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叶澄衷:宽厚慈善的“五金大王”(2)

叶贻铨早年曾在圣约翰大学求学,他的恩师颜福庆(当时任国立上海医学院院长)对他影响很大。1933年2月师生偶然相见,颜谈及亟须筹建一所专门医治肺结核病人的医院,叶闻后深为震动。也许是受到他父亲热心公益思想的影响,加之内心对洋人的不满,于是慨然将叶家花园捐赠给国立上海医学院,建立主要治疗肺病的第二实习医院。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建,医院在这年6月15日正式成立。叶贻铨为纪念先父,将医院取名为“澄衷疗养院”,首任院长就是颜福庆。叶贻铨的这一善举获得了当时政府教育部的褒扬。

叶家花园后门有一座卧龙岗,岗上有一座四角十二柱的水泥亭子,抗战时,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曾在此指挥将士们,英勇抗日。如今,人去亭在,丰碑永驻。上海沦陷后,医院一度被日军占领,更名“敷岛园”,后又成为日本特务机构的驻地。直到抗战胜利,花园又收归国立上海医学院。1947年10月再次恢复“澄衷疗养院”的名称。解放上海时,国民党军队在此负隅顽抗,园内略有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叶家后裔将叶家花园献给国家。后被改为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防治院,现为上海市第一肺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众疗病休养的一块宝地。

慧眼

1882年,已经发迹成为上海大老板的“五金大王”叶澄衷回到老家庄市祭扫祖坟。那天他租了一条航船,船经庄市街,他顺便到街上的阜生南货店购买祭品。进了店堂,一名模样周正的小伙计热情地招呼他。叶澄衷看那小后生一边按照客人的要求配好货物麻利地包扎,一边很快算清了账目,心里就喜欢上他了,心想自己在上海那么多的店铺,倒是很需要这样的后生伙计。不过那时他急着要去扫墓,等后生把祭品包扎完了,他拿起东西放下银元就匆匆上船走了。

那天顺风顺水,航船行驶很快。等航船走出三四里,叶澄衷听到后面有人喊“停一停”,叶澄衷探出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南货店那个小伙计追了上来。叶澄衷急忙吩咐停船。

小后生满脸通红地追上了航船,气喘吁吁地说:“先生,刚才您多付了钱,这是找头,还给您!”

叶澄衷说就那么几文钱找头给你算了,值得你跑那么远的路来还?小后生说,那咋可以,做生意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该拿的钱一文也不好多拿。叶澄衷简单问了小后生的一些情况,知道小后生叫宋炜臣,今年16岁,读过4年私塾,也算认识一些字,于是心里就越发喜欢他了。

祭扫回来,叶澄衷找到宋炜臣,告诉他有心带他到上海发展。宋炜臣听说叶澄衷要带他去上海,当然愿意,叶老板少年时只身闯荡上海滩的故事他老早就听说了。

宋炜臣到上海后,叶澄衷只是给他安排做伙计,他想看看宋炜臣到底是不是一块可以委以重任的料。宋炜臣果然不负厚望,他不仅勤快好学,而且做事极有条理。叶澄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觉得自己看准了人。

1890年,叶澄衷办了一家火柴厂,就提拔宋炜臣担任厂里的协理,实际上总揽全厂的大小事务。宋炜臣果然能干,只一两年功夫,火柴行销长江中下游数省。3年后,宋炜臣担任了火柴厂经理,工厂连年获利丰厚,成为上海崭露头角的经商新秀。

叶澄衷在上海发迹后,一直有个夙愿,想把生意做到汉口去。汉口号称“九省通衢”,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向来是扼制中原的经济枢纽。但是他这个夙愿一直没有如愿,起先,因为忙于上海的事务,无暇抽出精力到汉口发展,现在年岁又大了,再去汉口与“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汉口人打交道恐怕力不从心。于是他想到了宋炜臣,有心让宋炜臣代自己闯荡汉口。

1896年,宋炜臣携带25万两银两和叶澄衷给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亲笔信来到汉口创业。张之洞是晚清颇具威望的“洋务派”实力人物。宋炜臣拜会了张之洞后,没有马上按照叶澄衷的安排开办火柴厂,而是相机行事做起了军服生意。等到在军服上大赚一把后,他才创办了火柴厂,并利用张之洞等关系向清廷申请了独家生产火柴的专利,因为基础扎实,又有朝廷作后盾,宋炜臣的火柴厂当年就获利白银18万两。之后几年,宋炜臣的火柴厂如日中天,产品热销到鄂豫川陕甘诸省,占领了广阔的内地市场。

