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载
争先竞位 率先发展全面开创“五个金凤”建设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银川市金凤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0月28日)
中国共产党银川市金凤区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未来五年金凤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选举中共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届委员会、中共银川市金凤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出席银川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团结动员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开创“五个金凤”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银川市金凤区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一、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金凤区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市重大决策部署,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38.8亿元增加到2011年103亿元,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6年0.58亿元增加到2011年2.4亿元,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10亿元增加到2011年33亿元,年均增长14%。服务业升级提速,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启动建设,并正式加入中国商务区联盟,金凤万达广场、凯宾斯基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高端服务项目建成运营,中盐集团等60家区内外知名大型企业总部入驻辖区。房地产开发面积由2006年100万平方米跃升到2011年600万平方米以上。精品购物、会展广告、餐饮娱乐、生态休闲等新兴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良田超级购物广场等8家企业被命名为银川市商贸流通“小巨人”企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19.4亿元增加到2011年50亿元,年均增长1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7.7%。工业经济转型提质,完成工业集中区近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入区企业达到190家,星日电子、德海纺织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培育银川市工业“小巨人”企业11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0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18亿元增加到2011年50.2亿元,年均增长12.5%。农业产业优化发展,累计流转土地1.3万亩,建成良田镇沙地节水高效设施温棚瓜菜园区、丰登适水产业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良田镇移民地区设施农业由2006年的3000亩扩大到7000亩,奶牛存栏1.8万头,肉牛饲养量达3万头,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5000亩,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产品基地全部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1.3亿元增加到2011年2.8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2.7∶48.7∶48.6。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优化环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强力推进“大银川”建设,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年均增长15%。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六纵十二横”城市路网日臻完善,“三馆两中心”、览山剧场等标志性建筑矗立辖区,拉普斯森林公园、阅海万家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相继建成,现代化城市新形象日益凸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丰登、良田小城镇建设,乡村公路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丰登镇被评为国家生态乡镇。加大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力度,高标准实施爱伊河西岸景观林带、东南水系绿化工程、颐和生态园等精品绿化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立了区域性综合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启用电子政务办公协同系统,率先实现了“五级网络”互联互通,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全国首家“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区。全面完成“五创”工作任务,启动“六创”工作,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常住人口由2006年15.4万人增加到28.5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展至4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升至85%,位列全区首位。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保障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把抓好民生民计作为第一责任,着力解决失地农民拆迁安置补偿问题,累计发放补偿资金11亿元,积极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工建设失地农民5平方米营业房和20平方米公寓“口粮房”40余万平方米,累计建设康居安置区160余万平方米,安置失地农民3万余人。扎实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个、自治区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被评为“全市最适宜创业先进区”。防灾减灾、社会保障救助、城乡社区服务“三大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顺利实现“药品三统一”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衔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4%和96%,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中医药工作不断加强,“一元钱”看病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制度初步建立。深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级互助资金覆盖良田镇7个行政村。大力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危房改造、清洁能源和农村人饮安全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00元和68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率先启动“基础教育学校质量管理工程”,高标准完成“两基”迎国检任务,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15所,顺利通过自治区教育强区验收,被评为全区“两基”先进县区。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连续10年通过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科技进步综合考核验收,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7%。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有效防控了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监管有力有效,连续5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老龄事业蓬勃发展,残疾人、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加强社区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22个,新建农村社区13个,先后创建全国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各1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城市社区星级创建率达63%,社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荣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和谐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高度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界人士的联系,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效落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1个、先进村1个,以及一批自治区、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全面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推进数字电影进村居和全民健身行动,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坚持党管武装,狠抓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开展“双拥”活动,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区七连冠。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圆满完成两镇党委、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依法治区扎实推进,“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六五”普法全面启动,被评为全国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金凤”创建,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持续巩固。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等系列活动,搭建“县级领导论坛”“名人进金凤”等四大学习平台,建立“开放式”课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全面构建“开放组织设置、开放结对共建、开放组织生活、开放党员教育、开放党建资源”党建工作新格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亮三创三评”“两承诺三评议”等活动,农村、机关、学校、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区”“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并成功举办自治区开放式党建现场会。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公开选拔、挂职锻炼及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加大,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人才工作和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落实工程预决算审核、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勤廉为民工程”,严肃查处各类违纪案件,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过去五年的历程,是一部拼搏进取、负重前行的奋斗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史。