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2章 小学教育管理过程(1)

本章重点

●管理过程与小学教育管理运行的规律

●管理决策模式与小学教育管理决策的程序

●控制的概念、过程与类型

第一节 教育管理过程概述

一、管理过程的研究

管理过程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从20世纪起,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尽管不同学者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对管理过程的认识却都基于管理活动的“有序”,即对每项工作的管理都按照一定的逻辑展开。在这一点上,学者们差不多取得了共识。但是对这个“序”由什么所组成,其逻辑轨迹是怎样展开的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较有影响的是法约尔的“管理职能”说、西蒙的“决策链条”说和戴明的“四环节”说。

(一)法约尔的“管理职能”说

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法约尔较早地确认了管理的职能,认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构成了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认为这也是管理过程的基本要素。但尽管管理的职能同管理的过程是密切联系的,但它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因为管理职能重在反映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而管理过程重在反映管理活动的环节和步骤。

(二)西蒙的“决策链条说”

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决策理论的提出者西蒙认为,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决策的过程,整个管理活动由“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这样一些连续不断的活动所组成。每个决策做出后,在它的下位还有更好的决策,最终的执行者也要对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再决策。这一观点的长处在于它抓住了决策这个关键要素,突出了科学决策在各层次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不能用决策来取代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因为成功的管理不仅有赖于决策力,还有赖于执行力;另一方面,该理论没能直观地指出“再决策”与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的职能差别,对这一环节的特点分析不足,会给管理带来由于含义不明确而产生的操作困难。

(三)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的“四环节”说

戴明在质量管理学中提出,管理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构成,简称“PDCA”循环或“戴明环”。管理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这种认识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学者们认为,戴明的“四环节”理论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是比较成熟的管理过程理论。

根据上述四种理论的探讨,我们认为小学教育管理过程是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率领全体师生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共同活动。这一过程由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构成。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就是从理论上确认教育管理的环节,寻找教育管理的规律,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服务。

二、教育管理过程的环节

对于教育管理过程的环节,中外学者的看法大同小异。大同,是指大家都认为管理过程由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构成。但对第四个环节的看法,中西方略有差异,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第四个环节是总结,但西方学者把处理作为第四个环节,认为总结只是处理中的一项具体职能。

(一)计划

计划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确立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全面设计和统筹规划的活动,是管理的基本活动,属于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为了制订有效的计划,教育管理要进行如下活动。

1.科学预测,确立目标

预测是依据客观规律和信息资料,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的科学判断。管理预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是制订计划的前提。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内外实际情况,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仔细分析之后,明确学校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机遇,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目标时,首先要确定总体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部门的、个体的目标,经过上下的协调融合,最后形成多系列、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2.共同参与,拟订方案

目标确定后,就要制订方案。方案是实现目标的设计,包括解决问题的途径、进度安排、资源配置等。在制订方案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提出多种备选方案。

3.深思熟虑,果断决策

要在实现计划要求的多种可能中,深思熟虑,抉择一种比较合理、满意的行动方案。这是有效利用办学资源、实现计划目标的关键。

4.周密策划,制定措施

决策之后,要将方案具体化,周密策划,制定措施,确定具体工作项目和标准项目。拟定各项工作的方式、方法、步骤、完成时间、负责人等。

(二)执行

执行是将计划付诸行动,为达到预想的成果所采取的措施。执行是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与计划阶段比较,它是后继环节,是执行计划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将变计划为行动,使设想成现实。二是与检查、处理阶段相比较,它是先导环节,是供检查的对象和处理的依据。在执行阶段,管理者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组织

所谓组织,就是要依据计划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组合资源,落实安排,形成实际的良好结构,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包括:①健全组织机构,发挥组织作用。②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确保目标的实现。③根据计划的要求,适当安排各类人员的职位和任务,尽力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④根据计划的需要,合理分配财力、物力,保证财尽其利,物尽其用。组织工作是执行阶段的第一步工作,同时也是贯穿于执行过程始终的工作。

2.指导

管理者不仅是管理工作的组织者,而且还应是指导者。指导是指管理者对所属部门或个人进行的指点和帮助。在执行过程中,具体的执行者常常会出现目标不明、方法欠妥等诸多情况,此时,管理者就需要对执行人员进行具体的指导。指导工作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帮助下属提高思想认识,从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明确计划精神,掌握总体目标,并以此作为调整自己言行的依据。②运用领导权威,在调节运用各项资源(如人员调配、经费使用、时间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③与下属一道,共同研究解决工作重点、难点的具体途径、方法、问题等。

