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张机,和羞试理并双枝(4)
古来写梅者众不胜数,晏几道写离情:“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周邦彦写羁旅之思:“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苏东坡写梅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林和靖写梅之孤高超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随着梅花凛寒的习性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士大夫推重梅花坚贞不屈、卓尔不群的气节,于是梅也就成了君子人格的代表。暗香浮动,孤芳傲世,读咏梅词总感觉清冷,纵然淡泊静雅,却也是寂寥得可怜。
清照的此篇《渔家傲》则不尽然,我们能读出的是明朗清新的意境,洗尽铅华,高洁天然,尽是自矜自得之意,欢快愉悦,含蓄有味。
深冬瑟瑟,大雪纷飞,本是一派萧条之象。起句“雪里已知春信至”,一扫清寒。花枝本清瘦,覆雪后反显丰腴。点点蜡梅绽然吐蕊,白雪皑皑,独占春首,银装素裹,以示春至。这一株雪里琼枝,是漫漫长冬的惊喜。
“香脸半开”“玉人浴出”,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宛若美人柔美娇丽的容颜,冰清玉洁,浑融秀雅,倾城之色让人心旷神怡,有似苏东坡的“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周邦彦的“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这里表现的是蜡梅的状貌,形神俏美,别有一韵。
说到这里,遂想起了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据传某年正月初七,公主仰卧在含章殿下,一朵梅花随风扬起,落在公主额上,竟拂之不去。三日后,梅花被取下,留下了五个花瓣的梅花印记,便称作“梅花妆”。此后,众女子竞相仿效,直到唐代还十分流行。“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美人与梅花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让人心醉。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那是大自然对梅花的偏爱,亦如造化对清照的垂青。本已是梅开娇美,再好不过了,又逢清朗明月夜,月色剔透如水,花月互映相照,花好月圆,是天赐的良缘。原来如此,清照想说的不是花,而是她那段似花灿烂的婚姻。
那自然是值得共饮一杯的,为了彼此觅得良人。今夜,赏月,赏梅,小晕红潮,细语呢喃,道尽了心意,交托了一生……
“此花不与群花比”,也道是亦花亦人吧!清照玲珑的心性、高洁的品格,于笔墨之间,留下一缕怡人的馨香,穿越千年,我们当是懂得的!
与其说清照像梅花,倒不如说清照似桂花,姹紫嫣红开遍,却依然能端然于红尘之上,绽放成独一无二的模样。情怀疏远,淡泊平和,纤薄体柔,暗香弥久。她就是如此,穿行于百媚千红的世间,淡定自若,又不失个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此词立意分明,大概作于清照婚后不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写的是桂花的形态和色香,它柔嫩秀美,并不张扬,只是星星点点地嵌在绿叶之间,体色轻黄,需仔细去寻找才能发现它的存在,且多长于深山,冬夏常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迹远色淡,芳香弥漫,不求闻达,韵味深远,“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它没有雍容绰约的风姿,没有浓艳娇媚的颜色,性格内敛,品格清奇,在静默中开成恬静淡然的姿态,与世间的荣宠无关,坚守的,是“我”!
想起黛玉的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指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言花及人,这位隐逸的君子,为人间留下缕缕清香,不需搔首弄姿,也可成为人们心中最为敬崇之物。此处亦可见清照的精神追求。
下阕延伸深化了前文之意,用墨如泼,从侧面去突出桂花的与众不同。“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在桂花面前,连冰肌玉骨的梅、高标出世的菊也该自惭形秽吗?
还记得清照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来赞美梅花,也写过“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醾”(《多丽·小楼寒》)来称颂菊花,所以清照并非有意斥贬,只是为了起到比衬的作用。后面的一个“冠”字更是强化了“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
自此,清照又想起了那一部著名的政治抒情诗《离骚》,“骚人”屈原当日写诗,博采众芳百草以喻君子德行,却偏偏遗漏了这清淡温雅的桂花,是情思欠奉的缘故吗?当然此处并非诘问古人为桂花争地位,不过是从侧面突显桂花而已。这和陈与义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同义。
孙崇恩在《李清照诗词选》中评道:“全词咏物不滞于物,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衬比,或评骘古人,层层议论,连连抒怀,步步宕开,议中含情,情中见意,情调激扬,气势豪放,表现了女词人重内在美、素质美和崇尚淡雅高洁的情怀。”
八月的窗外,有阳光疏落铺洒,桂之幽香随风而来。山水为伴,秋梦无痕,游走于烟火人间,还愿本真,结一段缘,凭我老去,了无遗憾。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庆清朝》
此词见物不见名,是清照婚后约一年写就。所咏之物,是牡丹,是芍药,抑或是其他,至今仍无法确论。窃以为,是芍药。
有人说词中言及的尊荣与殊誉唯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方能配得上。只是清照写咏花词,十分注重花品,往往是梅、菊、桂、荷等格高韵远、恬静高洁的花中雅士,而且她咏花常为了喻人,雍容华贵的牡丹如何入得了她的眼?
另外,据宋代王观的《扬州芍药谱》中记载,“晓妆新”也是芍药的一种,此词篇中就有“一番风露晓妆新”的句子,是巧合?
芍药又名“婪尾春”,“婪尾”指的是酒宴里的最后一杯,意即为芍药总开在群芳之后,花期比牡丹迟,故词中有句“就中独占残春”。再是因为篇中写道:“绰约俱见天真。”据《本草》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与“绰约”谐音,这里也是巧合?
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中写道:“此词各本无题,细玩词意,有‘就中独占残春’,乃咏芍药之作。”岳国钧《略论李清照的词》:“这是一首咏芍药的词,作者把芍药的生长环境写在御花园中,是有明显用意的。她笔下的芍药,格调虽然不高,却‘独占残春’,赢得君王的宠爱和看花者的追慕,显极一时。”
也罢,闲情偶寄,这些专业的学问就留给花木专家们去研究吧,我们自来赏词。
万花纷谢,正值暮春。她偕夫绮陌游赏,东城南陌,百芳俱残,唯有这天真绰约、妖娆娇艳的芍药,尚在努力盛放,填补着春色。
护花的帷幕低垂,竟这般的精心爱护,也是为了守留这最后的一抹艳丽吧?妒风笑月,惹尽风尘。苏轼亦有言:“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只是,“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筵席过后,春去花败,哪里会有不散的聚会?繁华落尽,谁可以去承袭这一脉芳尘?清照突然的伤花,有一丝不曾觉察的愁绪莫名其妙地泛上心头,善感若此,幸或不幸否?
游人如织,流连醉赏,真是一派繁盛升平的景象。“花开堪折直须折”,对花畅饮,举杯共醉,趁着花开正好,何不过得更痛快淋漓些?正是“金尊倒,拚了画烛,不管黄昏。”
不管黄昏,为了不负这短暂的芳华。
此时的她,还是不懂人间忧愁的新娘,拥有整个原野的阳光,任凭四季变换,芳菲绕遍,把心填满。在她的梦里,满是缤纷的色彩,那是春日的鸟儿都偷听不完的快乐。于是,她笑意盈盈,巧手玲珑,把这一切编织成一副副清香幽雅的花卷,留下了绚烂,在记忆里……
就把这深情藏在词阕中吧,当光阴泛黄的时候,还可以细细寻着这花开的美丽,温暖着倏然老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