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勇敢面对,走出失落告别伤痛(1)

勇敢面对,走出失落告别伤痛,与生活约定一个崭新的明天!这不是简单的仪式,这是心灵的蜕变,是心智的成长,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面对那些自己一直在逃避的,放下那些一直耿耿于怀的,接受那些自己始终抗拒的……由此踏上一条通往崭新天地、精彩世界的道路。

遭遇是外界造成的,难过是自己造成的

生活中,没有人可以不经波澜、始终快乐地过完一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如意或让人受伤的事,有人且笑且行,有人咬牙撑过,有人因之难过,徘徊在痛苦的深渊。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是自己。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产生。

简单地说,遭遇是外界造成的,但心情却是自己决定的,难过是自己造成的。真正应该为我们的失落、伤心负责的不是命运,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

即使身处逆境,厄运降临,只要我们能够将之视为通往幸福与快乐的考验,就会充满斗志、希望、自信、乐观,进而谱写一段激昂的人生乐章;相反,身处顺境,倘若看到的总是自己没有的,想到的总是自己失去的,那么便注定了伤痛与失落。而渴望获得快乐生活的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伤痛与失落太多,或许是心“病”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伤心、失落,还是宁静、幸福,与其说取决于个人的境遇,不如说取决于个人的心是否健康。如果心“病”了,那么即使很微不足道的事,也足以让人陷入痛苦与失落的泥沼;相反,如果心是健康的,那么,即使遇到的境遇不佳,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也能够快速地走出伤痛与失落,重享快乐的生活。

青藏高原拥有美丽的山水、变幻莫测的天气、古老而神秘的风土人情,美丽的景色会让人流连忘返,可是熟知青藏高原的人都知道,那片土地是天堂和地狱并存的世界。

赵佳是位进藏军人的随军家属,为了追随爱情,她毅然辞去了一份城市里的工作,来到这片广袤的土地。第一次进藏,除了新奇与震撼外,这位年轻姑娘感受到了更多酸和苦的滋味。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想到要长期居住在此,赵佳心中五味杂陈。

爱人所驻的部队交通条件不好,很多道路根本没有开通,雨季塌方或者大雪封山的时候,仅有的羊肠小道也会因为天气而被“封锁”,使赵佳居住的地方成为一座“孤岛”。高原上缺水缺电是常有的事情,又由于高原缺氧,赵佳每去提一次水都会气喘吁吁。再加上丈夫并不能时常陪在身边,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中,赵佳觉得失落极了,她甚至迁怒地认为是丈夫让自己沦落至此;认为丈夫忙碌、忽视自己是不爱自己了;认为自己如此无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她只能痛苦,却无力做些什么来改变……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

很多个深夜,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信给自己的父母,却不知道父母是否能够收到,又或者要过多久才能收到自己的信。

几个月后,就在赵佳觉得自己快要崩溃的时候,她意外地收到了父母寄来的厚厚的书信。父母并没有给予她太多安慰,只是对赵佳的成长经历回忆了一番:因个子矮小被人欺负后,小赵佳不仅没有怯懦,而且还乐观地吃着菠菜,希望能够像“大力水手”一样不被欺负;打针的时候,小赵佳明明很怕疼,却笑着唱歌给母亲听;高考因中暑而名落孙山,赵佳也没有抱怨,而是更加努力地复读,在第二年考上了更好的学校……

看着信,赵佳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她不禁想着:“我这是怎么了?不就是海拔高了一些,温度低了一些,人少了一些吗,我怎么就变得那样失落了呢?难道是我的心‘病’了吗?”

此后,赵佳开始主动调适自己的心态:远离都市喧嚣的赵佳,在面对孤独和寂寞时,她会高唱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的藏歌,用纯净的歌声洗涤自己的心灵,为生活增添色彩;她不再把打水的艰难看做是一种痛苦,反而认为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她用亲手打来的水浇灌仅有的几盆植物时,内心被一种幸福的感觉充斥着,因为她在用心去浇灌着另外的生命;停电了,她就用黑色的眼睛去感受淳朴的黑夜;当丈夫没有执行任务时,他们会相拥去感受对方的心跳,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从赵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状态是影响个人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个人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相反,负面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则让人容易陷入失落中,甚至“自伤”。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因为抑郁的心理,才遭受了更多的伤痛与失落。父母的早亡、寄人篱下的境遇、舅妈王夫人的为难等,固然给她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但是,如果她能够及时地疏导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那么抑郁悲观,能够自信、坚强和独立一些,那么她或许就不会在无边无际的伤痛与失落中煎熬致死了。

