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真的是红颜祸水吗?(3)
纵观西周灭亡的教训,当然主要是因为西周末期的几代统治者生活荒淫无道、政治混乱所致。几代统治者如此延续下来,社会问题越积累越多,以至人心离散,无法收拾。至于周幽王直接导致败亡的导火索,则有两条,一是烽火戏诸侯,一是废除申后和太子。拿政策法令当作儿戏,那就会使臣下无所适从,政治混乱,从而招致怨怒,至于以烽火传警来招集兵马大开玩笑,恐怕在世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如此以国家社稷为儿戏,国家不亡,才是天理难容。其次是废除王后和太子。立后立嗣是一个君王的头等大事,本须慎重考虑。中国历史上因立后立嗣的事不知出过多少次乱子,多少人头落地,何况申后是申侯的女儿,而西周王朝自己又十分虚弱呢?一般说来,废立王后都首先要考虑外戚的势力,否则必定后患无穷。幽王废掉了申后,要杀太子,却又让他跑掉,要治申侯的罪,却又让他得知内情并自由活动。
褒姒作为历史的替罪羊,实在是无辜的。作为一个贫寒女子,完全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她不过是深宫里的一只小鸟,她的一颦一笑跟国家的兴亡成败绝无干系。让这样一个女人来担负国家兴亡的责任,只能证明男人的虚弱和无耻!历史已矣,现实犹在。褒姒之案已翻,但替罪羊却代代有之,只是他们的命运还未必比得上当年的褒姒!
(觉悟者语)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违。历史终究是历史,只能作为教材,给人指路,为人提醒,等到铸成大错再去思考恐怕为时已晚。
3.真的是西施亡吴吗?
千百年来,西施亡吴似乎已是历史定论。最起码有两点就值得怀疑:一是吴王夫差好大喜功,连年穷兵黩武,大肆挥霍,掏空了吴国国库;二是越王勾践忍辱复仇的决心之大,如果二者舍其一者,恐怕再有几个西施也难以亡吴吧!
西施亡吴的故事,历经两千多年的渲染,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千百年来的想像中,西施的形象、经历和结局是各种各样的。明代大戏剧家梁辰鱼的名剧《浣纱记》极力渲染了西施与越国大夫范蠡之间缠绵悱恻而又凄婉悲苦的爱情,为了越国的存在,西施深明大义,抛弃儿女私情,深入虎狼之穴前去献身。在故事中,作者以极其善良的愿望让西施与范蠡泛舟太湖,使有情人终于聚首。但作者忘记了,人格是不能分裂的,并不能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西施既爱范蠡,又怎悉心侍奉吴王而专宠呢?她对吴王的奉献是否有悖于人性呢?
现代戏剧家的想像更是千奇百怪,上海的一位剧作家写到:在越国欢迎西施归来的仪式上,大家忽然发现西施竟怀着吴王夫差的孽种,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构成了政治、人性与伦理间的大博斗。有的作家写:吴国灭亡后,西施竟不愿意回到越国,因为她真心地爱上吴王夫差。在这里,令我们感动的是,西施已经不是一个符号,一种工具,一件物品,而是被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来对待了。
那么,西施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据可靠的历史记载,越国灭吴后,家乡的父老竟把她沉在水里活活的淹死,因为她与亡国联系起来,是个不祥的女人。不管你是由谁选送到吴国,不管你为越国灭吴出了多大的力,现在越国不需要你了,而你又是一个浑身沾满了亡国气息的女人,是一个最遭人忌讳的女人,又是一件工具,那么,不死而何?
