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探秘
难以置信的恐龙
■ 独特的恐龙
大约在2.4亿年以前,在人类还没出现的遥远年代里,一群前所未有的生物——恐龙,出现在了地球上。它们中既有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也有最致命的掠食者。从来没有人见过活着的恐龙,因为它们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
» 独特的爬行动物
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和其他的爬行动物如鳄鱼和蜥蜴一样,恐龙也是卵生,并且全身覆有鳞状、隔水的表皮。大多数爬行动物的四肢都从身体的侧面伸出来,而恐龙的四肢则从身体下面把自己支撑起来。这意味着恐龙的四肢比其他爬行动物的要强壮得多。
» 恐龙的多样性
迄今已发现各种各样(或属生物分类学上的不同种)的恐龙。它们有的和一只母鸡差不多大,有的却有10头大象那么大。肉食恐龙拥有锋利的牙齿,而某些草食恐龙则长有无齿的喙。还有脸部长角,头上长冠,甚至脖子上环有颈饰的恐龙。
这个时间轴展示了从最初的植物和动物的诞生到今天的人类文明的地球编年史。
似鸡龙长有无齿的喙
青岛龙长有骨质头冠。
食肉牛龙头上长有硬角。
伶盗龙全身覆有羽毛。
» 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即距今6500万~2.5亿年前的那段时期。中生代又被分成3个纪:三叠纪(恐龙出现的时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每种恐龙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数百万年,而每时每刻又会有新的种类诞生。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75亿年,是自地球形成以来最成功的动物种类之一。
■ 恐龙的分类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超过900种不同种类的恐龙。为了研究这些形形色色的恐龙之间的相互联系,古生物学家们根据某些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 “蜥臀”与“鸟臀”
恐龙被分成两大类:蜥臀目恐龙和鸟臀目恐龙。蜥臀目恐龙长有和现生蜥蜴相似的臀骨。鸟臀目恐龙则有着和现生鸟类相似的臀骨。
» 最大的类群
鸟臀目恐龙组成了恐龙里面最大的类群。它们都属于草食动物,并且大多数喜欢群居。鸟臀目又可划分成5类:剑龙类、肿头龙类、鸟脚类、角龙类和甲龙类。
鸟脚类恐龙是最常见的鸟臀目恐龙。它们中最小的棱齿龙科大约只有1米长,最大的禽龙类和鸭嘴龙科可以长到15米长。
» 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蜥臀目恐龙被分为蜥脚形亚目和兽脚亚目。大部分蜥脚形亚目恐龙都是草食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用四条腿行走,并拥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蜥脚形亚目恐龙中有恐龙世界最大和最重的恐龙。
兽脚类恐龙是恐龙世界中的杀戮者。它们是靠两条腿行走的、迅捷无比的动物。它们中的大部分是肉食动物,长有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用来捕食猎物。
剑龙
剑龙类身上长有骨板。这些骨板并非十分牢固,可能仅仅是用来装饰。
肿头龙
肿头龙类生有厚厚的圆顶头骨。它们移动迅速,用两条腿行走。
棱齿龙
棱齿龙属于鸟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用强有力的牙齿来咀嚼植物。它们靠两条腿或四条腿行走。
三角龙
和大多数角龙一样,三角龙的头骨背面长有骨饰,面部长有尖角,用来吓唬敌人。
甲龙
甲龙类是最具防御力的鸟臀目恐龙。它们全身覆有骨钉和粗厚的骨板。
和许多兽脚类恐龙一样,暴龙长有尖锐的锯齿状牙齿,可以从猎物身上撕咬大块的生肉。
这幅示意图显示了两种不同的恐龙臀骨。恐龙臀骨由3块独立的骨头组成。
■ 恐龙关系图
这张图表显示了不同类别的恐龙的相互关系。每个分支的末端画着的恐龙代表了这个类别包含的不同的物种。
» 使用图表
观察这张图表,你能找到众多恐龙的各自类别。举个例子,你能查到异特龙属于异特龙科恐龙。异特龙科恐龙都属于兽脚类,而所有兽脚类恐龙都归属于范围更广的蜥臀目。
» 共同特征
