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季羡林与东方学(3)
(四)增设菲律宾语和希伯来语两个专业,使全系共有13个专业,包括梵文、巴利文在内的15个语种。
(五)成立与系同级的“东方文化研究所”,下设六个分所:伊朗文化研究所、阿拉伯文化研究所、朝鲜文化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东南亚文化研究所、泰国文化研究所。系与所结合,专业与分所结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组织科研项目,广泛开展校际、国际交流合作,举办校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加速我系学术力量的成长。在文化研究所的鼓励下,教师们积极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基金,有十多个课题获得立项,其中“东方文学史”、“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和“现代伊斯兰主义”属于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课题。朝鲜、伊朗和东南亚三个分所成绩尤为突出。朝鲜文化研究所更是一路领先,与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合作,在我校举办了多次朝鲜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三次规模较大,参加人数分别为150人、300人、800多人。还组织过百名中国学者赴日本大阪参加一次大型的朝鲜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积极推动成立国际高丽学会,所长崔应久教授连任第一、二届会长。组织所内外力量撰写出版两部大型辞典《朝汉辞典》和《汉朝辞典》及《中国朝鲜民族文化史大系》(约500万字,分11卷:语言史卷、文学史卷、教育史卷、新闻出版史卷、科技史卷、艺术史卷、体育史卷、医疗保健史卷、宗教史卷、思想史卷、民俗史卷)。
东方文化研究所已发展为现在的东方学研究院,东方文学研究室的成员后来重组为现在的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由于上述的努力,东方学的建设在各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终于时机成熟,水到渠成,1992年北大校领导正式批准东方语言文学系改为“东方学系”。这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对创建现代中国东方学,或称东方学中国学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季老在耄耋之年,看到自己用一生心血浇灌的事业结出了硕果,真是深感欣慰,感慨万端啊!他说:“从前年起,我们又感觉到,光有‘语言’和‘文学’还不够。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世界学术发展的趋势,逼着我们去考虑进一步的问题。我们的结论是:必须继续拓宽我们的视野,扩大我们的研究范围,探讨东方各国文化,建立起真正的‘东方学’来。这一次,学校领导的态度很明确,没有费多少事,就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将系名改为‘东方学系’。”又说:“改为‘东方学系’是面对现实又展望未来,用一句现成的话来说就是‘跨世纪的’构思的结果。其中有现实主义成分,也有不同于前一个(指东方语言文学系——笔者)的浪漫主义成分。这个名称的确定,表示我们系已经成熟了,表示‘东方学’在我们中国已经正式建立起来了。”请听,季老在这里欣喜而庄严地宣告:“东方学在我们中国已经正式建立起来了!”季老为之奋斗半个世纪的创建现代中国东方学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东方的骄傲,是一件千秋功德的伟业!
季老对新生的“东方学系”寄予厚望,他说:“尽管谁也说不清下一个世纪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国内外都有不少的人认为或者主张或者预言,21世纪将是东方重现辉煌的世纪。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以及文化学术,东方都将在继承着西方学术的文化已经打牢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文化来济西方文化之穷,大大地发扬自己文化的优势,将人类文化发展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为世界文化开辟一个新天地。我们东方学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应当勇敢地、有先见之明地承担起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众志成城,通力协作,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做好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东方学系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东方学研究基地。勉之哉!勉之哉!东方学系的同仁们!我虽已届望九之年,仍将奉陪诸位,共同进入新世纪。”季老情系东方学系,殷殷嘱咐,我们当倍加努力,不负厚望。
回眸季老创建现代中国东方学的世纪历程,环顾今日中国大江南北,各种东方语言文化的教学研究机构和研究学会遍地开花,东方学人才济济,一支由老中青学者组成的宏大的东方学研究队伍已经形成,学术研究水平在迅速提高,将成为21世纪建设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一支重要学术力量。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不由得我们更加钦佩和感激现代中国东方学的缔造者和引路人,我们的季老先生!
