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南极:两个中国摄影家眼中的南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南极探索 向大自然致敬!Explore the South Pole to salute the great nature!

关于南极

南极洲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南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

南极大陆98%的地域终年被冰雪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为4800米,它的淡水储量约占世界总淡水量的90%,在世界总水量中约占2%。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60米,我国东部的许多地区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公里;距离非洲约有4000公里;与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横贯的南极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

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在这里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米)即位于此。

中国南极考察船——雪龙号

威猛的南极风

1908年英国宣布对包括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块及其水域拥有主权,其后,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智利、阿根廷、挪威先后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其中澳、法、新、挪四国互相承认各自的领土要求;阿、智、英三国要求的领土互相重叠,三方坚持各自的主张,互不承认它方的主权要求;美国、前苏联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同时保留他们自己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这样,到上世纪40年代,上述七国已对83%的南极大陆提出了领土主权要求。由于对领土主权要求的纷争,致使南极大陆成了多种矛盾的焦点。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多边条约以缓解各种矛盾与纷争。

从1958年6月起,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代表经过60多次会议,在1959年12月1日签署了《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生效)。此后,《南极条约》协商国又于1964年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1972年签订了《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80年签订了《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南极条约》承认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在国际合作下对南极的科学调查;确信建立坚实的基础,以便按照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的实践,在南极科学调查自由的基础上继续和发展国际合作,符合科学和全人类进步的利益。《南极条约》的规定适用于南纬60°以南地区。

人类探索南极之旅

数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

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前赴后继探索南极

1772-l755年间,英国库克船长率领的探险队在南极海域进行了多次探险,但并未发现任何陆地。直到1819年,英国的史密斯船长才发现南设得兰群岛。

1820年11月18日,美国的帕默乘“英雄”号单桅纵帆船,发现了奥尔良海峡和后来证实为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南极半岛的西北岸。美国地图绘制者一直将这个半岛称为帕默半岛。

南极洲的探险,在1820-1830年趋于白热化。1821年俄国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率领的探险队,乘“东方”号和“和平”号环南极大陆一周,发现了亚历山大一世岛,别林斯高晋当时把它命名为亚历山大一世海岸。戴维斯是第一位登上南极半岛的人,他是在1821年2月7日乘“西西利亚”号纵帆船登陆的。1823年,英国航海家威德尔率两艘小船发现了威德尔海。

1901年,斯科特船长率领的探险队,乘坐雪橇完成了一系列的科学观测工作。

1901-1904年,努登舍尔德率领的瑞典探险队,在南极半岛的东岸得到许多地理上的发现。

1907-1909年,沙克尔顿率领的探险队,穿越罗斯冰架,在罗斯岛过冬。次年向南出发,他们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人拉雪橇,找到了通往南极点的路线,并且创造了离南极点只有179.7公里的最南纪录。

1909-1910年,沙尔科成功地探险到南极半岛西部海岸,发现了沙尔科岛。

1911年,菲尔希纳的船“德兰”号首先到达威德尔海的前端,他是从海的东边进入的。

1911年,由挪威的阿蒙森、德国的菲尔希纳、英国的斯科特、澳大利亚的莫森和日本的白獭矗中尉等率领的探险队,分别在南极大陆展开探险,他们都以南极点为目标。阿蒙森是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人。他原计划驾驶“弗拉姆”号离开挪威,经由合恩角和白令海峡前往北极点。当他得知皮尔里于1909年4月6日到达了北极点,他就改变了计划,将探险目标转向南极点。

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等一行5人开始了南极点的远征。12月14日,他们到达了南极点,设立营地并设置天文台,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太阳观测,确定出南极点的平均位置,并垒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挪威的国旗也在此飘扬。

1911年11月1日,以斯科特为首的5人探险队在支援队的陪同下,离开麦克默多海峡,向南极点进发。他们在南极点住了两天,重新确定了南极点的位置,测得的结果与阿蒙森确定的南极点只差几百米。在归途中,由于食物不足,加上天寒地冻,体力不支,全体人员在风雪中捐躯。

1929年11月18、19日,由伯德率领巴尔钦等人,首次飞入南极内陆,抵达南极高原,环绕南极点飞行,从飞机上拍摄了南极洲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看到了以前未曾发现过的山区,为美国提出了大片陆地的领土要求,成为首次飞越南极点的空中探险。

1926-1937年,挪威的克里斯腾森、米克尔森多次领导探险队在南极洲探险飞行。在1934-1935年夏季的探险中,他们发现了英格丽德·克里斯腾森海岸,并进行了航空测量。1935年2月,米克尔森夫人随挪威探险队一起在英格丽德·克里斯腾森海岸登陆,并成为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位女性。

1949-1952年,由挪威、瑞典、英国所组成的探险队,冬季在毛德皇后地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用地震法探测的冰层厚度为274-2271米,还用飞机沿海岸探测飞行了804公里。

1950年1月,法国维克托领导的探险队,在阿黛利海岸建立了马丁港基地,从事气象学或其他学科的研究,1952年关闭。1956年又被启用,成为国际地球物理年计划的一部分。

1954年,澳大利亚在南极建立第一个常设基地,并进行气象学或其他方面的研究。

1957年1月,美国海军的破冰船抵达古尔德湾,船上有30位军人、9位科学家,在龙尼船长的领导下,在此地过冬。

1958年2月,国际地球物理年计划完成后,国际科联成立了南极研究特别委员会即现在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组织、协调南极科学考察研究活动。

时至今日,人类对南极的研究已经大步迈进。踏着前人的足迹,南极的科考工作正逐步深入。目前,世界上共有近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70多个科学考察站,不过其绝大多数都建在南极边缘地区。除中国外,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几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内陆科考站。

中国探索南极之旅

1980年初,中国派董兆乾、张青松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度夏考察。至1984年,先后派出40名科学工作者分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和日本等国的南极站参加度夏和越冬考察,并参加1981年1-3月首次国际南大洋生物系统和资源考察等国际考察活动。

1984-1985年,中国首次派出由南大洋考察队、南极洲考察队、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调查船和J121号打捞救生船所组成的南极考察编队,共有591人参加考察,以陈德鸿为总指挥,进行考察活动,航程26433.7海里,历时142天。向阳红10号曾进入南极圈内的南极半岛附近海域考察,有36人登上雷克鲁斯角;南大洋考察队进行了磷虾资源和环境状况的多学科调查;南极洲考察队进行了生物、地质、地貌、高层大气物理、地震、气象、测绘和海洋科学等领域的考察。

1985年2月20日,首次在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为常年(越冬)站。1989年2月26日又在东南极大陆普里兹湾边的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到1992年中国已先后开展了9次南极科学考察。此后基本上每年一次。2009年1月27日又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建立了中国南极昆仑站。这也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从1984年11月至今,中国共进行了28次南极考察,我国的南极科考工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由于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20多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也大都在这些区域展开。直到2009年,昆仑站的建成,终于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

耕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