五年来,我们的一些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走在了自治区、市乃至全国的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市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勤奋工作的结果,是自治区、市各派驻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着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干部,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自治区市属派驻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向关心、支持、参与金凤区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天道酬勤,汗水凝金。五年来的生动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十分珍贵,认真总结和吸纳这些经验,对提高金凤区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和开创“五个金凤”建设崭新局面至关重要。一是始终坚持同心同德、凝聚合力抓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履行职能,重大问题、重点项目、重要决策坚持集体研究讨论,用科学的决策凝聚发展共识,用共同的目标凝聚发展力量,形成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抓发展。立足区情实际,提出了“紧扣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定位,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十大工程”的发展思路,以创新的观念谋划发展,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实践,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促进跨越。三是始终坚持把握机遇、乘势突破抓发展。抢抓西部大开发、中央扩大内需、银川中心城市西移、东部产业转移、中阿经贸论坛等发展机遇,配合实施了阅海览山、火车站改扩建、东南水系连通等自治区、银川市重点项目,搭建了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工业集中区、银川科技园、综合产业园“四大经济平台”,引进过亿元项目44个,争取中央、自治区、市项目123个,资金7.2亿元,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大发展。四是始终坚持民生为重、惠民优先抓发展。把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先后实施百万平方米安置区、全民创业、社保升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生态移民安置等民生工程,扎扎实实干了一些得民心、聚民心、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五是始终坚持转变作风、务实苦干抓发展。实行“决策集体研究、推进责任到人、部门协调配合、任务限时完成”的工作机制,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六是始终坚持配强班子、带好队伍抓发展。改进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奖惩机制,形成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论业绩用人的正确导向,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区域经济总量较小,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还需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民生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拆迁安置、失地农民就业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绘就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告别辉煌过去,展望灿烂未来,金凤区已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五年,是金凤区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冲刺期,是加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以全新工作姿态,开创富民强区新局面,铸就科学发展新伟业。
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沿黄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机遇,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统筹城乡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民计,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着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创“生态、宜居、健康、平安、幸福金凤”建设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区委的工作思路是:紧扣一个中心,确保两个率先,实现三个翻番,突出四大定位,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十大工程,力争在全区争先竞位,在全市率先发展。
紧扣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确保两个率先:即在全区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全区率先完成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三产高端服务、二产高新改造、一产高效生态”发展之路。
实现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实现翻番。
突出四大定位:即建设“两宜”城市核心区。在完善城市硬件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发展活力和软实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打造含金量更高的城市品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发展环境,对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增强吸引力、辐射力,把金凤区建设成为自治区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建设的核心区。建设现代服务业新兴区。牢固树立“突破传统、错位竞争、高端服务、引领发展”的理念,依托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拉普斯水上购物广场、悦海新天地、万达广场、火车站沃尔玛等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会展服务、精品商贸、文化创意、生态休闲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区。依托银川科技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院校及自治区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联系合作,通过设立科技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科研基地,吸引和聚集人才、技术、资本、项目,引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孵化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着力打造“西部硅谷”。建设现代化城市展示区。按照“现代、民本、生态、人文”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生态,打造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展示现代化城市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要素聚集、低碳示范、引领创新”的理念,着力抓好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把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城市管理的创新者、城市品质的展示者、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者、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的先行者”。
实施五大战略:即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坚持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手段,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突出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切实把后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实施“321”产业调整计划,即:第三产业突出高端服务,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5%;第二产业实施高新技术改造,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4%;第一产业注重高效生态,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0%。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加大投入为支撑,以教育领先为目标,以优质人才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培养、使用、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区之路。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树立绿色、低碳、宜居发展理念,培育生态文化,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社会承载的良性互动,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之路。实施文化活区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和谐稳区战略。牢固树立“民生大于天”的执政理念,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完善的惠民体系,着力缩小三个差距,力争实现共同富裕,逐步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推进十大工程:
(一)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工程
总部经济要引领主流。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要求,坚持“立足宁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三个平台”,建设生态和谐、技术现代、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以国内知名企业、宁蒙陕甘毗邻地区规模企业和宁东化工基地为重点,广泛吸引企业总部、区域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进驻辖区。商贸物流要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商贸小巨人”培育工程,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紧抓火车站东广场改扩建机遇,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带动发展生产型物流业。依托亲水商业广场、金凤万达广场、悦海新天地、火车站商业广场等资源,大力发展精品商贸业,打造银川新商圈。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提升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规模档次。对外贸易要加速扩张。以宁洽会为媒介,以中阿经贸论坛永久性会址场馆、阿拉伯国家领事馆区、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工程为带动,不断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经贸、投资、金融、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发展对外贸易。
(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质工程
