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胡雪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商人要成功,做事讲变通(1)

胡雪岩说:“天变了,人应变。”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们总是强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但这是建立在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生命之途上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岖小路;有春光明媚时刻,也有寒风凌厉的时候,如果一味地“一根筋”,用唯一的一种方式演绎多彩,那将意味着毫无未来之光的穷途末路。生意场上也是这样,如果指尖的变化跟不上商场的节奏,做事不讲究变通,那只能注定失败。

做生意最怕一根筋

做生意一定要做灵活,切不可吊死在一棵树上面。

特别是对于如天气般变幻莫测的商场尤为重要。雨来了,你撑伞;太阳来了,你也选择撑伞。这或许暂时有点用,但如果是风来了你还是选择撑伞,那不仅挡不了大风,还容易导致伞骨损坏。到时候的损失就只能用“一条道走到黑”来形容。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条道上走不通,还有下一个路口,如果你非要钻牛角尖在一条路上苦守,任性带来的恶果只有你自己吃。作为经营者,必须要具备这种变通手法,做到决策、计划因时、因地、因与自己相关的人而异,必要的时候灵活变通。

因为,如果硬要一条道走到黑,必然会让你碰一鼻子灰,而墨守成规也只能是让你停滞不前,而这两种结果对想成为商人的你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

胡雪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这和他懂得变通是有很大关系的。

他向来讲究“圆滑”,也就是会根据所处的形势和面对的人,讲不同的话,使用不同的手法,做出不同的决策和方案,所以,他的事业能够越做越大,名声能够越来越响。

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清政府对太平军进行了今天所谓的“严打”。于是许多太平军将士都在私底下盘算如何把手中的私财存放到钱庄里,等逃过这场劫难,再拿这笔钱作为后半辈子的养老费。

很多钱庄都因为太平军正在被朝廷“修理”而不敢接下这类型的生意。但胡雪岩以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发现了这个机会。并且他的思维换了角度,不像别家钱庄一样死守死理,所以他从这桩买卖上又因为先人一步而获利颇丰。

胡雪岩为这事找到了他的一个朋友张胖子商议。他直接告诉张胖子这里面的利害关系:长毛(也就是太平军)如今正被朝廷严打,抄家。而被抄的人,如果有私财寄存在别处,照例是要追的。

也就是说,这笔太平军存在钱庄的存款,即使将来让官府追了去,钱庄也要照付。

当初,张胖子听说利害后不敢接这个生意,他说:“这是犯法的事。隐藏逆产,一旦官府来追,不但得了罪名,而且等一追了去,存款的人家到年限又来提款,怎么应付?”但考虑问题喜欢多角度、多方位的胡雪岩不这样认为。

在他眼里,一方面现实表现出打仗也打了好几年了,活捉的长毛头子也不少,但几乎未见官府追过所谓的逆产。并且,官军捉住太平军的时候,只是自然地对他们的家产搜刮一空,根本就不上报。所以,即使朝廷要追,也会先从搜刮的官军追起,钱庄担当风险小。

另一方面,他认为这并不是凡人眼中的违法事情。他的理论是:“朝廷的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但是如果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做。隐匿罪犯太平军的财产,固然表面上看来犯法,但要论法,他们钱庄也有一句话可以说人家来存款的时候,额头上又没写着字:我是长毛。化名来存,哪晓得他的身份?”

这好像有些强词夺理的意思,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却并不是这样。胡雪岩分析的很对,做生意的人不能一味地从大众的观点出发分析、看待问题,而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入手。的确,在这件事情上,不能一味固守“违法与否”这个理论。暂且不谈太平军究竟是否该治罪,只从钱庄做生意面向的顾客范围上看,胡雪岩就灵活地将“太平军”也看做是顾客对待。

但是,似乎有人会质疑这同胡雪岩提倡的“守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原则相悖。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用胡雪岩自己的话给予解答。他说:“讲到良心,生意人的良心,就只有对顾客来说,公平交易,老少无欺。至于对朝廷,是要做官的讲良心,这和做生意跟主顾讲良心是一样的道理。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朝廷是文武官儿的主顾,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因此当官之人对朝廷不能不讲那种‘良心’,但商人不用。”

