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区域科目培训教材·阿拉善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阿拉善盟概况

第一节 阿拉善盟概况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境域东西长831公里,南北宽598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8%,是全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106°52′,北纬37°24′~42°47′。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会处,东与区内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相连,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

盟府巴彦浩特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是全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723公里,东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14公里,西南到甘肃省首府兰州市520公里,至陕西省首府西安市817公里。临河—策克口岸铁路线全长272公里,建设标准为国铁Ⅱ级,已全线贯通。嘉峪关—策克口岸铁路线全长344公里,建设标准为工企Ⅰ级。

阿拉善,神奇的土地,生命的摇篮。从远古到现代,震撼与平和相随,精彩与奇迹相伴。海陆变幻、沧海桑田的地质记忆,今朝仍历历在目;种属繁多的各地质时期的古生物化石,讲述着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奇迹;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对阿拉善人民的无私馈赠和蓬勃发展的源泉;特色鲜明的自然生态,造就了广袤的大漠和无垠的戈壁。雅丹地貌,沙海绿洲,峻岭峡谷,演绎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珍稀的生物资源,与阿拉善人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如今,甘于奉献、智慧纯朴的阿拉善人民,正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为原生态的、中国第一个世界沙漠地质公园,有着“中国秘境”称谓的阿拉善,奉献着自己无尽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

一、历史沿革

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证实,旧石器时代在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就有人类生存。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代表——细石器文化的赋存和发现,进一步证明古居延地区是新旧石器文化的连接点。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在贺兰山、曼德拉山、龙首山等地刻制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成为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今阿拉善地区东北部始设北地郡。

汉代,阿拉善地区分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管辖。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征发兵卒18万到河西戍边屯田,北置居延、休奢两县。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居延县隶属张掖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置“张掖居延属国”。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设西海郡,辖居延一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国和西晋续设西海郡。北魏时,阿拉善地区为凉州所辖,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氐族人吕光建立后凉政权,领居延县。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年),居延古都属柔然婆罗门领地。

隋朝至唐朝初期,阿拉善地区属甘州、肃州,也曾为突厥贵族所据。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唐王朝一度曾将“安北都护府”从漠北迁至漠南,都护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额济纳旗境内。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唐王朝设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安史之乱”时,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居延地区成为长安通往西域的“草原丝绸北道”。之后,居延地区先后为吐蕃、回鹘、契丹所部占据。

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建国时设十二监军司,贺兰山监军驻守贺兰山沿线,守军5万人。在居延地区设置“黑山威福军司”,治所为今额济纳旗东南黑城。

元朝设亦集乃路,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管理军政事务,总管府驻哈拉浩特(黑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西路军5万骑出塞,兵锋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将卜颜帖木儿降明,黑城废弃。明朝时期,北元和瓦剌势力先后占据阿拉善地区,明中期以后为蒙古达延汗属部的游牧地。

清朝初年,蒙古鄂尔多斯部额琳沁、固鲁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区,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年)因大札木苏叛乱,所部移牧河套地区。清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年),卫拉特准噶尔部噶尔丹击败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康熙十六年(1677年),顾实汗孙和罗理率和硕特余部庐帐万余,自新疆迁徙,途经青海大草滩,移牧阿拉善地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徙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纳扎尔玛穆特之子阿喇布珠尔,率部西藏礼佛,归路被阻,请求内附,清廷赐牧党河、色尔腾地方。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阿喇布珠尔之子丹忠晋封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以后移牧额济纳河流域。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因稳定西部边疆战功卓著,清皇室与阿拉善和硕特旗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关系,两旗上不设盟,直属清廷理藩院。

中华民国时期,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直属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宁夏护军使和宁夏省兼管两旗只是徒具虚名。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乡)设县级建制。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1954年4月,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为专区级地方政权,隶属宁夏省管辖。同年10月,因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蒙古自治区易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1955年3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2月,设立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4月,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为自治区派出机构,盟府迁三盛公。同年8月,巴彦浩特市撤销,恢复镇级建制。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为阿左旗和阿右旗。1969年7月,中央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阿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阿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管辖。1979年7月,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0年5月,成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为专区级建制,辖阿左旗、阿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巴彦浩特。

有史以来,在大漠南北、长城内外,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之间的征战中,在中原汉族和北方羌、月氏、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吐蕃、党项、蒙古等民族友好往来、经贸交流和彼此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纵贯东西、进入西域,横跨大漠、沟通中亚的“草原丝绸北道”,黑城即为这条十字交通线的枢纽。在今天的黄河岸边、兰山要塞、戈壁绿洲、瀚海大漠之中,文物古迹极为丰富。史前遗存、商周遗址、古郡重镇、万里长城、关隘要塞、城堡烽燧、屯田遗迹、冶炼场所、汉元墓葬、古代岩画、居延汉简、黑城文书、亲王府邸和黄教寺庙构成了阿拉善地区灿烂绚丽的历史文化。

