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阳穴 胸中气闷找商阳
主治 胸闷 四肢肿胀 中风昏迷 喘咳 耳鸣
命名 根据《易经》和阴阳五行的原理,肺和大肠都属“金”。而商阳穴位于手大肠经脉的开始之处,承受手肺经的经脉之气,并且由阴侧转入阳侧。在五行之中,金的音属商,所以被称为商阳。关于这个穴位,《千金方》云:“商阳、巨髎、上关、承光、瞳子髎、络却,主青盲无所见。”《铜人》曰:“喘咳支肿。”《循经》曰:“指麻木。”《金鉴》曰:“中风暴仆昏沉,痰塞壅。”
部位 属于手大肠经脉上的穴道,在示指的桡侧,距离指甲角旁大约0.1寸处。
主治 ①对于治疗胸中气闷、哮喘咳嗽、四肢肿胀、热病无汗,都有特殊的疗效。②患有咽喉肿痛、牙痛、中风昏迷、手指麻木、耳鸣、耳聋等病症的人,长期按压这处穴位,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③还能治疗牙痛、颌肿、青光眼。④现代临床医学常用它来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等。
功效
理气平喘、消肿退热、活血止痛。
配伍治病
中暑:商阳配少商、中冲。
咽喉肿痛:商阳配合谷、少商。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①采用正坐的姿势。
②用右手轻轻握住左手的示指尖,左手的手掌背朝上,手掌心朝下。
③弯曲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掐按靠拇指侧的穴位,轻轻掐压不需大力,每天左右各掐按1~3分钟。
三间穴 五官病痛全拿下
主治 风火牙痛 眼睑痒痛 三叉神经痛 扁桃体炎
命名 “三”是一个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的意思。因为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是从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性温热,上行到三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比二间穴高,所以称为三间穴。三间穴也名“少谷”“小谷”。
部位 属手大肠经脉上的穴道,微微握拳,在示指的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的凹陷处,合谷穴前。
主治 ①对治疗风火牙痛、眼睑痒痛、嗜睡、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肠鸣下痢、手指及手背红肿等症,都有疗效。②因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如果肺气不畅、津液不能下达,会导致大便秘结;如果大肠实热、腑气不通,也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上述两种状况都可以通过按摩三间穴得到改善。③此处穴位也能治疗肩背神经痛、肱神经痛、呼吸困难、口干气喘、热病等病症。④按摩三间穴,还可以治疗五官科的一些疾病,如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等。⑤对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也有一定疗效。
功效
泄热止痛、利咽。
配伍治病
目视不清:三间配攒竹。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弯曲大拇指,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每次左右手各掐按1~3分钟。
合谷穴 牙疼是病也不怕
主治 降血压 气喘 头痛 扁桃体炎 疔疮
命名 这个穴位名出自《灵枢·本输》,也称虎口,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它是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即中地部,以候胸中之气。因为它位于大拇指与示指之间的陷凹处,犹如两山之间的低下部分,拇指与示指的指尖相合时,在两指骨间有一处低陷如山谷的部位,所以称“合谷”。虎口是指手张开之后它的形状就像大大的虎口一样。
部位 属于手大肠经脉上的穴道,当拇指和示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示指处。
主治 ①合谷穴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②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能止喘、疗疮等。③长期按压此穴,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鼻炎、扁桃体炎、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④能治疗一些妇产科系统的疾病,如痛经、闭经、催产等。
自我按摩
手掌轻握拳,以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功效
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配伍治病
头痛:合谷配太阳。
目赤肿痛:合谷配太冲。
头痛耳鸣一扫光阳溪穴
主治 头痛 耳鸣 扁桃体炎 手腕痛 肩臂难举
命名 阳,热,有热气的意思,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是路径的意思。大肠经的经气在此处吸收热气后,蒸腾上升行到天部。阳溪穴在手腕上侧的横纹前两筋的凹陷中,形似小溪,其穴又属于阳经,故名“阳溪”。此穴又名中魁穴,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中魁”的意思就是指此处穴位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因为从合谷传来的水湿云气在这里吸热后上升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特征,所以在五行中,此穴属火。
部位 属于手大肠经脉上的穴道,手掌侧放,跷起拇指,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两筋间凹陷中。
主治 ①阳溪穴有疏通气血,通经清瘀的功能。②对于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牙痛、结膜炎、寒热疟疾等症,皆有调理保健的功效。③对于手腕痛、肩臂难举、小儿消化不良等病症,长期按压会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果。④现代中医临床学,常利用此穴治疗腱鞘炎、中风半身不遂、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功效
清热散风、通利关节。
配伍治病
腕部腱鞘病:阳溪配列缺。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用一手轻握另一手手背,弯曲大拇指,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每次左右手各掐按1~3分钟。
下廉穴 肠胃健康,一身轻松
主治 肘关节炎 腹痛 肠鸣音亢进 脑血管病
命名 大肠经的经气在天之天部,天之下部的气血则廉洁清静。下廉的天部之气就像气象学中所说的在西北方向刚刚形成的高空冷湿气流,它不断从西北方的高空向东南方的低空移动,即横向下行。从温溜穴传来的水湿云系在此处的位置犹如天之天部,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廉洁清净,所以取名叫“下廉穴”。此穴的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手五里穴。
部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四寸处。