并且,他还以官商不同思维思考方式入手。他说:比如,有长毛(太平军)被抓了,官府对他们抄家。但是如果做官的抹煞良心,侵吞这些人的财产,那对朝廷就是不讲良心。而对我们商人来说,如果长毛化名来存款,我们就拿“这是应该充公的款子”为借口而拒绝与他们做生意。结果呢?这些钱最后白白便宜了赃官。导致的最后结果只能是官员对朝廷没有良心,我们钱庄对长毛这些顾客丧失了良心。

就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张胖子接受了胡雪岩合作的邀请,并达成了一致(当时钱庄的规矩是,大权都在总管手里,股东不得过问),开始大量吸收太平军逃亡将士的存款,然后又向候补、升迁的官员,以及逃难到上海的绅士们放贷。无息的存款再加上高额的放贷利息,使胡雪岩和张胖子大大地赚了一笔。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胡雪岩变通的例子。其实所谓的“变通”说白了,并不是多么复杂的思维,只是要求人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多角度、多方位,不要被一种固定模式套住而已。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也可见胡雪岩的这种变通并没有多么高深的学问,他只是站在了别人容易忘记甚至不屑站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已。

所以,胡雪岩曾经说过,变通之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差不多……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一个生意人缺乏敏锐之性,将难有大作为。

的确,胡雪岩这辈子算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他不喜欢一根筋,更不喜欢死脑筋,而是懂得另辟蹊径,转个弯来考虑问题,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都尽收其心,善于“从变化中寻找机缘”。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能说明胡雪岩“变通”的这一特长。只是他这次不是从变通中发现了财路,而是发现了生路。

当太平军占领杭州的时候,胡雪岩因为其他原因人没在杭州,而他的家庭和事业都在杭州。所以,当时不仅胡雪岩所有的生意受迫中断,就连家眷也都落在了太平军手里。这给他,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当时胡雪岩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富甲一方,平时就有一些人嫉妒他,这会儿加上战乱,人心不稳,谣言更是四起。于是有人造谣说他骗走了浙江用来购买粮食的公款,滞留在上海,误军误国,请求朝廷治胡雪岩的罪。

胡雪岩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确实让他苦恼了一阵,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开始从头分析。分析之后他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因为陷在杭州城里的好些人,为了生存已经在帮太平军做事,他们之所以造谣,目的在于太平军有需求,而这需求就是他们想招降胡雪岩,好让他回去帮着善后。

于是,冷静下来,善于变通的胡雪岩亲自给闽浙总督衙门上了一份公文。公文中直说那些陷在杭州且污蔑他的人实际是在给朝廷做内应,以便日后跟官军里应外合对付太平军。其实善于变通的胡雪岩这一招可谓深藏不露,是一个相当高明的“计中计”。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次“一百零一回的买卖”。

表面看来,胡雪岩是在给那些污蔑自己的人说好话,实质上却一方面告诉官府那些谣言都是假的;另一方面也给那些为太平军做事的人留了条后路。并且,这里面还隐含深意:看你们还敢“造次”!胡雪岩打的如意算盘就是:那些造谣污蔑的人要是加害自己的家人,他就把这份公文交给太平军,说那些人其实是假装投降,实际是在跟官府勾结,想把太平军一网打尽。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一定会受到太平军的惩罚,到时连性命恐怕都难保。所以,这一计很有效,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家人,也让官府相信了他的清白。

或许有人说这只是一个计策而已,为何非要扯上“变通”的关系。仔细看起来,我们就能得出变通的套路:胡雪岩在被人置之死地的时候得以后生,靠的不是别人或者上天派来的救世主的解救,而是变换思维,从绝处找到了解救的方法。试想一下,如果他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想法是,我只能“投靠”太平军了,那么他就让那些想算计他的人得逞,并且还背上罪名。

可见,任何时候都没有所谓的绝路,商场也是处处都有商机,只要你肯头脑冷静,肯动脑筋,找对方向,懂得变通,不在一条道上走到黑,总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因为,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很有可能就会“柳暗花明”。

