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文坛领袖,一代文章之宗·
苏轼
苏轼从小研读经史,受儒学影响较深。他22岁考取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应直言极谏策问,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在嘉祐六年的对策中,他发表过改革弊政的议论,其后又在《思治论》中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但他希望改革应通过社会各阶层的自觉调整与道德完善来改变社会的衰败。
苏轼像
神宗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而卷入上层政治冲突,主动要求外放,先通判杭州,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45岁时,因“乌台诗案”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被召入京,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苏轼不同意司马光等人一味“以彼易此”的做法,与当权者发生冲突,又自求调离京城,出知杭州,后又辗转就任于颍州、扬州、定州的地方官。哲宗亲政后,宣布继承神宗的一套,起用自称维护新法的官僚,打击“旧党”。苏轼也被列入惩处之列,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岭南、海南岛。苏轼确实是“一肚皮不合时宜”,无论旧党还是新党上台,他都不讨好。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元祐旧党,他才北归,次年到达常州。但是长期流放,加上跋涉的艰辛,他从此一病不起,最后死于常州,追谥文忠。
名人档案
姓名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生卒年 1037~1101年
祖籍 眉山
性格 正直/执著/忧国忧民/豪迈洒脱
身份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文坛领袖
父亲 苏询/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具有坚定执著的品格,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盲从,不徇私,表里如一。在地方官任上,他也始终关心民间疾苦,努力兴利除弊。
多年的宦海挫折使苏轼感到极其无奈,他只能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追求超越与解脱,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虽屡遭贬谪,依然豁达大度、洒脱随缘、乐观豪放,写出了无数千古绝唱,在诗、词、文、书法、绘画各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天才巨匠。
东浦桥
苏堤六桥之一。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府时,取西湖泥葑草筑成长堤,横贯西湖南北,称“苏堤”。堤上有六桥,古朴美观,是杭州十景之首。
名人逸事
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有人称他为“酿酒专家”。他在黄州酿蜜酒,以少量蜂蜜掺了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他在海南酿过“真一酒”。真一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呈玉色,酒性温和,饮之可解渴而不易醉。与王驸马所酿碧玉香完全一样。苏轼特为此酒写过《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
苏轼的诗题材广阔,富含哲理,富于变化,挥洒自如,自然奔放。他把古诗中常见的题材提升到很高的层次,使得诗的内涵更为深厚。同时在跌宕起伏中把他旷逸豁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特点在《东坡七集》中有很深刻的体现。其中最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是他的言志抒怀诗和对自然风光的吟咏。“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抒情写景小诗,笔触诙谐幽默,极富生活情趣和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代表着北宋的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他的创作体现了这场文学变革所追求的文化理想,审美趋向,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