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奶牛饲料的分类与配制(2)

一、粗饲料的分类与管理

粗饲料是指粗纤维含量大于18%或细胞壁含量大于35%、营养价值较低的一类饲料。粗饲料来源广泛,其特点是体积大,粗纤维含量多,无氮浸出物,难以消化,粗蛋白含量少,含钙多,含磷少,富含维生素D。粗饲料种类、生长阶段和调制技术不同,营养成分也各有差异。在我国,粗饲料营养价值较低,但为了保持奶牛的正常消化,粗饲料是奶牛最主要的饲料。

1.干草

干草是指青草(或其他青绿饲料植物)在未结籽实以前,刈割晒制而成,从而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便于随时取用,代替青饲料。但青饲料晒制成干草后,除维生素D增加外,多数养分丢失。

合理调制的干草,干物质损失为15%~30%。优质青干草呈绿色,叶多,气味浓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调制良好的青干草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比较齐全,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及矿物质,粗纤维消化率也较高,是一种营养价值较完整的基础饲料,对犊牛及泌乳母牛都是一种理想的粗饲料。

干草粗纤维含量一般较高,为20%~30%,所含能量约为玉米的30%~50%。粗蛋白含量:豆科干草2%~20%,禾本科干草7%~10%。钙含量:豆科干草,如苜蓿为1.2%~1.9%,而一般禾本科干草为0.4%左右。谷物类干草的营养价值低于豆科及大部分禾本科干草。

制作干草的要求:能够保存成熟阶段作物的营养成分;饲料含水量从65%~80%降至20%,能长时间保存;饲喂方便,可随时取用。

2.秸秕类

秸秕类饲料是指各种农作物收获原粮和籽实后剩余的秸秆和秕壳两大类农副产品。其种类很多,其中以禾本科和豆科最多。禾本科的作物秸秆有玉米秸、稻草秸、小麦秸、大麦秸、燕麦秸、高粱秸、粟秸、糜秸等;豆科作物秸秆有大豆秸、豌豆秸、蚕豆秸、花生蔓等;其他作物秸秆有马铃薯蔓、红薯蔓等。其特点:粗纤维含量高,木质素比例大,因此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能量也低;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差;矿物质含量高但其中大部分为硅酸盐,对动物有营养价值的钙、磷含量低;缺乏维生素(维生素D除外),尤其缺少胡萝卜素。秕壳类是农作物籽实脱壳后的副产品,包括谷壳、高粱壳、花生壳、棉籽壳、豆荚、秕谷以及其他脱壳副产品。荚壳的营养成分高于秸秆(稻壳、高粱壳除外)。这类饲料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消化率低。

作物秸秆是世界(也是我国)最丰富的饲料来源之一,全世界秸秆年产量约为29亿吨。目前,我国秸秆年产量约为5.7亿吨,其中秸秆青贮约为8300万吨,氨化3000万吨,直接饲喂1亿吨。用于养畜的不过28%左右,发展潜力很大。充分利用这一饲料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农副产物来源广,种类多,一般放在田间或户外,常在雨淋日晒之下,很易受潮霉坏。而且我国大多数农区饲喂未经加工的秸秆类饲料,这些未经加工的秸秆利用率很低,即使奶牛采食后,也只能起到饱腹充饥的作用,不能供给家畜所需的营养。所以各种秸秆类饲料需加工调制,秸秆类饲料经适当加工调制可改变原来的体积和理化性质,便于奶牛采食,提高适口性,减少饲料的浪费,改善消化性,提高营养价值。秸秆类饲料加工调制的有效方法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微生物处理。

(1)物理处理

1)秸秆切短粉碎。秸秆经切短粉碎,体积变小,便于奶牛采食和咀嚼,可提高过瘤胃的速度,使牛采食量增加20%~30%;可增加饲料与瘤胃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便于降解发酵;在瘤胃中停留时间缩短,养分来不及充分降解发酵,便进入真胃和小肠,使消化率有所下降。但采食量增加后,吃净率提高,大大弥补了消化率略有下降的不足。消化吸收的总养分增加,秸秆的浪费大大减少。尤其在低精料饲养条件下,秸秆切短和粉碎对奶牛的饲喂效果有明显改进。

2)秸秆揉搓技术。一种能将秸秆揉搓成短丝条状的秸秆揉搓机,在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研制成功,已在部分省区投产。秸秆揉搓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物料送进喂入槽,在锤片及空气流的作用下,进入揉搓室,受到锤片、定刀、斜齿板及抛送叶片的综合作用,把物料切断,揉搓成丝状,经出料口送出机外。这种丝状秸秆柔软,适口性好,奶牛的吃净率高,减少了秸秆的浪费。这种方法的出现代替了切短,为农区秸秆饲料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与秸秆的化学、生物处理相结合,效果更好。