阿拉善盟各族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明末清初,土尔扈特人坚持抗击沙皇俄国的渗透、扩张和入侵,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万里东归,回到祖国怀抱,建立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近代史上,阿拉善旗各族人民积极响应义和团运动,向外国列强、宗教侵略势力发动进攻,攻陷建有城堡的三盛公教堂,赶走了洋教士。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人以及苏联顾问乌斯曼洛夫和奥希洛夫等到阿拉善旗宣传革命思想,共产国际战士奥希洛夫牺牲在阿拉善草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派周仁山、苏剑啸等人到阿拉善地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王公上层,引导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多次派遣地下工作者进行革命活动,在争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民族上层和平起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阿拉善地区争取人民民主解放的斗争中,发挥中坚作用,何子成、曹动之等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把鲜血和生命献给了阿拉善的民族解放事业。

二、称谓由来、辖区、人口

“阿拉善”系蒙古语,是贺兰山的音转,意为五彩斑斓之地。贺兰山名源于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盟因贺兰山而得名。“贺兰山”即阿拉善,这个名称最早见于《隋书·赵仲卿》。贺兰山横峙西北,形成一个天然屏障,素称“关中屏障,河陇咽喉”。黄河以西贺兰山阴至额济纳河,是北方历代少数民族的游牧地。

阿拉善盟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和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旗两区的旗、区府所在地分别为巴彦浩特镇、额肯呼都格镇、达来呼布镇、乌斯太镇和嘉尔嘎勒赛汉镇,共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全盟以蒙古族为主体,占总人口的22%,汉族占多数,并有回、满、朝鲜、藏等16个少数民族,属偏远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截至2012年末,全盟常住人口为23.88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11万人,乡村人口5.7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0.22万人,出生率为9.28‰;死亡人口为0.10万人,死亡率为4.22‰;自然增长率为5.06‰。城镇化率达到75.83%,比上年提高0.64%。

三、行政区划

阿拉善盟现行行政区划的前身是阿拉善和硕特旗(始建于1697年)和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始建于1753年)。这两个旗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时期直属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均为特别旗,不设盟。

新中国成立后,阿拉善地区曾五次变更隶属关系,先后归宁夏、内蒙古、甘肃管辖。1954年4月19日至4月23日,在阿拉善旗旗府巴音浩特召开了“宁夏省蒙古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员,设置若干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正式组成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阿拉善地区第一个盟级政府机构从此产生。

1955年12月19日至12月23日,在巴音浩特召开了“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经与会代表表决,全票通过了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和额济纳旗合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的议案。

1956年2月24日中央批复,1956年4月3日国务院第26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设置巴彦淖尔盟和巴彦浩特市的决定》,批准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报告,将巴音浩特镇改设为巴彦浩特市,为旗县级行政部门。调整后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

1958年4月国务院第76次全体会议批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3月29日《关于河套行政区改为河套区专员公署,将河套行政区与原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合并的报告》的文件。1958年7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复,同意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3月27日《关于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及乌兰察布盟的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合并为巴彦淖尔盟,并将盟址迁三盛公的议案报告》和《关于撤销盟一级政权建制与河套合并建立盟行署的议案报告》的文件。至此,撤销了原盟一级政权建制而改建巴彦淖尔盟行署,作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1958年7月19日,巴彦淖尔盟党委、公署直属机构全部迁往三盛公。巴彦淖尔盟先后辖10个旗县市区。

在阿拉善地区设置的区、州、盟行政机构至巴彦淖尔盟行署成立均为地区级政权机构,1954年至1956年,先后隶属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并六易其名。

1979年11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意见,经国务院国发〔1979〕384号文件批准,同意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9月10日的报告,设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4月1日,正式建立阿拉善盟行政公署,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盟行署在巴彦浩特,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吉兰泰盐场、雅布赖盐场、盟直职能部门,40个苏木(乡),8个镇,9个国营农、牧、林场,219个嘎查(村民委员会)和36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全盟辖3个旗,40个苏木,8个镇,203个嘎查委员会,5个村民委员会,45个居民委员会,245个居民小组。

2001年,全盟辖3个旗,25个苏木,14个镇,197个嘎查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52个居民委员会。

2006年,全盟辖3个旗,10个苏木,13个镇,190个嘎查委员会,50个社区居委会。

四、地形地貌

阿拉善盟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滩地等。土壤受地貌及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第二位。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著称,绝大部分为复合沙山,相对高度从外缘的5~20米,向内逐渐增高为200~400米,最高达500米,高大沙山互不连接,峻峭陡立,巍巍壮观。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多为新月形流动或半流动沙丘链,一般高10~200米。沙漠中分布有500多个咸、淡水湖泊或盐碱草湖,其中较大的有古日乃湖、拐子湖、沙日布日都、头道湖、查干高勒、敦德高勒、辉图高勒、巴彦霍勒、乌日图霍勒、图兰太湖、通古勒格淖尔、英格田、特莫图、通湖音高勒、树贵湖、浩木肯高勒、伊和吉格德等。北部戈壁分布较广,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33.7%。阴山余脉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贺兰山、合黎山、龙首山、马鬃山连绵环绕,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体分为两大块。贺兰山呈南北走向,长250公里,宽10~50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主峰达郎浩绕和巴彦笋布日,海拔分别为3556米、3207米。贺兰山巍峨陡峻,犹如天然屏障,阻挡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削弱来自西北的寒流,是外流域与内流域的分水岭。

