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苦与乐,坚持与放下(4)

最后一次,他想了又想,决定变皇帝,想着拥有一切的人总能算是幸福的了吧!可是,他还是错了。做一个皇帝,不仅要日理万机,好不容易享受到皇帝才有的待遇——选美女侍寝,却还没说几句话外面就有太监报:“卯时已到,该上早朝。”遇到一位心爱的女子,那位女子却居然为此而被说成是妖精来蛊惑君王,要被太后处死!无法保护自己心爱女人的他终于抵挡不住那种悲痛,又一次放弃……

故事的结局,或许你也猜到了。经历了这场奇妙的“大玩家”穿越,二宝发现自己曾经认为的“幸福”都不是真正的幸福,而这些光环笼罩下看似“幸福”的人们的背后都经历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无奈,原来生活中最平凡、最真实的爱才是他想要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

旁人眼中的幸福都不重要,属于你自己的真正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恐怕还是要自己去挖掘、去体会才能找得到。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他的心态。所谓的“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人要学会自我满足,而这里所说的自我满足,不是骄傲自满,也不是阿Q精神,而是对环境的适应。

人应该学会改变环境,但更要学会适应环境。要做到这两样,都很不容易,但这就是人生存的能力。你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但你也不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可以了。不错,人应该有理想、有愿望,有生活的目标,但欲望和愿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强烈要求,而后者则是人主观世界的一种目标。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应该克制,不能放纵。因此,品质高尚的人,不一定没有欲望,而是能克制欲望。从能克制欲望到无欲,这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提升。相信到那时,你就会感觉到幸福了。

取与舍,苦与乐

人的一生好比走路,会遇到很多岔路口,每到一个路口都会面临一次选择,而每次选择无不影响着未来。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是取,是舍?是放弃,是坚持?充满了辩证的关系。生活对人生最大的考验不仅是“取”,也有“舍”,即放弃。哪些需要放弃,哪些永不放弃?此时此刻,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人们又总喜欢把“取舍”与“苦乐”联系在一起,似乎取就是快乐,而舍就一定是苦涩的,当真是这样的么?

要取还是要舍

从前有这样一个圆,一天它丢失了自己好大的一块三角楔。它想要恢复完整,没有残缺,所以就四处去寻找那块失去的部分。

可是因为残缺不全,它滚得非常慢,百无聊赖之际便在路上欣赏欣赏花草树木,和毛毛虫聊聊天,享受一下阳光。

它找到各种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适,所以都留在路边,继续往前寻找。

有一天,这个残缺不全的圆终于找到了一块非常合适的碎片,它开心地把那块碎片拼上了,然后兴奋地开始滚动。

可没有想到的是,虽然现在它是完整的圆了,能滚得很快,但是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边的花草树木,也不能与毛毛虫聊天了。

它终于发现滚动得太快使自己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便停止滚动,把补上的碎片丢在路旁,重新慢慢滚着走了。

也对,残缺的圆这可能就是一种残缺美吧,就因为残缺,它小心翼翼,在滚动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而一旦完好时就感觉不到什么是幸福了。那么,幸福是什么?是在经过自己努力后获得成就的感觉。因为有缺陷,才会珍惜生活的美丽;因为有坎坷,才会走得更加坚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也总是这样,所想的总是要去“取”,总想要让一切变得更加完美,于是一路辛辛苦苦、汲汲营营。可是,当我们有一天当真“取”到了想要的东西时,却发现,也许那并不是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于是,我们只有将“取”得的东西舍弃了,而舍弃后的世界,居然比想象中的更加美好。

“取”等于“乐”吗

“取”,想想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意气风发,得到之后的快慰是一种让人感到成功与肯定。“取”会填充我们心中不同方面的空缺,或者满足我们的某些“虚荣”,而得到后的炫耀也常常使人认为那是一种幸福。

只是……“取”所带来的,就一定是快乐吗?

