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著全知道(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齐民要术

世界上最早最系统的农业科学名著

北魏/贾思勰

作者介绍

贾思勰,青州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平)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531~550年)杰出的农业科学家。生平不详。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历代都很喜欢读书,尤其重视对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贾思勰的家境虽然不很富裕,但拥有大量藏书,使得年幼的贾思勰就有机会博览群书。成年以后,走上了仕途,到过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做过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太守等官职。他走到哪儿,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认真向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中年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亲身体验。约在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和总结。

背景提示

贾思勰生活于北魏末期,青少年时,孝文帝实行“文治”,进行汉化运动,提倡农业,朝廷议政都以农事为首。太和九年(485年)又实行均田制,解决人民温饱问题。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旱地农业生产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一直都在进行中。比如耕作工具,魏晋时出现了“铁齿”(人字耙)和耱(无齿耙)。到北魏时又积累了一整套耕作经验,形成了完整的耕作体系。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为其写作《齐民要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资料。

贾思勰像

名著概要

《齐民要术》系统地记述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包括了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堪称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分为10卷,共92篇,约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序”中反复强调“食为政首”的重农思想,通过援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重视农业的事例,来强调“治国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把农业生产提到治国安民的高度。

滤醋图 三国

农业的发达使各种小手工业也兴盛起来, 酒和醋的酿造水平越来越高。

全书的结构体例相当严密,每篇由篇题、正文和经传文献组成。根据不同的作物,所述详略不一。篇题下有注文,相当于“释名”、“集解”,包括异名、别名、品种、地方名产、引种来源及其性状特征;正文则为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这是各篇的主体;篇末则援引文献以补充论证正文,包括重农思想、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农业季节、农业地理、农业品贮存与加工。

耙地图 南北朝

《齐民要术》的内容极为丰富。卷一,耕作、收种、种谷各1篇;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瓢、芋等粮食作物栽培论13篇;卷三,种葵、蔓菁等各论12篇;卷四,园篇、栽树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酒4篇;卷八、卷九,酿造酱、醋、乳酪、食品烹调和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卷十,“五谷果蔬菜茹非中国物产者”1篇,记温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总括了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选种育种、酿造、烹饪、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备荒、救荒等,基本上属于广义的农业范畴,反映了当时农、林、牧、渔、副多种经营方式亦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规模。

《齐民要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以耕-耙-耱为主体,以防旱保墒为中心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以增进地力为中心的轮作倒茬、种植绿肥等耕作制度,以及良种选育等项措施;并且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园、林经验,林木的压条、嫁接等繁育技术;畜禽的饲养管理、外形鉴定和良种选育;农副产品加工和微生物利用以及救荒备荒的措施。

阅读指导

在阅读《齐民要术》时,首先要牢牢把握“食为政首”的思想,在阅读正文时,要注意把正文与注释结合起来阅读,注意附录的参考文献,这是补充正文的内容的。

作品评价

《齐民要术》规模之庞大,内容之丰富,结构之严谨,都远远超过前代。它是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魏晋以来40年间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生产的新经验和新成就,引起历代政府之重视。其中,《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授时通考》均受其影响。《齐民要术》在国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达尔文曾参阅过,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他的学说的佐证。在当今面临农业困境,《齐民要术》更是引起欧美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