五、气候

阿拉善盟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6.8℃~8.8℃,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均无霜期130~165天。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7~9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200毫米。年均光照时间在2600~3500小时以上,日照充足。多西北风,年均风速2.9~5米/秒,年均风日70天左右。阿拉善盟是全国光热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开发太阳能、热能和风力发电的广阔前景。

大漠风光

大漠风光

六、水文

阿拉善盟境内有黄河流经阿拉善左旗的乌素图、巴彦木仁苏木,在境内流程85公里,年入境流量300多亿立方米。额济纳河在盟境内流程200多公里,年流量10亿立方米,是盟内唯一的季节性内陆河,额济纳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至巴彦宝格德水闸分为两支,西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顺淖尔(西居延海);东为鄂木讷高勒(东河),下游分数支,注入苏泊淖尔(东居廷海)、京斯田淖尔(古居廷海、天鹅湖)和沙日淖尔。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地的许多冲沟中一般有潜水,有些出露成泉。

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盆面积1.07万平方公里,集水湖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这里绿草如茵,湖水荡漾,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是良好的牧场。

七、矿产资源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高原阿拉善台地,区内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非常优越。截至目前,共发现矿种84个,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有45个。全盟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约13亿吨,保有储量约6.6亿吨,资源储量超过亿吨的整装煤田有古拉本二道岭矿区、阿左旗呼鲁斯太矿区、阿右旗西大窑矿区等,目前均在开发利用。全盟探明湖盐资源储量1.6亿吨,保有储量1.2亿吨,主要湖盐矿区有吉兰泰、雅布赖、查汗池、和屯池等几处。全盟探明铁矿资源量近1.5亿吨,保有储量约9000万吨(近两年又新增2600万吨)。全盟现有铁矿企业17家,占有资源量6782万吨,产能304万吨/年。有铁矿勘查权66个,已探明资源量正在进行探转采的有6个,其他60家仍在开展勘查工作。阿拉善盟阿左旗珠拉黄金矿床,是大型矿床,提交金详查储量18吨,远景资源量可达50吨,全盟黄金预测资源量可达100吨。另外,阿拉善盟铅、锌、钼、钨等金属矿产以及白云岩、花岗岩、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产也有较好储藏前景。

太西煤

吉兰泰湖盐

全盟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30种,主要有煤炭、湖盐、芒硝、石膏、萤石、脉石英、石灰岩、铁、金、铜、铅、锌、钼等。其中无烟煤、湖盐、芒硝、铁、金等矿产的开发利用初具规模,构筑了阿拉善盟工业经济的基本框架,形成独具特色的工矿产业。全盟形成了年产原煤627万吨、洗选加工219万吨、出口11万吨、捣固焦363万吨的煤炭生产、加工能力;形成了年产原盐223万吨、PVC30万吨、金属钠4.5万吨、纯碱35万吨的盐化工生产能力;形成了年产铁矿石400万吨、铁精粉140万吨、金1吨、钼4000吨的金属采选冶加工能力。

全盟现有矿山企业207家。按矿种划分:有色金属2家,黑色金属17家,非金属184家,贵金属4家。按规模效益划分:规模以上(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矿山企业97家,其他各类矿山企业110家。各类矿山年产矿石1200万吨,矿产采掘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矿业开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2007年,全盟国土资源收益达3.4亿元,其中矿业权出让收益1.2亿元,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阿拉善盟地质勘查工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经过地质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辛勤工作,基本确定了阿拉善的大地构造情况,建立了完整的地层系统,完成了覆盖全盟的1∶20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1∶50万航磁和1∶100万布格重力调查和部分矿产地的勘查工作,为构建阿拉善盟现在的工业经济框架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政策和市场引导下,近几年投向阿拉善盟境内的地质勘查资金急剧增加,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先后新增1∶20万区域重力测量3万平方公里,1∶20万区域化探扫面370平方公里,1∶5万化探普查4500平方公里,1∶5万矿产调查1.28万平方公里,发现有较好勘查前景的铁、铜、钼、金矿产地10余处。据预测,在额济纳旗小狐狸山钼矿,呼伦西白金矿,望旭山钨矿,国庆钨矿,珠斯楞铜铅锌银多金属矿等勘查区;阿右旗大沟井钒矿、宽弯井铁矿、铁板井镍矿勘查区;阿左旗查干陶勒盖南铁矿(预计可新增铁矿储量2亿吨左右)等勘查区将可能取得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也十分活跃。在非金属矿产勘查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新增煤炭资源量2.7亿吨(二道岭煤田深部),硅石、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量2800万吨。另外,阿拉善盟油气勘查也有一定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在阿拉善盟开展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以来,基本完成了巴彦浩特、银额盆地二维地震勘查。据初步预测,银额盆地石油资源量达12亿吨,巴彦浩特盆地石油资源量6.1亿吨、天然气400亿立方米。

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盟共有各类探矿权313个。按发证机关划分:国土资源部发证15个,自治区政府资金项目发证48个,市场化出让厅发证250个。按区域划分:阿左旗140个,阿右旗46个,额济纳旗120个,阿拉善经济开发区7个。按矿种划分:有色金属153个,黑色金属71个,贵金属27个,非金属48个,石油14个。由于受地理环境、国防建设以及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等因素的影响,阿拉善地区地质工作相对滞后,地质勘查工作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八、生态资源

