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

——观念与制度变化

慈善活动自古已有,有个人的行善,有家族接济族人的行善,当然也有政府、庙宇救济平民的慈善活动。行善的项目也各有不同,举凡修桥筑路办学、施钱施药施粥、印制善书劝人行善、办义田、义庄、社仓义仓、助葬助婚、减赋赈饥等,难以一一列举,而行善的动机也各有不同。本书所讨论的慈善活动并不包括所有的慈善活动,本书主要的讨论对象是明清以来出现的、由地方人举办的慈善组织,并不包括家族的义庄等活动,或寺庙的善举,及政府的赈灾济贫政策,个人的善行也不在讨论之列。

我单独处理这些民间慈善组织,是因为它们是明清时代的新现象,它们的组织形式、意识形态、历史发展轨迹等均反映了明清社会的特色。可以说本书是透过分析这些善会善堂来了解明清社会的精神所在。

这些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大部分仍以济贫为主,但如深入分析它们的行善原则,我们可看出行善者更复杂的动机,一些是有意识的,如求积福;另一些是下意识的,如在社会经济变化较激烈时期,行善者透过施善企图保持松懈中的社会等级秩序;有时济贫只是这些动机的借口,有时这些动机甚至不一定透过济贫来实现。

不过,虽然济贫只是慈善组织最表面的活动,甚至并非全部的活动,但是有关贫穷的观念的变化,往往直接地影响慈善活动的出现与组织形态,因此我们在简述历代不同慈善活动以前,先分析贫穷观念在历史上的变化。从分析中我们将看见贫穷概念其实紧密地关系看社会身份等级的变化,而我认为后者才是推动慈善组织的基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