坚持用城市化的理念规划园区,用工业化的理念建设园区,用现代化的理念管理园区,用商业化的理念经营园区,紧盯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园区,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集中区要提档升级。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发展档次,全面淘汰久拖不建、低质低效项目。培育壮大电子机械、食品加工、服装纺织、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引进发展科技研发、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打造“环境服务一流、产业优势集聚、功能布局合理、规模效益显著”的现代新型工业产业发展示范区,重点抓好金凤汽车城、综合服务大楼、创投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和“铸龙”工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16年,入区企业达到200家,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综合产业园要加快发展。结合全市产业布局调整,全面承接银川地区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项目,打造“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项目优质环保”的综合产业集聚区。在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威尔信、百力德等商混项目建设。银川科技园要高点定位。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科技项目引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呼包银经济区、鄂银榆能源金三角配套产业开发,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体系最优、科技研发活力最强、科研成果应用最好、科研环境设施最佳”的“西部硅谷”。重点抓好科技研发大楼、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6年,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0家,形成亿元企业群,实现经济总量扩张。
(三)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工程
镇村规划科学化。坚持把科学规划放在第一位,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事业发展,从镇村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化新村。农业产业现代化。用企业化思维经营农业,把满足城镇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作为主攻方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按照“建基地、抓流通、树品牌、提效益”的思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打造农业产品品牌,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16年,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以上,扶持发展10~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中介服务组织,农产品物流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增收多样化。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农民劳务经济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和设施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种植业收入。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推进奶牛“出户入园”;科学合理开发北部水系、东南部水系等水面资源,提升适水产业发展层次,增加农民畜牧水产业收入。力争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30元。农民转向市民化。加大户籍制度改革,以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减小农民比例,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向亦农亦工或亦农亦商转变,使辖区80%以上的农户有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要利用农闲时间,深入开展政策形势、民主法制、市场经济、公民道德、文明礼仪和产业发展等教育,建立农民教育长效机制,培养造就“四有”新型农民。生态移民富裕化。实施整村推进,加快生态移民搬迁步伐,重点做好搬迁户居住、生产、就业、子女上学等工作;按照以片规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开发式扶贫,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施教育扶贫,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脱贫致富能力;不断创新扶贫政策和工作模式,实施社会帮扶,推进企业帮扶,确保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工程
树立“你发财,我发展”“你创业,我就业”“你赚钱,我保护”的思想,真正把金凤区建设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回报的高地。转变思路招商。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展主导产业的“链式招商”和核心企业的“品牌招商”,着力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科技附加值的优秀项目,全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正确处理税收贡献率与项目用地的关系,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改善环境亲商。唱响“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主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鼓励社会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企业营造安全、文明、舒适的发展环境,让客商看到“人气”,发现“财气”,迸发“灵气”,使客商积极投资创业。优化服务安商。进一步完善“一站式”“一个窗口”“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行县处级领导联系项目制、项目代办制等,从项目的申报、洽谈、办理到规划、土地、建设,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客商、赢得项目、赢得投资。改进方式引商。充分调动辖区上下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忘掉任何一位朋友,不慢待任何一名客商,不漏掉任何一条信息,不放过任何一次机遇,主动与沿海地区在产业对接、经贸联系、文化交流、人才交流、技术互补、旅游协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环境招商、以商引商,吸引更多的资金、项目和企业汇聚金凤。
(五)强力推进金牌城区塑造工程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引擎、宜居宜业的载体、文明进步的标志,要努力把金凤区建设成为居住者自豪、旅游者羡慕、投资者向往的金牌城区。推进城市现代化。依托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等重要平台,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商务楼宇,为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提供一流载体。加快推进北部城市综合体、南部生活居住区建设和原新城旧街区改造,配合实施好银川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一批高品质、低碳型、智能化的新型住宅区,更高层次地打造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安全通畅、崇尚节能环保、信息网络发达、居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推进管理信息化。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实现“数字化城管”区、镇两级全覆盖,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应急通信体系为重点,建设核心区域通讯信息枢纽。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以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为“智能城市”发展提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用“城市的理念规划镇区、城市的标准建设镇区、市民的标准安置农民、城市的要求管理镇区、小康的标准发展镇区”,抢抓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机遇,全面加快良田镇开发建设速度,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镇区集中,努力把良田镇建设成为功能最完善、环境最优美、农民最富裕、管理最规范、城市气息最浓郁的生态移民示范性城镇。紧紧抓住农民安置、土地调整、利益分配三个关键,探索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社会保障等改革,不断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托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用足用好相关土地政策,狠抓搬迁、安置、复垦三大环节,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可持续推进。
(六)强力推进教育强区和人才筑基工程
加快金凤区发展,基础在教育,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要把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优先发展教育。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六年大发展”的教育发展目标,坚持“抓好‘两项工程’、确保‘三个增长’、实施‘三个计划’、实现‘八个提升’”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真正让人民群众放心和满意。确保到2016年,创建3~5所优质学校、4~6所特色学校;小学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一年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三年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85%;30%的学校成为自治区级“书香校园”,3~5所学校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积极招贤引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启动“育英工程”和“引凤工程”,实施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设施园艺等科技人才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加强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阿语服务等人才培养和引进,切实提高重点发展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建设“人才特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开放的胸怀招贤纳士,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与知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采取决策咨询、技术合作、专家顾问等方式,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力争到2016年,人才密度达到11.3%以上,人才贡献率达到22%以上。