主治 ①此处穴位能够吸附并聚集天之天部的浊重之物并使其沉降,可以调理肠胃、通经活络。②能够治疗头痛、眩晕、目痛等病症。③对运动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网球肘、肘关节炎、肘臂痛等。④能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⑤对急性脑血管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功效
调理肠胃、通经活络。
配伍治病
腹胀、腹痛:下廉配足三里。
眩晕、目痛:下廉配头维、神庭。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示指与中指并拢,以指腹垂直按压穴位,每次左右臂各1~3分钟。
曲池穴腹痛吐泻不用愁
主治 肠炎 腹绞痛 皮肤过敏 结膜炎
命名 曲,隐秘、不太察觉的意思;池,指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此穴物质为手三里穴的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于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犹如雾露,为隐秘之水。它也被称为“鬼臣穴”“洪池穴”“阳泽穴”。
部位 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屈肘成直角,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间凹陷处。
主治 ①此穴对大肠功能障碍、肠炎、肚腹绞痛等,有很好的保健调理效果。②可以清热解毒,缓解皮肤过敏、奇痒难忍,或被蚊虫叮咬之后的红肿状况,并能够凉血润燥。③长期按压此穴,对结膜炎、眼睑炎、荨麻疹、湿疹,齿槽出血、甲状腺肿等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果。④现代中医临床常用来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⑤配血海穴、足三里,治疗瘾症,配手三里治疗上肢不遂症,配太冲穴、大椎穴治疗高血压。
功效
清热和营、降逆活络。
配伍治病
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曲池配合谷、外关。
上肢痿痹:曲池配肩、外关。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用一手轻握另一手肘下,弯曲大拇指以指腹垂直掐按穴位。每次按压,先左手后右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揉1~3分钟。
肩髃穴 肩膀的保健医生
主治 肩关节炎 中风 偏瘫 高血压
命名 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处穴位位于肩端关节的凹陷处,所以称肩髃穴。
部位 属于手大肠经脉上的穴道。屈肘抬臂平肩,在肩端关节之间有两个凹陷,其中前方的小凹陷就是穴位所在的地方。
主治 肩髃穴是“五十肩”的特效穴。那么,什么是“五十肩”呢?原来,长年累月在办公室里久坐,或者长期伏案工作,或者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经常都会遇到肩膀酸痛,颈项僵硬的问题。等到了50岁左右时,如果不注意身体的健康状况,又受到了风寒,那么在举手、抬头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拉伤肩膀,这就是俗称的“五十肩”。此外,天气的变化也会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当气候的冷热在剧烈变化,或者遇到季节的交替之时,也往往是风湿性关节炎肆虐横行的时候。那么,如何缓解这样的症状呢?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经常按揉肩髃穴,对于肩膀的酸、痛、僵、硬等各种病变,均有良好的疗效。长期按压此处穴位,对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不能提物、手臂无力等病症,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中指和示指并拢,以指腹垂直按压穴位,两肩按摩方法相同,每日早晚,左右各按揉1~3分钟。
止咳平喘有奇效扶突穴
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暴喑
命名 “扶”是扶持、帮助的意思;“突”的意思是“冲”。这个穴位的意思是大肠经的经气在外部热气的帮助下上行天部。因为此穴的物质是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水湿之气滞重,行到这里时无力上行于天,于是在心的外散之热的扶持下得以上行,所以名为“扶突穴”。它的别名之所以为“水穴”“水泉穴”,是因为从此穴上行的水湿之气是头、面部的水湿之源。
部位 这个穴位在人体的颈外侧部,喉结旁边,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周围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其里层内侧有动脉、静脉。
主治 ①此穴位为天部层次提供水湿,能够清润肺气、平喘宁嗽、理气化痰;治疗原理为寒则补之,湿热则泻之。②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暴喑、瘿气、瘰疬等。③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甲状腺肿大还具有治疗、调理作用。④这个穴位还可以配合谷穴治疗瘿气;配大椎、合谷,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暴喑、咽喉肿痛。⑤配天突、天溪穴,有行气利咽的作用,主治暴忤气哽。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功用
理气润肺、清热祛火。
配伍治病
瘿气:扶突配合谷。
自我按摩
示指和中指并拢,以指腹按压穴位,每次左右各按压1~3分钟。
迎香穴 抛掉鼻炎鼻塞的烦恼
主治 鼻塞 鼻出血 面神经麻痹 颜面痒肿
命名 迎,迎受的意思;香,脾胃五谷之气的意思。此处穴位接受来自胃经的气血,大肠经和胃经都属于阳明经,其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都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以又为低位,于是,胃经的浊气就会下传到此处穴位,所以称为迎香穴,它还有一个别名是“冲阳穴”。《甲乙经》云:“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僻多涕,鼽衄有痈,迎香主之。”《圣惠方》曰:“鼻息不闻香臭,偏风面痒及面浮肿。”这说的是迎香穴的作用。
部位 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①经常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疮、鼻内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②按压迎香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③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神经麻痹或痉挛、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
功效
通窍活络、止血驱虫。
配伍治病
急慢性鼻炎:迎香配印堂、合谷。
面部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迎香配四白、地仓。
胆道蛔虫症:迎香配阳陵泉。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①正坐或仰卧,双手轻握拳,示指伸直。
②用示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穴位,有酸麻感。
③也可单手拇指与示指弯曲,直接垂直按压穴位。
④以示指指腹垂直按压,也可用单手拇指与示指弯曲,直接垂直按压穴位。每次按压两次,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