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古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刚正不阿不信谗言(1)

正直的为人是人之本性,也是成大事必须树立的标杆。历史上很多名人,往往立场不坚定,听信小人谗言。大事倾倒,落得千古骂名、身败名裂的下场!

第一节敢说真话的子思

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才是真心对你的人。

卫侯在谈治国方针时,提了一条错误的意见,而群臣却无一人敢加以指责,只是众口一词随声附和。

但子思说:“我观卫国的情形,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卫侯问:“何以见得?”

子思说:“国君如果习惯自以为是,群臣就不敢提建议;事情做对了就自命不凡,事情做错了也要大家赞颂,这无异于阻塞言路,鼓励邪恶。如此君昏臣庸,却又高居于百姓之上,民众是不会真心拥护的,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国家必将灭亡。”

子思告诫说:“您的国家将每况愈下。”

卫侯问:“是何原因?”

子思说:“君上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以为是,而群臣却没有一个敢于指出您的错误;君臣皆自以为贤能,而下属亦同声称颂上司贤明,因为歌功颂德可以带来好运,直言纠错则会遭致灾祸,如此,利民利国的善政怎能产生?”

中国有句古语,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敢说真话,敢掏真心的人是何等难得。当有这样一位难得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时,千万要珍惜。因为这样的朋友才是真心之友。古语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善于用人之人,才是能成大事之人。

第二节轻信谗言的楚王

绝不可轻信于人,楚王就是这样的一个轻信谗言、损兵失地的昏君。

秦国想攻打齐国,但又怕齐、楚两国合纵亲善,于是遣张仪出使楚国,向楚怀王进言说:“大王如能与齐国断绝邦交,我将把敝国商于地区六百里之广阔土地献给贵国,并挑选秦国美女做您的姬妾,使秦、楚两国相互嫁女娶妻,结为兄弟之邦。”

怀王闻言,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应允。但大臣陈轸心情沉重,反而向楚怀王表示哀悼。

怀王生气地说:“我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600里土地,您为何悲哀?”

“依我看来,商于之地我们肯定不能得到,而齐国则将转而与秦国结盟。齐、秦结盟之日,也就是灾难降临楚国之时。”

怀王说:“请先生别再说了。您就等着看我从秦国得地吧!”

怀王将相印授予张仪,公布与齐国断交,并派一位将军随同张仪去秦国。

张仪回秦后,假装从车上摔下受伤,三个月没有上朝,对楚国的使臣根本不加理会。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说:“莫非是张仪以为我们与齐国断交得不够彻底?”于是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大骂齐王。

齐王大怒,便屈已侍奉秦国。齐、秦结交后,张仪才出门上朝,并召见楚国使者说:“您怎么还不赶快去接受土地?从这里到那里一共六里。”

楚使一听,非常气愤,便急忙回国禀报楚怀王。怀王大怒,想发兵秦国。陈轸说:“如今攻秦,不如割让一座名城贿赂秦国,然后与秦合作攻齐。这样一来,我们虽然失地于秦,但可以从齐国得地以资补偿。现在大王既已与齐断交,再去责备、追究秦国对我们的欺骗,这等于促使齐、秦联盟又召来列国趁机进攻,那我们楚国的元气就要因此而大伤了。”

怀王仍不听取陈轸的劝告,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率兵伐秦。

楚军大败。但怀王不甘失败,又将国内所有兵马全部北调再次攻打秦国,复遭大败。韩、魏得知楚国的困境,便趁机发兵南下攻楚,痛打落水狗。楚怀王得讯后,急忙引兵退回楚国,以割让两座城池为代价,才得以与秦国讲和。

这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怀王昏庸贪心,又无心计,轻易听信小人谗言,大错已铸时又执迷不改,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丢掉了帝业。“苟欲得天下,须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方可乘时而起,得地而固,拥众而成。三者之中,又以人和最贵。古语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也。’人和乃指士心、军心、民心之向背。士心定策,军心争胜,民心固地,不可或缺。然天下之大,事变之机,千头万绪,绝不可能一一料定,故须广聚士人之智,择其明者以定大计。择明不善,则大业难成。”

第三节不信诡辩的孔穿

中国有句古语“事实胜于雄辩”,真理就是真理,是任何诡辩都掩盖不了的。

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能否说奴隶有三只耳朵的问题。公孙龙论证有三只耳朵很符合逻辑,孔穿难以相驳,只好告辞。

次日,孔穿又来拜见平原君,平原君说:“昨日公孙龙的辩论很令人信服,先生以为如何?”

