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3)
活动性实体也同样适用质料和可能性统一对立的扬弃性理论,这都是在可感知事物之中的。但相对的则是在可感性事物中。质料是积极的活动者,而可能性是消极的活动者,因为它是被动变化着的。作为实体的本质,质料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可感性实体”的内容。但它仍旧是变化的主体,只是不像“可感知的实体”那样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异,它的形式变化的范围是隐晦的,甚至是无法辨别的。在形式变化的环节中,只有目的的实现,而没有可感知的表象存在,这是因为相对于质料和可能性两个稳定和变化的极端,在此处到彼处的效应里,不存在着简单的推动原因,不是像“可感知实体”那样“从一个事物转化为另一个事物”或“某物变化了状态”——重要的是,“活动性实体”是在质料内部发生的变化,是由目的推动的变化,是逐步的,隐性的,所以,这种实体的形式就要受质料和活动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在这里,目的就是这种变化的推动力。
“绝对的实体”即真理是最高一等的实体。它的特点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现实性、可能性;其他事物的推动者。在“绝对的实体”或“真理”中,实体的本质就是活动性本身,即现实和潜能的统一体,由此,实在性和可能性便高居任何事物之上,它的变动、规定都是由自身的规定性和自发性决定的。
人类思维是有限的,绝对实体的活动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思维思考无限,无限的一部分内容便会进入有限的思维。活动性也因此影响人类自身的思维。而真理则是客观实在进入主观思维的表现,由此,我们便了解到真理,同时也成为了真理的一部分。真理作为在思维中运动的内容之一,它是反复工作着的对象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这便形成了理智。作为一种现象和运动,思维是一切事物中最高级的,它是绝对实体本身,也是我们和世界最本质的联系,是实在和能力的统一。惟有思维才是真理,才是世界的本原。思想是一切形式中关乎第一性的,“是精力最充沛、最受尊敬的”,是一切事物中最能体现神性的东西。思维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本质元素,同时在思辨时,物质的一部分也转化为我们自身。
所以,思辨形式的构成是判断一个事物真实和虚假的标准。
六、感觉·经验·技艺·智慧
在感觉、经验、技艺、智慧中,显然智慧最为人推崇,经验和技艺在智慧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最先发明技艺的人和一个有经验的人相比,往往让人觉得更有智慧。而感觉则是普遍存在于动物之中的,人独立于动物之外在于人可以由感觉产生记忆并联系成经验。
求知是人的本性之一。其标志就是我们对感觉的爱好,因为除了它们的用处之外,它们本身就被喜爱。在诸感觉中,人们尤其喜爱视觉。其理由是,在所有感觉中,视觉最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并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别。
动物同样因为本性而天生具有感觉能力,一些动物可以由感觉产生记忆,另一些则不能。因而与不能记忆的动物比较,前者更为聪明而易于学习;那些不能听到声音的动物尽管是聪明的,但它们不能被教导,例如蜜蜂以及任何可能与之相似的其他族类的动物。但是,那些在记忆之外还具有这种听觉的动物则可以被教导。
许多动物都仅凭表现与记忆生活,只有很少数会依经验而联系,但人则与之不同,人类的生活还通过技术与推理来维系和发展。人们从记忆产生出经验,这缘于人类对同样事物的多次记忆,最后产生出关于某一单个经验的能力。经验与科学、技艺极为相似,其实,人们就是通过经验而获得科学与技艺的。当其由经验获得的许多概念得出一个关于一类对象的一般判断时,技艺就出现了。
经验在活动时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作用不亚于技艺,而且人们往往通过经验的帮助获得成功。理由在于经验是个别的知识,技艺是普遍的知识,而行动和生产都是涉及个别事物的。然而,我们认为,知识与理解,属于技艺更甚于属于经验,并且我们设想技艺家比有经验的人更有智慧。这是由于前者知道原因,但是后者却不知道。因为有经验的人认识事情是这样的,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而技艺家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由此,我们也认为在每一项手艺中,匠师比之一般工匠更为可敬,知道得更多,而且更有智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从事的工作的原因。这样,我们把他们看作更有智慧,不是由于能够行动,而是由于他们具有理论和知道原因。一般说来,一个人知道或不知道“原因”的一个标志,是前者能够教别人,因而我们认为技艺比之经验是更加真实的知识,因为技艺家能教别人,而仅仅有经验的人则不能。
