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处世篇(5)

“轻视善意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还有谁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呢?”

放低姿态,谦逊做人

谦逊不是故意贬低自己,也不是虚伪地应付,谦逊的态度是基于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放低姿态,谦逊做人,都是最受人欢迎的。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早些年曾担任驻法大使,他的前任是富兰克林。上任以后,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托马斯·杰斐逊用谦虚而发自内心的话表达了对另外一个伟人的尊敬,也赢得了别人的心。

谦虚应该是真诚的、发自于内心的;虚伪的、过分的谦虚不但不能让别人心存好感,反倒容易让人产生不满。

丘吉尔,英国首相,20世纪的伟人之一,他曾经率领英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他不只是首相,还是个伟大的演说家,一生中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演讲,有个故事,曾经被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过,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晚上,丘吉尔要去广播电台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说,但是他的车子坏了,所以他出门后,就随手叫了一部计程车。

丘吉尔客气地说:“司机先生,可不可以麻烦您载我去BBC广播电台。”

计程车司机摇下车窗,伸出头来说:“先生,很不好意思,我不能载您去,请您另外招一部计程车吧。”

丘吉尔疑惑地问:“为什么呢?现在不是还早么?难道您不载客了吗?”

计程车司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不是啦!因为BBC广播电台太远了,如果我载您去,那么我就来不及回家打开收音机,收听丘吉尔的演讲了。”

丘吉尔听了之后,心里实在很得意,就感动地从口袋里掏出五英镑给了计程车司机。

司机看到丘吉尔给他那么多钱,立即兴奋地叫着,“先生,上来吧!我载您去BBC广播电台吧。”

丘吉尔诧异地问:“那么您将无法收听到丘吉尔的演讲了!没有关系吗?”

计程车司机一边利索地打开后车门,邀请丘吉尔上车,一边说道:“去他的!丘吉尔,现在您比他的演讲重要多了。”

从此以后,丘吉尔的每回演讲,都会讲述这个故事。一方面消遣自己以娱乐听众,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自嘲以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一个有名的人,有点成就就自我感觉良好,否则很容易闹出这样的笑话。丘吉尔能够名垂青史,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与他的自身努力有关,但是同他的谦逊和低调的做人也不无关系。

有一点优点,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优点反倒容易成为前进的障碍,并非优点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优点产生的自大心态阻碍了成功。没有人喜欢一个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相反,也没有人不喜欢谦虚低调的人。拥有能力且能时刻认识自己,处处保持谦虚低调自然容易赢得人心,以前如此,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

09.德西效应

——薪水不是工作的全部。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被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力,反而会减低工作动力。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智慧导引】

寻找合适的“动机”

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动机”,自己就可以很高兴地把它做好,然而一旦掺入其他的“杂质”,结果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有一位家长讲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儿子上小学5年级,成绩不错。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的学习基础打得更牢更好,提出了一个奖励措施——每门课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奖励10元,90分以上奖励20元,95分以上奖励30元。至于什么考试,他们没有规定。

没过几天,儿子就拿着一份小测验的卷子给爸爸妈妈看,说:“你们看,90分以上,给钱!”爸爸妈妈很高兴,如数兑现。十几天以后,其中考试,又是95分以上。儿子找爸爸妈妈要钱,爸爸妈妈犹豫了,这样下去,几百块钱的工资,全装到孩子兜里去了。儿子看出了爸爸妈妈的心思,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的奖励政策刚定了一个多月,就要变啦!”爸爸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摇了摇头,只好给了钱。

后来,夫妻俩请教了有关专家,专家批评他们不该简单化地以钱进行奖惩,钱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唯一目的,应该向孩子做一次检讨,要相信孩子的责任心,会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奖励的措施应该多些,如:赠送一个喜爱的小礼品、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扬一次、记家庭奖励档案、购买一本有意义的书、等等。夫妻俩按照专家的意见做了,孩子很高兴,成绩也有了提高。

从这个家庭故事中可以看出,教育孩子也要找到恰当的“动机”。学习的好坏,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会有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下功夫培育孩子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孩子在学习中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孩子年龄不同,动机也不同,只有找到合适的“动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群淘气的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嚷声不绝于耳,吵得老人不得安宁。老人难以忍受,他思索了一下,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闹得好,我觉得自己变年轻了,这点钱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第二天,孩子们依然来了,嬉闹得比昨天更起劲。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10美分也还算不少吧,孩子们没说什么拿着10美分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很不高兴了“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家发誓:“我们再也不会为你这老东西玩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家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从而达到了操纵孩子们行为的目的。