很多时候,那些难事、伤心事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敏感、自卑、悲观、浮躁,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健康,生病了,所以才会觉得自己伤得那么重,那样失落。当然,这并不是说挫折、苦难不会给人造成伤害,而是指健康、乐观、自信、充满希望的心,能够提升我们对伤痛、失落的免疫力。

一般来说,处于伤痛或失落中的人的心理状态,往往都存在着某种不健康的因素,我们要走出伤痛与失落,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健康的心。

不要心随境变,要境随心变

生活中,那些真正可以快乐生活的人往往都是强者,他们对生活的环境、自我的心理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主控力。相反,那些不能掌控自己心情、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人,则总是容易陷入失落与伤痛中。

一头骡子很得主人喜爱,日子过得也很舒畅。每当主人去打猎或是远行时,骡子的母亲——一匹骏马,就一定会陪同主人前往,而每当主人要接送特别的客人比如公爵亲王时,也一定是由骡子的母亲拉着装饰得美丽非凡的马车。骡子的母亲有修长的腿、光亮的毛皮,深受主人的宠爱。所谓“爱屋及乌”,毛色同母亲一样光亮的骡子,也赢得了主人不少的宠爱。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这头骡子才逐渐忘却了自己生来就是要干重活的,它志向远大,总希望自己可以风光无限。

可能是因为主人非常喜欢骡子,也可能是因为骡子是骏马的孩子,总之,骡子可以每天待在屋里向狗、猫等动物们炫耀自己,而且什么都不必去做,因此它觉得自己十分快乐、无比幸福。

可是,骡子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一个人买走了这头骡子,这位新主人让这头骡子帮自己拉磨。骡子心里愤恨极了,不满新主人竟然要自己干这样的粗活儿,它消极怠工。于是,新主人时常鞭打它,以驱使其拉磨,并且因为内心不喜,给它的食物也非常糟糕。渐渐地,它的毛皮不怎么光亮了,每天精神委靡,郁郁寡欢,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地狱里。

一开始,骡子的境遇很好,因此它的内心也充满了快乐。然而,后来它跟了新的主人,境遇变了,它的心情也跟着变了。但是,如果它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它必然能够改变境遇,从根本上走出失落与苦难。比如,如果它能够控制住内心的消极情绪,如抱怨、不甘、抗拒等,它就不会消极怠工从而引来主人的鞭打;如果它积极进取、不慕虚荣,肯踏踏实实地为新主人干活,那么它也定能被新主人认可,进而将日子过得有意义而且快乐。

生活中,当我们在伤痛与失落中沉浮时,不妨自省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像故事中的骡子一样,有一颗不智的心。要知道,总是被环境所操控的心灵是不健康的,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般。要想走出伤痛、远离伤痛,我们就必须对自己的心具有主控的能力,让自己的境遇随着积极的心境而变得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山不就我,我就山

在前面我们说让境随心变,但并不是说任何境遇都能够随心而变,而是指积极的心境能够有助于我们走出伤痛,迎来美好快乐的生活;对于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不可改变的伤心事,我们则应该积极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它。简言之,就是“山不就我,我就山”。

保罗在一家KTV里做事,收入不多,然而,他总是过得非常快乐。

保罗很爱车,但是凭他的收入想买车是不可能的事情,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说:“要是有一辆车该多好啊!”眼中也尽是无限向往之情。

后来有人说:“你去买彩票吧,中了大奖就可以买车了!”

于是,保罗买了两元钱的彩票。可能是上天终于垂青他了,朋友们几乎不敢相信,保罗就凭着两元钱的一张彩票,果真中了大奖。

保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买了一辆车,整天开着车兜风,经常有人看到他吹着口哨在林荫道上行驶,车子擦得一尘不染。

一天,保罗把车泊在楼下,半小时后下楼时,发现车被盗了。

刚开始,保罗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气愤,他恨透了那个偷车贼。他晚上思考了很久,在第二天早晨时,他又变得很开心了。

几个朋友得到了这个坏消息,想到他那么爱车如命,这么多钱买的车,眨眼工夫就没了,都担心他受不了,就相约来安慰他。

此时,保罗正准备去上班,朋友们说:“保罗,车丢了,你千万不要悲伤啊!”

