的企业要大得多,在这里获得一份工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但卡特放弃了这个绝好的机会。
就在卡特准备寻找另一家公司时,那位副总经理给卡特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这么说:“年轻人,你被录取了,做我的助手。不仅是因为你的能力,更因为你的忠诚。”
每个公司都需要卡特这样的员工,你只有成为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公司的重用。无论在哪个公司,你都应该保守公司的机密,对公司的各种事情都不随便传播,一定要守口如瓶。
忠诚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从古至今,没有谁不喜欢忠诚的人。领导需要忠诚的下属,产品需要忠诚的消费者,每个人都希望有忠诚的朋友。员工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忠诚于自己的老板,与同事们同舟共济、共赴艰难,将获得一种集体的力量,他的人生将变得更加充实,事业也会更有成就,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人生享受。其实一个人的能力中,知识只占了20%,技能占了40%,态度占了40%,而一个人最重要的工作态度之一就是忠诚。
相反,那些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整天陷入尔虞我诈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上下级、同事之间玩弄各种权术和阴谋,即使一时得以提升,取得一点成就,但终究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
多问我能做什么,而非能得到什么
在现代职场中,许多人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薪酬的多寡和职位的高低。在他们眼中,这些是自己身价的标志,绝不能低于别人。一旦发现自己的薪酬和职位不如当初的预期,他们就会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并且振振有词地为自己开脱:“拿得多干得多,拿得少就干得少,这很公平!”这些人只知向老板和企业索取,只记得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却忘了问一下自己能做什么,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
凯琳受聘于一家做玩具出口生意的公司,到公司上班后,她迅速地投入工作中。在几位老同事的指导下,凯琳处理起事情来让老板很满意。但两星期后,凯琳工作起来就没有刚来时那么有激情了,因为她发现,企业里她学历最高,但工资却是最低的,她感觉很不平衡。老板发现凯琳的情绪低落,马上找她谈话,告诉她只要工作做得好,公司绝对不会亏待她。谈话时,凯琳没说什么。但第二天凯琳找到老板,要求老板要么提高她的月薪,要么就当月给她拿提成。而老板认为,凯琳的薪酬是他们经过测算的,不是随便给的,而且凯琳是新人,刚进公司,好多地方需要老员工指导,在凯琳没给企业创造出效益之前,不能提高薪酬。
老板将相关道理和凯琳讲了,凯琳当时表示理解。但凯琳并没因此努力工作,她每天除完成其部门经理分派的任务外,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就坐在那里发短信。一个月之后,老板便将她解雇了。
在一个聪明的员工看来,先问付出,再问回报才是正确的顺序,否则所付出的对不起所拿的薪酬与职位,自己在这个职位上也是干不长久的。员工光盯着自己的薪酬和职位,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自己看不清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知道,老板是根据我们做了什么才决定给我们发多少工资的,而不是我们看老板给了我们多少工资,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美国的肯尼迪总统说:“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同样,面对手头的工作,我们也应该不时地问一下自己:你的贡献是什么?
汤姆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广告公司的业务都清楚吗?对于公司运营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他的朋友问道。
“没有!”
“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建议你先冷静下来,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经营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汤姆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又遇到他。
“你现在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现在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工作不认真,又不肯努力学习,没问自己能做什么,却总想着自己能够得到什么。你痛下苦功,能力增强了,也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当然会令老板刮目相看了。”
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也像起初的汤姆吗?因为薪酬不高而满腹牢骚,却忘了先问自己能够做什么、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一名感恩的员工则恰恰相反,他知道他已经从工作中获益良多,需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老板的知遇之恩和企业的培养之恩。一个懂得付出的人,自然也会收获更大的成功,这本来就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