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底玫瑰园”
20世纪80年代,一些科学工作者在格拉普高斯海岭及东太平洋海隆进行考察。他们乘坐深潜器潜到海底,当打开探照灯时,通过潜望镜及海底电视,他们看到一幅神奇的画面: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上,生长着海葵一类的植物,还有各种动物,长达5米的鲜红色蠕虫、西瓜一般大的海蚌、菜盆似的蜘蛛、手掌大小的沙蚕等,它们自由自在地游弋着,还不时地以惊诧的目光瞅瞅它们从未见过的人类。科学家称这个美丽奇妙的世界为“海底玫瑰园”。
在离“海底玫瑰园”稍远的地方,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个个“烟囱”正在“咕嘟”、“咕嘟”地冒烟,这些“烟囱”极为粗大,直径为2~6米,就像滚锅一样,热水上下不停地翻腾,喷射出五颜六色的乳状液体。在烟囱的周围凝结着一堆堆冷却了的火山熔岩,形状如同一束束巨大的花束,姿态万千。
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为什么会存在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呢?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一海域的海水深达2600~3000米,“烟囱”喷出的热泉水温度却高达350℃~400℃,这里的热泉水不仅含有丰富的金属物质,而且还有含硫磺的气体。由于硫磺气的存在,从而导致硫磺细菌的繁殖。正是由于这些硫磺细菌的繁殖,加上海底“烟囱”里独特金属物质的存在,造就了这些地方奇特的生物群落。
那么,海底“烟囱”是这一海域所独有的吗?
在这个特殊的深海环境里,孕育出一个黑暗、高压下生存的生物群落。在“烟囱”的喷口周围,形成一个新奇的生物乐园,这里的海洋细菌,靠吞食热泉中丰富的硫化物而大量迅速地蔓延滋生,然后,海洋细菌又成了蠕虫、虾蟹与蛤的美味。
几千米以下的深海,是一个少有人探寻的神秘世界,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海底烟囱冒出来的炽热熔液,含有丰富的铜、铁、硫、锌,还有少量的铅、银、金、钴等金属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一个烟囱从开始喷发,到最终“死亡”,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可以造矿近百吨。
其实早在60年代中期,在红海海底,就有人发现了多处类似“烟囱”那样的“热洞”。至今,人们在红海海底已经找到了四处“热洞”。过去人们总是用海水的盐分、气候的干燥和温度的高低,来解释红海海域特有的海洋生物群——红海的鱼类有15%是其他海洋里所没有的。现在看来,大量特有的金属物质的供应以及海底“烟囱”的存在,很可能也是红海特殊生物群落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1977年,英国地质学家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在太平洋的格拉普高斯海岭也观察到了正在喷溢的海底“烟囱”。1979年,美国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化学家们,再一次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对东太平洋海岭及格拉普高斯海岭进行长时期的考察,并拍摄了大量电视纪录片。第二年夏天在继续考察时,他们又找到许多新的含矿热泉水及气体的喷溢区。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水下的温泉是海底火山喷发的喷孔,随着热泉水的喷发,丰富的铁、铅、锰、锌、铜、金、银等金属物质在“烟囱”周围沉积下来,形成矿泥。也有人认为由于板块的碰撞,造成海底地层出现坼裂和扩张,地球内部喷涌而出的熔岩冷却固着成新的海底地壳。海水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同时形成海底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矿物质携带和释放出来。当炽热的海水再度喷射到裂缝上冰冷的海水中,其中的矿物质便被溶解并形成一缕缕烟雾。矿物质遇冷收缩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地裂中热液顺烟道喷涌而出就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热泉。
但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水族生物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家德布拉·斯特克斯则认为,海底烟囱的构筑绝不仅仅是地质构造活动的结果,他和助手特里·库克发现,在热泉口周围生息着种类繁多的蠕虫,它们在营造烟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从烟囱内采集来岩心,发现上面布满了含有重晶石的凹陷管状深孔,从管洞外形来看极有可能是管足蠕虫长期挖掘的产物。管足蠕虫内脏中的细菌可从热液获取营养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细菌还可把海水中的氢、氧和碳有机地转化生成碳水化合物,为蠕虫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这种化学反应的结果遗留下硫元素,蠕虫排泄的硫又促使海水中的钡和硫酸发生催化反应。长久以来,蠕虫死后便在熔岩中遗留下管状重晶石穴坑。蠕虫开凿的洞穴息息相通,从而使热液将矿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上来并堆集烟道。当烟囱在热泉周围形成后,熔岩上深邃的管状洞口穴就成为矿物热液外流的通道,从而形成海底黑烟热泉奇观。
“阿尔文”号深潜器长66米、宽2.4米、排水量13吨,舱内装有许多小型电子仪器,可容纳两个乘务人员。该深潜器不仅能潜入深水,而且还可以在深水或海底附近作水平方向移动。
现在科学家仍在进一步研究管足蠕虫在海底烟囱形成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