(七)强力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构建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坚持发挥区委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检两院依照法律与章程履行职能。着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校务、财务公开。着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切实加强“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认真履行党管武装工作职责,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支持民主党派建设,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商联工作,巩固发展多党合作和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全区加速发展的整体合力。构建繁荣发展的文化环境。贯彻落实“文化兴国”战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四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六创”工作,培育时代新公民。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注重文化创意的提升、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注重文艺作品的创作。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带、产业群、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产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基层文艺宣传队,组织好送戏、送电影下乡。加快城乡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网络舆情监管,重视网络、善待网络、用好网络,扩大外宣领域。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扩大金凤区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构建碧水蓝天的人居环境。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申办园博会为目标,重点抓好颐和生态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等项目,打造集高端商务、娱乐、休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区;进一步改善东南部水系、北部水系等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加大保护性开发力度;发展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加快城市全方位绿化建设步伐;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信息发布与社会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现动态监管。构建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认真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尽快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公民和法人履约践诺的道德水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创造、悉心维护发展环境的良好风气。
(八)强力推进社区系统建设工程
进一步强化社区管理职能。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探索开展部门进社区工作,前移服务窗口,方便居民群众办事。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调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共驻共建共管的良好局面。研究制定“撤村改居”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明确集体资产管理使用,进一步理顺城乡基层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资源整合,全面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拓展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兴办社区商业、医疗和文化教育网点,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拓展社区家政、养老、托幼等公益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服务参与层面,丰富社区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我发展能力。探索社区社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逐步开发民间资本参与的社区有偿服务项目。在积极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的基础上,适当通过有偿、低偿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促事业。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引导建立由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组成的“三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居民自我管理、依法自治能力。
(九)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全局。地方财政收入要向民生倾斜,通过改善和保障民生,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促进创业就业“富民”。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拓展投资领域增加资产性收入,以加强政府扶持增加转移性收入。把解决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创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劳务输出,支持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安民”。始终把实现高水平的“五有”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围绕实现城乡保障均衡化目标,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快建立广覆盖、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惠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全国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等工作平台,高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稳定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关注人口安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着力突出公共财政的民生取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统筹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让28万人民共享金凤区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强力推进社会和谐工程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平安是第一环境”的理念,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提高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完善村(居)民自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鼓励和扶持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依法依规发挥作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化解和社情民意调查分析机制,健全大接访、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大帮教机制,建立科学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主动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深入开展合理的诉求、合法的渠道、合格的公民“三合”教育活动,依法规范干部行政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从源头上减少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抓好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群防群治队伍,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科技防范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物和制假售假活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唱响加强党建的时代旋律
实现新的五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各级党组织,核心在各级领导干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宗旨,以创先争优为准则,以建设“五个金凤”为目标,始终保持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金凤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更高的目标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把区委确定的发展思路、重大举措转化为全区上下创先争优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通过政治教育和精神塑造,引导全区上下积极投身创新社会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新领域,努力探索加快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的新办法,不断开创具有金凤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打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为政之要,唯在用人。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事关大局、事关长远。要变“伯乐相马”为“公开赛马”,变“关门点将”为“赛场选将”,变“领导点头”为“群众点评”,变“任命制”为“聘任制”,为发展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在推进发展中不断拓展干部培养链,做到加快发展与干部成长互动并进。要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水平高低看工作,能力强弱看位次,功劳大小看民生,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驾驭力、创新力、保障力。要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开展公推直选活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把基层一线作为选拔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把更多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重大项目主阵地、汇聚到“五个金凤”建设最前沿、选派到民生改善第一线。更加注重依据群众的真实评价任用干部,推动各级干部怀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实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坚持以“四个百分百”为抓手,即:具备条件的地方100%建立党组织,建起的党组织100%开展活动,党组织100%有活动阵地,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实现100%覆盖。切实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突出“四有一责”,即: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支部带头人,强化村居党组织领导责任。要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农村党组织“特色帮扶·弱项提升”工程、“社区党组织网格化管理、分片化互动、组团化服务”管理模式创新、项目党建、三同连心卡等活动,突出特色,明确目标,细化抓手,切实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党的工作在各个区域、各个领域有效覆盖。
发扬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推进民主决策,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强化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扩大群众话语权,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常委分工负责制。要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确保党代表在党代会召开和闭会期间,行使代表职权,发挥代表作用。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注意倾听党员的意愿和呼声,扩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
