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深切关怀篇(2)
“我们这村小学和城里学校没啥区别了。”乡亲们对宁夏军区送来的知识源泉和当初送来的甘泉一样兴奋。
6月20日,对于陡坡小学四年级学生韩斌和他的同学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用韩斌的话说,是一个比爸爸从城里买来好吃的还高兴的日子。
第二节课上课铃声刚一响,孩子们在微机老师梁正仓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坐到了电脑桌前。
由于第一次触摸电脑,尽管梁老师不停地讲解操作过程,韩斌的手一直“僵硬”地摁着鼠标。
在县城上小学的表哥也没有用上这么高档的电脑。韩斌得意地想,下次表哥回来,一定要带他来看看我们的电脑,让他也羡慕一下。
更让韩斌兴奋的是,虽然身处大山里,他和同学们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听到全国各地的名老师讲课。
自去年给水团给学校打了“爱民井”后,孩子们虽然不用再从家里带水喝,但直接喝生水孩子们常常闹肚子。
在一次对陡坡小学“爱民井”回访中,宁夏军区又给学校带来了7套太阳能灶和烧水壶。这样,孩子们中午就可以喝着开水吃馍馍了。
二年级学生张建宁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我每天带水,可有时带的水不够喝。现在,解放军叔叔不但为我们打了一口井,还送来了太阳能灶和烧水壶,让我们天天都能喝上开水,而且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我们的心每天都温暖着。”
几年来,陡坡小学全校唯一的体育器材就是一个篮球。学生们没有想到的是,解放军叔叔不但给学校送来了篮球架,给每个班送来了3个篮球,还送来了排球、足球和羽毛球。现在上体育课,同学们再也不用争抢一个篮球了。
在宁夏军区的援助下,学校北侧50多平方米的山体护坡砌成了砖墙,800多平方米的操场也被修成了水泥地面,周围还种上了翠绿的青柏。
张瑾说:“现在的陡坡小学教学环境在白阳镇是一流的。”
十间牛棚兔舍,引导民兵带头发展养殖业
陡坡村位于数十条黄土沟岔交汇的最高位置。由于地形特殊,发展农业受到很大限制。
宁夏军区领导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前几年村子里曾有几户村民在自家窑洞里养殖肉牛,取得了一些效益。但由于是窑洞养殖,养殖数量和质量得不到提高。
为了使乡亲们走上致富路,2008年3月,宁夏军区在陡坡村扶植9户民兵搞肉牛养殖产业,1户搞养兔产业。10户民兵养殖示范户挂牌成立。
红砖、钢架结构的牛棚,干净卫生。冬天盖上塑料布保温,夏天撤掉塑料布通风换气,一轮肉牛育肥期整整提前了3个月,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
养殖户王喜平原本只养有2头牛,在宁夏军区的帮扶下,不但盖起了30平方米的新牛舍,还用帮扶款添了1头牛犊,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今年9月份可出栏。
民兵景希强以前在占地不到10平方米的窑洞里养了几年兔子,始终维持在几十只的规模,除去饲料和其他成本,一年忙到头赚不了多少钱。
3月份,景希强用宁夏军区给予的帮扶款找来工人,在自家院前空地盖起了一砖到顶的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新兔舍。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原来的100多只兔子,已经繁殖到650多只。
目前,温棚养殖已经成为了陡坡村民兵一个成规模的新产业。
“靠天吃饭种粮食一年到头最多收入两千多元,可是搞温棚养殖后,年底家里的收入至少过万元。刚开始,我们有养殖基础的民兵搞,一旦效益稳定以后,我们会带领村民一起搞,拓宽农民致富的路子,让大家通过搞养殖都能过上好日子。”陡坡村民兵说。
一粒种子,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薪火相传
去年给水团的官兵进驻到校园给学校打井时,解放军叔叔生活、训练的情景,吸引了学校的小朋友。
整齐的内务,响亮的军号,严明的纪律,让孩子们了解了部队的生活。
冒着严寒日夜加班给村子里打井,淳朴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鸡蛋、土豆和火炉,都被官兵们婉言谢绝了。
今年6月13日,给陡坡小学送来电脑的宁夏军区官兵,一到学校就忙着安装电脑和桌椅。看着大家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还没有干完,张校长要给他们在灶上下面条,可官兵们说啥也不肯,他们让老师烧了几壶开水,冲泡了几碗自己带的方便面充饥。吃完饭一直干到晚上11点多,他们才将31台机子全部装好。
宁夏军区机关几位干部,主动找到张校长要资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什么是解放军,解放军就是宁愿自己睡在“冬天像冰箱,夏天像烤箱”的帐篷里,也不愿打扰老百姓的人。
什么是解放军,解放军就是为贫困的学校捐资捐物,而不肯吃乡亲一碗鸡蛋面的人。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这么好?”