每个类别都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恐龙组成的。例如,覆盾甲龙亚目背上都会长有骨板。有时候,相同类别的恐龙会看上去迥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是大致相同的。例如,手盗龙类之间都有着相同的腕关节。
■ 恐龙活动时间轴
恐龙大约生活了1.75亿年。它们总在随着时间推移而进化:新物种出现、旧物种灭绝。这个时间轴显示了不同种类的恐龙存活的年代。
白垩纪晚期是恐龙最具多样性的时代。剑龙类在这个时期灭绝了,但更多新的种类出现了。
最早的鸟类始祖鸟出现在侏罗纪晚期。
最晚的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迄今所知,没有一只恐龙在6500万年前这个时期以后存活。
到了侏罗纪晚期,蜥脚类恐龙通常拥有惊人的体形。例如,迷惑龙和梁龙可以长到20米长,甚至更长。
原蜥脚类恐龙在侏罗纪中期就灭绝了。
■ 著名恐龙猎人
多年以来,成百上千的人投身到搜集恐龙化石的工作中,他们被称为恐龙猎人。大多数恐龙猎人是为博物馆工作的古生物学家,但也不乏热情满怀的业余爱好者。这里将介绍几位最著名的恐龙猎人。
» 早期专家
最早的恐龙猎人之一是英国地理学家威廉·巴克兰。1815年,巴克兰鉴定了来自某种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的化石。1824年,这种爬行动物被巴克兰命名为巨齿龙。这样,巴克兰成为第一位描述并命名恐龙的人,尽管他并没有使用“恐龙”一词。
另一位早期恐龙猎人是英国医生吉迪恩·曼特尔,他也有一项早期的发现。1822年,在他和妻子的一次出诊时,在苏塞克斯郡发现了数颗牙齿化石。1825年,在发现牙齿化石3年后,曼特尔将这种牙齿类似鬣蜥牙齿的动物命名为禽龙,意思是“鬣蜥的牙齿”。
到1840年为止,已经有9种这样的爬行动物被命名。1842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对这些动物化石做了集中的研究。他认为,这些爬行动物属于一个之前没有被认识过的种群,他称之为“恐龙”。
威廉·巴克兰是第一个基于一块下颌及其牙齿的残骸描述并为巨齿龙命名的人。他是一个聪明却古怪的人,后来成为了西敏斯特大教堂的主持牧师。
吉迪恩·曼特尔是第一位认识到绝种的巨型爬行动物存在的人。
理查德·欧文是“恐龙”一词的发明者,同时也是第一个将它们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种来认识的人。
科普(左图)和马什(右图)命名了大约130种恐龙,其中包括梁龙和剑龙。
» 激烈的竞争
化石搜寻在19世纪晚期开始风行。寻找新种恐龙的激烈竞争在两名美国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克林·科普和奥斯尼尔·查利斯·马什之间展开,他们之间的争斗堪称恐龙科学中重要的传奇,也导致了“美洲恐龙热潮”的运动。
一直到1868年,还有他们两个人友好地共同讨论问题的记录,但两年后他们就成了互相仇恨的敌人。据说是因为学术观点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从另一方面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寻找新的恐龙化石。
不论阅读哪种关于恐龙的书籍,都会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科普和马什的名字。他们根据很多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命名了大约130个新的恐龙种类,推进了人类对恐龙世界的认识,为恐龙科学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无畏的冒险家
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是一名美国博物学家,他以20世纪20年代在戈壁沙漠进行的化石考察闻名于世。这一系列考察是当时规模最大,也是代价最大的考察。安德鲁斯带领数十名科学家和助手来探索未知的遗址,并使用100多头骆驼来运输补给。
安德鲁斯发现了数百具恐龙骨骼化石,其中有一个完整的恐龙巢穴,里面不仅有恐龙蛋,还有雌恐龙。这个发现第一次证明,恐龙不仅会孵蛋,还会照顾巢穴。
» 新恐龙侦探
现代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之一美国人保罗·塞利诺领导了世界各地的恐龙遗址考察。他发现和命名了许多非洲恐龙,包括非洲猎龙和似鳄龙。另一位功勋卓著的近现代古生物学家是阿根廷人约瑟·波拿巴,他发现了很多阿根廷恐龙,包括长角的兽脚类恐龙食肉牛龙。
