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地震是天灾,铸币才是人祸。官僚利欲熏心,导致接踵而至的民国13年(1924年)甘肃省大旱更为惨烈:“甘肃全省春夏亢旱,禾几无收,民大饥。其中以皋兰、榆中、会宁、定西、靖远、狄道、挑沙、导河、静宁、陇西、甘谷、武山、通渭等17县灾情最重。定西斗仓麦价十七、八银元。兰州因连年大旱,仓库空虚,人民乏食,甚至发现有卖人肉包子的。农村萧条,土地荒芜,灾民多流徙他乡谋生。”此后的三年中,灾情并未缓解,生产无力恢复。

读记载地震的相关文献,刘鸿儒心里极不舒服:

一是第一批到达极震区考察调研的竟然是外国人。时任国际饥饿救济协会派驻北京的总干事霍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克劳斯等一行,于1921年3月初从北京出发,乘火车,雇马车,最后骑着毛驴、骆驼进入几乎沦为孤岛的极震区。《中国民报》1921年3月6日报道称:“据国际赈灾救济会称,现派赫君等赴贵省灾区实地调查,俟回报后即行筹备相当救济之方。”“赫君”就是霍尔。一个月后,北洋政府才派出了1921年4月,当时的内务、教育、农商3个部派出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和杨警吾6名委员赴灾区调查。

二是当时英国在中国出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曾刊发题为《一个甘肃县长在地震中,十分真实的故事》的报道:“那里的县长是一个精力旺盛,十分能干的人,对人民是一种真正的福分……人们对这位官吏充满赞美。当地震来临时,他立刻命令人们冲出去。并叫人们离开住房……当地震过后,他出来叫人们立刻去抢救那些埋在瓦砾堆中的活人……还命令出资埋葬死者和动物的尸体,以防止发生疾病。”这位县长即当时的静宁县县长解放后曾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的周廷元。这样的故事,为啥是出现在外国人的报纸上而不是中国人的报纸上。

三是1922年霍尔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12卷第五期发表《在山走动的地方》如此描述:“突然间,他们听见了来自地下的怒吼,同时,感觉到大地剧烈地抖动。他们一会儿被抛向东北方向,猛然间又被颠回到西南方,就这样大约持续了半分钟。”“天刚蒙蒙亮,他们爬出来时,发现了巨大的山体滑坡,吞噬了无数的村庄,覆盖了肥沃的平原以及谷地,淤塞了河道,山谷变成了湖泊。大山在一夜之间,移到了其他地方,当时的人们被这突兀的地震惊呆了,他们惊奇地叫道:‘山走了!’”“一座顶上有个庙宇的大山滑到了一条山谷里。一位受惊的农民在清晨透过窗户发现一座高高的小山移到了他家所在地,而且这种移动只是在离他家小屋不远几码处才停止。”这段文字成为以后研究者和媒体报道中被广泛运用的“史料”,是对海原大地震“最早也最真实”的描写,依然出自外国人之手。

四是提出这次大地震是“西方忽视了的灾难”的依旧是一个外国人:“1920年12月16日,大约是晚上8点钟,在中国某些城市以及和它邻近的国家,观测到一些异常现象。不能说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从成都到大名大约1200公里,而从海防到上海大约1900公里。可是,在上述时刻,在成都法兰西领事馆,在大名的耶稣教徒传教团,在上海的英国领事馆和在海防的天文台内,所有钟表立刻停摆。在这些城市和所有其他许多居民点,坐在饭桌旁的人们忽然看见,吊灯开始摆动起来,后来还知道其他一些情况。在大名以北的板夏,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欲呕,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样开始摇摆起来,在距中国海1250公里远的一个地方,走向市场的主妇们突然觉得晕船,北京和天津的居民也有同样感觉……”这是海原地震发生后,苏联一位佚名作家撰写的《一九二零年的中国,西方忽视了的灾难》的开头部分。

而到了2010年海原大地震博物馆落成,刘鸿儒作为幸存者被邀请参加开馆仪式,他看到地震馆中所用影像资料绝大多数出自与霍尔同行的美国人克劳斯之手。可悲的是,霍尔等人虽然在极震区记录了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回到北京后还制成了纪录电影放映,号召捐款救助,国际饥饿救济协会也确实筹到了不少捐款,但那已是震后第二年。而这一年华北五省大旱,国际饥饿救济协会以此为由将款项抽走,海原大地震灾区并未得援助。