“解放军叔叔什么时候还来看我们?”
张校长说,每天都有孩子问同样的问题,孩子们就像盼过节一样盼着解放军叔叔来学校。
四年级学生杨正龙在作文中写道:“我有一个理想,长大了也要当一名解放军,专为人民做好事,要多做像这些常常帮助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一样的事情。”
偏僻山村里的孩子们,在作文里,表达着自己的理想。
四年级班主任任军叶老师说:“在《我的理想》这篇作文中,有的同学想当科学家,有的同学想当记者,虽然职业不同,但全班27个学生的27篇作文都体现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我要像这些帮助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宁夏军区官兵的关爱和帮助,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孩子们的心里,爱心火种已在孩子的心里扎下了根。
“我相信,这爱心的火种一定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张校长说。
刚刚见到效益的民兵养殖示范户景希强,在忙活自家兔舍的同时,每天接待前来参观的村民,对想养兔子的村民低价提供兔种并免费提供技术咨询。
31台电脑,10间牛棚、兔舍,1粒为人民服务的种子,将会在陡坡村全体村民的心里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原载2008年7月31日《宁夏日报》)
阳春三月察民情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固原调研纪行
记者 马建平 潘江 马茂荣
三月的固原迎来了一场春雪,空气清新。3月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轻车简从,在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蔡国英的陪同下,带领水利、移民等部门负责人到固原调研。
三天时间里,道路上冰雪未融,寒意阵阵,张毅在市委书记刘小河、市长白尚成的陪同下,深入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原州区等地,走山路,进农户,访民生,察民情,对生态移民、农业、水利、林业及工业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并对各项工作推进提出了具体要求。
西吉县生态移民务工基地是宁夏华林公司投资4100万元建设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可安置1000多人常年务工。园区建设将特色产业示范工程与县内移民有机结合,目前大棚搭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3月21日下午,在察看了基地建设情况,了解了西吉县生态移民工作进展情况后,张毅说,西吉县生态移民数量最多,比例最高,一定要把这个事做好。生态移民工作涉及老百姓的具体利益,随着工作推进,矛盾会不断出现,要给老百姓把道理讲清楚,把好事办好,稳步推进,有序进行,不要着急。生态移民是把条件不好、生存不了、发展不了的地方的群众搬出去,不是作秀,而是要把老百姓安置好,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将来生态移民搞得怎么样,满意不满意,要老百姓说。老百姓得到实惠了,这个事就干好了;老百姓不满意,这个事就白干了。西吉县生态移民占全区的20%,做好了对全区影响很大,一定要搞好,起好带头作用。把生态移民务工基地建设和老百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个想法很好。要让老百姓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光靠国家的支持是有限的,还得靠老百姓自身力量、自发力量。
隆德县立县已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泥塑、书法、篆刻、砖雕等在全区独树一帜。张毅在隆德县六盘山文化城调研时说,文化是有生命力的,要不断挖掘,加大宣传,一定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21日傍晚时分,张毅来到隆德县山河乡崇安村。崇安村是隆德县今年确定的县外生态移民搬迁村之一。站在村头,张毅和村民亲切交谈起来。
“你们现在愿意出去吗?”
“都等着搬迁呢,现在这里不能生活了。”
“有没有不愿意走的?”
“没有。”
“你们这个地方我第一次来,首先感觉交通不便。什么时候搬迁?”