3)秸秆的压粒(压块)。秸秆压粒或压块后密度增加10倍以上,使贮存和运输很方便,损失减少20%~30%,采食量增加30%~50%。稻草粉碎后加入氢氧化钙、尿素等化学处理剂进行压粒,这种颗粒饲料可使育成牛的采食量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消化速度加快的结果。饲喂稻草颗粒相对于饲喂羊草日增重提高100克/日,用稻草颗粒代替羊草加青贮料饲喂育成牛,可使育成牛日增重达到900克。

4)秸秆的热喷处理。秸秆在热喷处理过程中,由于热蒸汽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壁的木质素融化,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同时发生高分子物质的分解反应,再经高压突放的机械效应,饲料颗粒骤然变小,密度变大,总表面积增加,从而为提高采食量、消化率、利用率创造了条件。热喷处理可提高秸秆有机物和NDF的体外消化率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降低乙酸与丙酸的比值,能使麦秸和玉米秸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从38.65%和52.09%提高到55.48%和75.51%。热喷麦秸能提高饲料在瘤胃内的发酵水平,改善瘤胃内的微生态环境、对提高麦秸的利用率有一定功效。

5)秸秆的碾青处理。将秸秆如麦秸铺在打谷场上,厚度约30厘米,然后再铺上30厘米左右的青苜蓿,苜蓿上再铺上一层同样厚度的麦秸,然后用石磙碾压,苜蓿压扁流出的汁液被麦秸吸收,如此压扁的苜蓿在晴天中需半天到一天的曝晒就可干透。这种方法的好处:可较快制成干草,茎叶干燥速度均匀,叶片脱离损失少,同时还提高了麦秸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6)秸秆的蒸汽处理。通过高温水蒸气对秸秆化学键的水解作用,可以达到提高消化率的目的,用蒸汽处理玉米秸,可以提高能量和有机物消化率。麦秸经蒸汽处理后,体外降解率达到了中等牧草水平,但蒸汽处理耗能太多。

7)秸秆的辐射处理。辐射处理最早用于木材,随后对小麦秸、稻草、燕麦秸和大麦秸等植物秸秆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射线照射下确实能提高秸秆的体外或体内消化率,细胞壁纤维素的成分发生改变。用于辐射处理的射线有酌、X射线,这种处理方法还没有推广应用。

(2)化学处理目前生产中主要用氢氧化钠、氨、石灰、尿素等碱性化合物处理秸秆,可提高牛对秸秆的进食量和消化率。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改变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的膨胀力与渗透性,使酶与被分解的底物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另外还可以打开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对碱不稳定的酯键,使底物更易被酶分解。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秸秆的氨化处理。

1)秸秆的氨化处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氨化法在欧洲流行起来。目前,用尿素氨化秸秆已成为我国养牛业广泛采用的方法。

①秸秆氨化处理的优点。可提高秸秆有机物消化率10%~12%,粗蛋白含量由3%~4%提高到8%或更高,改善适口性;秸秆的食入量增大,适口性也好,缩短采食时间;可使含水量较高的秸秆直接贮存,免除翻晒造成的营养损失;可以杀灭夹杂在秸秆中的野草种子;不会造成水或土壤的污染;成本低廉,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农户家庭制作。6月龄后的幼牛可以氨化秸秆为主。如幼牛冬季饲喂氨化秸秆,第二年春放牧,还可补偿生长;高产奶牛由于需要高能量饲料,氨化秸秆可占日粮中的一部分饲料,这对调整日粮结构、防止乳脂率下降和预防疾病是有好处的,在泌乳末期和干乳期,可适当多用秸秆。氨化秸秆的不足之处是:约有2/3的氨散入空气,造成氨的损失,同时污染了空气;无水氨、氨水搬运不便等;氨化对秸秆NDF含量及瘤胃降解率的促进效果没有碱化明显;氨化也存在氮严重损失的问题。

②氨化剂的使用方法。我国氨化秸秆的主要氨化剂有尿素、氨水、液氨和碳铵。氨源一般具有弱碱性,起到碱化的作用,氨化能明显提高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为低蛋白质水平下的瘤胃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氮源,维持其数量的稳定。在欧洲和北美多用氨水或液氨处理,在我国,尿素来源比较方便,也无需水冲洗,所以多使用尿素氨化秸秆。当尿素含量占到干物质的4%~6%时对消化率有显著效果。注意硝铵不能作氨化剂,因为硝铵对微生物作用后产生的亚硝酸盐会使奶牛中毒。各种氨化剂的使用量不同。

