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解毒并雜治方二

解五石毒第三論方證

論曰:人不服石,以庶事不佳。惡瘡、疥癬、溫疫、瘧疾,年年常患,寢食不安,興居常惡,非止己事不康,生子難育。所以石在身中,萬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也。人年三十已上可服石藥,若素肥充,亦勿妄服;四十已上,必須服之;五十已上,三年可服一劑;六十已上,二年可服一劑;七十已上,一年可服一劑。

又曰:人年五十已上,精華消歇,服石猶得其力。六十已上轉惡,服石難得力,所以常須服石,令人手足溫暖,骨髓充實,能消生冷,舉措輕便,復耐寒暑,不著諸病,是以大須服之。凡石皆熟煉用之。凡石之發,當必惡寒、頭痛、心悶,發作有時,狀如溫瘧。但有此兆,無過取冷水淋之,得寒乃止,一切冷食,惟酒須溫。其諸解法備如後說。其發背疽腫,方見別卷。

又曰:凡服石人,甚不得雜食口味,雖百品具陳,終不用重食其肉,諸雜既重,必有相賊,聚積不消,遂動諸石。如法持心,將攝得所,石藥為益,善不可加。余年三十八九,嘗服五六兩乳,自是以來深深體悉,至於將息節度,頗識其性,養生之士,宜留意詳焉。然其乳石必須土地清白光潤,羅紋烏翮一切皆成,白可入服。其非土地者,慎勿服之,多皆殺人,甚於鴆毒。紫石、白石極須外內映徹,光摩皎然,非此亦不可服。寒石五石更生散方,舊說此藥方上古名賢無此,漢末有何侯者行用,自皇甫士安已降有進餌者,無不發背解體而取顛覆。余自有識性已來,親見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今但錄主對以防先服者,其方以從煙滅,不復須存,為含生害也。

葱白豉湯,鍾乳對木,又對栝蔞,其治主肺,上通頭胸。术動鍾乳,胸塞短氣。鍾乳動木,頭痛目疼。又鍾乳雖不對海蛤,海蛤能動鍾乳,鍾乳動則目疼短氣。有時木動鍾乳,直頭痛胸塞,然鍾乳與木為患不過此也。雖所患不同,其治一也。發動之始,要有所由,始覺體中有異,與上患相應,宜速服此方:

葱白半斤豉二升甘草三兩人參三兩,《外臺》用吳茱萸一升

右四味,囗咀,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葱白作湯,澄取八升,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纔服便使人按摩搖動,口中嚼物,然後仰臥,覆以暖衣,汗出去衣,服湯熱歇,即便冷淘飯燥脯而已。若服此不解,復服甘草湯方:

甘草三兩桂心二兩豉二升葱白半斤

右四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肺家猶有客熱餘氣,復服桂心湯方:

桂心麥門冬各三兩人參甘草各二兩豉二升葱白半斤

右六味,合服如前法。此方與次後散發身體生瘡麥門冬湯方用重,分兩小異。

杜仲湯,硫黃對防風,又對細辛,其治主脾腎,通主腰腳。防風動硫黃,煩熱,腳疼腰痛,或嗔忿無常,或下利不禁。防風、細辛能動硫黃,而硫黃不能動彼。始覺發,便服此方:

杜仲三兩枳實甘草李核仁各二兩香豉一升梔子仁十四枚

右六味,合服如上法。

若不解,復服大麥奴湯方:

大麥奴四兩甘草人參芒硝桂心各二兩麥門冬半斤

右六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脾腎猶有餘熱氣,或冷,復服人參湯方:

人參乾薑甘草當歸各一兩附子一枚

右五味,合服如上法。

生麥門冬湯,白石英對附子,其治主胃,通主脾腎。附子動白石英,煩熱腹脹。白石英動附子,嘔逆不得食,或口噤不開,或言語難,手腳疼痛。始覺發,宜服此方:

生麥門冬四兩甘草麻黃各二兩豉二升

右四味,合服如上法。不解,更服大黃湯方:若煩,加細辛五兩。

大黃三兩豉二升甘草二兩梔子仁二十枚

右凡五味,合服如上法,頻服得下便止,不下服盡。若熱勢未除,視瞻高而患渴,復服栝蔞根湯方:

栝蔞根大麥奴各四兩甘草二兩豉二升葱白半斤

右五味,合服如上法。稍稍一兩合服之,隱約得一升許,便可食少糜動口。若已解,胃中有餘熱,復服芒硝湯方:

芒硝桂心各二兩通草甘草各三兩白术一兩大棗二+枚李核仁二十一枚

右七味,合服如上法。若腹脹,去芒硝,用人參二兩。

人參湯,紫石英對人參,其治主心肝,通主腰腳。人參動紫石英《外臺》云細辛、人參動紫石,心急而痛,或驚悸不得眠臥,恍惚忘誤,失性發狂,昏昏欲眠,或債憤喜嗔,或瘥或劇,乍寒乍熱,或耳聾目暗。又防風雖不動紫石英,紫石英猶動防風,《巢源》、《外臺》云:防風雖不對紫石英,而能動紫石英,為藥中亦有人參,緣防風動人參,轉相發動,令人亦心痛煩熱,頭項強。始覺,服此方:《外臺》服麻黃湯。

人參白朮各三兩甘草《外臺》無桂心各二兩細辛一兩豉三升

右六味,合服如上法。若慎盛,加大黃、黃苓、梔子各三兩。若忘誤狂發猶未除,服生麥門冬湯方:《外臺》此方治礜石發。

生麥門冬葱白各半斤甘草三兩人參一兩豉二升

右五味,合服如上法。溫床暖覆,床下著火,口中嚼物,使身稍汗,一日便解。若心有餘熱,更服人參湯方:

人參防風甘草各三兩桂心二兩生薑白朮各一兩

右六味,合服如上法。

大麥麨方,赤石脂對桔梗,其治主心,通主胸背。桔梗動石脂,心痛寒噤,手腳逆冷,心中煩問。赤石脂動桔梗,頭痛目赤,身體壯熱。始覺發,宜溫清酒飲之,隨能否,須酒勢行則解。

亦可服此方:

大麥熬令汗出,燥止,勿令大焦,春去皮,細搗絹篩,以冷水和服之。《千金翼》云炒去皮,冷淘,蒸令熟,曝乾熬令香,乃為末。

葱白豉湯,譽石無所偏對,其治主胃,發則令人心急口噤,骨節疼強,或節節生瘡,始覺發,即服此方:《外臺》云服麥門冬湯。

葱白半斤豉二升甘草二兩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若散發身體卒生瘡,宜服生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五兩甘草三兩桂心二兩人參一兩半葱白半斤豉二升

右六味,服如解鍾乳湯法。

朮對鍾乳,木發則頭痛目疼,或舉身壯熱,解如鍾乳法。

附子對白石英,亦對赤石脂。附子發則嘔逆,手腳疼,體強骨節痛,或項強,面目滿腫,發則飲酒服麨自愈。若不愈,與白石英同解。

人參對紫石英。人參發則煩熱頭項強,與紫石英同解。

大黃黃苓湯,桔梗對赤石脂,又對茯苓,又對牡蠣。桔梗發則頭痛目赤,身體壯熱,解與赤石脂同。茯苓發則壯熱煩悶,宜服此方:

大黃黃苓梔子仁各三兩豉一升葱白切,一升

右五味,囗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牡蠣發則四肢壯熱,心腹煩悶,極渴,解與赤石脂同。

乾薑無所偏對。

栝蔞根湯,海蛤對栝蔞。海蛤先發則手足煩熱,栝蔞先發則噤寒,清涕出,宜服此方:

栝蔞根甘草各二兩大黃一兩梔子仁十四枚

右四味,合服,如解鍾乳法。

白石英發,先腹脹後發熱。

石硫黃發,通身熱兼腰膝痛。

礜石發,遍身發熱兼口噤。

牡蠣發,頭痛而煩滿熱。

茯苓發,直頭痛。

桔梗發,頭面熱。

海蛤發,心中發熱。已上除海蛤外宜浴。

紫石英發,乍寒乍熱。

赤石脂發,心噤身熱,頭目赤。已上二味宜酒。

石硫黃、礜石、桔梗、牡蠣、茯苓,此五物發宜浴,白石英亦可小浴,其餘皆不宜浴。礜石發,宜用生熟湯。茯苓發,熱多攻頭,即以冷水洗身漬之。

浴法:初熱先用暖水,後用冷水,浴時慎不可洗頭垂沐,可以二三升灌之。凡藥宜浴便得解即佳。不瘥,可餘治之。

赤石脂、紫石英發,宜飲酒,得酒即解。凡藥發,或有宜冷,或有宜飲酒,不可一概也。

又一法云:寒食散發動者,云草藥氣力易盡,石性沉滯,獨主胃中,故令數發。欲服之時,以絹袋盛散一匕,著四合酒中,塞其口,一宿後,飲盡之。其酒用多少,將御節度自如舊法。此則藥石之勢俱用。石不住胃中,何由而發?事甚驗也。

