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灵仙除痛饮〔批〕(按此方止痛发散之剂) 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

麻黄 赤芍(各一钱)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白芷 苍术威灵仙 片黄芩 枳实 桔梗 葛根 川芎(各五分) 归尾 升麻 甘草(各等分)上锉一剂,水煎服。在下焦,加酒炒黄柏。妇人加红花。肿多加槟榔、大腹皮、泽泻,更加没药一钱住痛。一云脉涩数者,有瘀血,宜桃仁、红花、芎、归及大黄微利之。

疏筋活血汤(云林制) 患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属血,多因酒色所伤,筋脉空虚,被风寒湿热感于内,热包于寒则痛,伤经络则夜重,宜以疏筋活血行湿,此非白虎历节风。

川芎(六分) 当归(一钱二分,酒洗) 白芍(二钱半,酒洗) 生地黄(一钱半,酒洗) 羌活(六分) 白茯苓(七分,去皮) 苍术(一钱,米泔浸炒) 桃仁(一钱,炒)牛膝(二钱,酒炒) 汉防己(六分) 陈皮(一钱,去苗) 白芷(六分) 龙胆草(八分,酒洗) 威灵仙(一钱,酒洗) 防风(六分) 甘草(四分,炙)有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钱,用姜汁、白矾、皂角煎汤,浸一日。如上体及臂疼,加薄桂三分。如下体并足疼,受风寒湿热所感,加木瓜、木通盐炒,黄柏、薏苡仁炒各一钱。如气虚,加人参、白术、龟板各七分。

通经妙灵丸(云林制) 治同前,兼治上下中疼痛。

黄连(酒炒,一两) 苍术(米泔浸炒,二两) 黄柏(盐酒炒,二两) 肉桂(去皮,四两) 南芎(五分) 当归(酒洗,一两) 白芍(盐酒炒,一两三钱) 汉防己(酒洗,三钱) 白芷(二钱半) 桃仁(去皮尖,三钱) 威灵仙(一两,酒浸蒸晒九次) 羌活(酒洗,三钱) 龙胆草(酒洗,一钱) 红花(酒洗,五钱) 防风(酒洗,五钱) 龟板(酥炙,五钱) 杜仲(姜汁炒,八钱)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陈酒下,盐汤亦可。

加味二妙丸〔批〕(按此方止痛养血除湿热之剂) 治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附热起,至腰胯,或麻痹痿软,皆是湿热为病,此药神效。

苍术(四两,米泔浸) 黄柏(二两,酒浸晒干) 川牛膝(去芦,一两) 当归尾(一两酒洗) 防己(一两) 川萆 (一两) 龟板(酥炙,一两。龟板难得,败者,市货者多不效,不若以熟地黄代之,庶几可也)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舒筋立安散 治四肢百节疼痛,名曰白虎历节风。

防风 羌活 独活 茯苓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苍术 红花 桃仁 陈皮 半夏 南星 白术 威灵仙牛膝 木瓜 防己 黄芩 连翘 木通 龙胆草(酒浸) 木香(少许) 大附子(少许) 甘草(各等分)上锉一剂,水煎,入姜汁、竹沥服。痛甚加乳香、没药为末,调服。

神通饮〔批〕(按此方治白虎历节风之剂) 治感风湿,得白虎历节风症,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者二三年,百方不效,身体羸瘦,服此神效。

川木通二两,锉细,长流水煎汁,顿服,服后一时许,遍身发痒,或发红丹,勿惧,遍身上下出汗即愈。

治两手疼痛麻木(云林制)当归 川芎 白芷 黄芩(酒炒) 黄连(姜汁炒) 苍术 羌活 防风桔梗 南星(姜汁炒) 半夏(姜汁炒) 桂枝 甘草(各等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治两足疼痛麻木(云林制)当归 白芍 白术 苍术 陈皮 半夏 茯苓 黄柏(酒炒) 川牛膝(酒洗) 威灵仙 桃仁 红花 甘草(各等分)上锉,生姜五片,水煎,入竹沥同服。

治四肢百节,流注走痛,皆是湿痰,或死血所致,其病处或肿,或红。

当归 川芎 白芷 防己 黄柏 南星 羌活 苍术 威灵仙 红花 桂枝(各等分)上锉,生姜,水煎服。

行湿滋筋养血汤(云林制) 治遍身行痛,乃气血两虚,有火有湿。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一钱,姜汁炒) 人参(六分) 白术 白茯苓威灵仙 防己 红花(七分) 牛膝 黄连 黄柏 知母 甘草(四分) 苍术(各等分)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乳香定痛丸(秘方)〔批〕(按此方治诸痛,宜对症用之) 治诸风,遍身骨节疼痛,或腿膝痛,及筋骨风。

苍术(米泔浸,二两) 川乌(炮,去皮,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一两) 乳香没药(各三钱) 丁香(五钱)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陈酒送下。

妇人湿痰流注,肩背臂腰胁疼痛,日夜不止,行步不得。

陈皮 半夏(姜制)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芷 乌药 官桂 枳壳防己 苍术 防风 独活 木香 香附 贝母 甘草(各等分)上锉一剂,同姜煎服。

一妇人患四肢骨节疼痛,呕吐心痛,胁胀遍身浮肿,经年不愈五积散全料,加羌活、独活、柴胡、前胡。

消渴

脉心脉多浮,肾脉多弱。经云∶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又云∶脉软散当消渴,气实血虚也。又云∶脉数大者生,沉小者死;实而坚大者生,细而浮短者死。