眼光敏锐的宋炜臣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把目光瞄向一个崭新的行业:水电。当时,汉口没有一家公用水电事业。虽然有外国商人多次向张之洞提出办水电,但是张之洞以“公用事业,关系国家主权”为由,拒绝了外国商人请求。

获知了这个信息,宋炜臣就联合浙鄂赣11名商人联名上书张之洞,呈请申办水电公司。张之洞本来对宋炜臣就有好感,见宋炜臣等提出办水电,正中下怀,于是马上批准。1906年7月,“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江汉路正式成立,宋炜臣担任总经理。两年后,既济水电公司电厂供电,这天夜晚,当一万八千盏电灯把汉口照亮之时,宋炜臣成了汉口的著名人物。又过了一年,公司水厂竣工供水,当汉口市民眼观水龙头一开清水哗哗直流的场面时,都惊奇不已。当时,因为自来水加了氯,有股怪味,市民们以为自来水有毒,不敢饮用,宋炜臣遂从公司坐轿子出发,故意招摇过市,到了汉正街供水站,他当众打开水龙头喝下自来水,这一喝,让汉口市民放心了,于是大家都争相饮用自来水。

办水电以后,宋炜臣又投资机器厂和矿业,在汉口做足了市面,被人誉为“汉口头号商人”。

朴素

叶澄衷的孙女叶吉谋回忆说:“我爷爷终身穿老布衫到头。以前听爷爷常对别人说,穿老布衫袄是不忘祖宗。”叶澄衷的节俭美德是从小养成的。由于出身贫穷家庭,他比普通孩子更懂得生活的艰辛,逐步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另外,母亲的教育和影响,对他的成长也十分重要。咸丰年间,他和弟弟在上海做小生意稍有积蓄,母亲唯恐儿子们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便亲自赶去告诉他们“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叶澄衷牢记母亲的教诲,一生粗茶淡饭、布衣布衫,即使后来事业发达,依然自奉俭约,从不铺张浪费。他在法租界拥有幽静的花园洋房,却一直没有搬进去住,依然住在陈旧、嘈杂的老顺记,与员工同吃同住。他视老顺记为发祥之地,是自己与手下员工艰苦创业的见证,无论如何发达都不能忘本。朋友劝他建一幢豪华的别墅养老,被他婉言拒绝,他说还有更需要花钱的事情要做,这事就是创办澄衷蒙学堂。他临终时床上那顶破旧的土布蚊帐,还是妻子三十多年前的陪嫁之物,他始终没有忘记夫妻二人风风雨雨走过的创业之路。

婚姻

叶澄衷先后娶了两位太太和一位姨太太。元配汤氏十八岁嫁入叶家,新婚仅一个月便病故了,没有留下子嗣。叶澄衷与汤家一直保持关系,妻舅汤佑鋆长期在顺记商号做事,后来还担任树德房地产公司经租账房经理。

同治三年(1864年)叶澄衷继娶镇海曹街夏孝和的女儿为妻,这一年叶澄衷25岁,夏氏17岁。当时上海顺记洋号开业只有两年,生意还处在起步阶段,家庭经济尚不宽裕,叶澄衷既当老板又当伙计,工作十分辛苦,无暇照顾老人。夏氏用柔弱的双肩挑起照顾婆婆操持家务的重担,叶母患哮喘疾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夏氏“缝织佐家,汤药奉亲,战战兢兢,克尽妇职”,使丈夫能够一心扑在事业上。以后叶澄衷事业逐渐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依然粗茶淡饭不喜欢珍馐美味。夫唱妇随,夏氏也荆钗布衣,不尚奢华。五十岁那年,几个儿子准备设宴隆重庆祝母亲生日,她拒绝道:“这样的事情我和你们的父亲都不会去做的。你们的父亲从贫寒开始起家,他性情善施于人,在外面的事情我不知道,至于建造书院、修谱牒、建造祠堂庙宇的事情我都是知道的,这先后花掉的金钱有数万元,而单单用于这世俗奢侈的事情上,少不了会奢靡浪费,要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的。现在又要设置义庄、建造学堂,你们兄弟应当同心协力去做这件事,这样足能满足我的愿望了,实在是不想你们花费在给我庆祝生日这样没有益处的事情上。”