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猎人们先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抽出来。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抽不出洞口。当猎人们来时,猴子惊慌失措,更是逃不掉。

没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贪念所俘虏的,只需将食物放开就能抽出手来。可是,它不愿意,它所想的只有“取”,而没有“舍”。于是,它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被捉的厄运。

在这个凡尘闹市之中,似乎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争名逐利,利欲熏心,又有谁能真正感悟“欲壑难填”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呢?人们奔波、忙碌一生,所想的似乎也只有“取”这个字。没钱时,天天发愁怎么赚钱,做梦都想一夜暴富;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一家人为钱闹得妻离子散、鸡犬不宁。没楼房时,天天想着如何买楼、买房;有楼、有房时,左一处,右一处,还着贷款,当着房奴。没当官的盼着当官,有一官半职的盼着步步高升,没完没了的欲望吞噬着人心,私欲无休止的膨胀。苦日子可熬到头了,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了,但是幸福指数却下降了。

不少人的思想中往往会有一个误区,总认为得到的越多,自己就越快乐。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得到,不知道何时醒悟于自己渴望的太多了,太执著于想得到某些东西上,就会感觉身心的疲惫。要知道,“取”所带来的,并不一定只是快乐,还有可能是陷阱、是灾难。人啊,还是不要太执迷于自己的欲念吧!

“舍”等于“苦”吗

“舍”在人们的心中总显得过于凄凉和冷峻,身边的挚爱被掳去,那是怎样的不舍和纠结,反复在心里重现拥有时的美好,默默在脑中回想逝去的甜美……心碎是似乎必然的结果,颓然仿佛是最终的归宿。

难道,舍弃带来的就一定是痛苦么?

西亚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流浪汉步子沉重地走着,长长的路看不见尽头。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沙子,身上缠着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右手托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左手拿着一块岩石,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大铁球,头上还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这个流浪汉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脚上的铁链就会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抱怨自己的命运如此艰难,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着自己。

炎炎烈日下,这个流浪汉自然走得十分艰难,这时迎面来了一位农夫。农夫问:“喂,既然你这么累,为什么你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扔掉了石头,觉得轻了许多。

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位农夫。农夫问他:“告诉我,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你为什么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

流浪汉答道:“咦?真的唉,我没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事,谢谢你给我指出来。”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并且把它摔得稀烂。他又觉得轻了许多,但随着继续往前走,渐渐地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艰难。

又有一位农夫从田里走来,见到流浪汉十分惊异,“啊,好人,你扛了一口袋沙子,可一路上有的是沙子;你带了一根大水管,好像要去穿越卡维尔大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条清亮的小溪,它已伴随着你走了很长一段了。”听到这些话,流浪汉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里面已经变了味的水,然后把口袋里的沙子倒进一个洞里。他站在路上,看着落日沉思,而落日的余晖则映照在他身上。突然他看到自己脖子上挂着的磨盘,意识到正是这东西使他不能直起腰来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盘,把它远远地扔进河里。他卸掉了所有负担,徜徉在傍晚凉爽的微风中,寻找住宿之处。

懂得放弃才有幸福,背着包袱走路总会很辛苦,可是不少人似乎总是看不到,总以为身边有的东西都是要紧紧抓牢的,而身边没有的东西都要努力取得,所以只会越走越累。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觉得压力大、烦恼多、不愉快,这正表明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背负着许多不必要的“包袱”。这些“包袱”会使人对生活和工作倍觉辛劳无趣,而将这些不必要的东西舍弃后,所得到的就不是痛苦,而是快乐了。

衡量好人生的取舍,苦也可变乐

“取”或许是一种本事,而“舍”更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自然取不到;而没有通悟的人,更是舍不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可却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而常常忽略了舍。懂得放弃,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在取与舍之间多一些中和的思想,静观万物,大家自然会明白适时地有所放弃,正是自己获取内心平衡与幸福的灵丹妙药。

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倒出“鞋里”的那粒“沙子”,而这小小的沙粒就是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什么也不舍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舍弃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懂得舍弃的人才能拥有更多。快乐的人舍弃痛苦,高尚的人舍弃庸俗,纯洁的人舍弃污浊,善良的人舍弃邪恶;聪明的人勇于舍弃,高明的人乐于舍弃,精明的人善于舍弃。

那么,究竟什么该“取”,什么该“舍”呢?对此,刘墉曾说:“少年时取其半;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是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