精益求精是成功人士的标签

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不通的总要想办法让它通畅才是。

可见,大商跟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为了做好一件事情,他会花费很多的精力,会投资更多。有人说:失败的最大祸根,就是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而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很有道理,做事精益求精,且不说在追求上的高标准,快进步,就是身心上也让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长此以往,这种做事风格还将影响到个人的性格、品行等,让他走到哪里都大受欢迎。

精益求精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做事态度。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都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帮助,有了它就能获得成功。它何以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首先,精益求精会让你在做事的时候立足点更高一些;其次,精益求精会让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多一些;再次,精益求精还会让你在潜意识中督促自己做事更细一些。如果这三点都兼顾到的话,那么就没有理由做事不成功,做生意不盈利了。

胡雪岩做人做事做生意之所以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种做事风格。

家道衰落和父亲的去世,让胡雪岩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因为家里入不敷出,胡雪岩8岁就开始给人帮工,但由于年龄小,他只能替人家放牛以此赚钱补贴家用。到他12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进入了商人行列,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个时候,当学徒有个体例,就是不符合标准的学徒,等到吃“分岁酒”的时候,老板娘就将鱼头对准他,暗示他没通过学徒考察。胡雪岩做事情向来都精益求精,也就从来没有担心过鱼头会朝向自己。在老板眼里,他不但能吃苦,而且会动脑子!

依照体例,当学徒就是做最脏最累的活儿,美其名曰“从基层锻炼起”。很多学徒不仅不能忍受住这种折磨,会将抱怨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还会在能偷懒的时候就优待自己。但胡雪岩不这样,他懂得就算是个学徒,做杂工,也必须要本着将它做好、做精的态度来做事情。所以,在“公司”里他除了尽自己的本分做好学徒应该做好的所有杂活外,还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替师傅师兄们倒夜壶、倒洗脚水,然后就是积极地扫地、买早点,之后就到店面帮着擦桌抹凳。因此,他的各项学徒工作达标合格率都是100%,还外有几分“附加分”。

胡雪岩不同于别的学徒的一点是“爱动脑子”。一般人,在做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都是尽力地模仿前辈们的做法,几乎永远停留在模仿而超越不了的阶段,也就提升不了自己。而胡雪岩自小就有一种“做事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他在做本职工作的时候才会开动脑筋,四处寻找能做好、做精工作的方法并应用到工作中去。例如:当学徒的时候,除了干脏活、累活,跑前跑后,他还每天在开店自己又做完“活路”之后立在一旁,为前来办理事务的顾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虽然只是一些帮客人拿外套,遇到老人扶进扶出,帮忙引路之类的小事,但在学徒中他已经比别人多了一份心,因而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

长大之后,就算是胡雪岩在事业的高峰期,他也一直秉持着这个“做事精益求精”的好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评价胡雪岩,喜欢用“做事圆滑”来形容他。因为,在胡雪岩看来,做事如果只是做了而没有做到可以做到的完美,也算是失败的。

有一天,一位湖州的香客来胡庆余堂买了一盒胡氏辟瘟丹,但是刚一打开,他就显得有些不满。这一幕被细心的胡雪岩发现了,他赶紧走过去一看,原来这盒辟瘟丹有点缺陷,便立刻诚恳地向顾客解释说明,不仅再三地道歉,还让店员给他重换一盒。

只是很不巧,那刚好是最后一盒了。胡雪岩在得知香客是远道而来,很不容易之后,便免费给他提供住宿,还保证:三天之内一定把新药赶制出来,给顾客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过了三天,胡雪岩果然履行了他的诺言,把新配制的辟瘟丹做了出来并送到那位香客手里。那位顾客被胡大官人这份认真劲儿感动了,他没想到大商人胡雪岩在这么小的事情上也精益求精,刻意追求完美。

当然,胡雪岩的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带给他的回报是丰厚的。

除了在质量上受到顾客肯定销量大增外,无形中还提高了胡庆余堂药店的名声,产生了免费、良好的广告效应。

所以,做事精益求精是有它一定的好处在里面的。一旦一个公司能提供产品质量比别人的好、服务比别人的优质,广告比别人的响亮,名气比别人的旺,那它和成功的距离比同类型商家就近了许多,也就走在了行业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