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全书(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蜻蜓和蟌

几个世纪以来,尤其在东方,蜻蜓因其美丽的外表得到了世人普遍的赞誉。中世纪开始,这种美丽的昆虫就出现在人们的书稿中和佛兰德人的花卉画中。荷兰人把蜻蜓画在瓦片上作为装饰。日本人则用蜻蜓作为邮票的图案。它们还成为许多歌曲和诗篇的主题。然而西方的民间传说则倾向于认为蜻蜓是不祥的象征。

蜻蜓的英文名“dragonfly”的意思实际上就是“空中的龙”。它们拥有极高超的飞行技艺、超强的视力和色彩斑斓的翅膀。石炭纪时代的某些蜻蜓,翅展足有75厘米,当今最大的蜻蜓目品种,大小也只及这种巨型蜻蜓的1/4。

|蜻蜓和蟌形态和功能

在蜻蜓目中,纤巧、飞行能力较弱、前后翅形态相似的属于均翅亚目;体型更大更有活力、前后翅形态不同的蜻蜓属于差翅亚目。另外,有发现于日本和尼泊尔的一种低等蜻蜓种类的孑遗种。与前两个亚目的成虫相比,这种新种类的成虫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被单独列为“间翅亚目”,是来自中生代时期的古老品种,但不包括相当畸变的蜓科成员,最终还是被归入了差翅亚目。

蜻蜓和蟌的幼虫或若虫均为水生,栖息地很广。幼虫从8龄至18龄不等,体长不超过6.6厘米。低等的古蜓科蜻蜓的幼虫期可持续五六年之久,但有些住在临时水洼里的蜻蜓或蟌,幼虫期只有30~40多天。温带的某些蜻蜓和蟌,幼虫期普遍会持续一两年。而热带的某些种类,生命期不过30天。

蜻蜓头顶部紧挨着的一对眼睛特别大,正如图中这只金环蜻蜓的一对眼睛一般。

食物供给和温度是影响它们生长速度的最主要因素。生活在温带北部的种类,花上2年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而生活在温带南部的种类,一年就够它们繁殖3代了。有些在春天出生的蜻蜓,会在冬天度过最后一个幼虫期,在随之而来的春天里从蛹中孵化出来。而夏天出生的蜻蜓,则要过了冬天之后才进入最后一个幼虫期,有时更长,因此孵化得也晚。

蜻蜓的幼虫栖息地多样,包括湖、池塘、沼泽、湿地、树洞、凤梨科植物的叶基部,以及河流、盐碱湿地和潮湿的土壤洞穴,甚至是瀑布。

蟌的幼虫在腹部前端3个叶形的附器的协助下,游泳时身体两侧左右摇摆,这些附器也起到气管鳃的作用。蜻蜓的幼虫,在最开始的几个龄期,游泳时只有一个姿势,但往后则发展到可以使用喷气推进力,这为它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高速逃生机制。蜻蜓幼虫的直肠腔内也有气管鳃,可以通过肛门吸水和排水来换气。有些幼虫腹部末一节特化成供呼吸用的体管,长度占到整个体长的30%或更长,它们能用这个体管在积水里吸入清水供呼吸。

幼虫蜕皮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因种类不同而不等,短的在3个月内会经历10~20次蜕皮,时间长的,大约6~10年才会经历这么多次蜕皮。

接近最后一次蜕皮(羽化)时,幼虫的体内器官已经发生改变(变形),这些变化中,有些是外表可见的,包括复眼会变得更大、翅鞘膨胀和下唇肌肉组织回缩。羽化前的短暂时刻,幼虫会停止进食,去找个方便羽化的合适地点,如水草、岩石、漂浮的树叶等,或者就在岸上。热带种类,尤其是大型的蜻蜓,会在日落前离开水体,悄悄地在夜晚变形,并在日出来临前开始它们的第一次飞翔。体型稍小的热带品种,以及生活在温带的大多数种类,会在温度合适的第一时间羽化,然后立刻开始它们的首次飞行。

蜻蜓是最凶猛的食肉昆虫之一。

新孵化的成虫会飞离水体,然后花上几天到几个星期的时间进食和发育,但这个时间不能确定,从一天到两个月不等,如果遇到干旱季节或中间还经过了一个冬天,那么这个时间可能长达9个多月。成虫的这种预繁殖期,即成熟期,都会在远离水体、食物丰富且较安全的地方度过。这种新孵化的成虫可以通过有玻璃光泽的翅膀来辨认,而且通常在这个时期,大多数种类的体色开始变化,逐渐展现出成虫的体色。

|为了交配而战斗社会习性

性成熟的蜻蜓目雄性昆虫会返回水体,部分种类的雄性会为了捍卫岸边的领土而与竞争者战斗。当异性到来时,雄性们会为了争夺对她的所有权而开始激烈的竞争。交尾后,雌性把卵产在雄性的领土上,而雄性为了防止别的竞争者靠近它,会一直在旁看守。不同的种类这种现象会有所变化,比如有的会在交尾前展示一套精心准备的求爱仪式,这种仪式与其他种类雄性直截了当的方式非常不同。

蜻蜓幼虫休息时会把“面罩”折叠起来遮住口器(图1)。它们的面罩能迅速伸开(图2)捕捉猎物并送进咀嚼有力的嘴里。

一只成熟的雌性一生中会产好多次卵,每次都是交尾之后立刻进行的。和驯鹰蜓的雌性长有数个能刺穿植物组织的产卵管(产卵器),可以把卵产在里面—— 一种为了防止卵变干燥而相对较慢的方法。有些则会在水里徐徐前进,同时把卵产在水下;有些为了产卵还会潜水1小时以上。此外,有许多种蜻蜓没有产卵器,只能四散地把卵撒落在水面或附近。它们反复地用腹部点水或直接把卵撒在水面或漂浮的水草上。

知 识 档 案

蜻蜓和蟌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蜻蜓目

分为2个亚目:差翅亚目(蜻蜓)和均翅亚目(蟌),共27个科,约6000种。差翅亚目包括蜓科、箭蜓科、伪蜻科等。均翅亚目包括色蟌科、丝蟌科、蟌科、古蜓科、东方蟌蜓科等。

分布:除南极洲和北极圈高纬度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远东地区种群丰富。

体型:总的来说体型较大、强壮。体长不超过15厘米;翅展最长19厘米。

特征:精力充沛、成虫食肉,为咬合式口器;触角很短、复眼很大;两对翅膀翅脉丰富,多数色彩鲜艳;蟌的前后翅形态相似,基部窄,休息时翅膀直立;蜻蜓的前后翅形态不同,基部宽,休息时翅膀平伸;附肢笔直前伸;腹部长而纤细,雄性第二、三节上腹面有发达的次生交配器;翅膀为外翅。

繁殖:不完全变态;幼虫(有时称为若虫)水生,食肉,捕食时会突然伸出下唇特化的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