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3)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父母给孩子分派家务劳动时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每一位5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做上一两件家务活儿;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取报纸和信件;十几岁的孩子则可以用吸尘器除去灰尘,洗衣服时帮忙开动洗衣机等。总之,父母要视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安排孩子做家务。
“隔代溺爱”的现状如何应对
如今,受经济、社会风气、习惯等因素影响,老人帮助子女带孩子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种隔代教育产生的同时,“隔代溺爱”也渐渐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隔代溺爱”常常导致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导致家庭不和谐。因此,父母应主动改善“隔代溺爱”的现状,进而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王一家三口与父母住在一起,儿子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并且学校离家很近。但小王的父母却坚持要每天去接送孙子,在路上还常常为孩子背书包、拿水瓶等。有时,小王教育儿子要独立,要自己上下学,但小王父亲却不答应,担心孙子在上学途中发生意外,碰到坏人,非得接送不可。
还有一次,小王下班回家,看到儿子把剩饭剩菜全部倒给父亲吃,小王大声制止,但儿子却满不在乎地说道:“爷爷爱吃我的剩饭啊!他还说他自己是‘饭桶’,剩下的饭菜都归他收拾!”小王听到这里,怒从心头起,“啪”地一声打了儿子一个大耳光。小王父亲站起身来,也生气地打了小王一个耳光,并且说:“你凭什么打孩子?”小王对父亲说:“爸,你这样也太溺爱孩子了,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淘气越来越不听话的。”老人气愤地说:“你甭管,我有我的方法!”说着就把孩子带到自己的房间,哄孩子开心去了。
小王看到这样的情况真是一筹莫展,担心父亲这样溺爱和纵容孩子,早晚会害了孩子。
上面所述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隔代溺爱”现象。老人一味地溺爱孩子,袒护孩子,却不科学地教导孩子,的确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要知道,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中,老人是指路航标,在孩子刚开始认知社会的阶段,老人千万不要过度娇惯、溺爱孩子,为孩子引错路,否则只会毁了孩子的未来。因此,父母必须解决“隔代溺爱”问题。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拿走“隔代溺爱”的保护伞
很多老人对孩子的疼爱、溺爱已经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而这也无疑会破坏教育孩子的成果。因此,如果父母已经为孩子制订了家庭规矩,那就要事先与家中的老人达成协议,绝对不能让老人以溺爱的方式表示对孩子的爱。一旦拿走了孩子头上的“隔代溺爱”的保护伞,那么父母的教育实践才会显示出应有的效果,孩子也才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2.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今的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交给老人照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工作忙碌,无暇照看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如果不在大人的保护下是无法安全的。然而,这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分依赖家庭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还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软弱的心理。因此,父母们要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建议老人给孩子一些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间。如可以让老人带孩子去少年宫、博物馆等有益于开阔孩子眼界、让孩子接触到其他孩子的地方。
另外,老人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自己上下学回家等。老人不要一直围绕在孩子身边,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人,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3.有时间多陪陪孩子
要想解决“隔代溺爱”的现状,父母们就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正确地爱护和教育孩子。
总之,“隔代溺爱”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如果不正视此问题,会导致家庭不和谐,也会对孩子的培养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父母们请正视隔代教育问题,杜绝“隔代溺爱”的现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既享有老人和父母所给予的爱,又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老人也是需要一定的“资格标准”的,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
(4)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没有偏见,不固执,对孩子有耐心;
(6)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7)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8)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
别因溺爱让孩子失去人际交往能力
如今的很多父母,因为溺爱孩子而担心孩子如果不在大人的保护下便难以安全,于是对孩子寸步不离,常常围绕在孩子身边,这严重影响了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的交往,并容易导致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因此,父母们要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圈,让孩子与其他的小伙伴进行交往,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切不可因为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高亮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把他当做“大家闺秀”那般养着,让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于是,高亮逐渐变得越来越孤僻。高亮上学之后,常常是独来独往,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他一到教室就开始捧起书本来看,很少有人见他和班里的同学说说笑笑,好像他的生活里除了学习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事情了。
可是,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高亮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也很不理想。终于,在期末考试前的那天晚上他离家出走了。在他留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最近一段时间我几乎要崩溃了,我感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时常会感觉到不知所措,我好想找一个朋友向他倒一倒我满肚子的苦水。可是我一个朋友也没有,我不知道该怎么与别人沟通和交流。我一直都没有一个可以说说知心话的朋友,我难受得快要憋死了。我知道这次我肯定考不好,等待我的将是他人的嘲讽,不会有任何人来安慰我……”
故事中的高亮就是因为从小受到溺爱,才使得他变得孤僻,也正是因为他没有朋友,才使得他变得孤独、苦闷,于是在期末考试的巨大压力下出现了离家出走的情况。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否则,很容易使孩子失去人际交往能力,并且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培养孩子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多时候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艰辛。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你达到目的:
1.让孩子和更多的同龄人成为好朋友
同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就可以避免和成年人交往时出现的拘束与胆怯现象,从而使得交往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活泼自如。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孩子明白,不止是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孩子也都有他们的意见,要学会努力适应环境。当孩子的步伐和其他的小朋友保持一致的时候,孩子就会逐渐克服因受到溺爱而产生的“自我中心”意识。
2.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因为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与他人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时候,孩子必须在遵守共同制订的规则的情况下与同伴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同时,孩子也会体会到必须尊重他人,这样才能继续参加某个游戏,否则就会被排除在圈子之外。如此一来,就能够改变孩子因受到溺爱而产生的孤僻、自我的性格。
3.让孩子学会为他人鼓掌
很多孩子,因为受到溺爱而变得冷漠,不愿意向他人表示赞赏。因此,父母就应该让孩子学会为他人鼓掌,懂得赞赏他人。尤其是当朋友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及时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赞赏和肯定,这样有利于建立持久的友谊。
4.让孩子学会体谅他人
如果一个人无法做到体谅他人,那么,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一团糟。受到溺爱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容易只为自己着想,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自我,当他们看上小朋友的某一件玩具时,即使那个小朋友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夺过来。这经常会造成孩子之间的冲突。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做事情时的表现往往是自私的,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样的孩子没有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父母要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心比心,这样孩子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让孩子学会处理遇到的矛盾和冲突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意见的分歧和利益的不均衡,有时甚至会引起一些小冲突。当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父母就要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孩子听取了对方的解释或者其他人的意见,就会对事态有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在无形中就增强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孩子就能以恰当的方式让所有人的利益得到最大满足,实现彼此间的双赢。
总之,父母们,不要再因为溺爱孩子而让孩子失去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松绑吧,让其拥有自己的人脉圈、生活圈,让其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在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时,父母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父母必须明白不同的孩子社交需要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特别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对于他们来说朋友越多,他们就会感到越快乐。可是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也许拥有几个朋友他们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