梔子豉湯,治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菜發者方:

梔子三七枚香豉三升甘草三兩

右三味,囗咀,以水八升,煎取三升,分三服。亦可加人參、葱白。

葱白豉湯,治因失食發,及飲酒過醉發者方:

葱白一斤豉二升乾薑五兩甘草二兩

右四味,囗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解,宜服理中湯方:

人參甘草白朮各三兩乾薑二兩

右四味,囗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人參湯,治因瞋怒太過發者方:

人參枳實甘草各九分白朮乾薑栝蔞根各六分

右六味,囗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短氣者,稍稍數飲。《千金翼》云:主散發氣逆,心腹絞痛,不得氣息,命在轉燭者。

情色過多發,宜服黃耆湯。方本闕。

將冷太過發,則多壯熱。以冷水洗浴,然後用生熟湯五六石灌之,已,食少暖食,飲少熱酒,行步自勞。

將熱太過發,則多心悶,時時食少冷食。若夏月大熱時散發動,多起於渴飲多所致,水和少鈔服之,不瘥復作,以瘥為度。

冷熱熨法。若大小便閉塞不通,或淋瀝溺血,陰中疼痛,此是熱氣所致。用此法即愈。其法:

前以冷物熨小腹,已,次以熱物熨之,又以冷物熨之。若小便數,此亦是取冷所為,暖將理自愈。

治藥發下利者方:

乾服豉即斷,能多益佳。

檳榔湯,凡服散之後,忽身體浮腫,多是取冷過所致,治之方:

檳榔三十枚,搗碎,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翼》云:子搗作末,下篩,囗咀其皮,以湯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內子末,為再服。

治凡散發瘡腫方:

蔓菁子熬杏仁黃連胡粉各一兩水銀二兩

右五味,別搗蔓菁子、杳仁如膏,以豬脂合研,令水銀滅,以塗上,日三夜一。

治散發赤腫者方:

生地黃五兩大黃一兩生商陸三兩杏仁四十枚

右四味,切,醋漬一宿,豬膏一升,煎商陸令黑,去滓摩腫上,日三夜一。

治散發生細瘡者方:

黃連芒硝各五兩

右二味,囗咀,以水八升煮黃連,取四升,去滓,內芒硝令烊。漬布取貼瘡上,數數易換,多少皆著之。

治散發瘡痛不可忍方:

冷石三兩,下篩為末。粉瘡上,日五六度,即燥,須臾痛亦定。

治服散忽發痛方:

乾薑五兩,囗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蜜一合和絞,頓服,不瘥重作。

鴨通湯,解散除熱方:

白鴨通五升,沸巒一斗半淋之,澄清取汁二斗梔子仁二十枚豉三升麻黃八兩冷石二兩甘草五兩石膏三兩

右七味,五味囗咀,以鴨通汁煮取六升,去滓,內豉三沸,分服五合,若覺體冷,小便快,闊其間;若熱猶盛,小便赤,促服之,不限五合。宜小勞,當漸進食,不可令食少,但勿便多耳。

解散,治盛熱實,大小便赤方:

升麻大黃黃連甘草黃檗各三兩芍藥六兩黃苓四兩梔子仁十四枚竹葉切豉各一升白鴨通五合

右十一味,囗咀,以水三斗先煮鴨通、竹葉,取一斗二升,去滓澄清,取一斗,次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若上氣者,加杏仁五合;腹滿,加石膏三兩。

下散法,治藥發熱困方:《千金翼》云:凡散數發熱,無賴,下去之。又云諸丹及金石等同用之。

黍米三升作糜,以成煎豬脂一斤和令調,宿不食,旦空腹食之,令飽,晚當下藥,神良。不盡熱發,更合服之。

又方:

肥豬肉五斤葱白建各半斤

右三味,合煮,治如食法,宿不食,旦服之令盡。不盡,明日更服。

又方,治發動,數數患熱困,壓藥,下之之方:

豬腎脂一具,不令中水,以火炙,承取汁,適寒溫。一服三合,每日夜五六服,多至五六升。二日,稍隨大便下。

又方:

作肥豬肉臛一升,調如常法。平旦空腹頓服令盡。少時腹中雷鳴,嗚定藥下。隨下以器盛取,用水淘得石。不盡,更作如前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