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針灸方二
針灸禁忌法第三
針禁忌法
大寒無刺,《素問》云: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
新內無刺,已刺無內。
大怒無刺,已刺無怒。
大勞無刺,已刺無勞。
大醉無刺,已刺無醉。
大飽無刺,己刺無飽。
大饑無刺,已刺無饑。
大渴無刺,已刺無渴。
乘車來者,臥以休息如食頃,乃刺之。
步行來者,坐以休息如行十里頃,乃刺之。
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刺中脾,十五日死,其動為吞。
刺中腎,三日死,其動為嚏。刺中五臟死曰變動,出《素問囗刺禁篇》。又《診要經終篇》云:中心者環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腎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又《四時刺逆從篇》云: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王冰注云:此三論皆岐伯之言,有不同者,傳之誤也。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吐嘔。
刺中膈,為傷中,不過一歲必死。
刺趺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流脈,不幸為盲。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
刺膝臏出液為跛。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瘖。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言。
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刺氣衝中脈,血不出為腫鼠鼷。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
刺脊間中髓為傴。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
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滿。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刺腨腸內陷為腫。
刺目眶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神庭禁不可刺。
上關刺不可深。
缺盆刺不可深。
顱息刺不可多出血。
臍中禁不可刺。
左角刺不可久留。
雲門刺不可深。經云:雲門刺不可深,今則都忌不刺,學者宜詳悉之。
五里禁不可刺。
伏兔禁不可刺。按《甲乙》足陽明經:伏兔刺入五分,則不當禁。
三陽絡禁不可刺。
伏留刺無多見血。
承筋禁不可刺。
然谷刺無多見血。
乳中禁不可刺。
鳩尾禁不可刺。
灸禁忌法
頭維禁不可灸。
承光禁不可灸。
腦戶禁不可灸。
風府禁不可灸。
瘖門禁不可灸。
陰市禁不可灸。
下關耳中有干適低無灸。
耳門耳中有膿及適低無灸。
人迎禁不可灸。
陽關禁不可灸。
絲竹空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
承位禁不可灸。
脊中禁不可灸。
乳中禁不可灸。
瘈脈禁不可灸。
石門女子禁不可灸。
白環輸禁不可灸。
氣衝灸之不幸,不得息。
泉腋灸之不幸,生膿蝕。
天府禁不可灸。
經渠禁不可灸。
伏兔禁不可灸。
地五會禁不可灸。
鳩尾禁不可灸。
五臟六腑變化傍通訣第四
凡五臟六腑,變化無窮,散則諸經,其事隱沒,難得具知。今纂集相附,以為傍通,令學者少留意推尋,造次可見矣。
五臟:腎水一、心火二、肝木三、肺金四、脾土五。
六腑:膀胱、小腸、膽、大腸、胃、三焦。
五臟經:足少陰、手少陰、足厥陰、手太陰、足太陰。
六腑經:足太陽、手太陽、足少陽、手陽明、足陽明、手少陽。
五臟脈:沉濡、洪盛、弦長、浮短、緩大。
五臟斤兩:一斤二兩又云一斤一兩、十二兩三毛七孔、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三斤三兩六葉兩耳、二斤三兩。
六腑斤兩:九兩二銖、二斤十四兩、三兩三銖、二斤十二兩、二斤十四兩。
六腑丈尺:縱廣七寸又云九寸、長二丈四尺廣二寸四分、三寸三分、一丈二尺廣六寸、大一尺五寸。
六腑所受:九升二合又云九升九合、二斗四升、一合《難經》作三合、一斗二升、三斗五升。
五臟官:後宮列女、帝王、上將軍又為郎官、大尚書又為上將軍、諫議大夫。
六腑官:水曹掾、監倉吏、將軍、決曹吏、監倉掾、內嗇吏。
五臟輸:十四椎、五椎、九椎、三椎、十一椎。
六腑輸:十九椎、十八椎、十椎、十六椎、十二椎、十三椎。
五臟募:京門、巨闕、期門、中府、章門。
六腑募:中極、關元、日月、天樞、中管、石門。
五臟脈出:涌泉、中衝、大敦、少商、隱白此心包絡經,心經出少衝。
流甲乙作留:然谷、勞宮心經流少府、行間、魚際、大都。
注:太谿、大陵心經注神門、太衝、太泉、太白。
過:水泉、內關心經過通里、中封、列缺、公孫。
行:伏留、間使心經行靈道、中郄、經渠、商丘。
入:陰谷、曲澤心經入少海、曲泉、尺澤、陰陵泉。
六腑脈出:至陰、少澤、竅陰、陽、厲兌、關衝此三焦經出。
流:通谷、前谷、俠谿、二間、內庭、腋門。
注:束骨、後谿、臨泣、三間、合谷、中渚。
過:京骨、腕骨、丘墟、合谷、衝陽、陽池。
行:崑崙、陽谷、陽輔、陽谿、解谿、支溝。
入:委中、小海、陽陵泉、曲池、里、天井。
五竅:耳二陰、舌口、目、鼻、唇。
五養:骨精、血脈、筋、皮毛、肉。
五液:唾、汗、相、涕、涎。
五聲:呻噫、言、呼、哭、歌。
六氣:呬、吹、呼、呵、噓、嘻。
五神:志精、神性,又作脈神、血魂、氣魄、意智,又作營意。
五有餘病:脹滿、笑不止、怒、喘喝仰息、涇溲不利。
五不足病:厥逆、憂一作悲、恐、利少氣、四肢不用。
六情:惡哀、怵慮一作惠好、好喜一作直喜、威怒、樂愚、貪狼、廉貞、陰賊、寬大、公正、奸邪。
八性:欲忌、友愛、慈惠悲、氣正、公私怨。
五常:智謀、禮哲、仁肅、義乂、信聖。
五事:聽聰、視明、貌恭、言從、思睿。
五咎:急、豫、狂、僭、蒙。
五音:昤味、肆呼、諷、唱、歌。
五聲:羽四十八絲、徵五十四絲、角六十四絲、商七十二絲、宮八十一絲。
五色:黑、赤、青、白、黃。
五味:鹹、苦、酸、辛、甘。
五臭:腐、焦、膻躁、腥、香。
五宜子來扶母:酸、甘、苦、鹹、辛。
五惡味之惡:甘、鹹、辛、苦、酸。
五惡氣之惡:燥、熱、風、寒、濕。
五數;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時:冬、夏、春、秋、季夏。
五形《外臺》云:外應五行之形,內法五臟之象:曲、兌、直、屈、圓。
五畜:豕《外臺》云豕鼠、羊《外臺》云蛇馬、鷄《外臺》云虎兔、犬《外臺》云猴鷄、牛《外臺》云龍羊犬牛。
五穀:大豆、麥、麻、稻黃黍、稷。
五果:栗、杏、李、桃、棗。
五菜:藿、越、韭、葱、葵。
論曰:假令人腎、心、肝、肺、脾為臟,則膀胱、小腸、膽、大腸、胃為腑。足少陰為腎經,足太陽為膀胱經。下至五臟、五果、五菜皆爾,觸類長之,他皆仿此。《外臺》續添二十三條,本非《千金》之舊,今更不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