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眩晕

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晕而眩。其脉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治眩晕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症治。

眩者言其黑。晕言其转。冒言其昏。眩晕之与冒眩。其义一也。其状目闭眼眩。身转耳聋。

如登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风则有汗。寒则掣痛。

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喜怒哀乐。悲恐忧思。郁而生痰。随气上厥七情致虚而眩晕也。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原。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晕之出于气虚也明矣。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眩晕之生于血虚也又明矣。以至新产之后。血海虚损。或瘀不行。皆能眩晕。是可不推寻致病之因乎。治法。随机应敌。其间以升降镇坠行焉。最不可妄施汗下。然而眩晕欲解。自汗则有之。若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目眩。与夫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汗者。此虚极而脱也。识者将有采薪之忧清晕化痰汤 主方。治眩晕之总司也。

陈皮(去白)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半) 防风 羌活(各七分) 甘草(三分) 枳实(麸炒一钱) 川芎 黄芩(酒炒各八分) 白芷 细辛 南星(姜汁炒各七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以此作丸。亦可。气虚。加人参七分。白术去芦一钱。

血虚。加当归。倍川芎。有热。加黄连姜炒七分。

一论头旋眼黑。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言语。心神颠倒。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若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此乃胃气虚损。停痰而致也。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见头疼)一论劳役之人。饥寒眩晕者。脉虚弱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半夏、天麻、白芍、熟地黄。

一眩晕属气虚有湿痰者。根据本方去升麻、柴胡。加白茯苓、川芎、半夏、大麻、桔梗、白芷。

一论阴虚火动眩晕者。脉必数也。清离滋坎汤(方见痨瘵)根据本方加川芎、天麻、山栀、竹沥少许。

一论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眩晕欲倒。如坐舟车。手足冷。脉沉细。

参附汤人参(五钱) 大附子(炮三钱)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一论眩晕之症。因气虚痰火炎上故也。

清阳除眩汤人参(六分) 白术(去芦一钱) 白茯苓(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汤泡一钱) 明天麻(八分) 槟榔(八分) 旋复花(八分) 甘草(四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论肥白人。日常头旋目花。卒时晕倒者。名曰痰晕。

清痰祛眩汤天南星(姜泡) 半夏(姜汁制) 天麻 苍术(米泔浸) 川芎 陈皮 茯苓(去皮)桔梗 枳壳(去穣) 乌药 酒芩 羌活(各八分)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生姜水煎。临服。入竹沥、姜汁同服。

一论虚体之人。一时为寒所中。口不能言。眩晕欲倒。手足厥冷。

姜附汤干姜(一两) 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上锉。每五钱。水煎温服。

一论一切失血过多。眩晕不醒者。

芎归汤川芎 当归(各等分)上锉一剂。水煎服。虚甚。加炮过大附子。

一论气血两虚而挟寒。作头目眩晕者。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根据本方。如有痰。加陈皮、半夏。

一人气短痰晕。服辛香之剂。痰盛遗尿。两尺浮大。按之如无。予以为肾家不能纳气归原。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剂而愈。(八味丸见补益)一人形体丰浓。劳神喜怒。面带阳色。口渴吐痰。或头目眩晕。或热从腹起。左三脉洪而有力。予以为足三阴亏损。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五味。及加减八味丸而愈。

大方痰晕汤法半夏(一钱) 橘红(一钱) 赤茯苓(一钱) 黄芩(酒洗七分) 白术(一钱五分) 川芎(五分) 黄连(五分) 黄柏(酒炒七分) 知母(七分) 石膏(一钱) 薄荷(五分) 甘草(炙五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临卧服。

一生圆形体魁梧。不慎酒色。因劳怒头晕仆地。痰涎上涌。手足麻痹。口干引饮。六脉洪数而虚。予以为肾经亏损。不能纳气归原而头晕。不能摄水归原而为痰。阳气虚热而麻痹。虚火上炎而作渴。补中益气合六味丸料。治之而愈。其后或劳役。或入房。其病即作。用前药而愈。