弘扬亲民务实的优良作风。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党的事业兴衰。要大兴为民之风,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苦难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在基层“最盼”上赢民心,在基层“最急”上见真情,在基层“最怨”上改作风,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大兴务实之风,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把热情倾注在事业上,把政绩建立在为民上,始终把心思放在解决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放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放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上;要大兴实干之风,在工作中讲激情比创业、讲创新比突破、讲执行比落实、讲责任比担当、讲奉献比谦让,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做人、用心抓落实,激情干事、豪情创业、热情待人、真情奉献,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勤劳动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要大兴创新之风,勇于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试”中探索前进,在“闯”中开辟新路;要大兴团结之风,坚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形成万众一心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竹以直而美,党以廉而强。要着力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廉政准则》等规章制度,加大关键环节、关键部位、重点领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要依法严惩损害群众利益、破坏投资环境、影响对外形象、阻碍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件。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鹰击长空,尽显时代风采。历史造就了我们,时代选择了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奋发有为的激情、敢为人先的豪情、海纳百川的热情、无私奉献的真情,以奔腾不息的活力、自我加压的动力、争先竞位的能力、率先发展的魄力,全面开创“五个金凤”建设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1月20日在金凤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凤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五年工作,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回顾
金凤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发展定位,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开启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五年。五年来,本届政府在自治区、市党委、政府和金凤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核心区建设宏伟目标,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抢抓机遇谋发展,求实创新促和谐,全面完成了金凤区第一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金凤区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安康的大好局面,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2007年达到42.3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6倍;财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3%,由2002年的202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7018万元,增长了2.5倍。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完成金凤工业园一期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创业园115栋标准厂房建设。招商到位资金17亿元,引进东方钽业、德海羊绒等入园企业110家,建成投产73家。引导企业实施技扩改项目54项,培育塞北雪等国家级、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7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2007年达到12.2亿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9%。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建成二代温棚16万间、养殖园区26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蔬菜、奶牛、肉牛、“四水”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实现了农民户均一亩设施农业的目标。发展荷海隆水产、金穗农机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3个,培育壮大隽蔬蔬菜、宝湖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逐步扩大农村劳务产业规模,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0%。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2007年达到1.53亿元。传统服务业蓬勃发展,福州商业街、新昌餐饮街等特色街巷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动漫软件开发、职业培训等新兴产业日益增多。房地产业突飞猛进,长城花园、陶然水岸等一批现代化住宅区相继建成,“住在金凤”形成品牌。区域性“总部经济”呈现良好态势,宝塔石化、发电集团等56家企业总部落户辖区,带动众多企业总部加速聚集。都市休闲、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塞上湖城”中部休闲观光旅游带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2007年达到21.57亿元。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3.6∶45.4∶5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93亿元,总量位居自治区前列。加快退农建城步伐,完成征地4.5万亩,拆迁各类建筑物420万平方米,城市化率大幅提升至74%。全力配合新区建设,悦海宾馆、行政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矗立新区,“三馆两中心”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银川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地位日益凸现。新建、改造城市主干道、小街巷29条60公里,太中银铁路、绕城高速公路金凤区段即将建成,北京中路、亲水大街等“六纵十二横”城市主干道四通八达。加快城市片区改造步伐,推进福宁城、颐和城府等城市改造项目,完成银凤、南苑等旧庄点改造,建成铁东街、上海西路街道办公楼,城市街区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体现“江南水乡”风貌的丰登集镇初具雏形。“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完成城市综合整治24万平方米。“五创”工作扎实推进,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率先实现自治区园林城区。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市容环境卫生跃上新台阶。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新修改造乡村道路46条128公里,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1.2万人,建成塞上农民新居农宅122套,盈南、平伏桥等7个示范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规模和档次,实施了知春园、宁城苗圃等精品绿化工程,初步形成唐徕渠、艾依河、良田渠东中西三条生态景观带,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5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绿地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大手笔开发湖泊湿地资源,贯通12公里艾依河,扩整宝湖、龙眼湖等湖泊湿地1650亩,辖区湿地面积达到4.5万亩,宝湖公园被评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塞上湖城”景致充分彰显,城市魅力极大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我们高度关注民生,落实惠民政策,改善群众生活,和谐金凤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550元增加到2007年的10500元,年均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918元增加到2007年的4150元,年均增长8.6%。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累计培训3.6万人次,劳务输出5.2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 2万人,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3%以内。征地拆迁农民逐步得到安置,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9.8亿元,建成康居安置区5个,为5514户拆迁农民解决安置住房8850套,办理农转非2.1万人。高起点、高标准建成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社区活动场所20个,率先在全区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建成自治区首家农村村落社区,社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区建设、管理走在全区前列。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教育、医疗、危房翻建救助为辅助的“1+3”社会救助模式初步形成,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全面覆盖,企事业单位失业、工伤、医疗等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全面清查非法用工,依法调处劳动纠纷,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330万元。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工程,预计2007年移民地区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费,采取“一卡通”发放各类支农补贴980万元,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办理“为民承诺实事”49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取得新进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银川六中、高桥小学等中小学校20所,公开选调、招聘教师100名,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工作被自治区督导评估为优秀,“两基”工作荣获自治区先进。科技特派员行动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取得实效,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3%。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建成规范化卫生院2所、村(居)卫生室(站)27所,落实药品“三统一”政策,有力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组织广场文化演出120场次,成功举办“塞上湖城·多彩银川·魅力金凤”生态文化旅游节,启动金凤综合健身馆、体育中心建设,建成魏家桥等8个农村综合活动中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三无”“一无”镇(街道)创建活动,成立银川市首家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基地,落实“少生快富”奖励扶助政策,实行移民地区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出生人口素质大幅提高。