安德鲁斯在戈壁沙漠发现了许多化石,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恐龙巢穴。这是他在一处巢穴遗址展示恐龙蛋化石。
» 了不起的发现
某些恐龙猎人相当幸运,能够在偶然中发现令人惊叹的恐龙化石。苏·亨佛里克森就是这样的例子。1990年,她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挖掘化石时,发现了几块暴龙化石。她和其他队员继续挖掘,最终发现了这具最大最完整,也是保存最好的暴龙骨骼化石。
这是非洲猎龙,一种白垩纪早期的兽脚类恐龙。1993年,它由保罗·塞利诺在撒哈拉沙漠发现。
食肉牛龙是约瑟·波拿巴于20世纪80年代在阿根廷发现的。
■ 奇异的恐龙化石
一些恐龙死后,其尸体在岩石中得以保存。通过研究它们的尸体,即众所周知的化石,古生物学家们可以得到关于它们的大量信息,尽管它们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
» 被埋藏的尸骨
动物尸体变成化石的情况非常罕见,它们通常会被吃掉,骨骼也会被其他动物弄散。但因为地球上曾经生活着数百万只恐龙,所以我们能够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大多数化石是在动物死于水中或靠近水边的情况下形成的:尸体会被泥沙掩埋,成为沉积物。
» 变成化石
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覆在动物尸体上的沉积物逐渐分层。每一层都会对下层施加很大的压力,致使沉积物慢慢地转变成岩石。岩石里的化学物质会从动物的骨头和牙齿的小孔里渗进去。这些化学物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逐渐变硬,于是动物骨骼就变成了化石。变成化石的动物身体的坚硬部分,比如牙齿和骨头等,被称为遗体化石。
这是一具剑龙骨骼化石。它几乎完整无缺,因而古生物学家可以很容易地推测它的外形。
» 遗迹化石
古生物学家们还发现了变成化石的恐龙足迹、带有牙齿咬痕的叶子,甚至还有恐龙的粪便。这些化石被称为遗迹化石,因为它们是恐龙生活留下的痕迹。遗迹化石和遗体化石有着不同的形成方式。例如,足迹在动物踏过软泥地时形成,经过几万年之后硬化成岩石,于是动物的足迹就被保存了下来。
一只恐龙在水边死去,它的肉体马上开始腐烂,只有骨骼留了下来。
水面上升淹没了骨骼。沉积物在骨骼上面堆积,防止它们被分解。
沉积物逐渐变成岩石,将恐龙的尸骨埋在了岩层中间。
» 恐龙木乃伊
极少数恐龙被发现时连肉体也完整保存。这样的情况只有在恐龙的尸体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被快速烘干的时候才会发生。这个过程就是众所周知的“木乃伊化”。
» 化石里的信息
研究化石的人被称为古生物学家。他们利用遗体化石来推测恐龙的外形和大小,利用足迹化石来寻找恐龙生活的线索。例如,许多相似的足迹在同一处被发现,表明该种恐龙可能是群居的。
变成化石的恐龙粪便被称为“粪化石”,它能向我们说明恐龙的食性。草食恐龙的粪化石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而肉食恐龙的粪化石中包含着许多骨头碎片。
这是一块恐龙粪便化石。恐龙的粪便化石比遗体化石更为稀有,因为粪便更容易被迅速分解。
■ 寻找恐龙化石
有时候人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恐龙化石,但更多的化石则是由古生物学家们在有计划的考察中发现的。这些考察活动常常需要持续数年,并在险恶的条件下深入展开。
» 到哪里寻找
化石只在沉积岩层中被发现,因此古生物学家们会在中生代沉积岩中搜寻恐龙化石。虽然恐龙只生活在陆地上,但它们的尸体往往会随着河流进入海洋,所以古生物学家们也会到曾经存在过中生代海洋的地区展开工作。
» 化石猎场
许多中生代的沉积岩已被深埋在地底。为了寻找恐龙化石,古生物学家们需要进入地表岩层已被河流或海洋破坏、暴露出中生代岩层的地区。中生代岩层也会在人们开采矿石或开凿岩石修建公路时暴露出来。
这些鸭嘴龙骨骼化石从北美荒地的沉积岩里露了出来。
» 最佳场所
寻找恐龙化石的最佳场所是那些岩石被大范围持续侵蚀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偏远的沙漠或裸露的岩石地区,即人们所说的荒地。荒地大多是险峻、狭窄的山谷,同时也是不毛之地,这使得从岩石露出的恐龙化石能被轻易发现。
» 隐蔽的化石
不幸的是,古生物学家们并不能探查所有的中生代沉积岩。一些中生代岩层被深埋在其他岩层、土壤、水,甚至建筑物底下。因而,有许多恐龙化石有可能被永远地埋藏。例如,悬崖中的化石,在被人们发现之前往往就被侵蚀掉了。有些地方则会因为战争、政治因素和恶劣的气候条件而无法到达。
