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东汉/班固
■作者介绍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班固出身于一个世代显贵豪富的家族,并有家学渊源。父亲班彪,字叔皮,到东汉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班彪博学多才,专攻史籍,是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不满当时许多《史记》的续作,便作《后传》65篇,以续《史记》。班彪有二子:班固、班超。班超为东汉时通西域的著名将领。班固从小就非常聪明, 9岁便能作诗文,长大之后,班固熟读百家书,并深入研究。渊博的学识以及很强的写作能力,为他以后的作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他23岁那年即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去世,班固私自修改国史,因此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赶到洛阳,为班固申辩。当明帝审阅地方官送来班固的书稿时,十分欣赏班固的才华,并任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图籍,校定文书。此后他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同撰成《世祖本纪》。随后迁任为郎,典校秘书。班固后又写了功臣、平林、公孙述的列传、载记28篇后来明帝又命令班固继续完成他原来所欲著述的西汉史书。班固通过一再的思索之后,经过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在建初七年(82年)完成了《汉书》。《汉书》一写成,影响就很大。和帝永元初年(89年),班固以中护军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永元四年(92年),窦宪以外戚谋反而畏罪自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先被免官,后有人因曾受班固家奴侮辱便借机搜捕班固入狱。不久,班固死于狱中,时年61岁。班固死后,《汉书》尚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主要由班固的妹妹班昭继续完成。
班固像
背景提示
班固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社会生产发展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这就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东汉统治者为了总结前期的历史经验,迫切需要编写前朝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又只写到汉武帝,武帝以后便缺而不录,虽有许多学者相继加以续补,总归不是一部完整的史著;加之司马迁又把汉初的历史“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这与“汉承尧运”是不相称的,也是东汉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西汉一代历史应该重新编写,独立成书,这些就是班固创立断代史的客观要求。
《汉书》书影
汉西域诸国图
名著概要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制全袭《史记》而略有变更,《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汉书》有纪、表、志、传,改“书”为“志”,没有世家,凡《史记》列入世家的汉代人物,《汉书》均写入“传”。《汉书》这种体裁上的改动是符合历史事势变化的,是合理的。《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但作了一些改动,也有了一些创新。在纪部分,《汉书》不称“本纪”,而改称为“纪”,在《史记》的基础上,《汉书》增立《惠帝纪》,以补《史记》的缺略;在《武帝纪》之后,又续写了昭、宣、元、成、哀、平等6篇帝纪。在表的部分,《汉书》立38种表,其中6种王侯表是根据《史记》有关各表制成的,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只有《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是《汉书》新增设的两种表。《古今人表》专议汉代以前的古代人物,表现了班固评论人物的论事标准,暗示出他对汉代人物褒贬的立意,且网罗甚富,亦不无裨益。而《百官公卿表》记述了秦汉官制和西汉将相大臣的升迁罢免死亡,是研究古代官制史、政治制度史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志部分,《汉书》改《史记》的“书”为“志”而又予以丰富和发展,形成我国史学上的书志体。
《汉书》将《史记》的《律书》《历书》并为《律历志》,《礼书》《乐书》并为《礼乐志》,增写《史记·平准书》为《食货志》,改《史记·封禅书》为《郊祀志》、《天文志》,《河渠书》为《沟洫志》。除上述诸志增加了主要是武帝以后的内容之外。《汉书》还创设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汉书》十志比较《史记》八书在先后次序上也有所不同,《汉书》的志包括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等10种。其中,改变或者并八书名称的有律历、礼乐、食货、郊祀、天文、沟洫等6种,但它们的内容或者不同,或者有所增损。如《食货志》在继承了《平准书》部分材料的同时,又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食”,叙述农业经济情况;下卷载“货”,介绍工商及货币情况。《史记》列传篇题的定名,或以姓,或以名,或以官,或以爵,多不齐一,且排列顺序难为论析。《汉书》则一律以姓名题篇,排列顺序是先专传,次类传,后四夷和域外传,最后是外戚和王莽传,整齐划一。《汉书》将《史记》的《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详细记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各兄弟民族和亚洲有关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作品评价
《汉书》,又名《前汉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史书体例上的一个重大飞跃。继《汉书》之后,断代史为后来历代正史所效仿,因此《汉书》在我国史书体例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汉书》开拓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又是一部文史结合的典范。但由于东汉时期谶纬流行,所以《汉书》也不免有神学思想混杂其中。
千秋绝艳图卷 明 佚名
图中赵飞燕,西成公主、崔莺莺体态各异,飞燕蹁跹,娇小玲珑;西成清雅,超然脱俗;莺莺忧郁,顾盼生姿。款诗精妙,各自题之曰:“赵飞燕:倚竹眠林态自娇,衣深银烛正高烧。不将贯舞归长袖,疑是身轻好折腰。”“西成公主:自伤白发辞金屋,喜戴黄冠向雪峰。度鹤采芝随鹿迹,登山一望蹑仙踪。”“崔莺莺:梨花寂寂斗婵娟,月照西厢人未眠。自爱焚香销永夜,欲将心事诉苍天。”作者绘人物衣纹各具特色,赵氏衣纹之顿挫飘逸,动感十足;西成衣纹之细劲流畅,崔氏衣纹之柔润,寥寥数笔,敷以浓、淡、清、妍适宜色泽,人物形象传神入化,一笑一颦,宛若鲜活,作者极尽笔情墨趣,文人画风韵尽显画端。
《汉书》主要的四个特点:
第一,《汉书》较真实地记述和评论了西汉一代的政绩及其盛衰变化,从一统功业的角度,对于各时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热情的称颂。《汉书》评述西汉政治,有用“时”“势”或“天时”变异来表达历史是发展的看法。
第二,《汉书》广泛地评价了各种人物在西汉政治中的作用。他记述到汉代的兴盛,是由于有众多的文臣武将和智谋极谏之士,在中央和地方的各方事务中竭其忠诚,作出贡献。
第三,《汉书》暴露了皇权的争夺、外戚的专横,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淫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汉书》暴露了西汉外戚势力的专横、残暴与奢侈。《汉书》以很多笔墨暴露了王室及大臣聚敛财富,奢侈淫逸。
第四,《汉书》详细记述了古代尤其是汉代的政治典制,表现了西汉文化的发展规模及其重要价值。其中《刑法志》记述了古代的兵学简史,叙述刑法典核详明,首尾备举,论其变化正本清源。《食货志》系统地记述了自西周以至王莽时期的农政和钱法,反映了1000多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侧面。《地理志》先叙由古之九州说而进至秦的郡县变迁,是中国地理最为详尽的记载。
阅读指导
读者在阅读《汉书》时,可以尝试与司马迁的《史记》比较阅读。《汉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史记》的风格,但《汉书》十志对纪传体史书的书志部分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的书志体,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品味这个特点。由于《汉书》的作者喜欢使用古文字,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