保罗却大笑起来:“嘿,我为什么要悲伤啊?”

朋友们互相疑惑地望着。

“如果你们谁不小心丢了两元钱,会悲伤吗?”保罗说。

“那当然不会!”有人说。

“是啊,我丢的就是两元钱啊!”保罗笑道。

是的,不必要为两元钱而悲伤。保罗之所以过得快乐,就是因为他能够驾驭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失去会带给人伤痛和失落,但是保罗能够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从而避免了产生失落的情绪。生活中,当我们同保罗一样失去某物或某种关系时,是否能够如此妥善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已经发生的伤心事呢?

或许很多人会说:“我失去的可是我至爱的人呀,是感情,是事业!哪里是失去车子可以相比的?”的确,或许失去一段感情的伤痛与单纯失去某物相比要深刻、强烈得多,但是,伤害越深、失落越多,我们不是更应该主动去调适心理,以减轻伤痛与失落带给我们的伤害吗?

审视自己的心灵

自私、虚荣、狡诈、贪婪、仇恨、愤怒、骄傲、任性、顽固……这些是心灵不健康的因素,是堆积在心灵里的垃圾;而希望、热情、友善、自信、坚韧、理性……这些都是心灵健康的表现,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而快乐的生活。造成心灵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它们或多或少都会阻碍我们走出伤痛与失落。那么,我们是否了解自己心灵的健康状况呢?是否知道有哪些影响到我们心灵健康的因素以及如何去克服它们呢?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心灵状况,知道了自己的内心存在的那些拖住了我们走出伤痛与失落的腿的不良因素,并且找到正确的方法克服它们,我们才能更顺利地告别伤痛与失落;同样的,了解哪些积极的心理是我们所缺少的,并努力培养,将为我们走出伤痛与失落增添更多助力。简言之,省视自己的心灵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下面,就几种与我们能否走出伤痛关系紧密的心理因素进行一番论述。

自卑与自信

所谓自卑,是一种由于过度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心态。产生自卑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都是通过自卑者对自己消极的自我暗示形成的。在自卑者的意识里,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从而悲观失望、失去信心,陷入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面对伤痛与失落,自卑的人自怨自艾,“这就是我的命运,我注定了无法得到快乐”、“大家一定是在嘲笑我”等念头频频出现在自卑者的脑海里,让自卑者不是逆来顺受地忍耐痛苦与失落,就是使伤痛与失落不断加深。相反,自信的人无论遭遇了怎样的打击,在经历过最初的无措之后,他们都会相信自己可以走出伤痛与失落,认为自己可以也应该快乐地生活,正是这种源于自信的信念,成为了战胜伤痛与失落的强大力量。遗憾的是,自卑正是那些处于伤痛与失落中的人,心中最容易滋生的;而自信,则是在伤痛与失落中尤其容易失去的。

乔治是一家大公司的行政助理,他勤勤恳恳地干了几年,因为工作认真,虽说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表现,但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失误。但是,让他深受伤害的事还是发生了——公司以他的学历过低为由解雇了他。

后来,经过努力,乔治拿到了新闻专业的大专文凭,他想成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他观察了业内的一些优秀人才,注意到那些人至少有学士及其以上的学位。乔治认为,自己没有学士学位,所以一定也无法成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于是,面对几次实习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因为他自觉不够资格。这样,他错过了很多磨炼自己技巧的机会,因为他不相信没有拿到学士学位的自己可以做好那份工作。

可是,后来他才了解到,实践经验对他来说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资产。要想发现自己对于某份工作是否够资格,是不是可以胜任,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尝试。

一次被辞退的经历,一次他人的否定,让乔治陷入了失落与伤痛之中,同时也让他成了一个自卑的人。虽然他希望走出失落,也的确为此而付出了努力,但他内心的自卑、不自信还是把他困在了失落的世界中。如果他能够自信一些,敢于去尝试,也就有可能不再失落,有所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