» 偶然发现
有些惊人的发现是由农民和修路工人偶然间获得的。最近的一项重大发现来自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一个农民。他偶然看到了从地面露出的动物残骸,事后被古生物学家们证明是某条超长恐龙的颈骨。
一具窃螺龙骨骼化石在戈壁沙漠被发现。强风将戈壁沙漠中的岩石风化,于是化石便裸露出来了。
■ 发掘恐龙化石
对恐龙化石进行挖掘、运输和清洗的过程艰难而又耗时。准备工作和检测恐龙骨骼也需要花费古生物学家们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在这之前,每一项恐龙化石发现的意义都是未知的。
» 剥离化石
发现化石后,古生物学家们就会用鹤嘴锄、铲子、锤子和刷子将周围的岩石和泥土小心地移除。部分坚硬的岩石会使用更强有力的工具甚至炸药来除掉。化石周围的大片区域也会被仔细地检查,附近可能留有同一只恐龙的更多遗骸。
» 记录信息
一旦古生物学家们发掘了某个遗址的全部化石,他们就会对每块化石进行测量、拍照、绘图和贴标签。每块碎片的具体位置也会被小心记录。这些详细信息是日后骨骼重构所必需的。
» 搬运化石
化石出土后,要包裹起来以免损坏。小块化石可用纸包上然后放进包里,而大块则用石膏包裹。通常情况下,化石仍会以嵌在岩石中的形态存在,因此岩石也会被石膏包起来。一些化石过于沉重,不得不用起重机来搬运。
» 仔细清洗
化石的清洗和准备工作在实验室里进行。首先,要把保护层切割掉,再将化石周围的所有岩石细心打磨掉,或用弱酸溶剂溶解。其次,用细针或牙钻小心翼翼地将仅剩的岩屑除去,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部。骨头用化学溶剂加固,以防止它碎裂,然后保存到安全的地方。
将浸泡过石膏的带状物覆盖在大块的化石上。石膏迅速凝固,变成一层硬壳,以保护化石。
木板被固定在化石底下。它们起到底座的作用,防止化石在运输过程中滚动。
» 观测内部
一些化石,如头骨和未孵化的蛋,藏在岩石中,不切割化石而移动岩石是不可能的。但是,复杂的X光扫描仪已经能够探知岩石里面的化石形状。使用扫描仪,科学家能够知道如头骨里脑室的大小或蛋里面小恐龙的位置等信息。
图片中一队美国古生物学家正在非洲挖掘一具恐龙骨骼化石。他们使用锤子、凿子等工具来除去化石周围的岩石和泥土。
古生物学家们有条不紊地将岩屑除去,使它们不会和化石碎片混在一起。
这个遗址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那里的古生物学家一连数小时在酷热干燥的环境下工作。
这是一张X光照片,可以看到蛋里面未出生的恐龙。
■ 鉴别恐龙
有时候,古生物学家鉴别最新发现的恐龙骨骼非常困难。他们仔细地检查发掘到的每块骨头,以寻找可以鉴定恐龙身份的线索。但如果很多骨化石缺失或者混入了其他动物的骨头,那就可能导致错误的鉴定结果。
» 头颅的形状
许多恐龙具有特征显著的头颅形状。这意味着:只要足够数量的头骨被发现,古生物学家就能根据头颅来鉴定一具恐龙化石。例如,剑龙类生有长锥形的头颅,大部分肿头龙类拥有坚厚的圆形颅骨,而角龙类通常在头颅的后侧长有褶皱。
» 特征骨骼
如果头颅或一部分头颅缺失,恐龙的鉴别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古生物学家必须寻找某种恐龙特有的骨骼部分,这些骨骼被称为特征骨骼。例如,肿头龙类生有连接脊椎和骨盆的纤长肋骨,其他恐龙则不具有这样的肋骨。
» 具有说服力的牙齿
牙齿也能帮助鉴别恐龙,因为不同种类的恐龙长有迥然不同的牙齿。例如,蜥脚类长有匙状或钉状的牙齿,而兽脚亚目则长有尖锐的牙齿。
恐龙的牙齿适合它们将特定的食物作为主食。因此,即使严格地分辨一颗牙齿属于哪种恐龙不现实,但它仍能向我们表明这只恐龙的食性。
在剑龙狭长头颅的吻突(嘴的突出部分)后拥有无齿喙。
异特龙长有边缘呈锯齿状的锋利牙齿,这对它吃肉很有帮助。
腕龙用凿形的牙齿把粗硬的树叶从树枝上拉扯下来。
剑龙长有带脊突的小齿,用来将植物叶子切成碎片。
» 错误的鉴定
有时候,古生物学家会误以为他们鉴定的恐龙化石来自新的物种,而事实上它们只是几种不同的恐龙混杂的骨骼。
例如,1906年一头长有护体骨板的暴龙化石被人发现。它被宣布为一个新的物种,同时被命名为“暴君暴龙”。但不久之后,古生物学家发现它身上的骨板其实属于一只甲龙,而这只暴龙只是一只普通暴龙。
» 化石赝品
有时候,“新发现”的恐龙最终被证明是人为赝造的。1999年人们发现了一具似鸟恐龙化石,后被命名为“古盗鸟龙”。它长有鸟类的翅膀和爬行类的尾部。
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发现古盗鸟龙化石上有很多细微的裂痕,这些裂痕被人精心地覆上了石膏。他们意识到有人把恐龙化石和鸟骨拼接起来,从而造出了这具半鸟半龙的完整骨骼。