使用氨化剂时需注意几点:第一,先将尿素溶于少量的温水中,再将尿素溶液倒入用于调制秸秆的水中,然后将尿素溶液均匀地喷洒到秸秆上,这样既使氨化作用均匀,又可避免局部尿素含量高而造成奶牛尿素中毒。第二,盛放氨水必须有专门的设备,运输时使用专用运输车,以防发生意外。氨水的用量依浓度变化而不同。氨化时,应将氨水中所含的水计入秸秆氨化时的适宜含水量之中。氨水易挥发,加入氨水前应将秸秆密封起来,以防氨逸出。第三,无水氨或液氨是制造尿素和碳铵的中间产物,且有毒,需要用专用设备贮运和使用。第四,碳铵一般用量为4%~5%,若超过5%,会增加秸秆的咸苦味,影响适口性。使用碳铵氨化秸秆的成本低于尿素,但氨化效果不如尿素。碳铵易挥发,操作时必须迅速。

碳铵的使用方法:第一,以液体的形式加入。将碳铵放在用于调制秸秆含水量的水中溶解,均匀地洒到秸秆上,然后迅速密封。

第二,以固体形式加入。碳铵不用水溶解,直接分层撒入秸秆中,层与层间距为0.5米,使碳铵逐渐挥发而发生氨化作用。

③影响氨化效果的因素。影响氨化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处理时间、秸秆水分、氨源剂量、秸秆种类、秸秆部位(叶、茎)等。

第一,温度。温度高一些,氨化作用就快一些。液氨注入秸秆垛后,温度上升很快,在2~6小时达到高峰。温度的上升决定于开始的温度、氨的剂量、水分含量和其他因素。一般变动在40~60℃之间,最高温度在草垛顶部,1~2周后下降并接近周围的温度。周围的温度对氨起重要作用,所以氨化应在秸秆收割后不久温度相对高的时候进行。

第二,时间。时间长短决定于温度。比如温度在17~25℃,处理时间可少于4周;0~4℃约需要8周。而采用的氨化炉,温度已达85℃,只需24小时就可以处理完毕。

第三,秸秆中的水分。水是氨的“载体冶,氨与水结合对秸秆的含氮量和消化率起作用。含水量以15%~20%为宜。含水量过低,水都吸附在秸秆中,没有足够的水充当氨的“载体冶,氨化效果差;含水量过高,不但延长开窖后的晾晒时间,而且易使秸秆霉变,操作运输都不方便。

第四,被处理秸秆的类型。各类秸秆的营养价值(主要是消化率)以消化率衡量,则是:燕麦秸>;大麦秸>;小麦秸。黑麦秸的有机物消化率平均为42%,与小麦秸接近,粗蛋白含量也比燕麦秸和大麦秸高。燕麦秸和大麦秸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小麦秸低。雨打受损后,消化率、粗蛋白含量下降,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升高。稻草的情况特殊,它与其他禾谷类秸秆相反,其茎秆的消化率比叶子高,稻草含有相当多的硅,而木质素含量则较少。

④液氨处理秸秆法。液氨即无水氨,分子式为NH3,沸点为-33.33℃,气氨比重为0.588,液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比空气轻,有特殊刺鼻的气味,易溶于水,其溶液呈碱性反应。

氨化地点应设在离住房和牛舍三四十米以外、位于风向的下方。

管理人员须经严格的训练,懂得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地点必须设置防毒面具、风镜、防护靴、雨具、湿毛巾、大量清水、硼酸、食醋等。氨化秸秆时液氨钢瓶应卧放,使两个瓶阀的连线垂直于地面,上面的瓶阀为气相阀,下面的为液相阀。液氨从下面的阀排出。操作时必须有两人在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开启钢瓶应小心、缓慢,切不可粗心大意、开阀过猛;人站在侧面,用手轮开启,输氨软管必须完好,没有折压,也不漏气;各种接头必须很紧密,不会脱落。钢瓶禁止敲击、碰撞、火烤,也不可靠近热源或火炮等易爆炸物。钢瓶使用的温度范围为-40~60℃,夏季要防止阳光曝晒。钢瓶的构造、质量检查、定期性检验都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不得忽视。除钢瓶外,压力表、安全阀、耐压胶管必须定期检验,必要时更新。充装液氨必须根据规定的压力和数量办理,钢瓶的各部要反复检查,看是否牢固,充装要有记录。运输的罐车要合乎要求,司机要经过训练,严格遵守启动、行驶、刹车以及停放车的各种安全规定。

秸秆打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捆草垛,另一种是散草垛。捆草垛整齐,垛可打高,容易机械化管理,不易漏气,并可按草捆计算垛的重量,但水不易喷匀;散草垛打不高,必须将塑料薄膜包好,以防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