关于海原大地震,刘鸿儒读到了灵异预兆的记载:

民国《重修隆德县志》辑录有“震兆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毂,行藻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使必地震。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萍溷,此为常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使必地震。六、时值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粟,使必地震。”

有说这一年桃、香水梨都有锤头大了,桃树、梨树竟又开出鲜艳的花朵。

有说这年秋上,海原县西安州城里来了一位老道,老道曾右手拿桃左手拿枣,多日在街上高呼:“枣桃!枣桃!”谁也没在意。后来发生了大地震,人们猛然醒悟,老道预见到了地震,却又怕泄漏天机要遭天谴,便想出这种方式告诉人们灾难将至,“枣(早)”点“桃(逃)命”。

有说地摇时,海原县关桥清真寺里的尕卢阿訇做完乃麻子(礼拜)后,坐在板凳上丢了个盹,做了一个梦,梦中来了一段阿耶提,说是尕卢!败俩!(灾难),听懂了吗?尕卢!摆俩!尕卢阿訇惊醒过来,说咋么这么个梦,尕卢!败俩!他就给哈万体(教众)说,今儿晚上的唬夫坦,你们都各到各家里做,不用到寺里来了。人们在家里做唬夫坦,地摇了,败俩(灾难)降临了。

有说这一年海原是个大丰之年,家家都存有丰盈的粮食,但是一向恨得人咬牙切齿的老鼠却销声匿迹,人们都觉得奇怪,正谈论此件事情,一位路过的讨吃(乞丐)说老鼠没了,瞎了!意思是说灾难要来了。可一个破破烂烂的讨吃,连自己的命都看不透,还给人说灾难,都讥笑说这年头奇事真多,连讨吃都胡言乱语。讨吃悻悻走了。没过几天,地摇了。

有说几个村民在冰天雪地中赶路,突然发现,雪地中有几条冻僵的青蛇。这一惊奇的发现令人不解,深冬季节,正是冬眠的季节,蛇要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才苏醒过来。

刘孙曹也读到震后的惨死记载:

地摇之时,一个媳妇坐在炕上给娃娃喂奶,地摇了,她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么事,只觉冷风袭来,抬头看见满天星斗,房顶已被掀得不知去向。

地摇那日,有两个盐贩子住在海原县西安州的一家小旅店里,地震后被倒塌的土墙砸晕掩埋。几天后,他们被店主从泥土中挖出来,店主要收他们7天的住宿费。两人一脸茫然,说我们只住了一个晚上,咋收7日的店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废墟中睡了7天。

大震一个月后,一支商队来到了海原极震区。行走至一个塌埋的村庄,隐隐听到一阵胡琴声,如泣如诉,悲苦凄惨。商客们感到恐怖,硬着头皮寻声觅去,发现琴声来自一间震塌了的院落。商客们急忙动手挖开窑崖塌土,看到一位蓬头垢面面无血色的幸存者。原来他在窑门被埋堵后,靠吃窑内仅存的半罐酸菜维持了一月,他整日弹拨胡琴求救。

有一家羊窑被塌埋了,当两个月后,窑门挖开后,发现羊把身上的毛吃了个净光,全成了红虫,但羊还活着,地些羊在见到光的一刻便倒地而死,一些羊则扑到树下,人把柳树梢子折下来给羊吃,结果吃后没一会儿,羊就全死了。

……

还有文献记载,1921年正月初七,北洋军阀在甘肃的执政者代理、甘肃督军陆洪涛在督军署和一班官吏们饮酒赋诗过“人胜节”,衙内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农历正月初七有“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称谓。传说来自于女蜗创世,女蜗娘娘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日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在中国,自汉朝以来就有这个节俗,古人在人日要戴“人胜”,何谓“人胜”,就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至晋代为胜,剪彩为花,剪彩为人,饰在发际,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同时还登高赋诗,设宴会友。唐代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登高大宴群臣,大臣官员竞相仿效。是啊,所有的节日都是官员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