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3)

形声字归类识字。这种形式的归类识字,是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加以归类。在教学时,可利用形旁理解字义,利用声旁记住字音,并注意区分基本字与声旁读音的异同。形声字归类识字又有基本字带字、形声字带字、形声字比较识字等多种类型。

形近字比较识字。将字形相近的字归类,如“乌—鸟,广—厂”。教学时从区别字形的异同入手,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汉字的细微区别,减少错别字。

(2)以字义为主线的归类识字。

这是从字义的理解入手识记汉字,通过理解汉字的意义,将字义与字音、字形紧密联系的集中识字形式。以字义为主线的归类识字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韵语(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吸收了传统的启蒙识字课本以韵语排字的经验,将有一定意义联系的词组成短语构成押韵合辙的韵语(或文)形式进行集中识字。例如,“看图韵文识字”(蓝天、大雁、秋霜/棉花、稻子、高粱/柿子、苹果、丰收/桂花、菊花、飘香),这类归类识字,重点要教学字形,同时要在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义的基础上,将韵文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语言美。

按事物的类别归类识字。例如,按“节气”、“姓氏”、“鸟类”、“反义词”等归类识字。这种归类识字,字形教学是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随课文分散识字

随课文分散识字是以应用为线索展开识字教学,把生字分散在各篇课文中,结合词句,通过语境,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一种识字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识字,往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边阅读边识字,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

在随课文分散识字中,生字的教学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边读课文边识字,这种形式适用于生字较少、篇幅较短的课文;二是先识字后读课文,这种形式适用于生字较多、篇幅较长的课文;三是两者结合,即把一部分生字先提出来教学,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再学习另一部分字。

随课文分散识字要依据课文内容和生字的特点,灵活安排音、形、义的教学。例如,那些成为学生阅读课文障碍的字词,其意思通过上下文也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文章的关键词,可以在阅读的初读阶段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忆字形;而那些与上下文联系紧密的字词,字音、字形的教学安排可较为灵活,字义的教学则可安排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总之,随课文分散识字应该因文而异,根据文章中生字的多少、篇幅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安排,并且处理好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力求相辅相成。

三、写字教学

新课标在“具体实施建议”中提出:“按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由此可见,2011版新课标,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有铅笔字教学、钢笔字教学和毛笔字教学。下面从三方面分述。[3]

(一)铅笔字的教学

铅笔字是学生正式接受写字教育的开始,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细致、科学的指导。

①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坐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要讲明正确姿势对写字、对学习、对身体的好处。正确的写字姿势靠长期养成,教师要经常检查纠正。

②教给运笔的方法。铅笔字的笔画平直,变化不大,因此在书写时运笔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在起笔、转折、提、钩时稍重,稍慢;在运笔过程中用力均匀,速度适当;在写撇、提、钩时的收笔和写其他尖状笔画时,要稍轻、稍快。

③教学生使用田字格。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指导其使用田字格,帮助他们掌握好笔画的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在有了一定的写字能力后,再在田字格中把握生字笔画之间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照顾上、下、左、右,找到笔画安排的位置,把字写端正。

④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学会和掌握笔顺规则,可以把字写得规范,使笔画之间搭配合理,提高书写速度。学生初学写字时,可以先书空,掌握了正确的笔顺后再练习写字。遇到笔顺容易写错的字,教师必须加以指导。

(二)钢笔字的教学

1.指导执笔和运笔方法

学生开始练写钢笔字时,教师可简单地介绍钢笔的构造和笔尖的性能,让学生了解钢笔的特点;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以及使用、保管钢笔的方法。

钢笔字虽不像毛笔字那样有粗细、轻重、方圆、藏露等多种变化,但运笔时也应该有轻重、有弹性,整体感觉要生动。一般情况下,在写横竖长画时,下笔、收笔都应稍用力按,中间引笔要轻轻地提,稳稳地走。短画下笔多轻,收笔略重按。尾部呈尖状的笔画下笔重,收笔轻。运笔的节奏还要有快慢。

2.指导钢笔字的结构

钢笔字以实用为主,结构重于笔画。针对学生写字时出现的“上中下结构的字易写长、左中右结构的字易写扁、字形偏斜的字易写正”等问题,要着重指导,教给其方法:一是上中下结构看左右,横笔拉长,竖笔写短;二是左中右结构看上下,横笔短,竖笔稍长;三是字形偏斜抓重心,即不要把字扶正,而要重心稳妥,例如,“方”字偏重于右边,将下钩对准上点部位钩出,保持重心平衡;四是独体字看主笔,即把独体字中起决定作用的笔画写好;五是包围结构看关系,即看包围与被包围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包围部分适当向里框靠拢,包而不死。