这是一块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古盗鸟龙骨骼化石。紫外线让不同骨骼之间的区别变得更加明显。
■ 用骨骼还原恐龙
还原恐龙是古生物学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步是重构骨架。但通过研究化石得到的证据,以及与现生动物之间的比较,古生物学家们能够得到的结果并不仅限于此。
» 构建骨架
将一具恐龙骨架复原需要大量的探查工作。古生物学家们通常只能得到整副骨骼的20%或者更少,并以此来展开复原工作。因此,他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推测缺失骨骼的样子。
古生物学家们正在为将在博物馆展出的重爪龙骨架模型做前期准备。在将骨骼连接起来之前,他们先将所有骨骼按正确的位置平铺在地板上。
这是一具位于重爪龙化石发掘地的重爪龙复原模型。古生物学家以骨架为基础为它添加了肌肉和皮肤。
如果骨骼化石属于某种已知的恐龙,那么古生物学家们就可以通过比较全副骨架推断出缺失的部分。这样,他们就能够制作出缺失骨骼的复制品。
» 构造肌肉
如果完整的恐龙骨架已经构建完成,接下来就会在上面添加肌肉。这能给人关于活恐龙外貌的更清晰的印象。现生动物的肌肉经常会作为恐龙肌肉的范本和参照。有时候,化石上会留有骨肉相连的痕迹。这些痕迹能够帮助古生物学家们推测恐龙肌肉的大小和形状。
» 变化的观点
新的证据的披露,使有关恐龙的理论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人们曾经认为恐龙的鼻孔离它们的吻突(嘴的突出部分)很远。近来的研究却显示,很多种恐龙的鼻孔离它们的吻突相当近。这一发现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呼吸方式和嗅觉的知识。
» 皮肤和羽毛
在有关恐龙的化石中,恐龙皮肤化石和皮肤印痕化石很难被人发现。这些化石能告诉我们恐龙皮肤的构造,以及该种恐龙有没有羽毛,但不能用来推测恐龙皮肤的色泽和明暗。因而在复原皮肤时,古生物学家们还需要运用他们的想象力。
左:古生物学家们一直认为暴龙的鼻孔在吻突上方很远的地方(如左图),这一观点一直持续到最近。
右: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暴龙的鼻孔长在吻突的末端,(比原有观点认为的)更靠近嘴,如图所示。
■ 恐龙展览
恐龙化石会在全世界的博物馆展出,通常还会展示恐龙外观的实物模型。许多博物馆正致力于有关恐龙的研究,因此它们是了解恐龙最新动向的好去处。
» 高科技设施
很多博物馆使用高科技手段帮助游客构筑关于恐龙存活时的样貌。在中国上海的一个博物馆里,就有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来重现中生代时期的声光影像。也有的博物馆拥有机器人恐龙模型,能在长相、声音和动作上模仿真正的恐龙。这些模型包括一具金属骨架和一些活动部件,并在外面包了一层有弹性的泡沫材料,使之看起来像皮肤。
» 纽约的恐龙
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世界上最多的恐龙化石。该博物馆以它的恐龙研究闻名于世,旗下的古生物学家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开展搜寻发掘工作。为该博物馆工作的最有名的古生物学家可能要数巴纳姆·布朗了,他发现了许多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第一只暴龙。
» 丰富的收藏
从全世界搜集来的恐龙化石被陈列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这个规模庞大的博物馆对不同种类的恐龙进行了逼真的重现,包括三角龙、禽龙和棱齿龙,还有一具长达26米的梁龙模型被陈列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新恐龙理论,并搜集各种各样的恐龙标本。1986年,他们鉴定并命名了棘龙科重爪龙。
加拿大艾伯塔省皇家泰勒恐龙博物馆的一名工人正在协助移动一具真实大小的暴龙模型到博物馆外的展览位置。
这具重龙骨骼模型站立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入口处。它被构造成两条腿站立起来抵御敌人袭击的造型。
» 工作进行中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建在一处发现了成千上万的侏罗纪恐龙骨骼化石遗址上,目前仍有许多的化石处在发掘阶段。在博物馆中央还有一大片区域的岩石裸露在外,游客们可以从高处看到古生物学家挖掘化石的过程。
