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全世界100种动物的彩色图鉴(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貂类

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生活在北美的豪猪由于身上长满了令人恐惧的尖锐的硬刺而显得无懈可击,没有什么动物能够吃掉它,但是有一种貂类——渔貂,就能成功地捕杀这种其他食肉动物无法捕杀的豪猪。渔貂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捕食方法,能够成功地杀死豪猪。渔貂与其他貂类一样,主要在树上和地面上搜寻食物,它们都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率的捕食本领。

在700万~2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代,貂类就与鼬科动物中其他种类明显地分化出来。从貂类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骨骼上可以看出,貂类有一些较为不同的分支,可以分几个亚属,松貂、黄喉貂、渔貂在那个时代就很明显地被区分出来。在接下来的时代里,进化在继续,貂类的分化也在继续;200万年前,水貂属的前两个亚属分化了出来。

轻巧灵活的捕食者

体型和官能

貂类是体型中等的食肉动物,只是身体适度加长了些。它们的面部呈楔形,耳朵呈圆形,比某些鼬科动物的大。它们尾巴上的毛又长又密,在树上穿行的时候,尾巴可以起到平衡杆的作用。脚掌比较大,掌的底部没有毛发覆盖,掌上的爪能够半缩回,这一点对它们来说非常有用。貂类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上,它们是鼬科动物中最为灵活、姿态最为舒展的一类。貂类常常在它们常走的树上和地面上做一些标记,主要是用肛门附近的腺体分泌物和尿液。

石貂栖息于欧洲到中亚的针叶林和落叶林中,也时常出现在人类的住宅区附近。石貂的喉部有很大的白色斑块,这块白斑也常常扩展到前腿和腹部下侧。石貂从外表上看起来很像只生活在北方针叶林里的貂类,如松貂、紫貂、日本貂、美洲貂,只是后面几种貂类的唇部比较小。北方的这4种貂(某些权威分类学家认为它们只是1种)唇部大小不等,从欧洲向东跨过太平洋一直到北美,唇部越来越小,如欧洲的松貂唇部最大,北美的美洲貂唇部最小。生活在亚洲南部的两种貂--黄喉貂和格氏貂,其唇部都呈明显的黄色,有时也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生活在北美针叶林和混合林中的渔貂是体型最大的貂类,并且喉部没有斑块,这与其他貂类是不同的。

这是一只渔貂,它正站在岩石上仔细地观察周围的情况。尽管被叫作渔貂,但是它其实很少吃鱼,鱼只在这种生活于北美的貂类的食物中占很小一部分。对于所有的貂类来说,鱼类都不是它们的主食,它们的食物主要为小型哺乳动物,如仓鼠和松鼠,还有一些水果、鸟卵、昆虫等。

知识档案

貂类

食肉目

鼬科

亚科 鼬亚科

貂属共8种,狐鼬则是狐鼬属的唯一物种。

分布 貂属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狐鼬属分布在中南美洲。

栖息地 针叶林和某些落叶林以及热带的某些山区,石貂栖息在一些城镇郊区。

体型 体长30~75厘米,尾长12~45厘米,体重0.5~6千克;在所有的貂类中,雄性体重都超出同种雌性30%~100%。

皮毛 体毛通常又软又密,以棕色为主,足部和尾巴颜色较深,有的时候为黑色;喉部或嘴部常有苍白色斑块;尾巴上的毛较密且较长;足底有毛覆盖。

食性 吃小型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及一些水果。

繁殖 生活在北方的大多数种类怀孕期为8~9个月,包括6~7个月的受精卵延迟着床期。

寿命 大多数种类在10~15年之间。

渔貂在很多方面都有其代表性。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它们因为具有捕鱼的技巧或是能够“用饵钓鱼”,才得到了“渔貂”这个名字,与此相反,一些专家认为,“渔貂”这个名字来源于古代英语“fiche”这个词,在荷兰语和法语里这个词指代欧洲林鼬及其皮毛。渔貂的一项特殊本领就是能够捕食豪猪,这需要有多种策略以及耐心。我们知道,豪猪从颈到背部、腹部两侧都布满了一排排的硬刺,而大多数食肉动物在攻击猎物的时候都是咬猎物的脖子,所以对于豪猪,它们觉得无从下口。而渔貂则不同,它看准了豪猪的一个弱点,即豪猪的面部没有硬刺的保护。渔貂常常站在低于地面的地方,这样可以直接攻击豪猪的面部,足以给其面部以重击。渔貂一直在地面上绕着豪猪转圈,以找准时机咬其面部。豪猪为了保护自己,会努力地使自己长满刺的背部和尾部冲着渔貂,而使面部对着一根圆木或树干。一旦渔貂重重地咬到豪猪的面部几次,豪猪就会由于受惊过度而难以保护自己了。然后渔貂就会瞅准机会,猛地把豪猪身子翻过来,咬开它的肚子(豪猪的腹部下侧也没有硬刺的保护),这样,渔貂就可以饱餐一顿了。杀死一只豪猪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需要花费半个小时以上;而成功的回报也是巨大的,即使有其他食腐动物的偷吃和抢夺,一只豪猪也足以使渔貂饱餐两个星期以上。在一些豪猪比较多的地区,渔貂1/4的食物可能都来自豪猪。