孔穿说:“他说能让一个奴婢生出三只耳朵,从逻辑上似乎能成立,但事实上却是不可能的。我今天特意来问您:说一个奴婢长有三只耳朵,要经推理和辩解,然而却不符合事实;说一个奴婢只有两只耳朵,用不着言语辩解,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这种情况下,您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翌日,平原君对公孙龙说:“您不要再与孔穿辩论了,人家是事实胜于雄辩,您终会理屈辞穷的。”

邹衍途经赵国,平原君又请他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之说。邹衍说:“我不和他辩论,辩论的主旨,在于使所提出的问题分门别类,使不同的概念井然有序,表达的含意要使大家都能通晓,使人们增长见识,不是使人们更加迷茫,假如只是用繁杂的文字来混淆视听,把人们的思维引入歧途,则有害于对根本问题的认识。有的人在辩论时,言辞繁琐,强词夺理,我不愿参与这种辩论。”

这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就是不论您的言辞或文章讲得多么好听、多么有道理,或者能强制使人屈服您的这些道理,但如果不符合事实,则无论如何也不会使人心服的,反而会使人觉得您有失君子风度。人们相信的是事实,而不是那些与事实不符的华丽词藻。忠言虽然逆耳,但是对你的成功大有帮助。明智者当纳忠言,方能成大事。

第四节不信谗言的昭王

谦虚明智、知人善任是明君应有的品质。惟有如此,才能统帅天下,成就事业。

燕国进攻齐国时,田单正在那里,他令家人用厚铁皮将车轴的两端箍扎起来,待人们争相逃离、车轴因碰撞而折断时,唯独田单家的车轴未被碰折,幸免被擒而逃至即墨。

当时燕国讨伐齐国,齐国绝大部分国土都被燕军占领,惟有莒城和即墨未被攻下,乐毅令右军和前军包围莒城,令左军和后军包围即墨。即墨大夫战死沙场。即墨居民说:“燕军攻打安平时,田单家族得以安全脱逃到即墨,可见田单是一位有智谋、懂兵法的人才。”就一致推举田单继任即墨守将,率众抵御燕军。

乐毅包围莒城、即墨一年有余,仍未攻破,于是下令解围,命各路燕军后退九里之外安营扎寨颁布命令:“居民出城,燕军不得抓获;生活困难者,予以救济,以安抚齐民。”三年过后,两城仍未攻下。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三年前讨伐齐国时,顷刻间便攻克了七十余城,现在这两座城池,却久攻不下,看来是想利用长期驻兵的军威,以收买齐国民心,拥戴他称王而已。”燕王随即大宴群臣,将进谗言者召来责备说:“先王把燕国国君之位让给贤良之士,是为了国家兴旺。遗憾的是他所让位的人不堪重任。而齐国不顾道义,乘我们国内危难,杀害先王,我广聘群臣,招纳贤士,以便能报齐国伐燕之仇。如今乐君为我大破齐国,报了先王之仇,齐国本来就应为乐君所有。乐君若能得到齐国,当为燕国之福,你怎敢诋毁乐毅,挑拨离间!”于是下令将此人斩首。

随后燕王将王后的衣服赐予乐毅之妻,将王子的衣服赐予乐毅之子,并封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安,上书昭王,誓死拒绝接受。齐民敬佩他的仁义,各国诸侯敬畏他的信誉,从此,再无人敢对乐毅进行诽谤。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功高盖主的贤臣良将被其君主所杀,以防夺位。因此不少贤臣良将吸取前人教训,在功高势大达到顶峰时,迅即“引退”,以防不测,即“功高盖主,急流勇退”。中国古人亦有言:“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而昭王不但不忌恨其臣属功高权盛,还对功臣予以重赏,并对谗毁功臣的奸臣处以极刑,实是一位难得、谦虚、谨慎的明君。如此之人,能得天下,不足为怪。

第五节深谋远虑的孔斌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常常被大众的言论所迷惑,不能坚持己见,犯下错误后才懊恼不已。

秦国攻赵时,魏安厘王向朝中大夫征询援赵意见,群臣都认为秦国攻赵对魏国有好处。

孔斌问:“为什么?”

大夫们答:“秦胜赵,我们向秦臣服,如果秦不能胜,我们就乘秦疲惫之机向其进攻。”

孔斌说:“秦自孝公以来,大小征战从未打过败仗,如今又有良将白起作统帅,哪来疲惫之机可乘?”