(一)植物资源

贺兰山集中分布着大片的青海云杉树,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保护区总面积为8.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96%,活立木蓄积量280万立方米,保护区整个山体为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8~25公里,最高峰为哈拉乌北叉沟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1米。额济纳旗分布的天然胡杨林是额济纳绿洲主要林分之一,也是中国典型荒漠地区天然分布的面积最大的一片胡杨林,面积总计2.93万公顷。全盟有成林灌木30.73万公顷,其中,天然梭梭林29.6万公顷,人工种植梭梭林1.13万公顷。全盟森林覆盖率达7.65%,已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02.53公顷。

贺兰山风光

阿拉善盟种子植物约有72科322属612种,其中,属中国及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稀贵特植物有17种。除大多数是牲畜牧草外,尚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

肉苁蓉

锁阳

贺兰山次生林区有乔灌木、藤木、草本植物496种,可做中草药材的有100多种,其中重要的有贺兰山黄芪、贺兰山丁香、瞿麦、土三七、叉子圆柏、高山地榆、郁李仁、沙冬青、远志、酸枣、达乌里龙胆、柴胡、益母草、薄荷、天仙子、枸杞、地黄、车前子、茜草、中蒡、蒲公英、藜芦、黄精、玉竹、小红菊等。贺兰山次生林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植物分布中心,是植物资源宝库。

全盟属亚洲荒漠植物区,牧草以菊科、蒺藜科、藜科、柽柳科、蔷薇科和部分禾本科、豆科种类成分最多。荒漠次生林区主要指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胡杨林、沙枣林和梭梭林。梭梭灌木林约54万公顷,寄生在梭梭根上的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称;白刺灌木林约6万公顷,寄生在白刺根上的锁阳,有补阳、润肠、通便功能。荒漠次生林区还有甘草4万公顷,年产鲜甘草70万千克;苦豆子10万公顷;骆驼喜食的饲草梭梭、柽柳、沙拐枣、花棒、红砂等;胡杨及其林下的芦苇、芨芨草、马莲、沙莲等1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人能食用的有沙竹、沙米、沙枣、沙菊、沙芥;湖盆边缘的绢毛萎陵菜,根内贮有大量淀粉。

在森林和草原地带还盛产蘑菇、发菜等,蘑菇品种达10多种,其中以贺兰山紫蘑质量最好,其因味香浓而闻名区内外。阿拉善盟盛产的发菜,是一种珍兰藻类植物,色黑,干时形似乱发,故又名“头发菜”。

驰名中外的阿拉善肉苁蓉肉质肥厚,芸油性大,保健疗效强,面积42.13万公顷,年贮藏量20万千克。作为蒙药、藏药主药之一的山沉香,全国唯阿拉善独有,贮藏量80万千克。

阿拉善盟境内内蒙古自治区珍稀保护植物名录

(二)动物资源

阿拉善盟地域辽阔,有森林、草原、湖泊、沙漠戈壁、山地、丘陵等不同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得天独厚的繁衍地。阿拉善盟动物资源中三分之一以上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如果能加以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是一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近20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栖息地的改变和乱杀滥捕,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一些珍稀动物趋于濒临灭绝,应采取措施加强保护。阿拉善盟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12种。

青羊

盘羊

阿拉善盟境内,贺兰山深山密林中的森林动物种类繁多,有马鹿、獐(麝)、胡兀鹫、狐狸、石貂、猞猁、青羊、盘羊等。鹿、獐(麝)是非常珍贵的药用动物。猞猁是珍贵的毛皮兽。

阿拉善双峰驼和白绒山羊是阿拉善两大优势畜种。阿拉善骆驼数量曾居全国旗县之首,故有“骆驼之乡”的美称,优质的驼绒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获“阿米卡驼毛奖”。

阿拉善白绒山羊的绒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均列世界同类产品之首,被誉为“纤维宝石”,曾荣获“柴格那羊绒奖”。

阿拉善盟国家保护动物名录

据不完全统计,阿拉善盟共有鸟类150多种。最大的科是鸫科17种,其次是鹰科14种,雀科13种,繁殖鸟85种(留鸟和夏候鸟),以贺兰山命名的鸟类2种:贺兰山红尾鸲、贺兰山岩鹨,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金雕、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苍鹰、雀鹰、松雀鹰、秃鹫、猎隼、红隼、游隼、红脚隼、蓝马鸡、长耳鸮、雕鸮、红角鸮、草鸮、纵纹腹小鸮等。提供皮羽产品的鸟类有白尾海鹃、金鹃、草原雕、胡兀鹫、雀鹰、蓓鹭等12种;提供肉食产品的鸟类有红雁、互雁、野鸭、白骨顶、毛腿沙鸡、石鸡、岩鸽等18种;观赏鸟类有天鹅、黑鹳、蓝马鸡、雪鸡、灰鹤、蓑羽鹤、白鹭等9种。

蓝马鸡是中国特有的禽类,生长在贺兰山区,是一种美丽的观赏鸟,由于它那美味的肉和珍贵的尾羽,使它招致过度捕杀,数量日减,必须加强保护。在贺兰山还栖息着数量可观的其他珍贵鸟类。

