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谋术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谋夺天下——王霸谋略(6)

这天,曹爽兄弟出城后,司马懿便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精神抖擞地在城内指挥政变。三千多名敢死之士,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集结起来。司马懿命令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军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爽弟曹羲军营。这样,便接管了曹爽兄弟手中的武装力量。同时,司马懿下令关闭洛阳的所有城门,占领武器库,然后亲率大军占据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归路,杀气腾腾地威胁着曹爽。

一切准备妥当后,司马懿上书魏帝曹芳,奏疏历数曹爽等人的罪恶,说他们有“无君之心”,要求罢免曹爽兄弟的兵权。曹爽先看了奏疏,不敢送给曹芳,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他手下的人征发了在附近屯田的几千名士兵,砍伐树木做防御工事,皇帝车驾也滞留在伊水南岸。司马懿接连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人劝说曹爽:只要罢兵息甲,交出兵权,仍可回归府第,保留爵位。他还指着洛水发誓,表示决不食言。太尉蒋济也写信劝说曹爽投降。

司马懿起兵时,曾以皇太后的名义征召桓范,想让他代行中领军职。桓范打算应召,其子劝止说:“皇帝在城外,不如出城。”桓范遂不应召。他行至平昌城门,城门已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的部下。桓范举起手版,对他说:“皇帝有诏书征召我,你赶快给我开门。”司蕃要求看诏书,桓范呵斥道:“你不是我过去的部下吗?怎么敢这样对待我!”司蕃不得已,打开城门,放他出城。桓范出城后,回头对司蕃说:“太傅想造反,你赶快跟我走!”司蕃追之不及,只好眼睁睁看着他走了。

桓范很有谋略,是当时有名的智囊。司马懿听说他跑了,不免有些担忧,对蒋济说:“这智囊投到那边去了,怎么办?”蒋济笑着说:“桓范虽然很有智慧,但曹爽优柔寡断,必然不会采纳他的计谋。这就像跑不快的马儿贪恋马槽里的饲料一样,曹爽留恋的只是自己的家业。”

事态的发展,果然如蒋济所料。桓范见了曹爽垂头丧气的样子,便拼命给他打气,希望他振作精神,与司马懿一决雌雄。他劝说曹爽兄弟把皇帝迁到许昌,调外地军队和司马懿作战。曹爽犹豫不决。

桓范又劝说曹羲:“这事再明白不过了。你读那么多书是为了什么呢?如今像你们这样的人家,想过贫贱的日子都办不到。匹夫被劫持,尚欲活命;你们与天子相随,发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从!”曹羲也拿不定主意。

桓范又说:“你们还有军队在附近,招之即来。从这里到许昌,不过一宿的时间。许昌有武库,可以装备军队。所担忧的只是粮食,但大司农的官印在我身边,调集军粮也不成问题。”

就这样,桓范从入夜劝到五更天,说得口干舌燥,曹氏兄弟只是默默不从,始终鼓不起劲来。

拂晓时分,远方传来阵阵鸡鸣,曹爽似乎拿定了主意。他把佩刀往地上一扔,说道:“司马懿无非是想夺去我的兵权罢了。我交出兵权,以侯爵身份卸职在家,依旧不失为一个富翁!”

桓范一听这话,放声大哭道:“曹子丹(曹真字子丹)多么出色的人才,怎么生下你这么一个儿子,真是蠢如猪狗!我们这些人都要受你牵连而灭族了。”

曹爽交出兵权后,就被软禁起来。司马懿派兵将其住宅团团围住,并在四角搭起高楼,令人在楼上监视曹爽兄弟的举动。一天,曹爽心中愁闷,便拿着弹弓到后园打鸟,楼上守兵望见,纷纷呼喊:“故大将军东南行!”吓得曹爽慌忙回到室内。曹爽不知司马懿将如何处置他,便写信给司马懿,说家中缺粮,想以此试探一下自己的命运。司马懿接到信后,派人送去100斛大米,还有些干肉、大豆等。曹爽兄弟饿不着,又痴心妄想起来:以后只要不死,总会有出头之日。他们哪里知道,司马懿正在搜罗罪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不久,过去同曹爽来往密切的宫内黄门官张当被捕。在严刑拷问下,张当供称曹爽与何晏等人预谋在三月里造反,于是立即来了一个大逮捕。曹爽兄弟和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都被捕下狱,连同张当一起,被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斩,并被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甚至已出嫁的女眷也没能幸免。经过这次政变,曹魏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在司马氏家族手中,魏帝曹芳只能唯命是从。

司马氏政变后,独掌曹魏大权,引起一部分人不满,出现了一些反司马氏的活动。公元251年,太尉王陵在扬州发难,阴谋推翻司马懿,废魏帝曹芳,立楚王曹彪为帝,因计谋泄露,被司马懿先发制人,迅速平定。王陵、曹彪先后自杀,凡和这个案件有牵连的人都被夷三族。此后,曹魏的宗室都被迫迁居于洛阳城内,不准相互往来,不准自由进出,完全被置于监视之下。

公元251年秋,司马懿以73岁高龄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他们连续打败政敌,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家族的势力,为西晋代魏奠定了基础。

智谋点评:

司马懿是一位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深明天文,熟谙韬略,善晓兵机,常有一匡天下之心”,却一直深藏不露,隐忍不发。他在曹魏,历事四代君主,三为顾命大臣,最终独掌曹魏大权,这是历经几十年的岁月慢慢熬出来的。他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是一位城府极深的人物。司马懿诈病是手段,等待时机是目的。时机一到,在曹爽最容易麻痹的时候,他就乘势而发,一举成功。可见,等待时机最为关键,时机不到,成功就没有把握。所以要等待时机,而且要耐心等待。司马懿就具有这个耐力,而且耐力不同寻常。他甚至在曹爽这种不堪一击的鼠辈面前,做到忍辱负重、装疯卖傻,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顺势而动,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

显德元年,周太祖病死,柴荣继位,也就是周世宗。这时,北汉刘崇联合辽朝大举进攻后周,世宗调兵遣将,御驾亲征,赵匡胤随同出征。双方在山西高平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临阵怯场,自乱阵脚,周军呈现溃败之势,而世宗身边只有赵匡胤和另一个将军张永德所率领的亲兵4000人。

就在这危急之时,赵匡胤却表现得镇定自若,建议世宗兵分两路夹击辽军,世宗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缓兵之计,也就同意了。于是,赵匡胤和张永德领兵直扑敌军,赵匡胤高喊“为主效忠”的口号,士气大振。后周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投入战斗,世宗终于打败汉辽联军。

在这次战役中,众兵将纷纷退却的时候,由于赵匡胤的迎难而上,后周部队才大获全胜。所以,等后周部队班师回京后,赵匡胤因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还被周世宗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赵匡胤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使后周军队的面貌大大改观,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而周世宗对于赵匡胤的才能也更加看重和欣赏。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赵匡胤在整顿军队过程中,逐渐在禁军中形成自己的势力。他结交禁军其他高级将领,其中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赟与赵匡胤结为“义社十兄弟”。于是在这之后的几年里,赵匡胤又陆续将自己的心腹罗彦环、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和王彦升等人安排到禁军中担任各级将领,进而从上而下控制了禁军。此外,赵匡胤还网罗人才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他帐下有大批谋士,赵普、吕余庆、沈义伦、李处耘和楚昭辅等人,后来还有他的弟弟赵匡义,都成了他日后成就大事的法宝。

早年赵匡胤的生活历经磨难,但是之后他也利用自己的智慧获得了很多好的机会。到了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封符皇后所生的第四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两天后,世宗觉得病势稍有减退,就从囊中取出文书,正准备批阅,忽然发现旁边有一方直木,长不过三尺,上刻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字,非常惊讶,心中暗暗思忖:“从前石敬瑭是后唐明宗的女婿,结果篡唐为后晋,如今的点检是张永德,也是娶长公主为妻,莫非是永德也要篡我家天下?”

想到这里,世宗不仅满腹狐疑,以致病情增剧,便急忙传旨,免张永德点检官职,改任校检太尉,授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又册符氏为继后,传位于梁王宗训。命范质等善辅储君,诏翰林学士王著为相。由此,命运再次垂青赵匡胤,让他向更高的地位进了一大步。

安排好这些事情后,周世宗于显德六年病逝于滋德殿,年39岁。文武百官拥7岁的恭帝柴宗训即位。恭帝传旨,尊符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改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仍兼殿前都点检,以慕容延钊为副都点检。

听到这样的封号,赵匡胤不仅暗自高兴,因为他与慕容延钊本是莫逆之交,这回又同值殿廷,更是格外亲密,两个人常常在一起秘密商议事情,连左右的人都不知他们密议的是什么。一时间虽有人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也找不到任何把柄,也就作罢了。

第二年正月初一,群臣正在朝贺元旦,突然报辽兵与北汉合兵南下,请朝廷速发兵前去防边御寇。当时的恭帝年幼无知,不懂军国大事,而刚入宫不久的符太后,也慌得没了主意。于是,由范质奏请以都点检赵匡胤为帅,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先锋,会集诸镇将士,统兵北征。符太后对军事一无所知,更不懂得用兵之道,也就准许了。于是,赵匡胤奉了诏旨,即令慕容延钊领前军先行,自己调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各镇将领齐聚汴京城外陈桥驿。

陈桥驿四周,已经扎下成千上万个营寨,兵士各归部伍,整装待发。此时,赵匡胤麾下亲吏楚昭辅办完了庶务,走出营地来闲散,只见前军散骑指挥苗训正独自站在营外,举头望着天空,好像是发现了什么,在那里凝思。当时的人称苗训为苗先生,以通晓天文著称一时,楚昭辅见了,走过去打个招呼说:“苗先生在此静观什么?”苗训见是楚昭辅,回答说:“你想知道我观测的事物吗?你是点检亲人,说也不妨。”

于是,苗先生一边说一边指着将要沉落的斜日说:“你看,太阳下面是不是还有一个太阳?”楚昭辅顺着苗训手势极目远望,果然太阳下还有一个太阳,过了一会儿,一个太阳西沉,一个太阳独放光彩。楚昭辅惊奇地问:“这是吉祥之兆呢,还是不祥之征?”苗训说:“这个征兆是天命。先沉没的太阳,应在当今幼帝,后显之日,应在我们点检。这在幼帝一方,是不祥之征,在点检一方,正是吉祥之兆。”昭辅又问他:“那这征兆什么时候应验呢?”苗训说:“上天已经给了我们这样的征召,当然是现在就能应验。”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帐。楚昭辅很快就把刚才所闻转告别人,不料,竟一传十,十传百,一夜之间全军皆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是天大的喜事。这时,江宁节度使高怀德也在聚集众将相谋说:“主上幼弱,又无明辅,我们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有哪个晓得?不如顺人应天立点检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