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1)
本章重点
理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与基本理念
掌握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小学识字写字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其特点
掌握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设计的理念
了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实验研究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与基本理念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正确把握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
(一)识字写字教学总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可以把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教学总目标的要点归纳如下:
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②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
③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④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
(二)识字写字教学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识字写字教学阶段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各学段的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我们可以从情感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和能力目标四方面进行解读。
1.情感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在各学段都做了明确规定。
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情感目标的要求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二,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2.数量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数量目标有以下要求。
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数量目标的要求,既有保底的“下限”规定,又有上不封顶的弹性空间,但把会写2500字作为小学阶段的硬指标,体现了规定性与弹性的统一,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1)强调多认少写、认写分开。
所谓多认少写,是指多识字,少写字。“多认”,有利于儿童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能及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其情感和思维的发展,还是对其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少写”,既考虑到学龄儿童的手指肌肉不够发达,过度写字对正常发育不利,也考虑到教材编写者能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地编写写字教材,还考虑到教师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所谓认写分开,是指对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区别对待。认写分开的目的在于分散学习难点,减轻学习负担。
(2)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学习目标。
要求“认识”的字,即要求能见其形读其音,在课文中认识,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要求“学会”的字是指会读、会写,懂得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学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质量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质量目标有以下要求。
新课标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每个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都有所侧重,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各学段之间的学习目标又相互联系,每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在前一学段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并为后一学段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4.能力目标
新课标对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能力目标有以下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能力目标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和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不断提高独立识字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识字写字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之上的审美心理和意识、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这是由汉字的特点所决定的。汉字是具有历史范畴的文化符号,浓缩着国人对自然的认识,浓缩着国人的科学精华,体现了先人哲学的思辨。汉字的美,体现着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因此,识字写字教学就不应该仅仅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还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在教学中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过于注重一些识字方法的研究与运用,忽略了文化意义在识字教学中的渗透,而在教学方法层面上造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识字教学成了“符号”的单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开始,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入手,引导学生将“符号”转化成有生命、有情感、有灵性的文字,并发现和感悟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文字与心灵的交融碰撞,才能让汉字丰厚的文化底蕴积淀在学生的素养中,才能迎来识字写字教学文化价值的真正回归。
(二)识写分开,识用结合
从人类个体言语的发展过程看,口头言语(听和说)先于书面言语(读和写)的发展。一般来说,儿童在上小学之前,大约掌握了3500个口语词汇,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入学以后,开始学习阅读和写作,在已有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书面言语能力,并通过书面言语能力的提高,促进和完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而识字和写字是口头言语进入书面言语的过渡环节。儿童不认识或不会写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写作,也会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难以形成语文综合素养。[1]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认字”,而“会写字”的数量则相对要少。识写分开,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儿童阅读与写作的实际需要,有效实现了“识用结合”。
(三)发展智力,提高认知
写字促进智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写字对人脑的调节和滋育作用上。心理学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活动对大脑两半球均有一定的“刺激效应”。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能说明写字与大脑的关系。写字靠手指的触觉把握笔的运动,管辖手指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功能区域面积很广,手指经常活动,能促进大脑发展,增强脑的活动能力。
同时,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离不开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建立音形义三者联系的过程中,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78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识字写字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下面我们分别就其内容和方法进行阐述。
一、汉语拼音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汉语拼音教学的实践,人们总结出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许多有效方法。简而言之,可用“看”、“听”、“读”、“写”、“用”五个字来概括。“看”是认识汉语拼音的前提,学习时主要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舌位,体会发音方法;二是观察字母的笔画、结构,掌握字母的写法。“听”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基础,多听老师发音或听录音,掌握标准的发音。“读”是掌握汉语拼音的关键,只有多读、熟读,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写”是运用汉语拼音的保证,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用”是汉语拼音教学的最终目的。汉语拼音教学常用的方法如下。[1]
1.示范——观察——模仿法
教师发音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口形、舌位,体会发音方法。例如,发o的音时,指导学生观察嘴唇收拢成圆形,舌头后缩,舌根升高,让气从嘴里自然发出;发e的音时,让学生把嘴稍微张开,呈扁平形,嘴角向两边咧,舌头位置和发o时一样,只是嘴唇不圆。
2.比较法
把两个(或两组)以上声母或者韵母放在一起,比较其发音或形体的异同,便于帮助学生掌握规律,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例如,b、d、p、q是形体上容易混淆的一组声母,教学时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再与歌诀“b、p、d、q四兄弟,它们长得真稀奇:b大哥是大肚皮,反过来是d弟弟;二哥p的右脑大,左脑大的就是q”相配合,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将in、inɡ和en、enɡ进行比较,认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区别,有利于学生辨析发音和记住形体。
3.直观演示法
这是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词发音记形。学生在入学前对有些事物已有一般性认识,并建立了相关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语词说出图画中的内容,学生在观察和说的过程中自然地发其音,记其形。例如,教学“xi”,观察图画“西瓜”,发“xi”的音;教学“ɑi”,观察图画中的“姐弟俩”,姐姐高,弟弟矮,通过观察姐弟俩的高矮,引导学生发“ɑi”的音。
4.游戏法
游戏法是拼音教学中常见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例如,教学单韵母u、ü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头当成“u”,把小拳头当成“ü”上两点,举在头上,边读边做,既学会了发音,又掌握了两者形体上的差别。
5.歌诀法
儿童学习拼音,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生动形象的儿歌、顺口溜能激发兴趣,调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们快速认识和记忆拼音字母,学会拼音方法。例如,“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看到大佛不要摸(m),爸爸叫我听广播(b)”;“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ɑ、ɑ、ɑ;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6.故事法
儿童特别喜欢生动形象的故事,因此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解汉语拼音内容往往能寓教于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2-1】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有一天,“i”、“u”、“ü”三个小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了,就成了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走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只有小“ü”没人带,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ü”哭得好伤心,于是来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哭。”小“ü”高兴极了,边走边唱着歌:“‘i’、‘u’、‘ü’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ü’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走。”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学生很快就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ü跟y相拼后ü上两点要去掉的知识记得更牢了。
二、识字教学
汉字是音、形、义的有机统一体。学生学习汉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识字教学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从教材的编排体例上看,识字教学还应包括归类识字和随课文识字。
(一)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和字义教学
1.字音教学
字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读音和形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字的形体不能把读音直接标示出来。即使是形声字,也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把读音标示得很清楚。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并恰当地利用汉字字音上的一些特点进行教学,引导他们仔细分辨同音字和多音字,提高识字效率。字音教学的常用方法有下几种。
(1)借助拼音学字音。
帮助识字是教学汉语拼音的目的之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一般是把汉语拼音安排在一年级的开学初期,同时利用拼音学习简单的词语,读儿歌,读韵文。在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往往要先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生字的读音,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在学习了大写字母以后,还要训练学生在自学中查字典,利用字典的注音读准字音,培养自学能力。
(2)形声字利用声旁学字音。
形声字是指由表示字义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的字。形声字的出现为解决汉字字音问题带来了方便。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5%左右。有些形声字的读音跟其声旁作为独体字时读音相同,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然后再学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