阿拉善盟荒漠草原上生存着野骡子、黄羊、赤狐、獾、狼、草兔、毛腿沙鸡、黄鼠、长爪沙鼠、跳鼠、鹰等。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较珍贵的动物,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列入国家保护的一类动物。

在湖泊里有大头鱼、鲫鱼、鲤鱼、草鱼、鲢鱼和少量的武昌鱼、团鱼等鱼类,以及野鸭、黄鸭、麻鸭、白额大雁、天鹅、白天鹅、水獭等。国家二类保护鸟——天鹅,现数量少,需严加保护。水獭是国家二类保护的兽类,是珍贵的毛皮兽。

此外,阿拉善盟还有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其中,两栖类有黑斑蛙、中国林蛙、华北蟾蜍等;爬行类有河套蜥蜴、丽班麻蜥、密点麻蜥、荒漠马蜥、麻锦蛇、蝮蛇、白条锦蛇等。

阿拉善双峰驼

阿拉善双峰驼

九、旅游资源

阿拉善盟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很多旅游资源在内蒙古乃至全国都是独有的,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阿拉善旅游文化资源中有世界上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巴丹吉林沙漠,有海拔1609米的“沙漠珠峰”,有160平方公里的“鸣沙王国”,有数以百计的大漠明湖,淡咸伴生的百眼神泉,有饱经沧桑的百年古庙,这些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五绝。

淳朴原始、雄浑奇特的大漠风光,古老悠久、文明神秘的历史文化遗迹,浓烈独特、自然祥和的民族风情和现代高科技的航天基地等,共同构筑起阿拉善盟的旅游主题,被誉为“中国秘境”。依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阿拉善盟拥有8主类28亚类88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资源单体179个。其中,以巴丹吉林沙漠和星罗棋布的湖泊、鬼斧神工般的奇峡怪石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贺兰山天然次生林、额济纳胡杨林和沙生旱生植物为代表的生物景观,以居延遗址与居延文化、西夏遗址与西夏文化、曼德拉山岩画为代表的遗址遗迹,以贺兰山广宗寺等八大寺与藏传佛教文化、东风航天城等为代表的建筑与设施,以奇石根雕为主的旅游商品,以蒙古族为主的人文活动等,是阿拉善盟旅游资源的主体和最大看点。同时阿拉善盟还拥有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额济纳胡杨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额济纳居延海国家湿地保护区及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这些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交通、通讯便利,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一)地文景观

以巴丹吉林为代表的沙漠地貌、梦幻峡谷、海森楚鲁怪石林、哈布茨盖、龙首山峡谷等均为阿拉善盟独特的地文景观。

造物主的神奇和阿拉善的灵秀,造就了敖伦布拉格西部梦幻峡谷、额日布盖大峡谷和海森楚鲁怪石林、哈布茨盖怪石林等瑰丽神奇的地质奇观。

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湖、天鹅湖群芦苇丛生、鱼翔浅底、野鸭嬉戏,碧水、黄沙、绿草、蓝天,构成美丽的沙漠奇观,让人恍若置身海市蜃楼。

(二)水域风光

流经阿拉善盟的黄河段、额济纳黑河、居延海、沙漠中星罗棋布的湖泊等水域风光,类型多样,特点突出。尤其是居延河畔,湖泊水质清淡,沿岸芦苇、水草连天,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三)生物景观

以贺兰山原始森林和额济纳胡杨林为主的森林资源,以梭梭、肉苁蓉等为主的沙生旱生植物,荒漠草原和湿地草原,候鸟栖息地等构成了阿拉善盟的生物景观。

贺兰山山体雄伟,沟壑纵横,遥望山脉宛如骏马,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最高点。山上鸟鸣深树、泉响幽林、松苔没屐、落叶如画,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是发展旅游业取之不尽的资源。南、北寺是贺兰山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主要景点有雪岭子、詹卯山、兄弟峰、峭壁岩画等。两寺均建于前清,是当地宗教佛事活动圣地,藏有大量经书,也留下不朽的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的首选场所。

此外,额济纳胡杨枝叶婆娑、流光溢彩,素有“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美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摄影和影视作品的上佳素材。

(四)遗址遗迹

居延遗址与居延文化、西夏遗址与西夏文化、烽燧、贺兰山岩画、曼德拉山岩画、史前人类活动遗迹、塞外定远营、著名宗教人物活动遗迹等构成了阿拉善盟的遗址遗迹。

“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的黑城古址;保存有6000多幅数千年前古代岩画的“西北古代艺术画廊”曼德拉山;与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并称为20世纪东方文明四大发现的“居延汉简”,这些得天独厚,具有独特性、垄断性和前瞻性的旅游资源,成为阿拉善盟持续发展旅游业、打造“苍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的有力保障。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阿拉善盟旅游资源体系

(五)建筑与设施

东风航天城、“八大寺”、大型工业企业、策克口岸、黑河水利工程、巴彦浩特体育场、新世纪广场等为阿拉善盟较有特色的建筑与设施。

坐落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是世界三大航天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导航卫星发射试验中心和第一个宇宙飞船发射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神舟系列飞船、“天宫一号”从这里升起,这里也是中国重要的国防和科学教育基地。

