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导论

在现代教育史上,美国教育家杜威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标志着一个时代,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上,现代教育思潮虽然派别纷呈,但所论述的问题,总与杜威的教育理论交织在一起,或者是由杜威挑起的。在实践上,一方面,杜威以他广阔的眼界和深刻的洞察力,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系统,“生活”和“经验”成为其哲学和教育中的核心概念。这一体系帮助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获得了很高的发展基点和强有力的理论保障,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他曾受邀于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英国和苏联等国家从事讲学,宣讲其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引起或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实验。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杜威的教育思想乃是我们“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1]。

本书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这样我们不仅知道杜威教育哲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的内涵是什么,还会理解杜威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概念,以及在他的教育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又是如何践行或修改这些概念和命题的。

杜威对教育的思考,最早是从关注中学的德育、心理学教学问题和女子高等教育问题开始的,自此他把教育研究作为其一生的兴趣,并且提出了教育和民主的关系,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两个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

杜威到芝加哥大学担任新组建的哲学系、教育系和心理系的主任和首席教授之后,在1896年他组建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该校被社会广泛誉为“杜威学校”。围绕着实验学校的创办,杜威相继发表了《大学初等学校组织计划》《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等重要著作,初步奠定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体系,深化了对在密歇根大学时提出的“教育与民主的关系”“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提出了“儿童中心”“教育过程之外无目的”“学校是雏形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或改造”等具有杜威特色的教育话语。1904年由于关于实验学校领导权的纠纷,杜威一怒之下辞去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教育系和心理系的行政和教学职务,杜威学校的实验终止。杜威遂接受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邀请,担任该系哲学教授和该校教师学院的兼职教授。

杜威离开芝加哥大学,终止了学校实验。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寻常。一方面,学校实验的终止使杜威再也没有机会亲自主持一项完全体现自己的教育哲学的学校实践,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理论再也不可能深入学校管理和课程教材设计的微观方面,而停留于宏观的理念表达的层面。这种理论的“悬空”状态,直接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教育界和学术界普遍性的对其理论实用性的批评。另一方面,学校实验的终止将杜威对教育、政治、伦理、社会的思考引上了与以往不同的轨道。与以往总是从校园内部“观看”和“思辨”社会变迁不同,来到纽约以后的杜威,不再以“旁观者”而是以“参与者”和“领导者”的身份来看待美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他对教育现象背后的政治要素、社会舆论要素、商业要素和文化要素的剖析比任何以往的时期都要深刻。他亲自参与组建或领导了数十个地域性的乃至全国性的社会团体,例如,纽约教师同盟、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全国有色人种权利促进会,等等。在政治和社会哲学上的进步以及对影响广泛的社会活动的参与给了杜威一个新的机会,那就是在进步教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之时,杜威便冷静地分析到进步教育由于其非政治化、脱离现实社会等倾向而最终走向死胡同。日本、中国之行以及对进步教育运动的批评构成了晚期杜威教育思想成熟过程中的两大事件。这两大事件存在着重要联系,即:日中之行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让位于“社会主义”,他对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的文化政治基础的强调取代了以往对“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教育活动的心理学基础的强调。而这样的思想演变的后果深深烙印在杜威对进步教育运动的批评和反思的所有话语之中,例如,杜威对进步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批评、对进步学校的教师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的批评,等等。

1952年93岁高龄的杜威因病去世。杜威去世以后世界发生了很多影响重大的事件,例如,“冷战”以及“冷战”的结束,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回归,女权主义的复兴和文化上后现代主义的流行。世界变了,教育也变了,人们看待杜威和他的教育哲学的标准也不断在变化。在我国,人们对杜威哲学和教育理论的评价曾经大起大落:民国时期教育界热捧杜威;新中国成立后杜威作为“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遭遇激烈批判;1978年后杜威研究逐步走到冷静、客观的学术道路上来。进入21世纪,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越来越多的学者们、一线教师们和未来的教师们带着好奇和崇敬阅读杜威、发现杜威,他们在杜威研究中成长,也帮助自己的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1].滕大春.前言.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见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