病《内经》曰∶二阳结,为之消。又曰∶瘅成为消中。东垣曰∶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液,病消则目黄口干,乃津液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若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当以养血滋阴,生津降火,兰除陈气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其气剽悍,能助燥热也。歧伯曰∶实脉,病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当分三消而治之。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食肌虚,瘅成为消中是也,以调胃承气汤、二黄丸治之。下消者,烦渴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地黄丸治之。《总录》所谓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痈;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膨胀。皆不治之证也。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治之。上中既立,不复传下消矣,先哲用药,厥有旨哉?然脏腑有远近,亦宜斟酌,如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其制大其剂,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大急,速过病所,久而无中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故也。治斯疾者,宜加意焉。

治张洁古曰∶上消者,肺也,多饮水少食,大小便如常,此心火刑于肺金,而渴生焉。法当降火清金,宜白虎汤加减治之。

软石膏(二钱半) 知母(一钱) 甘草(五分) 人参(七分) 升麻(一分) 黄柏(一钱)上锉一剂,粳米一撮,水煎,食后温服。

中消者,胃也,多饮食而小便黄赤。盖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则津液消烁而渴矣。治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主之。

黄连 黄芩 大黄 石膏(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下消者,肾也,小便淋浊如膏,烦渴引饮,耳叶焦黑,小便频数。能食者,必发痈疸背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腹胀,须分治之。

若能食而消者,宜加减白虎汤主之。

石膏(二钱半) 知母(一钱) 甘草(三分) 人参(七分) 五味子(十粒) 黄柏(七分)玄参(五分)上锉一剂,粳米一撮,水煎,食后服。

若不食而消者,宜加减白术散主之。

人参 白术 茯苓 木香 甘草 黄柏 知母(各五分) 干葛(一钱) 五味子(十粒)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丹溪曰∶三消者,多属血虚不生津液,俱宜四物汤为主治。

上消者,加人参、五味、麦门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黄汁、人乳,饮酒人加生葛根汁。

中消者,加知母,石膏、寒水石以降胃火。

下消者,加黄柏、知母、熟地黄、五味子以滋肾水,又当间饮缫丝汤为上策。

一人被烧酒醉伤成消渴之疾,饮水无度,余以绿豆汤频频少饮,用生冬瓜去皮,细细嚼咽,渴则又饮豆汤,不一日而止渴也。

方生津养血汤〔批〕(按此方治上消之剂) 治上消火盛,制金烦渴引饮。

当归(一钱) 川芎(八分) 白芍(煨,一钱) 生地黄(酒洗,一钱) 知母(五分)黄柏(蜜水炙,五分) 麦冬门(一钱) 石莲肉(五分) 天花粉(七分) 黄连(八分) 乌梅(五分) 薄荷(五分) 甘草(炙,五分)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清凉饮子〔批〕(按此方治中消之剂)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黄 (一钱) 当归身(六分) 生地黄(六分) 龙胆草(酒洗,钱半) 柴胡(一钱)升麻(四分) 防己(五分) 羌活(一钱) 黄芩(酒洗,一钱) 防风(五分) 杏仁(十个) 生甘草(五分) 炙甘草(一钱)上锉一剂,水煎,加酒一匙,稍热服。

人参茯苓散〔批〕(按此方治下消之剂) 治肾消善饮而食,小便频数,白浊如膏。

人参(一分) 白术(二分) 茯苓(五分) 泽泻(二分) 滑石(一钱半) 寒水石(一钱半) 干葛(五分) 连翘(三分) 黄芩(五分) 桔梗(二分) 栀子仁(二分) 薄荷(五分) 大黄(五分) 天花粉(二分) 甘草(七分) 缩砂(二分)上锉一剂,水煎,入蜜服,肾消食前,上消食后服。

缫丝汤 治三消渴如神。

如无缫丝汤,却以原蚕茧壳丝绵煎汤,皆可代之,无时饮之,大效。盖此物属火,有阴之用,大能泻膀胱中伏火,引阴水上潮于口而消渴也。

玉泉散 治消渴之神药也。

白粉葛 天花粉 麦门冬 生地黄 五味子 甘草 糯米上锉一剂,水煎服。

神仙减水法 治三焦虚热,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

黄 人参 麦门冬 黄连 天花粉 知母 苦参 白扁豆 浮萍(照水晒干,各一两) 黄丹(二钱)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神白散(即益元散,方见中暑) 治真阴素被虚损,多服金石等药,或嗜炙爆咸物,遂成消渴,用温水调服,或大渴饮冷者,新汲水尤妙。

秘方〔批〕(按此方总治三消之剂) 治三消。

用退雄鸡汤,澄清饮之,神效。

清神补气汤 消渴症才愈,止有口干腹不能拿,或者又添舌白滑,微肿,咽喉咽津觉痛嗌痛,时时有渴,喜冷冻饮料,口中白沫如膏。

当归身(一钱) 生地黄(一分) 黄连(酒,五分) 知母(五分) 石膏(四分) 柴胡(七分) 升麻(一钱半) 防风(一钱) 荆芥穗(一钱) 桃仁(一钱) 杏仁(五个) 红花(少许) 川椒(二个) 细辛(一分) 生甘草(一分)肾气八味丸〔批〕(按此方治消渴收功之剂) 治心肾不交,消渴引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