(六)旅游商品

阿拉善盟旅游商品主要有贺兰山紫蘑、肉苁蓉和锁阳及其制品、奇石及其工艺品、根雕、水晶玛瑙及其制品、民族手工艺品等。

(七)人文活动

阿拉善盟人文活动主要有地方风俗、民族礼仪、民族歌舞、饮食习俗、民族服饰、宗教活动、蒙古族传统文化和体育竞技项目、三大节庆活动等。

巴彦浩特城区

巴彦浩特城区

十、城镇建设与服务设施

阿拉善盟已形成以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为中心,以各旗、区所在地城镇为重点,以其他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网络体系。全盟城镇化率达到75.7%。全盟重点城镇道路长度达到214公里,道路面积353万平方米;全盟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4座,建设配套污水管网213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垃圾处理厂3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全盟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28万平方米,城镇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全盟绿地面积达到81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950公顷,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4平方米,其中巴彦浩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57平方米。

按照“一年一小变,两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的城镇发展目标,全盟连续多年投巨资实施城镇道路和巷道建设、街景美化亮化绿化、垃圾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工程,特别是随着阿拉善王府、营盘山景观公园、生态公园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工程的建设投用,新井水源引水、集中供热、给排水管网改造、“引气入巴”、垃圾处理等市政配套工程的相继竣工,使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基础条件、服务功能得到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镇品位不断提升。

十一、交通通信

“十一五”以来,阿拉善盟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9亿元,巴银高速公路、巴吉一级公路、策达一级公路、哈苏一级公路、张查高速公路、策天一级公路、额周二级公路以及一批通乡通村公路项目的实施,使全盟的路网等级标准和通达深度有了明显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8121公里,其中黑色路面达到432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114公里,一级公路191公里,二级公路375公里,三级公路2696公里,四级公路4469公里,等外路275公里,自然路837公里。全盟苏木镇通油路率达83%,具备条件的嘎查村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36%。

全盟营业性机动车保有量达15954辆,其中营运客车158辆,营运货车15796辆(其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543辆);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业户842户,其中,客运站31个(一级站1个,二级站3个,四级站27个),货运站21个,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780户,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10所;客运线路73条,其中跨省线路、跨盟(市)线路40条,盟市内线路33条,全盟苏木镇通车率达到92%,嘎查村通车率达到93.9%;道路运输持证从业人员达25833人;登记注册的出租汽车公司15个;登记在册的出租汽车1481辆,公交车122辆;出租汽车从业人员1970人。

2013年12月17日,全国首个通勤航空试点——阿拉善通勤机场正式通航,机场运行管理总部设在阿左旗,统一对机场进行人、财、物管理。阿右旗和额济纳旗机场作为总部的直属单位,独立负责各机场的安全运行保障工作。人员配置力求精简、高效,实现“一岗多能,一人多岗”。同时将气象、医疗、消防和应急救援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在旅游旺季,首先是加大航班密度,解决旅游高峰问题;其次是随着航空市场的开发和阿拉善盟旅游业旺季对航空的需求,将季节性地开通敦煌、嘉峪关等旅游航线,增加航班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发挥民航在阿拉善盟旅游、商务、公务、招商等领域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阿拉善通勤机场

阿拉善通勤机场

阿拉善通勤机场顺利实现通航,标志着国家首个通勤航空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勤航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拉善通勤航空正式通航,意味着以最小的投入改变了全盟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对于促进阿拉善独特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促进全盟招商引资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阿拉善盟通信业务发展迅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四家电信运营商在全盟建设了先进的服务网络,固定电话、移动信号及网络实现了居民聚集区域全覆盖。

十二、附录

2013年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13年是阿拉善盟经济发展受外部冲击最大、困难最多、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全盟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把握主题主线、提高质量效益,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盟、和谐幸福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截至2013年末,全盟常住人口为23.85万人,比上年减少0.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5万人,乡村人口5.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0.23万人,出生率为9.64‰;死亡人口为0.10万人,死亡率为4.19‰;自然增长率为5.45‰。城镇化率达到76.94%,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65亿元、358.30亿元、73.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10.6%和7.7%。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1%、87.26%和11.93%。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2∶83∶15调整为3∶81∶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841元,比上年增长9.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30010美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5.5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19亿元,同比增长25.8%;上划中央税收收入16.81亿元,同比下降19.5%;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3.58亿元,同比下降7.8%。全年全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率完成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衣着类上涨3.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1%,居住类上涨3.0%。

(一)农 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338公顷,比上年增加487.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213公顷,比上年增加184.33公顷,增长0.97%。粮食总产量18.6万吨,比上年增加6989吨,增长3.90%;油料产量19449吨,比上年下降15.25%;棉花产量1572吨,比上年增加1.42%;蔬菜产量14341吨,比上年增长2.71%。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9.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7%;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87.3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6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30.3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87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90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1746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7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917吨,比上年降低10.42%。

(二)畜牧业

全盟2013年牲畜存栏170.37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0.16%;全年肉类总产量15768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猪肉产量2100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530吨,比上年下降2.57%;羊肉产量11466吨,比上年增长0.67%;骆驼肉产量1479吨,比上年增长11.71%。牛奶产量1735.50吨,比上年下降32.73%;山羊绒产量296吨,与上年持平。