的确,感觉可以为我们提供特殊东西最权威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感觉就是智慧。但也必须注意,并非所有的感觉都是智慧。感觉并不能告诉我们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是热的?它们仅仅说:它是热的。
最先发明了超过人的普通知觉技艺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崇敬,因为他被认为是有智慧且优于其他人的人。当然,其发明有用的东西也是原因之一。但当更多的技艺被发明时,其中有些是直接指向生活的必需的,另一些是为了娱乐的,后者的发明者自然地总是被看作比前者的发明者更加聪明,因为他们的知识的分支并不是指向实用的。当所有这样的发明都已建立起来时,那种并不为了提供愉悦或为了生活必需的科学就被发现了,并且是在那些人们最先有了闲暇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数学技艺首先在埃及被发现的原因——那里的祭司等级被允许享有闲暇。
一个有经验的人被认为比有感觉知觉的人更有智慧,技艺家比有经验的人更有智慧,匠师比机械地工作的人更有智慧,而理论性的知识比生产知识具有更多的智慧本性。由此可以看出,智慧是关于某种原理和原因的知识。
七、探寻科学的本性及目标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显然继承了其师柏拉图“哲学王”的意识,在他看来,所有的事物必定属于那有着最高程度的普遍知识的人,智慧的人不应接受命令,而且他不应服从别人,相反,较少智慧的人应当服从他。显然,拥有“哲学”的人才配有以上的“资格”。
假设智慧的人知道几乎所有的事物,而且相当广泛,虽然他对每一事物的细节没有什么贡献,但那些能够克服学习困难的、理解一般人不容易懂得的事物的人,仍是智慧的;在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中,那些能够更确切、更有能力教导原因的人是更为智慧的。而且在各门科学中,由于其本身特性以及为了认识它而加以追求的科学,比之于为了它的结果而加以追求的科学,更具有智慧的本性;而高级的科学比之于辅助的科学,更具有智慧的本性,因为智慧的人不应接受命令,而且他不应服从别人,相反,较少智慧的人应当服从他。
拥有最高程度普遍知识的人也必将拥有所有的事物,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能够归属于普遍事物的所有事例。并且,总的来说,这些最普遍事物都是人们最难认识的,因为它们都是离感觉最遥远的。并且那些最严格的科学几乎都是处理第一原理的,因为那些包含较少原理的知识比之于那些也是附加原理的知识是更为严格的,例如算术较几何学更严格。研究原因的知识也是更加有能力教导的,因为那教导的人都是述说每一事物的原因的人。原因就是最可知的知识,因为通过它们以及从它们出发,所有其他事物都得以认识。
惊奇使人们对最初感到明显困难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也就是哲学思考的开始,进而对较重大困难问题的思考。例如关于月亮、太阳和星辰的现象,以及关于宇宙的生成的问题。而且一个人在困惑和惊奇的时候,自认为是无知的,因此他们是为了免于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他们是为了认识而追求科学,而不是为了任何实用的目的。因为那是在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以及提供舒适娱乐的事物都已得到保障时,才开始寻求那样的知识的。那么,很明显,人们不是为了任何其他利益的缘故而寻求不是为了别的人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追求这门作为惟一自由的科学,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身的缘故而存在的。
人对事物的惊奇大致是这样开始的。如像他们关于自动的窄线木偶,或关于冬至、夏至的至点,或者关于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的不可通约性的惊奇;因为对于所有还没看到原因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令人惊奇的,竟然有一种东西,即使用最小的单位也不能度量。但是,我们必须终止于相对立的状态,正如谚语所说,较好的状况就是当人们学习到原因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比对角线如果变得可以通约会更加使几何学家吃惊的了。