一孟都宪者。气短痰晕。服辛香之剂。痰盛遗尿。两尺浮大。按之如无。余以为肾家不能纳气归原。香燥致甚耳。以八味丸料三剂而愈。

一孙都宪形体丰浓。劳神喜怒。面带阳色。口渴吐痰。或头目眩晕。或热从腹起。左三脉洪而有力。右三脉洪而无力。余谓足三阴亏损。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加减八味丸而愈十全大补丸(见补益)补中益气汤(见内伤)八味丸六味丸(俱见补益)

麻木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体也。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

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在痛痒。内经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

故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着痹。河间曰。留着不去。四肢麻木拘挛也。经又曰。痛者。

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荣。故为不仁。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然则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而分为二也。虽然亦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故周身掣痛。兼麻木并作者。古方谓之周痹。治法。宜先汗而后补。

医者亦各以类推而治之。不可执一见也。

一论麻木。遍身手足俱麻者。此属气血两虚。宜加味八仙汤当归(酒洗) 川芎 熟地黄(各六分) 白芍(酒炒八分) 人参(六分) 白术(去芦二钱)陈皮(八分) 半夏曲(七分) 白茯苓(去皮一钱) 桂枝(三分) 柴胡(四分) 羌活(五分)防风(五分) 秦艽(六分) 牛膝(六分) 甘草(炙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食远服。气虚。加黄 蜜炒八分。

一论麻是浑身气虚也。

加减益气汤黄 (蜜炒) 人参 白术(去芦)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 柴胡 木香(各五分)香附 青皮(去穣) 川芎(各七分) 桂枝 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生姜、枣煎服。

一论十指尽麻。并面目皆麻。此亦气虚也。补中益气汤。根据前方去青皮、川芎、桂枝加麦冬、羌活、防风、乌药。共十四味。一论木是湿痰死血也。

双合汤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陈皮 半夏(姜炒各一钱) 桃仁(去皮尖八分) 白茯苓(去皮一钱) 红花(三分) 白芥子(一钱)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姜十片。水煎熟。入竹沥、姜汁同服。

一论手足麻痹。因湿所致也。香苏散。(方见)根据本方加苍术、麻黄、桂枝、白芷、羌活、木瓜。

一论感风湿。手膊或痛或木。或遍身麻木。五积散。(方见)一论妇人七情六郁。气滞经络。手足麻痹。宜开结舒经汤紫苏 陈皮 香附 台乌 川芎 苍术(米泔浸) 羌活 南星 半夏 当归(各八分) 桂枝(四分) 甘草(三分)上锉。生姜三片。入姜汁、竹沥服。

一论口舌麻木。延及嘴角头面亦麻。或呕吐痰涎。或头晕眼花。恶心。遍身麻木。宜止麻消痰饮黄连 半夏 栝蒌仁 黄芩 白茯苓 桔梗 枳壳(麸炒) 陈皮 天麻 细辛南星 甘草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血虚。加当归。气虚。加人参。亦有十指麻木。胃中有湿痰死血加苍术、白术。少佐熟附子。行经中死血者。四物汤加红花、桃仁、韭叶。忌生冷鱼腥。发风发热之物。

一论十指酸痛。麻木不仁。

大附子木香各等分。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碗。煎七分服。

一论妇人遍身麻痹。谓之不仁。皆因血分受风湿所致。用祛风散。送下五补丸。

祛风散生川乌 白术(去芦) 白芷(各三钱) 甘草(二钱)上为细末。酒调。吞下五补丸。

五补丸黄 (蜜炒一两) 人参(五钱) 附子(一个) 当归(三钱) 白芍(酒炒五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祛风散送下。

一论不仁者。谓不凝和也。痛痒不知。针灸不知是也。经曰。诸乘虚寒。而郁冒不仁。

盖其血气虚弱。不能周流于一身。于是正气为邪气所伏。故肢体顽麻。不知痛痒。遇寒。厥如死尸。而郁且冒也。用麻桂各半汤。不愈者。补中益气汤入姜汁。设或汗如油。喘不休。喘而直视水浆不入者。皆为绝症也。