统计、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五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区等国家级荣誉。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取得新成果。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努力打造平安金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诚信金凤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个、市级文明单位42个,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决定,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累计办理人大议案17件、政协提案175件、代表和委员意见建议406件,办结率逐年提高。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完成第一届、第二届居委会和第六届、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高度重视普法宣传教育,“四五”普法顺利完成,“五五”普法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监管机构,健全预防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征地拆迁和区划调整遗留的债务、人事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大职能,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政府运行程序不断规范。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事项67项,完成行政执法“三清理”工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规范津贴补贴发放。扎实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清理盘查国有资产,推行“镇财区管”,财政监管工作不断加强。清理各类遗留债务,建立债务化解机制,多渠道化解各类债务9598万元,到年底基本完成乡镇债务化解任务。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应急和国防动员指挥系统基本建成。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严查违纪违法案件。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阳光行政、规范执法、优质服务”三项活动,狠抓机关效能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推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制度,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2003年以来的五年,我们历经“三区划界”和“合乡并镇、撤村建居”等区划调整,实现了由以农为主向城乡兼顾的历史性转型,区域统筹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我们紧紧抓住银川市城市重心西移的历史机遇,参与实施了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城市大拆迁、大建设,核心区建设“一年一发展、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快速显现;我们成功战胜“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努力克服建区以来面临的资金短缺、用地受限等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金凤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金凤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金凤区人民政府,向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广大群众,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把握“第一要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把金凤区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只有树立大局意识,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做好服务,促进发展”的理念,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既当好城市服务的主角,又当好项目建设的配角,才能使核心区在“大银川”建设中得到更快发展;只有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跳起来摘桃子”,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拓宽发展道路,打牢发展基础,变压力为动力,才能在县区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只有高度关注民生,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切实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民生问题,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广泛凝聚民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只有推进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只有保持良好作风,以奋发有为、敢闯敢试的昂扬斗志,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实干精神,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豪迈激情,才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争先创优上台阶。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仍有许多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园区尚处于建设发展期,效益还不够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还不高,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特色和优势不够突出,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大幅增收存在困难;城市综合管理的任务加重,成本加大,管理与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就业等问题还未得到完全解决,群体性上访和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仍然艰巨;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还需不断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努力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把金凤区打造成为银川市行政文化中心区、高新产业聚集区、最佳人居环境区、新兴现代商务区、湖城生态景观区、都市农业示范区的五年。这五年,是金凤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金凤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勇争一流的气魄,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著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一心,励精图治,拼搏进取,开创金凤区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五大战略”,倾力打造“六大核心区品牌”,加快建设银川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城市休闲娱乐中心,强化“五个着力”、保持“三个高于”、实现“两个率先”,即: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保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城市化,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全面小康,把金凤区建设成为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5亿元;三大产业比例调整到2.4∶42.6∶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经过五年发展,使我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文生态城区特色鲜明,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区域总体发展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
一、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按照“建好园区、加速技改、扶优扶强、扩张总量”的要求,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完成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企业技扩改50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全面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着力突出高新技术引进、中小企业培育、周边大中型企业下游产业配套三大重点,培育壮大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纺织、食品饲料等四大支柱产业,把金凤工业园初步建成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周边企业产业配套基地。到2012年,入园企业达到200家,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创新发展,依托“宁夏大学科技园”,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高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步伐。鼓励中小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每年实施企业技扩改项目10项以上。坚持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并购重组,培育几个在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中型企业。
二、奋力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要求,以新区为核心,导向性地促进城市片区“方阵组团式”发展,构建“一城四区多景观”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区核心地带建设,配合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商务楼建设,兴建一批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标志性建筑,着力完善行政办公、商务会展、酒店宾馆、科技文化等服务功能,把新区中心地带建成有特色、高品位、现代化的行政文化商务区域。充分利用丰登水系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湖城休闲观光旅游,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北部城市扩建区旅游资源开发,把新区北部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区域。依托房地产开发,推进南部大型商住区建设,抓好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把新区南部建成人口集中、居住舒适的大型生活居住区域。加快新城旧街区和旧庄点改造,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配套,整合商业街区,发展与新区、工业园区配套的服务产业,把新城地区建成商贸活跃、生活便利的商贸综合区域。围绕建设湖城生态景观区目标,全面做好“水”和“绿”的文章,保护性开发七十二连湖、宝湖等湖泊湿地,建成爱伊河生态景观示范园、唐徕渠公园、良田渠公园及南北环高速公路等“三纵数横”精品景观带,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奖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到2012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1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5%。
