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我暗示营造强大气场(2)
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时,了解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就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一位他平时看来不错的助手。于是,他为这位助手安排了一个考验。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生命的蜡烛已经所剩无几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懂我说的意思吗?”
“老师,我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你的思想光辉是应该好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位满意的传承者。作为我的传承者,他必须相当优秀,不但要有大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推荐给我吧。”
助手答应了他的要求,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寻找之路。他不辞辛劳,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人才。他把一位又一位人才带到苏格拉底面前,可惜苏格拉底总是在摇头,他都不满意。一直到苏格拉底弥留之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最后,助手坐在老师的床前,满怀愧疚、语气沉重地说:“老师,我真是抱歉,没有为您找到合适的传承者,我令您失望了。”
苏格拉底却说:“失望的人确实是我,但是你真正对不起的人是你自己。其实,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却从未真正地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只要能够相信自己、发掘自己、利用自己,你相信自己是优秀者,你就会是最优秀的……”说完后,苏格拉底就与世长辞了,而那个助手却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能成为苏格拉底助手的人不可能只是泛泛之辈,这位助手最大的错误就是缺乏自信,没有“自己就是优秀者”的意识,这就使得他被自卑的气场笼罩,最终失去了继承苏格拉底衣钵的资格。实际上,优秀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只要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久而久之你就会拥有不卑不亢、自信、独立的强大气场,你就会真的成为最优秀的人。因此,为了不重蹈这位助手的覆辙,每个追求成功、不甘平凡的人,都应该牢牢地记住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你想成为优秀者,你就会是最优秀的!”暗示自己是优秀者,就意味着培养自己优秀的气场。拥有了优秀的气场,成功也就不远了。
李达是北京某少年足球队的替补队员,尽管他的身体条件不如其他球员,但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我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早晚有一天我会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除了和其他队员一样的体能和技巧训练之外,李达每天早上睁开眼都先跑一个五公里,他心想:“虽然现在我的身体不够强壮,不过很快我就会成为球队里最强壮的球员”此外,只要有业余时间,他都会认真研究各种和足球有关的资料、视频,他辛苦训练,同时也自学按摩保护自己的身体,因为他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就这样,李达的气场充满了自信、勇敢、细心等正面的积极因素,而且一天比一天强大。慢慢地,教练发现让李达做替补队员实在是大材小用,于是很快升他为正式队员;其他队员也在练习和比赛中感受到了李达强大的气场,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他的优秀之处;比赛的时候,其他少年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也被李达的气场所震撼,感觉到李达是个强有力的对手……
李达并非天生的运动达人,他的身体条件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他有非凡的信心和毅力,他拥有坚信自己就是最优秀球员的气场。这就是他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也是一位拥有强大气场的人。他始终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指挥家。
在一次世界性的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忽然,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一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问题,就停下来重新开始,但不和谐的声音又出现了。他仔细地看了一下乐谱,向评委会提出乐谱有问题。然而,在场所有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坚持说乐谱没有任何问题,出错的是小泽征尔。面对一大批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的众口一词,他再一次审阅了乐谱,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指挥家,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话音刚落,所有评委都站起来,热烈地鼓掌,祝贺他大赛夺魁。小泽征尔用自己强大的气场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原来,评委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由于不够自信而放弃了自己的观点,附和了评委们的意见,最终被淘汰出局;而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取得了众人求之不得的胜利。难道前两位参赛的指挥家不优秀吗?不是的,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相信自己是最优秀者的意识,他们的气场不够强大。
马克思说过:“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否自信和别人的看法紧密相关:一个人的自信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别人对他的看法也同时影响一个人的自信。所以,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给别人信心,也给自己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信满满,才能走向成功。”你相信自己是优秀者,你的气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充满自信、果敢等正面力量。只要你坚定、勇敢的相信自己是一位优秀者,你就一定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
为自己植入积极的“潜意识”
科幻大片《盗梦空间》的主人公柯布是一个“盗梦师”,他能够在人们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侵入人们的潜意识,盗取人们心中的秘密。柯布和他的两位助手阿瑟、纳什偷偷进入了日本富商齐藤的梦境,想要盗取齐藤的商业计划,没想到齐藤发现了他们的阴谋。齐藤用这件事要挟柯布等人,并答应他们,只要事情成功,他就会放弃对柯布等人的控诉。齐藤希望柯布等人能够在齐藤的竞争对手菲舍脑中植入一个能够让其公司破产的潜意识。最终,经历重重险阻,柯布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这项任务。
看完《盗梦空间》,很多观众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真的存在植入潜意识这样的事情吗?是的,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植入的事情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时时刻刻无处不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听父母、老师说:“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才能找一份好工作。”就这样,我们的心里被植入了“找个好工作是最好的出路”的意识。