3.指导写钢笔行楷字

教学生学写行楷字,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行楷字与楷书的联系和区别。楷书是行楷的基础,行楷基本笔画与楷书相同,结构上基本保持楷书的框架。楷书如果笔画出现一些用笔的萦带(即笔画之间出现人为的连接),体势稍微放纵,就成行楷字了。行楷字要受楷书用笔结字(即由笔画恰当地组合成字)的限制,不能放任无度。这是行楷与楷书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楷书笔画之间各自独立,相互呼应;行楷书则笔画出现勾挑,用牵丝来萦带。为保持书写速度,行楷对不影响辨认的笔画进行了简化、省略。为了书写方便,改变了某些楷书的书写顺序。在书法作品中行楷字比楷书的视觉效果更为生动活泼。字形大小变化较大,参差错落,上下连贯,收放和谐。其次要记住一些常用部首与有代表性的字的写法。对一些常用部首,教师可编印出楷书、行书部首对照表,供学生观察、分析、练习、记忆。最后是指导学生临帖。学习钢笔行楷,除学习教材外,还应选好字帖进行临摹。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书写正确、规范的简化字帖为范本,以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不潦草,不随便减省笔画,萦带适当,伸缩合理。

(三)毛笔字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3~4年级“能用毛笔临帖正楷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掌握“指实掌空、掌竖腕平、指腕灵活”的执笔要领。

②指导写好笔画,安排结构。初学各种不同笔画,教师要讲清要领,对正确的点圆形状、运笔方法边示范边指导练习,并通过长期的书写训练和学生的实践体验达到逐步掌握汉字笔画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认识字形结构的方法,例如,观外形,看字的图形长、扁、方、大、小等;分疏密,“疏者丰之,密者匀之”;量比例,用眼量一量每部分各占多大比例;看变化,笔画和字形的变化以体现出字形美;想迫让,认识各部分的关系,如俯仰、覆载、避让、相背等结字现象;找主笔,稳重心,记规矩,定空间。教师要通过分析范字引导学生感悟总结出来,不能抽象地讲解灌输。

③指导学生摹书临帖。描红写影阶段要指导学生按书写笔顺一笔一画地摹写,下笔要准确,一笔写成,每一笔画的墨水恰好把模子的红色盖住;双钩填墨阶段要求学生按笔画的精细、长短、曲直的形状,一笔一笔地摹写,墨要落在双钩空心笔画内,刚好把空心写满,边摹边体会用笔方法,了解范字的笔画特征;摹临结合阶段练习有摹有临,边摹边临;临帖阶段要指导学生在临帖时潜心揣摩笔画形态,学习和掌握笔法与字法,心摹手追,达到习字的目的。学生在临帖时,还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比较,多领悟。

[1]刘本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35~36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198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刘本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43~44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三节 识字写字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识字写字教材解读

与传统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在识字写字教材编写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1.简化头绪,加强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例如,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人教版教材是这样编排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整合,使孩子初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从第三课开始,拼音教材中出现了汉字,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安排了词、短语或句子。所有音节都是学过的,都是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出来的。这样编排,不但能适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掌握拼音工具的过程,不再仅仅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

以第三课“b、p、m、f”为例,在画面中,“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公园里散步,在相应的位置出现“爸爸、妈妈、我”几个词语,并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爸、妈、我”三个生字。从“爸、妈、我”这几个最简单的口语常用词学起,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思想。这种编排,从入学之初,就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打好了基础。

再来看看苏教版教材:教材创设了帮助学习声母、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教育。例如“b、p、m、f”一课,安排了四部分内容:一幅情境图、一组表音表形图、书写示例和拼读练习。情境图的意思是说小朋友跟着爸爸上山看大佛,爸爸教育孩子要爱护大佛。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教学时可以看看图画、讲讲故事、读读儿歌,让学生轻松学会四个字母,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受到爱护文物的教育。

2.注意基础,掌握方法

人教版教材对于要求写的汉字依照写字规律编排,注重写字基础的夯实与方法的引导。例如,一年级上册只要求写100个笔画最简单的字,每课的3~4个字在笔画或笔顺上有一定的共同点:第一次写字,要求写的字是“一、二、三”,练习横画;第二次要求写的字是“十、木、禾”,练习竖、撇、捺三个笔画。起步平稳,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要求写的字都是构词频率较高的字,每课写的几个字大多在结构上有一定规律。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要求写的字是“你、们、红、绿、花、草”,每两个字同偏旁;《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中要求写的字是“拉、把、给、活、种、吃”,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这样编排,既便于教师分类指导,又便于学生掌握写字规律。

苏教版教材同样注意基础和识字方法的贯彻落实。在“偏旁比较”识字中,二年级下册《识字7》上面的表格表现了偏旁“宀”与“穴”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宀”与“穴”所表示的不同意思。中间的两组词语“教室、住宅、家庭”,“鸟窝、窗户、窟窿”,分别印证了以“宀”与“穴”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书中的图画和词语相应,可以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识字8》前一组中“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表示鸟。后一组同是一个“月”旁,却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下面也配有相应的词语和图画。这些识字材料注重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3.大胆改革,面貌一新

教材在呈现方式与倡导的教学方式上均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平等对话,鼓励合作互助。

在教材中,很多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内容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出现的。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二)”的设计编排,非常亲切自然,对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合作互助,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样设计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