这具三角龙骨骼模型是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 用DNA“复制”恐龙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科学家们令恐龙“死而复生”。他们利用了来源于恐龙身体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物质来复制原始恐龙。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
» 设计生命
DNA是一种存在于每个生物体内的合成物质。你的长相、你能达到的身高,甚至你个性的某些方面,都会因DNA中各成分的相互组合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它同样也包含了科学家们想要复制某种动物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利用DNA,科学家们可以复制某种动物,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改变,达到设计生命的目的。
» 如何克隆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复制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绵羊、猫、老鼠和猪。这一过程常被人们称作“克隆”。科学家们取得某种动物的DNA,将它植入卵细胞中。然后将卵细胞植入合适的受孕动物的腹中,让卵细胞在那里长成胎儿。新生的动物,即克隆体,与DNA供体的遗传性状完全相同,是它的一个精确副本。
这是出现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伶盗龙,电影虚构了由原始恐龙的DNA克隆它们的事。
» 远古DNA
在克隆恐龙的问题上,科学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他们上哪儿去寻找恐龙的DNA。至今发现的恐龙化石没有一块含有DNA,但科学家们却发现了保存在树脂化石中的史前吸血昆虫。如果这些昆虫中的某只以吸食恐龙血为生,也许会有少量恐龙血被保存下来,而这只昆虫中可能含有恐龙的DNA。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克隆恐龙的研究更进一步。
绵羊多莉
它是第一只利用成年动物的DNA成功克隆的哺乳动物。
» DNA分解
这只昆虫几万年前被困死在一滴树脂中。树脂凝固变硬,把昆虫保存在了里面。
迄今为止,昆虫血液里并未发现过任何恐龙DNA。即便会有DNA被发现,许多科学家仍认为利用这些DNA克隆恐龙是不可能的。
成功的克隆需要近乎完美的DNA。但经过1万年左右的时间,DNA就会被逐渐分解。即使是存活年代距今最近的恐龙的DNA也已经历了远远超过1万年的时间,已经支离破碎而不能被利用。这样,利用DNA克隆恐龙就成了不可能的事了。
» 丛林恐龙
科学家们或许没有能力让恐龙死而复生,那么有没有存活至今的恐龙呢?在非洲的刚果,住在丛林里的人们宣称他们曾经见过一种像蜥脚类恐龙的动物,他们称之为“mokele mbembe”。人们说那种动物有小象那么大,在沼泽出没,靠吃植物为生。
一种未知的大型动物深藏在丛林之中还未被发现并非毫不可能。但对此进行调查研究的科学家认为,“mokele mbembe”很可能是犀牛,而不是某种恐龙。
人们寻找恐龙的脚步没有停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的发现。
这是一只白腹树袋鼠。在1994年以前,没有人知道这个物种的存在。既然它们能保持那么多年不被发现,那么也许还存在更大型的动物,比如恐龙等,等待我们的发现。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在现生动物中,爬行动物的寿命较长,尤其是龟的寿命可达200岁以上。一些科学家在研究了恐龙骨骼的生长环后发现,有些恐龙死亡时的年龄为120岁。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是在颐养天年后自己慢慢老死的。许多恐龙是死于事故,老年恐龙、幼年恐龙和病残恐龙是肉食龙的主要捕食对象。因此120岁并不是恐龙高寿的年龄。排除非正常死亡的因素,恐龙能活到100~200岁应当不成问题。它们是除龟以外,寿命最长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