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考古札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尹鹏程

固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北麓,横亘关中通往西域咽喉要冲,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形象地说明了固原重要的历史地位。固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文化积淀层次深厚。翻开尘封的历史,石器遗址渐次展现,西周文化传播斯地;秦朝设县于原州,开创宁夏行政建制之先河;昭襄王期筑长城,雄踞州西北十里;汉武帝五次巡幸,原州地位愈显赫;“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名不虚传。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在此碰撞,迸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昔丝路古道,商贾云集;鎏金银瓶,当属国宝;罗马金币,璀璨夺目;须弥古刹,传承千年;暮鼓晨钟,余韵袅袅;古迹遗存,不胜枚举。今人视之,叹为观止。当此盛世华夏,我等同仁志士,应不辱使命,使史海珍珠,再放异彩,使文化积淀,代有传人。

对固原历史文化的记录与研究,散见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志书和经史子集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固原博物馆和须弥山石窟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建立,不仅为开展固原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组织和人力保障,而且为史学者搭建了一个研究交流的平台。20世纪80年代以来,固原西郊北周李贤墓、南郊隋唐墓地等相继发掘,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重见天日,不仅为固原悠久的历史贴上了厚重的标签,也为专家学者探索研究固原历史提供了实物。至此,固原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推进,固原的文化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固原古长城、开城安西王府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中,固原古长城、开城安西王府、固原南郊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录,这几处遗产的保护性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同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须弥山石窟跻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行列,标志着须弥山石窟乃至固原的历史价值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文化的意义,在于它表达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根植于民族发展、创新、融合的沃野之中。从事文化工作近十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文化研究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就斐然。这些成绩,一方面是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和重视支持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广大文史工作者辛勤耕耘,奋发努力的结果。他们深入考古、科研一线,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探索研究,一本本有影响的专著相继问世。如薛正昌的《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罗丰的《胡汉之间》、徐兴亚的《西海固史》、马建军的《固原考古发现与研究》等,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固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固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固原博物馆副研究员杨明先生,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在文博战线,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收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著述颇丰。在考古战线,其严谨治学之精神堪为后世学者之典范。杨老生前坚持身体力行并倡导子女要为固原的文博事业作出成绩。其长女杨慧玲同志为完成父亲杨明先生的遗愿,会同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的杨坤、安永军以及原州区图书馆的欧阳秉聪等人,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和研究,编辑完成了《固原考古札记》一书。书中所述,重点描述了对古文化遗址、历朝历代古墓葬的发掘过程,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考古发现和寻踪探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了一面探寻固原历史的丰富棱镜。

编写出版这本书,既是对我们多年参与考古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近年来固原文博工作中基础性资料的整理与归纳。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抛砖引玉,启发和引导更多的历史文化学者,加入到深度开发固原古文化科研工作的行列中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活力,提高科研的水平和能力,为深入挖掘固原文化资源,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固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诚如斯,则此生足矣!

是为序。

二○一三年十一月

(尹鹏程,系须弥山文物管理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