“今年第一批搬迁。”
上车前,张毅问村民有什么困难时,村支书刘志明说,生态移民符合了老百姓意愿,村民都翘首企盼搬迁。只是有一部分三口以上的家庭认为迁入区建三间房太小,希望能建大一点。张毅亲切地说:“建设标准自治区有规划。搬出去后,致富要一步一步来,现在不是一步就能奔小康,只能把大家从不宜生存、不宜发展的地方搬出去,然后依靠勤劳致富。你们这个想法我们记住了。”听了张毅的回答后,围拢过来的群众鼓起了阵阵掌声。
3月22日上午,张毅一行从泾源县城出发,在秦家沟水库建设工地看望了辛勤工作在一线的施工人员。随后,张毅一行驱车前往六盘山镇双合村。路上的积雪没有融化,车辆在山路上艰难行进,一个多小时后才到达双合村。双合村是泾源县生态移民搬迁村,当了解到该村没有村卫生室,村民看病非常难,而且出行也不方便,搬迁的愿望很强烈时,张毅说,大家想法还是要迁出去,迁出去交通方便了,吃水方便了,孩子上学方便了,打工也方便了。搬出去,到条件好的地方,致富要比这里条件好,但是打工的条件也高,所以年轻人要学点技术,这样才能致富。
彭阳县今年计划县内移民4716人。规划建设古城镇皇甫新村、新集乡民族新村、草庙乡草庙新村和城阳乡杨坪村,安置生态移民2632人,同时在县城建设民生家园劳务移民安置区,安置劳务移民2084人。春季开始,各项工程已经陆续开工建设。
当天下午,张毅一行了解了各项工程进展情况后,指出移民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生态移民自治区已经定了标准,要按同一个标准实施,不能把其他政策往生态移民政策里套。现在,自治区已经下了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决心,就要积极、稳妥地搞好。条件具备的当年就可以搬,条件不具备的可以放一段时间,不要急,搞得急一些问题也不好处理。县外移民要和县外安置地做好衔接工作。
之后,张毅一行调研了彭阳县阳洼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经济林基地建设情况。他要求彭阳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三苦”精神,一边推进一边干,保护好已有成果,做好防火和禁牧工作。结束了彭阳调研后,已是下午4时,张毅一行又赶往原州区,详细了解了头营镇利民村生态移民生产生活状况、三营镇鸦儿沟移民安置点和甘沟万亩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
在利民村日光温室园区,张毅一下车就被村民热情地围拢在中间,争相说着生态移民政策的好处。村民王永海是去年从炭山乡搬迁到利民村的,今年开始发展设施种植。在他家的温棚里,张毅和王永海亲切攀谈起来。
“设施温棚你原来会种吗?”
“原来不会,去年给别人打工,学到了技术。今年才开始种。”
“搬来以后,生活习惯吗?”
“习惯。”
“交通方便吗?”
“方便。”
“住多大的房子?”
“三间房,54平方米。”
听了王永海的回答,张毅对周围群众和干部说:“大家对搬家很满意,这就好。现在生产生活条件好了,科技致富的本领要学习好,培养好下一代。下一个目标就要向小康社会迈进。”
三营镇鸦儿沟移民安置点是原州区今年新建的县内生态移民村,占地920亩,计划安置移民300户1229人。工程建设已于3月上旬动工,拆迁、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施工单位正在紧张施工中。张毅书记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叮嘱道,移民搬迁一定要保证房子的防震质量。
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是固原工业发展的希望。2009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相关厅局的倾情支持下,在原州区硝口至上店子30平方公里范围内探明岩盐资源储量26.38亿吨、芒硝2.9亿吨。今年3月1日,采输卤项目启动试采。3月23日,张毅一行前往固原回中和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进行调研。在固原回中调研时,张毅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家庭面貌。他说,你们是固原的希望,国家的希望,要努力学习考大学,考不上大学的也要学一门手艺。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现在社会发展了,只有力气不行,要有知识。固原发展靠什么?就要靠教育,靠你们这一代,大家都有知识了,才能创造财富,家庭也能富起来。
在调研结束时,张毅听取了固原市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张毅指出,要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为动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推动固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他强调,生态移民就是把不宜居住、不宜发展地方的老百姓搬出来过上好日子,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实施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的真正目的。生态移民的标准就是老百姓满意,要把各项工作做细,一步一步扎实做好,不要急于求成,不求快要求好,一定要注重建房质量,让老百姓舒心满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