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超值全彩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公元25年

中国大事记:

刘秀即帝位,建元建武,定都洛阳,东汉王朝开始。

东汉挽歌

光武中兴

昆阳一战,使刘縯和刘秀名扬天下。有人劝更始帝把刘縯除掉。更始帝便找了个借口,杀了刘。

刘秀听说他哥哥被杀,知道自己的力量打不过更始帝,就立刻赶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向更始帝赔礼。

更始帝见刘秀不记他的仇,很有点过意不去,就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但没有重用他。后来,攻下了长安,更始帝才给刘秀少量兵马,让他到河北去招抚各郡县。

这时候,各地的豪强大族有自称将军的,有自称为王的,还有的自称皇帝,各据一方。更始帝派刘秀到河北去招抚,正好让刘秀得到一个扩大势力的好机会。他到了河北,废除王莽时期的一些严酷的法令,释放了一些囚犯。同时,不断消灭割据势力,镇压河北各路农民起义军。整个河北几乎全被刘秀占领了。

刘秀留寇恂、冯异等据守河内,与更始政权留守洛阳的朱鲔相持,自己亲率大军北征,击败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军。四月,回军南下,于温县大败新市、平林两军,于河南击溃赤眉、青犊两军,大体解除了对河北的严重威胁。此时,刘秀手下的将领开始商议为刘秀上尊号,称帝位,并使人造《赤伏符》以传“天命”。刘秀装模作样“三推”之后,便“恭承天命”,自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光武帝。

更始帝先建都洛阳,后来又迁到长安。他到了长安以后,认为自己的江山已经坐稳,便开始腐化起来。原来的一些绿林军将领,看到更始帝整天花天酒地,不问政事,都十分不满。

赤眉军的首领樊崇看更始帝腐败无能,就立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皇帝,率领20万大军进攻长安,不久就攻占了函谷关。更始帝眼看赤眉军就要攻到长安了,便率领文武百官逃到城外。樊崇进入长安后,派使者限令更始帝在20天内投降。更始帝没办法,只好带着玉玺向赤眉军投降。

·谶纬之学·

西汉末年,风行谶纬的思想。谶是以诡语托为天命的预言,其实质属于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天人感应论的范畴。纬与“经”相对,是托名孔子以诡语解经的书。为了经学神学化和神化现实统治者的需要,纬书中引用和编造了大量的谶言,这种经学神学化的产物——纬书就称为“谶纬”。东汉初年,谶纬主要有81篇,有的解经,有的述史,绝大部分都是宣扬神灵怪异的荒诞言论。汉光武帝刘秀建国以后,把谶纬作为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大会群儒于白虎观讨论经义,由班固写成《白虎通德论》。与会的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谶纬神学的代表们求同存异,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实现了经学与谶纬神学的结合。

公元前70年

世界大事记:

庞培、克拉苏当选执政官,废止苏拉时期施行的政策。

赤眉军声势浩大地进了长安,可是几十万将士的口粮发生了困难,长安天天有人饿死。这样一来,长安的混乱局面就无法收拾了。无奈之下,樊崇带着军队离开长安,向西流亡。但是别的地方粮食也一样困难;到了天水(在今甘肃)一带,又遭到那里的地主豪强的拦击。樊崇没辙,又带着大军往东走。

汉光武帝这时已占领了洛阳,他一听到赤眉军向东转移,就带领20万大军分两路设下了埋伏。他派大将冯异到华阴,把赤眉军往东边引。赤眉军被诱引到崤山下,冯异让伏兵打扮得和赤眉军一模一样,双方混战在一起,分不出谁是赤眉兵,谁是汉兵。赤眉军正在为难的时候,打扮成赤眉军模样的汉兵高声叫嚷“投降!”“投降!”,赤眉军兵士一看有那么多人喊投降,没了主意,一乱就被缴了武器。

公元27年一月,樊崇带着赤眉军向宜阳(今河南宜阳县)方向转移。汉光武帝得到消息,亲自率领预先布置好的两路人马截击,把赤眉军围困起来。赤眉军无路可走,樊崇只好派人向汉光武帝请降。汉光武帝把刘盆子、樊崇等人带回洛阳,给他们房屋田地,让他们在洛阳住下来。但是不到几个月,就加上谋反的罪名,把樊崇杀了。

全国平定后,光武帝于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开始安置有功之臣。他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不让拥有重兵的功臣接近京师;二是对功臣封赏而不用。邓禹、贾复等开国元勋明白光武帝的意思后,率先解去军职,倡导儒学。刘秀对功臣只赏不用的政策是东汉政权重建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也是较为成功的一项治国安邦的措施。

刘秀深切地认识到,要使国家真正地长治久安,必须安民,与民休息,才能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发展社会生产。

⊙光武帝涉水图 明 仇英

首先,是给老百姓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刘秀生长在民间,经历过王莽的残暴统治,知道耕作的艰难及百姓的痛苦。因此建立东汉后,通过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简政轻刑,给百姓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此后,他多次下诏裁减各地的监狱,不断地告诫各级官吏尤其是地方官吏要体恤百姓、宽松执法。光武帝年初,派卫飒担任桂阳(今湖南彬州)太守。卫飒到任后,了解到桂阳地处边远、礼俗落后,便从教育入手,设立学校,端正风俗,不长时间便使境内风气大为改观。桂阳郡的含洭、浈阳、曲江原来是越族居住的地方,沿着河岸靠山居住的,多是一些在战乱中逃进深山的百姓,他们因为地处偏僻,也不向官府交纳田租。卫飒组织人凿山开道五百多里,一路设置亭传、邮驿,不仅方便了那里的交通,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百姓逐渐搬到道路两边居住,使当地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也开始向官府交纳田赋了。

公元57年

中国大事记:

汉光武帝刘秀去世,其子太子庄即位,为汉明帝。

其次,是有效减轻人民的负担。光武帝认为官吏的奢侈、官僚机构设置无度以致冗官无数,是百姓的最大负担。因此他在位期间,始终提倡节俭。公元37年,一国使者向光武帝献上一匹可日行千里的名马和一柄宝剑,光武帝接受后便下诏把这匹千里马送去驾鼓车,把宝剑赐给骑士。在光武帝的垂范下,节俭在东汉初年形成风气。在提倡节俭的同时,光武帝对冗官进行裁汰。公元30年,光武帝在河北、江淮、关中刚刚平定的情况下,下诏归并了郡、国10个,县、邑、道、侯国400多个。并官省职,直接减少了行政开支。

再次,是提高奴婢的社会地位。西汉中期以来,大量的平民沦为奴婢,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光武帝曾连续6次下诏释放奴婢。同时,他还在一年之内连续下诏3次,禁止杀、伤和虐待奴婢,使奴婢的地位有所提高。

最后,就是要设法解决土地问题,使百姓和土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发展社会生产。西汉中期以来,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急剧集中。但那些占有土地的豪强们却不如实地向国家申报土地、交纳田赋。为准确地掌握全国的垦田数目和户口名籍,打击豪强,保证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光武帝于公元39年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同时也核定人口。但在度田过程中,官吏们和豪强相互勾结,或抵制清查,或隐瞒不量,而对百姓土地却是多量,连墙头地角、房前屋后也不放过。光武帝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曾经先后诛杀了大司徒、河南尹及郡守十多人,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骚乱。地方上的豪族大姓纷纷起来叛乱,光武帝用镇压和分化相结合的手段,好不容易才平息了叛乱。

光武帝刘秀通过集权加强了中央的统治,通过休养生息使人民安心从事生产,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稳定,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