事实上,很多意识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植入我们心里的。比如,很多跟着单亲妈妈长大的女孩,从小就被植入了这样一种潜意识,即男人是不可靠的;父母为人尖酸刻薄、小气抠门,他们的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植入了这样的意识,即我绝对不能让别人占我的便宜……这些潜意识也可以称为心理暗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人的心理状态,影响人的行为。
潜意识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植入积极的潜意识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强大的、乐观的气场;而植入消极的潜意识则只会让人们的气场悲观、弱小。比如,温州人非常会做生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植入了“我可以做老板”的积极潜意识;相反,河北人安土重迁,很少出商业精英,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植入了“给别人打工,可以旱涝保收”的消极潜意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在攻读精神病学博士的年轻小伙子维克多·弗兰克被关进了德国纳粹集中营。在这里,维克多·弗兰克每天都会看到一些因不堪忍受集中营里暗无天日的生活和非人的残酷折磨而发疯,甚至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人。
维克多·弗兰克也很恐惧,但是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强迫自己不去看、更不去想那些可怕的事,而是努力地回忆曾经拥有过的美好生活。那种生活里有绿草如茵的学校,有妈妈烘烤的香味扑鼻的曲奇饼,有漂亮活泼的情人……他甚至强迫自己去刻意地幻想他有朝一日走出纳粹集中营后的美好生活。他想象着自己走出集中营后会幸运临头,会创造奇迹……就这样,维克多·弗兰克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有时他的脸上甚至会洋溢着笑容。
最终,维克多·弗兰克脚步轻盈地走出了集中营,亲友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在维克多·弗兰克的脸上看到的是神采奕奕,而不是饱受折磨后的疲惫、痛苦和恐惧。
维克多·弗兰克之所以能够快乐地走出集中营,正是因为他在集中营中一直利用自己的积极潜意识来影响自己的内心和气场。他时刻给自己暗示,他拥有过并必将再次拥有美好的生活。这种潜意识让他变得充满了希望。
希望是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是构成强大气场的重要因素,有希望的人才有活下去的勇气。心理学家认为,人体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身体就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因此,保持好的心情对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拥有一份好心情,经常想象生活的美好,想象未来人生的幸福,就会拥有强大的气场,这样一来,再大的伤痛都不会把你打倒。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时候,这个人就会真的无法完成这件事。当一个人看不到生活里的阳光时,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他相信生活的每个角落里都即将有阳光洒下,即使备受苦难折磨时也能变得乐观。
不过只有乐观还不够,还要学会坚强,学会用乐观去承受痛苦,并打倒痛苦。就像心理学家所说的:“每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乐观、勇气和坚强。但是,生活的阳光不光是由这三样东西组成的,我们要不断寻找新的阳光,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总之,为自己植入积极的潜意识,为自己营造乐观、坚强的气场,才能拥有完满的人生。
那么,什么是潜意识呢?简单地说,潜意识就是当你看见某件事时,你的身体会自动产生某种行动。比如,你看见一个杯子从桌子上掉了下来,你会不经过思考,就马上伸手将其接住,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
人的潜意识往往会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它通过作用于人的心理而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那么即使他有很强的实力和能力,他也很难取得成功。在竞争对手面前,如果你增加了心理压力,失去了取胜的信心,那么你就很可能成为失败者。不过打败你的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你自己。
弗洛伊德说:“人的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是漂浮在海面冰山上的小小山尖,而潜意识部分则是在水下看不见的巨大山体。”由此可见,潜意识对人的心理的重要性。的确如此,潜意识就像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士兵,而某种想法就像是上级下达的一道命令。一旦命令发出,士兵便会无条件地服从。当然了,它只是一味地服从命令,而不会去分辨命令的好坏。对于好的想法,潜意识会马上执行,坏的想法也不例外。
心理学家说,人的潜意识是其情感的发源地。倘若这个人想的都是好事情,他的气场自然会是积极的、乐观的,好事情也会主动找上来;相反,倘若这个人想的都是不好的事情,他的气场自然也会是消极的、悲观的,坏事情也会不期而至。这就是一个人心理的工作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利用“潜意识”,为自己植入积极的潜意识,帮助自己营造乐观向上的强大气场,进而获得成功、健康和幸福。
警惕“标签效应”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罗森·汉恩博士找了八个身心健康的人假装精神病人,这八个人中有三位是心理学家,一位是儿科医生,一位是二十来岁的研究生,一位是画家,一位是全职家庭主妇,一位是精神病学家。
按照罗森·汉恩博士的指示,这八个人都告诉精神病院的医生同样的话:“医生,我出现了严重的幻听症状。”除此之外,他们的其他言行都与正常人无异,而且他们提供给精神病医生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属实的(当然,不包括名字和职业)。结果,其中有7个人被医生确诊为狂躁抑郁症。很快,这8个人都被强行关进了精神病院进行治疗,按照罗森·汉恩博士之前的指示,他们进入精神病院之后,所有的言行都是完全正常的,而且幻听的症状也消失了,然而却没有一个假病人被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发现、识破。
当这些假病人要求出院的时候,因为他们之前已经被精神病医生贴上了“精神病”的标签,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并不相信他们的话,甚至觉得这些假病人又罹患了严重的妄想症。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医护人员还开始着手研究这些假病人身上的“新病情”,并发明了新的术语来描述这些“新病情”。他们把假病人和他人的正常聊天称为“交谈行为”,把假病人做笔记称为“书写行为”。
尽管这些假病人都是非常正常的人,但是医护人员已经把“精神病”的标签贴到了假病人的身上,因此无论这些假病人说什么做什么,在他们看来都是不正常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汉恩实验,也叫做“假病人实验”。
当一个人被他人下了某种定论,就好比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一样,人们会不自觉地做出印象管理,从而使自己的言行和标签标定的内容一致,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曾经说过:“当人们被贴上某种类型的标贴时,人们就会成为这种标签所指向的那类人。”
在罗森·汉恩实验中,那八位假病人都是正常人,但是由于他们被贴上了“精神病人”的标签,无论他们做什么,医生都会觉得他们是反常的,这就是标签效应引发的严重后果。罗森·汉恩教授的研究表明,标签效应具有严重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