3.协调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如果协调不及时,会造成内耗,影响工作的进程和目标的达成。协调就是调节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活动,使他们同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更好地完成任务。教育管理者一般应做好以下三项协调工作:①当实际工作进程与计划、要求不一致时,应修正计划,调整工作要求。②当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或各项工作之间步伐不整齐时,应适当调整进度,调配力量。③当实际工作中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产生矛盾时,应进行思想教育,处理矛盾,乃至重新组合,尽可能地把无效的内耗量降到最低程度。

4.激励

执行阶段工作的好坏,与成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激励就是加强思想工作,培养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调节的主动精神,增强成员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可以运用精神或物质手段,如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处等,以此来强化人们的行为。管理者在运用激励手段时,要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促进内部自我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促进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三)检查

检查是对照计划对执行阶段的活动和成果进行评价和诊断,肯定成绩、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一般来说,检查是伴随着执行的过程随时进行的,但管理过程中有时需要集中起来,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阶段性的检查,集中精力纠正一些常常出现的失误,防止出现重大的偏差。检查是教育管理过程的中继环节,是教育管理者为实现计划目标而施加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管理者来说,检查具有测度管理水平高低的作用,对成员来说,检查具有督促、考核和激励作用,教育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的检查,了解学校成员执行计划的情况。同时,检查对后续工作还具有推动作用。

1.检查的要求和方法

检查的基本要求:①必须确定检查工作的要求,并以计划中规定的要求为检查尺度或评估标准。②检查既要重视工作结果,更要重视工作过程,可以避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后果。③检查要与指导结合起来。检查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发现计划实施中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因而管理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指导,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下一步工作的进行。④检查要发动全体成员自觉参与,不仅可以培养成员的工作责任心,也是质量管理本身的要求。

检查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时间分,有平时进行的分散检查和阶段性进行的集中检查;从内容分,有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从方法分,有口头汇报检查、书面检查和会议检查;从检查者身份分,有领导检查、相互检查和自我的检查。这些方式各具特点,管理者需因事、因时、因地、因人而定,以便达到有效检查的目的。

2.检查环节的管理活动

检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检查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检查环节的管理活动基本相同。

(1)搜集信息。就是根据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部门方方面面工作的情况。

(2)诊断。将搜集的信息加工处理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3)指导。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指导。

(4)评价。对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与工作目标之间的相符程度、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方法以及部门的工作效率作出价值判断。

(四)处理(总结)环节的管理活动

1.总结

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总的分析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周期的工作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总结要以检查为基础,总结是检查的继续,没有有目的的检查就不可能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总结。

(2)总结要有理论指导。总结活动的过程是经验升华,认识飞跃的过程。

(3)总结要摸索管理规律。总结并非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是要寻求规律,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发展。

(4)总结要有激励性。通过总结,评价过去,展望未来,这对全校成员都是十分必要的。

2.改进

改进是通过纠偏、减少或消除已发生的问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活动。改进主要有七个步骤:明确问题、掌握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效果、标准化、对改进工作进行总结。

总的来说,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四个环节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互相交叉,反映出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措施,所以一旦提出就被人们广泛地接受,成为促进管理的一个有利工具。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一个管理的周期。前一个周期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地循环。但后一个周期不是前一个周期的重复,而是在前一个周期上的超越,处于一个螺旋上升的运动状态。

三、小学教育管理运行的规律

管理过程中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合理运行,形成了管理过程的运行规律。学校管理过程在遵循一般管理过程规律的同时,又有着其内在的特殊性,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以便更好地管理学校的工作。

1.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以育人为主旨的、多层次的三边共同活动过程[1]

学校管理活动总是围绕学校的管理目标和育人目标而进行的,育人是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的最根本目标,管理过程就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过程如果抛开或偏离以育人为主旨的目的性,那就将成为一种盲目的、无意义的活动。学校内部有着各种不同的层次,如上层(校长层)、中层(主任层)、基层,在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和育人目标的过程中,各层发挥着参与管理的作用。学校成员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三方面人员组成,主要是一种“人—人—人”的关系,不同于企业的“人—人—物”的关系。在学校管理中,管理对象虽然包括物,但主要是人,直至管理活动过程的最终“产品”也主要是人(学生)。因此,学校管理过程是以人为主导的、以育人为主旨的、多层次的活动过程,而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三边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管理过程才能有效地运行。

2.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程序的、有控制的教育活动过程

世上的可控事物必具三个条件:有一定程序的组织性;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有相应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就学校及其管理活动而言,同样具备以上条件。管理过程自起点到终点,构成一个管理周期。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围绕目标,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程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一旦发现活动出现偏离,管理者就须及时进行调整,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期实现预定的目标。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是为实现预定的育人目标服务的,管理育人、教育育人和服务育人贯穿于教育、管理活动始终,有着明显的教育性。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有自身育人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