根据当时的习惯和越王勾践的性格逻辑推测,西施的结局也只能如此。那么,越国、吴国,勾践、夫差以及范蠡与西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西施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春秋末期,也就是正当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南方处于苏州一带的吴国和处于会稽一带的越国正进行一场兼并战争。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就不顾大臣伍子胥等人的劝阻,趁越国举丧而带兵进攻,越王勾践亲自带着大军去迎战,两军在醉李(今浙江省嘉兴市)相遇。越王一看吴军阵容严整,无法冲击,就提出预先准备好的三十多名死囚犯,让他们光着膀子,一排排地走到吴王的军队前说:“我们的大王得罪了贵国,就请我们替大王赎一点罪吧!”说着一个个砍下了自己的头颅,倒地而死。
吴军正在惊恐疑惑之际,越军忽然发动冲锋,吴军阵脚大乱,来不及抵抗就仓促逃跑,后又被越军的伏兵一阵截杀,连吴王阖闾都差点做了俘虏,被越将灵姑浮砍去了一个脚趾,打成重伤。吴军大败,在回国的路上阖闾因伤势过重而死。
夫差继承了王位,他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他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提醒他,每天向他高喊几次:“夫差,你忘了越王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流着泪大声回答:“不敢忘,不敢忘。”就这样,刚过3年,夫差就迫不及待地发兵越国,前去复仇。
吴王夫差亲临前线督战,首先在太湖上消灭了越国的水军,越王勾践只好逃到了会稽山上躲起来。吴军上岸后杀掉越国的百姓,烧掉越国的村庄庄稼,抢走越国的牛羊,很快包围了会稽山。勾践无计可施,就同大夫文种商量,想去求和。文种分析吴国内部的情况说:“吴王有两个大臣,一个叫伍子胥,一个叫伯嚭。伯嚭害怕伍子胥的功劳太大,会压住自己的权势,总是设法同他作梗。还有,夫差很怕伍子胥,见了他总觉得像是学生见了老师一般,但和伯嚭却很投缘。因此,如果我们先打通伯嚭关系,伍子胥一个人想阻止讲和,恐怕也不能了。”
于是,勾践派文种去试一试。文种先去找到伯嚭,奉上白璧20双,金千两,又选送了8名美女,请求伯嚭在夫差面前通融,并对伯嚭说:“自古以来征战杀伐无非是为了让别的国家臣服,如果您不允许越国讲和,越王的5000甲士还可一拚,到那时,我们烧掉房屋,毁掉财宝,那吴国就什么也得不到了。我们越国就是看您比其他的人都高明,才来走您的门路。”文种这番软中带硬的话说服了伯嚭,他当晚就说服了夫差。
但在第二天君臣聚会议事时,伍子胥坚决反对,他说:“大王不灭掉越国,怎报先父之仇?吴、越同处东南,不允两国并存,今不灭越,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将来肯定会灭掉吴国的。”
伯嚭说:“越王愿做臣下,愿亲身入吴奉侍大王,先王的仇也就报了。您当初也曾给父兄报仇,为什么不灭了楚国,反答应楚国求和呢?难道您自己做忠厚长者,却要大王去做刻薄小人不成?”气得伍子胥无话可说。于是吴、越讲和。
勾践留下文种在国内治理国家,自己带了夫人、子女及范蠡等300名官吏来到吴国。吴王让勾践夫妻俩住在石屋里给他管理马匹,范蠡则做一些奴仆的工作。每当夫差上街的时候,勾践总是给他牵着马,任人指点讥笑。勾践可以说做得百依百顺,毫无怨言,连夫差都觉得不忍心了。3年后的一天,勾践扶生病的夫差前去大便,待大便过后,勾践回屋告诉夫差说:“大王的病凶期已过,不几天就会完全好了。”夫差问他何以得知,勾践说:“我察看了大王刚才的粪便,又闻了闻气味,知道大王的病气已排泄下来了,所以说大王不几天就好了。”夫差听后很感动,恰巧过了几天病就真的好了。于是,他就放勾践等人回国。勾践一回国,立刻同文种商量富国强兵以灭吴国的方法,文种说出了7条灭吴之策:
一、多送贿赂给吴国,让吴国上下欢喜;
二、借、买吴国的粮食,弄空他们的仓库;
三、送美人给吴王,诱其荒淫无道;
四、多送吴国木材、砖瓦,使其大兴土木,以消耗国力;
五、派遣细作去当吴国的臣下;
六、收买大臣,散布谣言,使忠臣良将避退;
七、自己多积粮草,多征兵马,勤加操练。
勾践开始了他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计划。在婚娶生育上作出明确规定:年长者不得娶年轻的夫人;男子20、女子17尚未成亲者其父亲受罚;即将分娩的女人须报官以便派医官照顾,保证婴儿的成活;生男国家赏一壶酒,一口猪;生女赏一壶酒,一口小猪;有二子者,国家养活一个;有三子者,国家养活两个;七年之中,国家不征任何税收。
越王勾践不忘耻辱,卧薪尝胆,因此,越国上下虽苦于应付对吴国的进贡,却是紧密地团结在越王的周围。
不久,吴王准备建造一座姑苏台,越王就送去了几根少有的大木料,吴王为了不糟蹋木料,就把姑苏台加高加宽了一倍有余,并对越王的忠心感到很高兴。