三、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按照“合理规划、优化结构、扩大总量、提升层次”的要求,突出精品商贸、总部经济、休闲旅游,促进信息、金融、中介、社区服务等多业态服务业发展,努力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立足服务生产建设、方便群众生活,实施粮食物流中心、金凤商业步行街项目,活跃新城商贸物流市场。依托“三馆两中心”开放后人流、物流聚集效应,引进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入区发展连锁经营,提升森林公园水上购物城、陶然水岸码头商业街层次,发展精品商贸业。充分发挥环境及区位优势,广泛吸引自治区内外大中型企业设立总部或地区性分部。抓住爱伊河连通沙湖契机,以市政观光、水上游乐、农家体验为重点,整合阅海公园、森林公园、爱伊河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市场,建立“一带多园”旅游产业带,打造“塞上湖城”休闲旅游中心。保持房地产业良好发展态势,力争年均开发量达到80万平方米左右。坚持培育与提升并举,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优先发展金融、中介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家政、健身等社区服务业。到2012年,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服务业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5%以上。
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改善、农民增收明显”的要求,实施“四个一批”计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四水”产业、花卉园艺等一批主导产业。到2012年,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一批生产、加工、销售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到2012年,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以上。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快退农建城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一批农村劳动力。加快特色村镇建设,强化丰登水系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建成商贸旅游型“湖城水乡”。突出良田沙地生态治理和回族风情,努力建设农业观光型“生态回乡”。加强农田水利、农村清洁能源、改水改厕和乡村公路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一批 设施配套、村容整洁、具有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村。到2012年,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6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部自然村通柏油路。
五、努力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全面构建和谐金凤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要求,构建教育共享、就业充分、医疗完善、社会安定、生活文明的和谐金凤。加快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推进二轮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建成一批自治区、银川市特色品牌学校。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到2012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以上。建设以银川文化城、文化艺术中心等专业文化阵地为引领,各种文化经济实体为补充,社区、农村、企业、校园文化阵地为支撑的文化体系,通过政府扶持、公助民建、市场运作的模式,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提高技能、援助提供岗位、服务维护权益”的就业机制,培养技能人才,挖掘就业岗位,推动自主创业,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健全城乡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好计划免疫和重大疫情的预防和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完善社会治安体系,全面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相信,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金凤区经济社会一定会实现新一轮的腾飞,金凤区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2008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同时我们将喜迎自治区建立五十周年大庆。做好2008年的工作,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园建设为抓手,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全面完善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实施3号、4号、5号等道路续建,完成园区后期水电气等设施配套,协调银川市实施长城路西段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区建设,增强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启动园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中小企业创业园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完成引资任务7亿元,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积极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加快项目签约入园和开工建设进度,促进马斯特羊绒、正旭木糖醇等项目开工建设,默根服装、新日电子等15个续建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开工建设项目达到20个、建成投产项目达到35个。加快企业扩建和技改步伐,促成永治钢模板公司等城市区企业搬迁至工业园,实施天元硅粉加工等10项技扩改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投融资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项目申报、资金紧缺等困难和问题。引导现有企业自主创新和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小巨人”工程,培育名牌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20%。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继续推进设施园艺建设,新建温棚2万间,实施温棚节水示范项目滴灌配套1万间,切实抓好现有温棚种植。扩大露地蔬菜经济作物规模,示范推广洋葱、朝天椒等经济作物5000亩,露地菜种植1.3万亩。提升畜牧业养殖水平,启动建设良田养殖园区和丰登综合养殖园区,抓好奶牛规范化养殖项目建设,改良优质奶牛1.5万头、肉牛5000头,力争奶牛存栏超过3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扩大提升“四水”产业基地规模与层次,注重种苗繁育、市场培育,改造渔塘1500亩,发展水生种植2000亩、水禽养殖6万只。大力推进爱伊河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建设,实施大地花卉、居家菜园、农村会所、农耕文化等项目,在宝湖路延伸线南侧、南环高速公路北侧、爱伊河西岸、银植路东侧区域初步建成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生态休闲产业带。扶持培育花卉、“四水”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企业+组织+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推进村企互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发展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促进土地经营权合法流转,推广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500元。
三、以现代服务业为突破,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协助推进拉普斯水上购物城、宁夏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配合实施银川文化城、康居A区商贸城等项目,完成保伏桥新村市场工程,推动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以城市南部商住区、新区、新城三个城市片区为重点,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实施长城花园五期、颐和城府二期等一批房地产项目,保持房地产业旺盛发展势头。培育壮大正源街、良田路等特色街巷。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依托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大力培育科技服务、商务会展、金融保险、动漫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围绕方便居民生活,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健身医疗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引导农产品零售、日用品消费等服务业向农村拓展延伸,扶持建设一批农家超市和连锁经营店,促进传统服务业发展。争取银川市支持,在北京中路两侧、爱伊河东岸等地规划建设总部街区和大型商务中心,推进粮食大厦、宁煤大厦等在建项目建设,广泛吸引区内外大中型企业总部向我区聚集,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突出城市生态景观特色,逐步完善阅海公园、森林公园游乐设施,扩大“农家乐”“渔家乐”规模,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服务水平,快速推进“塞上湖城”中部生态景观旅游产业带发展。
四、以自治区五十周年大庆为契机,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围绕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进一步提高协调服务水平,主动参与配合,加速推进新区建设,确保阅海览山、“三馆三中心”等献礼工程顺利完成。加快贺兰山路北侧康居安置区建设,建成正源南街、保伏桥等7处康居安置区。加大新城旧街区改造力度,启动金凤商业步行街、火车站东广场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施法院审判大楼、检察院技侦大楼建设。进一步完善丰登集镇配套服务功能,完成集镇商住区、景观水道建设,推进供暖中心扩建、电网改造,抓好农贸市场运营,增强集镇发展活力。开工建设良田集镇道路、集贸市场和畜禽交易市场,完成供电所、派出所办公楼建设。推行城市网格化、属地化管理,强化街道、社区管理职能,全面提升城乡环卫水平。巩固“三大战役”和“创卫”成果,建立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整治力度,加快双渠口、盈南村等旧庄点改造。深入开展“整治城乡环境,迎接五十大庆”专项行动,抓好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全面治理乱搭乱建,以良好的城市形象迎接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