一大夫又说:“邻国之祸,正是我国之福。”

孔斌说:“不见得吧!秦是贪暴之国,胜赵之后,必会图谋别的国家,恐怕下一次就轮到我们魏国了。不出20年,天下必将尽为秦国所吞。”

事实果如孔斌所料,秦始皇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后吞灭了楚、燕、韩、赵、魏等五国,最后于公元前223年吞灭了齐国这一强大堡垒,统一了六国。

真理最初可能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最终必定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这时候,就需要你的理智,坚定立场,摒弃谗言,明辨是非。欲成大事的人没有这种品质,是很有可能失败的,千万不能感情用事。

第六节轻信小人的黄歇

亲贤臣而远小人,应是领导者的必守信条。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黄歇寻找许多美女献给考烈王,但仍无孕。

国人李园得知情况便想将自己的妹妹献给考烈王,但考虑到考烈王自己不能生育,怕时间一长,妹妹失宠。于是他先要求做春申君黄歇的门客。

李园到黄歇家不久,就请事假回家并故意延期返回。

黄歇问:“为何误期回来?”

李园说:“齐王派使者婚聘我的妹妹,因陪使者喝酒,故延误了时日。”

黄歇问:“收了彩礼没有?”

李园说:“还没有。”

黄歇就要求纳李园的妹妹为妾,李园喜允,不久,李园的妹妹有孕。

李园暗嘱妹妹向黄歇说:“楚王器重、宠信您的程度已超过亲兄弟,而您任楚国宰相也已20余年,但楚王无子,如楚王死后改立其弟为王,那时他所器重的人,势必是他自己的亲信,您就会失去现在的地位。如今我已怀孕,如果将我敬献给国王,国王会很感谢您,届时我如能生个儿子,那将来就是您的儿子做国王了,楚国的一切就都是您的了。”

黄歇认为她言之有理,随即将她安排在别的舍馆住下,然后向楚王禀报,献李园的妹妹给楚王,楚王召李园的妹妹进宫,同居后生下一子,立为太子。

李园的妹妹做了王后以后,李园亦被重用专权。李园害怕黄歇会泄露机密,便暗中收养武士,伺机杀害黄歇。

不久,楚王病重,黄歇的门客朱英对黄歇说:“人世间,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福气,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灾祸。现在您处在祸福无常的时期,侍奉着喜怒无常的君主,怎么可以不任用一个有超人见识、可以应付突然事变的人呢?”

“何谓意想不到的福气?”

朱英说:“您任楚相已20余年,名虽为相,实则为王。现在楚王病重,迟早会死去,楚王一死,将由您辅佐幼主,主持国政。等到幼主长大成人,您才还政于王,现在您不是可以称王了吗?这就是我所说的意想不到的福气。”

“何谓意想不到、突然临头的灾祸?”

朱英说:“李园虽不主持国事,不统帅军队,可他早已豢养了许多武士。国王一旦去世,李园一定会抢先入宫夺取政权,杀您灭口。”

黄歇又问:“那谁又是有超人见识的人呢?”

朱英说:“如果您派我做守卫王宫的郎中,国王一旦去世,李园抢先入宫夺取政权时,我就可以将他杀死。我就是那个有超人见识的人。”

黄歇说:“李园只不过是一个昏庸之辈,与我并无仇怨,何以干出这种事来!”

朱英见灾祸临头,即远离而去。

17天后楚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待黄歇一入宫门,即将其刺死。李园又派人捕杀黄歇全家,立太子为幽王。

黄歇虽为才人,却不懂得亲贤远佞的道理。轻信小人之言,不信朱英的忠心劝谏,最终落得个杀身灭家之祸。可见,重用贤臣是何等重要。没有贤臣,一个人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单打独斗得到天下,还是要有人辅佐的。

第七节明辨事理的昭帝

有些话该听,有些话则不该听。霍光与上官桀极为要好,霍光每次休假出宫,皆由上官桀代行其职。霍光女儿嫁给上官桀儿子为妻,并生有一女,年方5岁,上官安想通过霍光将女儿嫁给昭帝,霍光觉得年龄太小,未予同意。

盖长公主与其儿子门客丁外人私通,上官安一向与丁外人要好,就鼓动丁外人说:“我的女儿容貌端正,如能通过盖长公主使其入宫为后,以我们父子的地位,再加上我女儿的力量,到时有什么事不可办成?”

丁外人很高兴,就将此事告知盖长公主。

盖长公主认为有理,即下令召上官安女儿入宫为婕妤,任上官安为骑尉都。

上官桀父子为报盖长公主之恩,便争取为丁外人封侯,霍光不允。又争取任丁外人为光禄大夫,霍光又不允。盖长公主因此十分痛恨霍光,上官桀父子多次为丁外人谋职未成,亦甚感惭愧。

上官桀岳父所宠爱的太医监充国擅自闯入殿中,被霍光判处死刑,盖长公主为其赎罪,才得以免去死刑。

凡此等等,皆使上官桀父子怨恨霍光而感激盖长公主,因此欲与霍光争权。

燕王刘旦对霍光亦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