这是一只榉貂,它正在绷紧全身,跳过一处水塘。绝大多数情况下,榉貂主要在树上捕食,但有时也会在农田附近捕食家鼠和仓鼠,有时甚至跑到人们家中的阁楼里做巢。榉貂也会栖息在岩石山区,有的时候在岩石的裂缝和石头堆中做巢,因此,人们也把它们称作“石貂”。

狐鼬被认为是一种长得很像貂类的鼬科动物,但是其体型比大多数真正的貂类要大很多,社会行为上也与貂类不同。狐鼬生活在从墨西哥向南一直到阿根廷的森林中,特立尼达岛上也有分布。它们的食物包括鸟类、小型哺乳类和各种水果,因此有时会对香蕉园造成比较大的破坏。尽管在体型上很像渔貂,但是狐鼬的身体机能却与渔貂有很多不同之处。狐鼬的躯体没有加长,四肢比渔貂长,雌雄两性的体型差异没有貂类大,而且狐鼬的新陈代谢率比人们想象的要慢。

貂类分种介绍

松貂

貂属

分布:中欧和北欧,西亚。体型:体长40~55厘米,尾长20~28厘米,体重0.9~2千克。皮毛:栗棕色到深棕色,嘴部为乳白色。

日本貂

貂属

分布:日本,朝鲜半岛。体型:体长30~45厘米,尾长17~23厘米,体重0.5~1.5千克。皮毛:黄棕色到深棕色,嘴部为白色或奶油色。

黄喉貂

貂属

分布:东南亚到朝鲜半岛,包括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加里曼丹岛)。体型:体长48~70厘米,尾长35~45厘米,体重1~5千克。皮毛:深棕色到黄棕色,嘴部为黄色到橘黄色,四肢和尾部为深棕色到黑色。繁殖:怀孕期为5~6个月,包括3~4个月的延迟着床期。

美洲貂

貂属

分布:北美洲北部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地区和加利福尼亚州境内的内华达山脉地区。体型:体长30~45厘米,尾长16~24厘米,体重0.5~1.5千克。皮毛:金棕色到深棕色,嘴部为奶油色到橘黄色。

紫貂

貂属

分布:亚洲北部,日本北部诸岛。体型:体长35~55厘米,尾长1~19厘米,体重0.5~2千克。皮毛:深棕色,嘴部有浅黄色但是常常无法清晰地看出来;尾巴比较短。繁殖:受精卵有延迟着床现象,总的怀孕期比上述貂类长1个月。

石貂

貂属

分布:南欧、中欧到北欧的丹麦,中亚。体型:体长43~55厘米,尾长22~30厘米,体重0.5~2千克。皮毛:巧克力色到棕色,腹部下侧比紫貂颜色稍浅,嘴部为白色而且通常分成两块。

渔貂

貂属

分布:北美洲的北部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和西弗吉尼亚州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体型:体长47~75厘米,尾长30~42厘米,体重2~5千克。皮毛:中等棕色到深棕色,头部和肩部为金色到银灰色,四肢和尾巴为黑色,胸口部有多种乳白色的斑块。繁殖:怀孕期为11~12个月,包括9~10个月的延迟着床期。

格氏貂

貂属

分布:印度南部的尼尔基里山脉。体型:比黄喉貂小。皮毛:与黄喉貂相似。保护地位: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列为“易危级”。

狐鼬

狐鼬属

分布:中南美洲,特立尼达岛。体型:体长90~115厘米,尾长35~45厘米,体重4~6千克。皮毛:深棕色到黑色,喉部有黄色到白色的斑块;足底无毛覆盖;爪强壮有力,能够半缩回。食性:吃植物类,各种水果在狐鼬的食物总量中比在貂类的食物中占有更重要的比例。繁殖:怀孕期为63~67天,无延迟着床期;平均每胎产崽3只。

独行与多配偶制

社会行为

一般来说,貂类都是独自生活的。它们的交配关系很复杂,是一种多配偶制,也就是说,在交配季节可以和多个异性进行交配。通常情况下,交配季节是在夏末(渔貂是在初春),在下一个初春时节分娩。貂类一胎产1~5只幼崽,幼崽刚出生的时候眼睛无法睁开,也听不见声音,体毛很稀疏。幼崽出生约2个月后断奶,3~4个月大就会捕食猎物,不久就要离开母貂单过。一般貂类都不会容忍其他同类进入自己的领地,尤其是同性同类。狐鼬却能相当程度地容忍同类,人们常常可以发现成双结对的狐鼬,甚至包含更多成员的狐鼬家庭、狐鼬群体。

由于几种貂类(尤其是紫貂和鱼貂)的皮毛具有经济价值,它们有时受到人类高强度的猎杀和活捉;再加上它们栖息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的减少,几种貂类的数量有所下降。但现在除了生活在印度南部的格氏貂有灭绝的危险外,其他种类暂时还没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