叶澄衷一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先后拿出数十万金,受到朝廷和各界的赞扬,这与他的妻子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农历年底,怀德堂堂屋正在建造之中,夏氏写信给各位董事,准备从日常节余中拿出一万两规元银,请堂董存款生息,用于年终向贫困人家施米施粥。她的这一善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叶澄衷与夏氏夫人共同生活了三十余年,夫妻感情甚笃,他们共同生育了五子五女。光绪年间,叶澄衷又娶了苏氏为侧室,苏氏比叶澄衷小29岁,为叶家生育二子二女。

轶事

叶澄衷的发迹史令当时还在德商洋行跑街的虞洽卿(后来成为知名的企业家)非常痴迷。虞洽卿常常想,这个在黄浦江的风浪里出没的少年,来到上海滩时比自己还小两岁,他能够成为上海滩的五金大王,我虞洽卿为什么就不行?叶澄衷能把五金商店分号开到长江及沿海各通商大埠,我要借鸡下蛋,靠着他,把颜料也卖到那些通商大埠。

一天,叶澄衷正在处理公司事务。等候办事的人鱼贯走入秘书间,由秘书先接待,然后视情况看是否需要报告叶澄衷。虞洽卿恭敬地站在秘书的办公桌前,双手捧着名片递给秘书。秘书看了他的名片,笑了笑,“你又来了?”

“请多关照,让叶董事长再见我一下吧。我要说的事情,可以给顺记再带来一条生财之路。”昨天,虞洽卿已经来过了。他告诉秘书,他想找叶董事长合作,让顺记在已经经营的五金杂货、洋烛、洋线和火油的基础上,再经营颜料,由几乎遍及长江与沿海各通商大埠的五金商店分号销售。可是,在与叶澄衷交谈时,叶澄衷却告诉他,颜料和五金属于两个行当,难以搭配销售。这种合作没有可能。

“请让我再见一下叶董事长吧。我想和他合作,更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见虞洽卿言辞恳切,秘书有几分同情地说:“我再试试吧。”

秘书拿着虞洽卿的名片走进里间,把名片交给叶澄衷。叶澄衷接过,扫了一眼,“又是他?”随即不耐烦地把名片扔给了秘书。

秘书来到外间,冲着虞洽卿尴尬地摇了摇头,把名片递给虞洽卿。

虞洽卿却笑笑,把名片又塞给秘书。“没关系,我下次再来拜访。所以还是请叶董事长留下我的名片。”

拗不过虞洽卿的坚持,秘书硬着头皮,再次走进叶澄衷的写字间。

“怎么又是他?”叶澄衷火了,将名片一撕两半,扔给秘书。

秘书有些发蒙,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叶澄衷看着被撕毁的名片,虽然有些后悔自己的失礼行为,但余怒未消的他,仍然只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鹰洋,“一块大洋,买他一张名片,够了吧?”

秘书小心地来到外间,把撕坏的名片和那块鹰洋一起递给虞洽卿,怏怏地说:“虞先生,我已经尽力了。请你走吧。”

虞洽卿却笑着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谢谢大哥。好事多磨,别灰心!”他随即又掏出一张名片,高声说:“请你跟叶董事长说,一块鹰洋可以买我两张名片,我还少给他一张。请把这一张再递给他。”

里面的写字间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叶澄衷走了出来,热情地握住了虞洽卿的手说:“这样执著的跑街,我不同你谈生意,还同谁谈?”叶澄衷看了虞洽卿带去的颜料样品,问明了价钱,同意按照一桶一百两的批发价购进五十桶。对于虞洽卿提出的顺记先付一部分货款的要求,叶澄衷也答应下来。不过,叶澄衷只同意先付百分之二十,即一千两。按照虞洽卿原先的设想,是要让顺记先支付百分之四十的货款,即两千两的。见叶澄衷态度坚决,他决定还是见好就收,答应先拿走一千两的银票,其余的慢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