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配合实施北环高速公路、正源北街、亲水北街等道路续建,改造小街巷3条。启动宝湖停车场建设,协调增加公交线路。强化乡村道路建设与管护,改造永丰路等乡村公路10公里。完成全部村庄建设规划,改造永丰4组等10个庄点,抓好南北环高速公路两侧村庄整治,完成高桥、永丰村“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100户 农宅续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西新、西湖村人饮改水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抓好丰登镇河西总排干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实施北环高速公路、正源北街等道路两侧农田水利复线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砌护渠道25公里。加强重点污染企业和水污染监察,扎实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力争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标准。继续加大生态景观建设力度,启动良田渠公园二期(上海西路至长城路段)建设,巩固完善宝湖公园、宁城苗圃、知春园绿化,完成黄河路、长城中路、城市铁路专用线等林带绿化,抓好爱伊河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河西总排干项目区农田林网绿化,全年植树5000亩50万株,新增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区。实施七十二连湖、宝湖湿地扩整与连通,着力打造塞上湖城新景观。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充分发挥失地农民培训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作用,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稳定性。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下岗职工从事“六小”行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4050”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发挥劳务中介组织作用,有组织地向自治区外用工单位输出劳务,引导失地、失业人员到工业园及其他用工单位就业。全年培训50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劳务输出9000人次。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积极做好自治区对农村卫生服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规范化建设验收工作,推进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提高疾病防控和医疗救助能力。加快建立城镇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理,力争全年参保率达到70%以上。继续抓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办理。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登记造册、资金使用、证件发放、医疗报销等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健康运行。抓好城乡低保工作,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强化动态管理,帮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拆迁居民和贫困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强化移民地区对口帮扶工作,力争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配合银川市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市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征地、拆迁补偿问题,建设康居安置住房40万平方米,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承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进一步做好“双拥”、残疾人、老龄、妇女、儿童等工作。
七、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促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全力以赴迎接“两基国检”,启动“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完成阅海小学翻建、金凤第五(逸夫)小学扩建等工程,协助推进银川九中、宝湖中学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投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竞争有序的教育管理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研评比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估制度,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培育4~5所特色学校,努力创建品牌学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地位,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技术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宁夏大学科技孵化园、工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搭建企业技术攻关平台。加快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引领带动作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科技含量。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村、社区、学校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立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完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制,新挂牌命名一批“星级社区”,实现“硬件”建设到“软件”服务的提升。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新建村落社区2个,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口管理服务网络,规范人口信息采集,控制人口出生增长率,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启动建设良田镇文化中心,新建新联村等村级图书室5个,完成金凤体育中心续建工程,开放运营金凤综合健身馆,建成西新、高桥等5个农村室外活动中心。加强文化骨干人员培训,发展10支特色文化队伍。办好第二届生态文化旅游节,广泛开展以“迎奥运”为主题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八、以民主法制建设为主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力量、推动工作。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建设,提高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水平,营造重信誉、讲信用、守承诺的诚信社会氛围。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参政议政,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和意见建议。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群众权益。继续完善政务、村务公开,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切实增强行政司法部门和基层司法组织在矛盾纠纷调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重点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为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营造欢乐祥和、安全稳定的社会氛围。
九、以增收节支为核心,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做活生财文章。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扶持入园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培植主体财源。全力争取自治区内外企业总部设在金凤,注册登记在金凤,总部纳税在金凤,培植新兴财源。贯彻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促使其成为重要的财税收入增长点。做实聚财文章。支持财税部门深化征管改革,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管理效能。继续强化税收监控体系,严厉打击“偷、逃、冒、漏”税行为。强化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收费行为,确保足额入库。做好理财文章。财政资金安排体现“三保三压四增”,即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压缩和控制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增加农村、科技、教育、社会保障支出。严格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严格控制超预算支出。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强化政府招投标制度,严格工程监理和预决算审计,定期开展专项资金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检查,杜绝截留挪用行为。坚持把有限财力集中用于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及公共服务领域,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公共保障作用。
加强政府效能建设 提高行政执行能力
实现金凤区跨越式发展,开创新一届政府工作良好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执行能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创一流。
改进行政行为。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落实重大事项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规范议事规则,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巩固行政执法“三清理”成果,明确部门执法权限,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和行政赔偿制度,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进一步理顺区、镇(街道)事权,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快建立分工明确、授权合理、权责统一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
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所有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一审一核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探索“网上审批”,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政府服务理念和方式创新。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各类重大投资项目服务,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实行政府领导信访接待制度,依法、及时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
强化效能督察。完善和强化任务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惩等制度,实行重要指标、重点工作一票否决制。落实区长督办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机制,推行无为问责制,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等行为,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强化行政监察,对决策失误、失职渎职、道德失范、效能低下等行为进行问责,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加强公务员管理。进一步落实公务员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大力转变公务员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首问负责制、公务员不良行为投诉处理制、公务员行政告诫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公务员平时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将绩效考评与行政问责和评先评优、奖励惩戒、改进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政风。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单位和重大资金的审计监督,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金凤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务实苦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金凤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