兴趣+乐趣=享受

人人都想做自己喜爱的工作,但是随时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不易的。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无穷无尽的厌烦和疲惫。与其每天枯燥地工作着,不如培养自己的工作兴趣,尽量让自己喜欢目前的工作。待心理上的排斥消除后,工作便会显得比较轻松。另外,如果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工作中发现一些乐趣,工作便会成为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很快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长时间地做下去,便会觉得浑身疲惫和疼痛。然而,也有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却能够沉浸在里面,不去理会周围的事情,只是快乐地忙碌着。

也许有人会好奇,想问明其中的原因。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过是兴趣和乐趣在作怪,工作同样如此。

德拉克洛瓦说:“打动天才们,或者说鼓舞他们工作的,并不是什么新的思想,萦绕在他们脑中的是那些已被人阐述过却又阐述得不够充分的思想。”

高尔基也说过:“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与他们的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了工作热情,他们才会喜欢手头的工作,尽管自己的工作在外人或自己眼中都具有单调、反复、无味的特点。也正是他们对工作的喜爱,从而能够以惊人的毅力取得惊世骇俗的成就。

当然,天才毕竟是少数,不过,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积极的工作热情。

生活中,要想找到一份与自己兴趣相符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对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有好兴致,就会认为工作如同炼狱。试着去喜欢自己的工作,可以排除心中因枯燥、厌烦而引起的疲惫,从而减轻工作压力。

兴趣会让工作变得轻松,而乐趣的功能比兴趣还要强,它可以看做是兴趣的延伸。艾伯乐说:“我的生活原则是把工作变成乐趣,把乐趣变成工作。”如果能够从工作中找出一些乐趣,在工作的时候,便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情,生活可以因而变得愉快许多。有人说:“乐趣是人们首要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是幸福生活的全部。”

那么,怎样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呢?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在身边培养快乐。不管什么工作,它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果只是为了生计而工作,生活自然会过得累,并且没有滋味;反之,如果能够从工作中找到快乐,那么,工作对自己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

烈日下,甲乙两位瓦匠都在砌墙。当有人问甲在做什么时,甲总会发牢骚:“难道你是瞎子啊?没看到我在砌墙吗?大热的天还得做这样的差事,真不知道过的是什么日子。”当有人问乙时,乙却是一脸的自豪,他骄傲地说道:“我正在建造一栋漂亮的房子,它会让我的家变得温暖起来!”

工作的性质可能很难改变,但工作时的心情却是可以被自己左右的。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固然有些困难,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便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让人忘记工作的乏味和无聊,快乐油然而生,并且,这种满足感会成为一种动力,它会鼓励人们去向下一个目标努力。这样一来,工作便成了一种艺术,工作着的人便成了艺术家;工作的过程,便是雕塑的过程。当自己的工作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那些对工作没有热情的人无法体会的。

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后,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发挥自己的个人才能。因为,一旦发现了工作的乐趣,工作便不再是身体或精神上的负担。在寻找乐趣的过程中,人的思维能力会大大增强,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想象力也会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精神状态为个人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人的潜力会因此显现出来。如此一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便显得比较容易。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关于两个渔翁的。海边住着甲乙两个渔翁,他们都是靠打鱼为生。二人的工作性质完全相同,但二人的生活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甲早已经厌倦了这种风吹日晒的工作,但为了生活,他必须得出海。在他的眼中,生活就如同眼前的这边大海,渺茫而带着苦涩的味道,面对这单调而无奈的工作,他几乎麻木了,只是周而复始地工作着,没有人能够从他的脸上看到半点笑容。也正因为如此,他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懈怠,如果捕鱼工具没有出现大问题,他是不会轻易去修补的。

乙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甲大大不同,他的工作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所以他总能够生活无忧,过得很开心。他对这无边无际的大海充满了热爱之情,只要没有暴风雨,他都会尽力出海。因为他喜欢挑战,乐于享受捕鱼过程中的满足感。每次捕获一条大鱼后,他就给自己立下目标:下次一定要捕一条更大的鱼。为了能够捕更大的鱼,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闲的时候,他总不忘检修渔船和渔网,而且还会学习一些有关出海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出海的安全和提高捕鱼的技术。

两人的工作态度影响了他们的收获。渔翁甲每天的捕鱼量都差不多,不过好歹能维持生活,只是生活得很无趣,一脸的疲惫和沮丧;渔翁乙随着自己捕鱼技术的提高,捕鱼量一天天增加,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丰收的喜悦和实现目标的兴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无法从工作中找到兴趣的人,他们的生活会因工作变得糟糕;能够从工作中发现乐趣的人,他们在享受工作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