不过,季老对现代中国东方学的关心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继续关心其后续发展,真是要奉陪到底,共同进入新世纪。所以,在现代中国东方学正式建立起来之后,当他观察到21世纪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盛衰消长趋势时,便及时地提出了撰写与出版一套巨大空前的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以期尽快提高现代中国东方学队伍的学术研究水平,加速东方学人才的培养,使一批学有专长的新秀脱颖而出。他亲自担任主编,亲自点将组织编委会和十个分编委会,甚至亲自主持编委会会议,亲自写《集成》的总序,带头出了两部书《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和《东西文化议论集》。《集成》计划主要由中国的老中青学者撰写500种学术专著,涵盖东方各国文化。这是一项世纪文化工程,一项千秋文化基业。《集成》将促使现代中国东方学的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队伍进一步壮大;它作为学习资料,将有助于中国人、东方人了解自己,增强东方文化复兴意识,有助于西方人了解中国、东方和东方文化,从而有利于东西方的相互理解、交流与合作;它还将成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盛衰消长的历史见证。现在,《集成》已出版近90种100册,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不过任重道远,仍须再接再厉,方能完成这项世纪工程。
三、季老对东方学的创造性的杰出贡献
在研究季老与东方学的关系时,能够突出地感觉到,在季老的大量学术论著中,有一系列创造性的思想观点,对东方学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大地发展了当代世界东方学。换言之,这是季老对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创造性的杰出贡献。
因此,我以为有必要在这里作些探讨。由于这类思想观点较多,限于篇幅,只讨论其中的几个。
(一)给文化下定义,并指出人类文化是多元的。
季老说,给“文化”下个定义,并不容易。现在世界上对“文化”下的定义有几百个。而季老本人认为,“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又说:“我讲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什么呢?就是包括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这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有积极意义的东西,这就叫做文化。”又说:“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
季老的定义有其特色,简明准确,强调的是“有用的”,或有“积极意义”的,或“对人民有好处的”。想想是这个道理,只有“有用的东西”才能构成人类的文化,推动人类进步,造福人类;反之,无用的东西,坏东西,只会妨碍人类进步,破坏人类文化。若以此定义来观察我们今天的文学界和影视界,有少数作品恐怕是属于“无用的”或“无积极意义”的东西,不能归入“文化作品”,而只能叫“文化垃圾”,实际上起着妨碍或破坏中国文化的作用。
季老进而指出人类文化的产生是多元的,他说:“在过去若干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久暂,几乎都在广义的文化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大小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深浅不同,长短不同;但其为贡献则一也。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的民族或国家共同建造成的,使用一个文绉绉的术语,就是‘文化多元主义’。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是法西斯分子的话,为我们所不能取。”
说人类文化是多元的不只是季老一人,但季老与众不同的,是他强调各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久暂,在人类历史上“都在广义的文化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季老还明确地反对“世界上只有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的法西斯论调。季老这一观点的深刻意义,在于肯定各民族和各国对人类文化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因此,对待各民族和各国的文化应当是一视同仁,不得歧视,都要尊重。现在,世界上还存在民族文化歧视、民族文化自大主义和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现象,这些都是不符合各民族文化贡献论的。美国教授亨廷顿把“文明冲突”说成是导致战争的原因,而所谓的“文明冲突”的实质,是由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最优秀、最先进,别的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落后、不配尊重、更不配存在,因此必须以自己的文化去取代它。这种企图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其结果必然是造成“文明冲突”,乃至点燃战火。事情很清楚,是文化歧视、文化压迫、文化侵略、强制文化同化,才会造成“文明冲突”,导致战争。如果能承认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贡献,尊重他们的文化,则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是可以和睦相处的,是可以互相尊重,互相取长补短的,根本不会发生什么导致战争的“文明冲突”。美国总统布什不尊重中东各国人民的伊斯兰文化,要在中东实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强行推广美国式民主——美国文化,引起中东各国人民的严重不安和强烈反对,这就是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引发的“文明冲突”,是中东反美暴力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美国要想消灭恐怖主义,首先就得消灭自己的文化霸权主义。“9·11”事件发生后不久,布什曾将反恐战争说成是“新十军东征”。今年是“9·11”事件五周年纪念,布什将反恐战争定义为“为文明而战”。看来,布什是“文明冲突”论的信徒。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心,“文明冲突”论可能成为美国在21世纪为推行美国式民主而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思想理论根据。
试想,如果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民族和国家都理解季老的观点,那必将有助于世界上各种文化互相尊重,和睦共荣;有助于世界各民族和各国和睦相处,友好合作,从而有助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二)指出了人类文化形成四个体系。
季老说:“文化虽然千差万殊,各有各的特点;但却又能形成体系。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据我个人的分法,纷纭复杂的文化,根据其共同之点,共可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再扩而大之,全人类文化又可以分为两大文化体系: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人类并没有创造出第三个大文化体系。”而“所谓‘体系’,它必须具备‘有特色、能独立、影响大’这三个基本条件”。
历史上曾有一些学者对人类文化作过分类,如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他所著《历史研究》中,把各国民族的历史作了个总结,他认为人类共同创造了23个或26个文明。我国有些学者把人类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著名的学者梁漱溟在他所著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把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两大支来看待。而把林林总总的人类文化概括为四大文化体系,进而又一分为二,概括为东西文化两大体系的,唯有季老一人。这是季老创造性研究的结果。他博古通今,站在全人类文化之巅,纵观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几经深思熟虑,才有可能从宏观上作出这样高度的科学概括。季老这一概括的意义我觉得有以下三点:1.如何清楚认识和全面把握一个庞大无比、纷纭复杂的全人类文化,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难题,现在由于季老的概括,一下子变得面目清晰,条理明畅,一目了然了。“概括”解决了文化研究的这一学术难题,使文化研究者比较容易明确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对象。因此,“概括”恰似一把可以打开人类文化宝库的钥匙,也是一盏深化文化研究的引路明灯。“概括”把东方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概括”正确地反映了东方文化在全人类文化中的分量和地位,以及它对全人类文化进步的伟大贡献,有助于东方人在思想意识上克服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思想;有助于加强东方文化意识,推动东方文化复兴的新高潮。3.“概括”有助于人们认识在全球化新背景下,东西两大文化体系的互动关系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