八、关于真理的探索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探索是有难易之分的,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往往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而哲学也是真理。引出真理的东西都是与存在有关的,它们也是最为真实的。
真理的探索,在不同的意义上,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表现这一点的事实是: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探索到真理,而另一方面,我们全体又不会失败,每一个人对于事物的本性都能说出某些真理。当一个人对于真理的贡献极少甚至没有时,通过所有人的联合则积累了数量相当大的真理。因此,由于真理像谚语中所说的:“谁会弄错门呢?”这样看来,它又是容易的。但是,我们拥有整体而不能掌握部分的情况则表明它的困难。
困难分为两类,其原因不在事实之中,而在我们的认识之中。因为正像蝙蝠的眼睛对于白天的光辉一样,我们心灵中的理性对于事物也是如此。这些事物在本性上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对那些我们可以同意其看法的人,我们去感激,而对那些看法比较肤浅的人,我们同样去感激,因为他们同样为思想贡献了力量。对那些表达了对真理看法的人们,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从一些思想家那里继承了某些意见,而这些思想家又得归功于前人。
哲学作为真理的知识这一提法是正确的。因为理论知识的目的是真理,而实践知识的目的是活动,因为即使为了实践活动的人考虑到了事物是怎样的,他们也并不研究永恒的东西,而只研究那些相对的东西和在当前的东西。但是离开原因我们就不知道真理;而且一个事物,如果由于它的缘故,一种性质也属于其他事物,那么这个事物就在较高的程度上具有这种性质。所以,那引出真理之为真的东西就是最真的。也没有任何它们存在的原因,而是它们自身就是其他事物存在的原因。所以,正如每个事物都是与存在有关的,它也是与真理有关的。
九、事物的开端
提到事物的开端,我们往往会想到“开始”,亚里士多德对开端进行了六种阐释,并提出开端的共同性质就是“第一的东西”,从它出发的事物可为存在的,也可变为存在的,亦可得以认知,它们可内在于事物,亦可外在于事物。
“开端”的意思是:(1)事物的那个部分,一个东西可以首先从它移动,例如一条线或一条路,在相反方向的每一面都有一个开端;(2)那个点,从它出发每一事物可以最好地产生出来,例如一个研究的活动有时应当不是从最原始的或者从论题的起点开始,而要从容易学习之点开始;(3)一个事物,作为内在的部分,某事物由它得以首先变为存在,例如一条船的龙骨和一座房子的地基,至于动物,有人认为是心脏,另外的人认为是头脑,还有的人认为是具有这个性质的其他部分;(4)一个事物首先从它(不是作为一个内在的部分)开始变为存在上,并且运动和变化自然地首先从它开始,如像一个小孩来自他的父亲和母亲,一场战斗来自污辱性语言;(5)那样一个东西按照其意志使得运动的东西运动起来,使得变化的东西发生变化,例如城市中的长官,以及寡头、君主和僭主都被叫做治理者,在技艺中也有这样的称呼,特别是在建筑技艺中;(6)一个事物可以首先由它而得以认识的东西,——这也叫做事物的开端原理,例如假设是证明的开端。
“开端”的共同性质是“第一的东西”,而从其出发的事物可为存在的,也可变为存在的,亦可得到认知;它们可内在于事物,亦可外在于事物。因此,自然是一个“开端”,而且元素、思想、选择以及实体和终极因也是“开端”——因为善和美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认识和运动的开端。
十、事物的原因
“为什么一个人散步?”“为了成为健康的人。”我们自认为指出了原因。事实上,这是谈到原因时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四类原因,一般说来,我们所提到的原因都可以归纳其中。
“原因”的意思是:(1)那个作为内在的东西,一个事物由它变为存在,例如青铜是雕像的原因,银是杯子的原因,以及包括这些的类都是原因;(2)形式或模型,亦即本质的定义和包含这个的类,以及包括在定义中的部分;(3)变化或静止从它首先开端的东西,例如,作出计划是行动的原因,父亲是小孩的原因,而一般说来,制造者是制造出的事物的原因,变化产生者是变化的原因;(4)目的亦即一个事物是为了它的缘故的那个东西,例如,健康是散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