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让我学会了翻译学生的心灵编码
西夏区华西小学 薛玎璠
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多,虽然每天都很充实,但也有许多困惑。尤其是在与小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与老师的相处和交流中,更多的是知识学习上的沟通,不愿让老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很强的自我性和防范性。对于这些问题,我在不断地思考中实践着,尝试着……
记得三年前我刚从事班主任工作时,总以为只要对学生严格一些就会让学生信服,但年级越升越高,我却发现这种严格的方式被学生所抵触,有的开始厌学,有的把作业当成了一种负担,还有的学生学会了撒谎和打架。这些都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那段时间我也深陷苦恼之中,到底该拿这些孩子们怎么办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陶行知的糖果》这个故事,故事讲: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男生用石块砸自己班男生,陶行知当场制止,并让这个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到办公室时,那个男生已经在门口准备好挨批了,可一见面,陶行知便掏出一块糖果给他,并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生更加惊疑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学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石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老师,你还是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班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男生,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给你,只可惜我只剩这一块了。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没有哪个学生愿意挨批评,所以我想,当我在面对学生犯错时,能不能试着放下严厉和批评,从不对中找出一些积极的因素加以表扬肯定,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不对,但可以让无声胜有声,使学生因内疚而自己去反省,或许这种方法真的会以奇制胜呢!
在此后的工作中,我改变了策略,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平等和谐地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在尝试了几节课后,我看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使我信心倍增,在一点一滴的实践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学会笑对学生
人们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发自内心并渗透感情的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人际沟通中的“增效剂”。因此,不管怎样的学生,只要老师张嘴对他微笑,他就会感到你没有恶意,就会放下戒备心,听你说话,就会渐渐打开心扉和你交谈,就会渐渐地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老师一个微笑不仅仅是和你的学生打一个招呼这么简单,它传递着你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爱!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觉得没有距离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也才能和老师走得更近。
二、学会无声的沟通
以前,我对“沟通”二字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认为老师只有和学生谈话才叫沟通。事实告诉我,无声的语言同样可以发挥沟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是师生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文静、可爱的小女生,刚转学过来时,她的脸上总洋溢着甜甜的微笑。不久,笑容从她脸上消失了,她每天默默地坐在位子上,很少言语,对班级的事漠不关心。起初,我并不在意,认为这是她的性格所致。直到有一天,当我惊异地发现小女生用极其冷漠的神情面对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我时,内心一下子充满了挫折感。潜意识告诉我,她的不快乐和我有关。我并不打算责备她的消极态度,通过与家长沟通我才知道,她以前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非常受老师的喜爱。但她性格腼腆、心思细腻,在新班主任面前缺乏主动表现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容易被新班主任忽视。她内心的失落和惆怅无法排解,只好用“冷战”来抗议我对她的忽视,于是我决定重新激发她心中的热情,改善师生关系。其实她的需要非常简单: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来自老师的关注。于是,我专门在班里举办了一个课文朗读的比赛,当我拍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和信任时,她的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赛前准备的日子里,我总寻找时机与她目光相对,微笑着对她点点头或眨眨眼;她上台朗诵前,我伸出两根手指冲她做了一个坚定的“V”形动作;她朗诵结束时,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向她表示祝贺。我相信,这些无声的语言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和鼓励,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她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从此,这个曾经很失意的女孩变为班级建设的活跃分子,虽然依旧那样文静,却多了一份事事行动在前的热情和自信。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尝试随时运用无声的语言和学生沟通,即使一天当中,我和某个学生没有谈上一句话,但我的无声的语言也会及时告诉他,我并没有忽略他的存在。
三、沟通从心灵开始
中国联通的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我想作为老师也一样,以前我总认为:我是老师,我的言行都是为学生好,学生理所当然地应该接受。但在事实面前我终于发现,老师良好的意图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开始“蹲下来看孩子”。对班上的淘气包,我不再讽刺、挖苦;对多次违纪的学生,我变批评为启发诱导,一次、两次、三次……终于,我的真诚换来了孩子们的接受,换来了孩子们的进步,换来了孩子们对我的信任。
一个故事让我学会了翻译学生的心灵编码,让学生们对我不再敬而远之,逐渐愿意接近我,和我讲心里话。真情包围了我和学生,真诚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从此,我要继续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没有批评和责骂,有的是尊重和理解,让自己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