越王一看第一条计策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就开始实施第二条计策——美人计。
勾践要范蠡去找美女,范蠡说:“我早就替大王预备下了,她甘愿以身事吴,为国捐躯。她名叫西施,是越国著名的美女,不仅美丽,而且慧外秀中。再加上一个帮手郑旦,应能完成大王的使命。”于是,勾践就让人把西施和郑旦送到了吴国。
西施的出身虽无明确记载,但从其与丑女为邻和从事浣纱劳动的传说中可以推测她应是穷苦出身。据说西施极美,犯心口痛时双手捧心,眉头微蹙时的形象就更美了。她有一个女邻居叫东施,人长得很丑,却十分羡慕西施的美丽,她见西施捧心美极了,也学着她的模样捧心皱眉走回家去。她本来就丑,这么一来就更丑了,吓得周围邻居都跑开了。所谓“东施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就是指的此事。
西施虽然贫困,却十分聪慧,据说范蠡爱上了她,两人做了情人,为了帮助越国灭吴,范蠡劝她到吴国去。西施说:“国王和官吏们被拘系在吴国,我是知道的。国家的事是大事,儿女私情乃是小节,我哪敢为了爱惜自己微不足道的躯体而辜负了天下人的厚望呢?”在临行时,西施又有所犹豫,范蠡劝她说:“你如果能够轻松愉快地前往吴国,咱们的国家也许会保存下来,你我也可能会活下来,我们俩后会有期,也是有可能的。你如果执意不去,我们的国家就会旋即灭亡,你我也会同为沟渠之鬼,哪里还能结百年之好呢?”范蠡又交待了一些做事的方法和见机行事的诀窍,就把西施送到了吴国。
西施来到吴国,吴王一见西施当世无双的美貌即刻着迷,西施不凡的谈吐和超人的见识也使吴王佩服。西施知道,只靠色相迷惑住吴王是用处不大的,要想加速吴国的败亡,一是以自己的见解取得吴王的信任,二是在参政中寻找机会祸乱吴国。一天,正当吴王陪着她玩到兴头上的时候,西施却故作娇嗔地对吴王说:“英雄好汉不应该终日沉浸在温柔乡里,应当驰骋疆场,为国争光。像你这样成天陪着我们,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光,消残壮志吗?”吴王听了这些话,不禁肃然起敬,忙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西施说:“大王是否知道当今天下大势呢?鲁国的三家大夫为扩充自己的势力争得你死我活,根本顾不上国家;齐国自从晏平仲死后,真是国无贤士了;楚国呢,离咱们最近,可自从战败之后至今尚未复之;晋国就不必提了,自晋文公死后就失去了霸主地位。如此看来,天下诸侯无一能同大王相比,大王不趁此时大展宏图,又要等到何时呢?”
这番话直说得夫差血脉贲张,既对西施钦佩不已,又决心出去闯闯天下。
就在这时,齐国因为鲁国绑架了齐悼公的妹夫邾国国君,就邀请吴国一同出兵攻打鲁国,吴王当即发兵相助。鲁国一看两个大国来攻,马上放了邾国国君并派人前去赔礼,齐国一看目的达到了,就不愿再打,让吴国退兵。吴王正想趁机显示威风,就发怒道:“你让进军就进军,你让退兵就退兵,难道吴国成了齐国的属国了吗?”吴王仍然率兵前进,直取齐国。
鲁国一看吴国攻打齐国,又立即派人送礼,要跟吴国一起攻打齐国。吴、鲁联合攻齐,齐国一片混乱。齐国的大夫杀了齐悼公,向吴国求和,愿意年年进贡。吴王没想到稍一出去,居然收伏了齐、鲁两国,这使他大为得意,也就更为宠信西施。
勾践见第二条计策生效,就开始启用第三条计策——掏空吴国的国库。有一年,越国的收成不好,越国大夫文种来吴国求借10万石粮食,说是明年稻熟即还。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怕借了不还,有的怕越人有诈,还有的觉得越国年年进贡,连粮食都不借,未免太不近人情。在议而未决的时候,吴王就去问西施。西施倒是旁征博引地说了一通,弄得吴王既钦佩又难堪。
西施说:“大王亏得还想称霸天下,连这一点小事都决断不了,如果真的不懂,学学前人的样子好了。早先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的时候,就号召大家救济遭到饥荒的国家,后来秦穆公还卖大批的粮食去救济敌国的百姓,何况现在越国已经归附大王了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你不借粮食他们,难道让他们都活活地饿死吗?”吴王觉得西施说得十分透彻,当时就高兴地答应借10万石粮食给越国。
第二年,文种如数送还粮食,吴王见越国如期如数送还粮食,十分高兴,又见送来的稻子颗粒饱满硕大,就下令用这10万石稻谷做种子。吴人种上以后,迟迟不发芽,待发觉种子都烂在地里,早已误了季节,无法播种了,吴国这年几乎颗粒无收。吴人只埋怨吴王不顾水土差异,硬使越国的稻谷做种子,哪知这些稻谷都是被文种煮过晒干的。
勾践想掏空吴国国库的计划在逐步实施。
越王见吴国闹了饥荒,就想发兵攻打。文种劝阻道:“为时尚早,一是伍子胥尚未除去,二是吴国仍然兵强马壮,军队也全在国内。我们只有抓紧准备,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