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初探(1)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是在吸收学界从静态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动态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条件下的和谐运转以及它在运行中同外部其他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探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运行模式的探讨,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本章我们就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内涵与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不是我们凭空杜撰出来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相关的理论阐释,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和谐”是指配合得当和匀称。也就是说,和谐是某种事物的一种动态协调发展。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理解也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加以分析。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形态之一。一门学科的发展必然会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理论上逐步深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经历了传统观念和实践经验摸索之后,必然要求进一步系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总结和概括,通过理论创新,更新理论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就是在即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新的任务和新鲜经验尝试理论升华的一种形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一种机制。机制既不单纯涉及对象的构造,也非仅仅涉及对象的工作和运行,而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结构与运行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从中体现的规律。由于机制是指构成事物有机体的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形式,因此它含有使事物有机体各要素相互适应、相互制约、自行调节的组织能力。当我们把这一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时,就意味着要从整体上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运动的规律。所谓从整体上考察,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体去进行考察,考察它运行的原因、动力、功能和运行中与其他事物交互作用的状况等等。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来研究它为什么能够运行、怎样运行,怎样在其内部有机组成部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条件下运行,以及它在运行中同外部其他事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状况。长期以来,我们着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过程和基本规律、地位与作用、环境、对象、目标与内容、方法和载体等,这种静态分析是必要的。然而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还不够,对于部分分析无论如何详细都不能代替综合的研究和整体的考察。因此,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最后落实到机制上来,力求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的初衷。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各子系统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和谐运转的一种教育形态,其目的是要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及其人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动所涉及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工作、管理工作、文化教育工作及人们日常生活等社会平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体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就是要全面把握这一关系体系。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内涵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和谐发展。马克思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可见,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它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任何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的,因而它就必然要向其社会成员灌输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必须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他部分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保持和谐,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益的前提。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各平行子系统之间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封闭的系统,也不是一个仅仅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发生单线联系的系统,而是一个与社会各系统有着纵横交错复杂关系的相互交融的开放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工作、文化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系统的关系,是一种平行融合的关系。这一本质联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其他各子系统之间保持和谐。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和谐发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子系统)按一定的结构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只有弄清楚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并把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谋求系统的和谐运转和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言,其内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介体(包括教育内容、方法、载体等)、教育客体(教育对象)和教育环体等。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四大子系统只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谐运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必然要求该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和谐运转。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特征

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内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的辨证统一。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关系包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分别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上位规律、中位规律和下位规律。其中上位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发展,这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前提;中位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其他各子系统之间和谐发展,这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基础;下位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这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层次的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所涉及的三个层次关系之间需要和谐发展。而这三个层次之间和谐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的和谐运转。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辨证统一。

第二,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自身各要素和谐发展的教育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自身及其与社会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没有任何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始终,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存在的内在依据。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矛盾性与和谐性的辨证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的理论基础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无一不是如此。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政党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性问题,并从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运转进行了探讨,做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为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观是建立在社会和谐思想基础上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掠夺自然以及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致富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所固有的阶级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工人运动在英、法、德各国都蓬勃展开,这不仅威胁到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也影响到人类社会乃至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一切终于使人类认识到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自身均需要和谐发展。如何实现和谐?资产阶级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无法准确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的本质,也不能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更无法找到能够成为和谐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在这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人类社会全部发展的历史经验,创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理论,不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的哲学基础。

和谐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一种机制和状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联系概括了事物或现象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一切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方面的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统一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特征。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联系既是客观存在又是普遍存在。说联系是客观的主要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联系又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以说,世界上的万物既作为个体事物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

在当代,普遍联系的观念又是与系统的观念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观的确立,使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由“实物中心论”进入到“系统中心论”。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实物中心论”,即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彼此区分开来、各自独立的既定实物上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世界只是无数不同的实物单位的集合体。而传统哲学中那些关于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实物单位的抽象,如质点、刚体、宇宙元素和没有内部结构的原子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思潮。系统论虽是当代科学的产物,但系统的观念却古已有之。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系统(system)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语中,意指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德谟克利特著有《世界大系统》一书,这是最早采用“系统”这个词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的这一具有系统论思想的著名命题。在系统论的创立过程中,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

系统论是全面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其基本特征是,把事物、过程、现象看做系统的存在,通过对相关性的研究和定量化,深入认识世界。在系统论看来,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一般说来,系统大于其要素相加之和。

应该说,从联系的观点,尤其是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一大潮流,也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学者们提出的“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等等,都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的。新时期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理论研究仍然离不开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