(三)林 业

全年造林面积56467公顷,比上年增加9488公顷,增长20.20%。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7134公顷,飞播造林面积19333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面积2万公顷。全年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1.56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868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32267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7664公顷。年末全盟森林面积206.4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6.84万公顷,灌木林地199.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5%。

(四)工 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2%。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全盟原盐产量达242.01万吨,比上年下降4.5%;铁矿石产量达323.15万吨,比上年增长24.5%;聚氯乙烯产量达39.96万吨,比上年增长22.3%;水泥产量达124.8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

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46.82亿元,比上年增长6.08%,实现利润6.2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4.49亿元,比上年下降25.07%。

(五)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3个;建筑业总产值达10.64亿元,增长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7%。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0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7%,增速位居全区第一。从建设性质看,新建投资265.08亿元,比上年增长62.77%;扩建投资15.58亿元,比上年下降64.35%;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6.93亿元,比上年下降6.13%;其他投资5.58亿元。按构成分,建筑工程投资21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9%;安装工程投资77.05亿元,比上年增长90.65%;设备器具购置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39%;其他费用2.57亿元,比上年下降54.49%。

在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9%;第二产业投资2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38.38%,其中,工业投资229.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05%;第三产业投资66.56亿元,比上年下降2.7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2亿元,比上年下降65.45%。

全年新开工项目238个,比上年增长6.25%,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271.99亿元,比上年增长94.73%。城镇住宅施工面积110.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95%;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3.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1.77%。商品房销售面积20.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04%;商品房销售额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5.95%。

(七)环境保护

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有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旗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4.2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40万公顷。全盟二氧化硫排放量6.7239万吨,比上年下降3.90%;氮氧化物排放量4.7721万吨,比上年下降3.60%;化学需氧量7361吨,比上年下降2.03%;氨氮排放量667吨,比上年下降0.80%。全年巴彦浩特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优良天数为335天,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1.78%,与上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11天。

初步核算,全盟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641.8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42%。全社会用电量77.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9%,全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左右。

(八)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盈利性公路客运量212万人,货运量32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91%和7.10%;客运周转量41184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18889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19%和6.34%。年末铁路总里程达1348.4公里。公路总里程达823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961公里,等外公路275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14公里,一级公路272公里,二级公路380公里。年末全盟机动车保有量达7.52万辆;驾驶员拥有量达10.23万人。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4126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基站数822个。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53134户,比上年增长5.44%;移动电话用户401415户,比上年下降15.65%。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454549户,比上年下降13.63%。互联网用户43791户,比上年下降5.73%。

(九)贸易和口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9.88%。按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1亿元,比上年下降5.55%。从销售情况看,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4.24亿元,零售业商品销售额67.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1%和10.30%;住宿业营业额3.87亿元,餐饮业营业额14.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6%和16.45%。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5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5%。其中,进口额29887万美元,出口额522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5.9%和10.0%。策克口岸过货量752万吨,比上年下降16.7%,其中,进口原煤728万吨,比上年下降16.6%。全盟实际利用外资10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1%。

(十)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5.00万人次(含一日游游客),比上年增长14.58%。实现旅游总收入2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4.57%。其中,入境旅游者2.59万人次,入境游收入1.03亿元;过夜旅游者146.50万人次,过夜游收入20.51亿元;一日游旅游者125.91万人次,一日游收入3.76亿元。

(十一)金融和保险

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9.68亿元,全年新增存款13.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3%。其中,单位存款102.83亿元,比上年下降5.76%;个人存款12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2%。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0.26亿元,全年新增贷款5.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其中,短期贷款16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中长期贷款10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2%。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5507万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财产险23238万元,人身险1226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6.53%。全年保险业赔付支出10387万元,比上年下降1.80%,其中,财产险9823万元,比上年下降2.45%;人身险564万元,比上年增长11.05%。

(十二)科技

全年专利申请18项,受理15项。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23项。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3项,获得资金投入4410万元。实施盟级项目67项,政府投入资金1500万元,拉动全社会科研开发经费6.36亿元。

(十三)教育

全盟有各级各类学校58所,招生10697人,在校学生34893人,毕业生9798人。其中,普通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6所),招生4036人,在校学生11609人,毕业生3784人;小学16所,招生2210人,在校学生12344人,毕业生2460人;幼儿园21所(民办9所),招生2519人,在校学生6105人,毕业生2292人。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为0.0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年有1667人参加各类高考,录取1559人,其中,各类本科录取1009人,录取率为60.53%;专科录取550人,录取率为32.99%。全盟总录取率为93.52%,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

(十四)文化

拥有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台1座,调频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站12座,调频电视发射站22座,微波站4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2万户,广播覆盖人口22.90万人,覆盖率达95.90%;电视覆盖人口23.38万人,覆盖率97.91%。拥有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文化站24个,图书馆藏书30.54万册。全年出版报纸245.75万份,其中,《阿拉善日报》181.25万份,新报64.5万份。拥有综合档案馆4座,专业档案馆1座(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118271卷(件)。

(十五)卫生

全盟有卫生机构312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个,卫生院3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9个,妇幼保健机构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5个,采血机构1个。年末全盟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270张,比上年增长14.72%,年末全盟拥有卫生人员2682人(含嘎查医2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57人,比上年增长27.11%。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879人,注册护士554人。拥有嘎查、村卫生室16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3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68人,每千人拥有病床5.32张。

(十六)体育

全盟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60余次,10万多人次参与了活动,体育人口不断增加。全盟体育健儿参加全区体育比赛获奖牌40枚,其中,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1枚,其他奖牌23枚。

(十七)社会保障

全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5808人,比上年增长1.65%;城乡居民参保人数52058人,比上年增长13.6%;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6010人,比上年下降0.20%;享受救济金人数957人,比上年下降35.77%。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1475人,比上年增加90人,增长0.13%;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1337人,比上年增加4085人,增长10.97%;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65033人,比上年增加1656人,增长2.61%。

年内全盟城镇低保户2426户4060人,发放低保资金2381万元;农牧区低保户1464户2884人,发放低保资金1047.3万元。各类优抚对象467人。年末社区服务中心(站)42个,比上年增长35%。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6个,实际床位606张,收养人数96人,福利企业4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78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01万元,比上年下降5.5%;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842万元,比上年增长21%;接受社会捐赠48.7万元。

(十八)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07元,比上年增加2359元,增长9.65%。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7250.44元,比上年增长6.05%;经营性收入5499.35元,比上年增长14.24%;财产性收入708.65元,比上年增长97.38%;转移性收入5633.69元,比上年增长4.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458.58元,比上年增长9.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06%,比上年提高0.88个百分点。

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752元,比上年增加1332元,增长12.78%。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439.18元,家庭经营性收入5051.01元,财产性收入1003.70元,转移性收入4258.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5.13%、5.12%和30.47%。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744.09元,比上年增长8.77%。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66%,比上年提高2.5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50.25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50.89部;家用汽车每百户41.16辆;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6.41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92.02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63.21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48.88台。农牧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26.73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34.01部;家用汽车每百户41.08辆;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4.76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96.37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30.18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23.37台。

(十九)劳动就业

全盟就业人员188842人,比上年末增加17582人,增长10.27%。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43173人,比上年末增加16360人,增长12.90%;农牧区就业人员45669人,比上年末增加1222人,增长2.75%。第一产业就业人员42780人,增加86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60308人,增加13099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85754人,增加439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0%,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二十)阿拉善通勤机场正式通航

2013年12月17日上午11点30分,随着奥凯航空公司的一架新舟60客机从巴彦浩特机场飞往首府呼和浩特市,全国首家试点通勤机场——阿拉善通勤机场正式通航。经华北民航管理局批准,当天,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机场、额济纳旗桃来机场同时投入运营。至此,阿拉善没有民用航空的历史被彻底改写,阿拉善23万各族人民期盼的“空中大通道”正式架通。

开通航线包括:⒈阿左旗—呼和浩特—天津;⒉西安—阿左旗—额济纳旗;⒊盟内各旗之间环飞。

阿拉善通勤航空试点项目总投资3.89亿元,按照资金投入多元化、机场布局网络化、机型选择小型化、机场建设简易化、机场运行高效化的原则,在各旗建设3个小型机场。机场建设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0.97亿元,民航发展基金1.68亿元,其余资金由自治区和阿拉善盟按6∶4比例配套解决。

机场实行统一管理,权属归地方,由内蒙古机场集团管理,航空公司承飞,使用小型飞机,开展灵活多样的航空运输。

(二十一)公交实现全民免费

2013年4月10日,盟府巴彦浩特所有运行公交实现全民免费,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学生、老人、上班族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和实惠。

免费公交,是2013年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又是一项重大民生举措,先后投入720万元购置了28辆公交车,每年的运行费用,盟、旗财政分比例承担,不让老百姓花一分钱。全民全城免费公交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它是全盟经济发展成果普惠百姓的实证,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城镇道路交通压力,为减少环境污染发挥积极作用。

巴彦浩特公交事业始于建盟初期,隶属建设部门管理,20世纪90年代末转为民营,2005年移交交通部门管理,车辆产权属于个人。由于车次少、不定时和票价与出租车相差不大等原因,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停运。阿拉善左旗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出行,由阿拉善左旗国资公司注册成立了公交公司,采取政府主导方式实行统一管理,2011年3月,1、2、3路三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行,后又增加了4、5路公交线路,目前共有5条线路。

(二十二)阿拉善荣膺“中国肉苁蓉之乡”称号

2013年5月8日,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盟行署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肉苁蓉及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肉苁蓉保育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巴彦浩特召开。会上,阿拉善盟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肉苁蓉之乡”称号并颁发了牌匾。

大会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主持,盟委书记云喜顺、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马福、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王瑛等在开幕式上致辞。盟委委员、秘书长高世宏,副盟长徐景春,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科技单位、野生植物主管部门、防沙治沙部门、企业界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肉苁蓉保育委员会”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继红豆杉之后成立的第二个专门针对一种中药或药用植物的保育委员会,其成立意味着肉苁蓉野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也意味着中国将有组织地保护肉苁蓉野生资源,培育肉苁蓉生态产业。

注:

1.本资料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环境保护”中全盟排放量数据和能源消费数据为预计数。

3.本资料中农牧业数均为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