一论风热血燥。皮肤瘙痒。头面手足麻木。

清凉润燥汤当归(酒洗) 生地黄(各一钱半) 黄连 黄芩 白芍(煨) 川芎(各一钱) 天麻防风 羌活 荆芥(各八分) 细辛(六分) 甘草(五分)上锉。水煎。食远服。麻甚。加川乌炮三分。

一论面上木处。可用桂枝为末。用牛皮胶。和少水化开。调敷之。浓一二分。若脚底硬木处。可将牛皮胶熔化。

入姜汁调和。仍入南星末五钱和匀。用浓纸摊贴二三分。乘半热。裹贴脚底。用温火烘之。

此外治也。

一治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乃热伤元气也。

黄 (八钱) 人参(五钱) 白芍(三钱) 柴胡(二钱五分) 升麻(二钱) 五味子(百四十粒) 生甘草(五钱) 炙甘草(二钱)上锉。水煎。稍热。空心服。

一治两腿麻木。沉重无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语声不出。右寸脉洪大黄 (三钱) 当归(二钱) 苍术(四钱) 陈皮(五钱) 本(三钱) 黄柏(酒炒一钱)柴胡(三钱) 升麻(一钱) 知母(酒炒一钱) 五味子(一钱) 生甘草(二钱五分)上每锉一钱。水煎。空心服。少待以早饭压之。

一治皮肤间有麻木。乃肝气不行故也。

黄 (一两) 白芍(一两半) 橘皮(一两半不去白) 泽泻(五钱) 炙甘草(一两)上锉。水煎。温服。

癫狂

癫脉搏大滑者生。沉小紧急不治。狂脉实大生。沉小死。癫脉虚可治。实则死。

内经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脚不能行。发为 仆。( 摇其目而暴仆也)是盖阳气逆乱故令人卒然暴仆而不知人。气复则苏。此痫之类也。又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热。妄见妄言。又曰。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

是盖得之于阳气太盛。胃与大肠实热。燥火郁结于中而为之耳。此则癫狂之候也。曰癫曰狂分而言之。亦有异乎。难经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然则喜伤于心。而怒伤于肝。乃二脏相火有余之症。难经阴阳之说。恐非理也。大抵狂为痰火实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痫病独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治法。痫病宜吐。狂宜下。癫则宜安神养血。兼降痰火。虽然。此三症者。若神脱而目瞪如愚痴者。纵有千金我酬。吾未如之何也已矣。癫者。喜笑不常。颠倒错乱之谓也。狂者。

大开目。与人语所未尝见之事为狂也。又云狂者。狂乱而无主定也。谵语者。合目自言日用常行之事为谵也。又蓄血症。则重复语矣。郑声者。声颤无力。不相接续。造字出于喉中。

为郑声也。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脱阴者目盲。脱阳者妄见。

一论癫者。心血不足也。此方主癫狂喜笑不常。

养血清心汤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 酸枣仁(炒) 川芎(各一钱) 生地黄(一钱) 石菖蒲(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五分)上锉一剂。水煎服。

一论狂者。痰火实盛也。宜后清心滚痰丸主之。若风热实盛者。宜防风通圣散。(方见)根据本方加生地黄、桃仁、丹皮主之。治一切大风癫狂之疾。

一论喜笑不休者。心火之盛也。以海盐二两。火烧令红。研细。以河水一大碗。煎三五沸。

待温。三次啜之。以钗探吐热痰。次服黄连解毒汤。(方见)根据本方加半夏、竹叶、竹沥、姜汁少许。

一论妇人癫疾。歌唱无时。逾垣上屋者。乃营血迷于心包所致也。

加味逍遥散当归 白芍(炒)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生地黄 柴胡 远志(去心) 桃仁(去皮尖) 苏木 红花 甘草上锉一剂。煨姜一片。水煎服。有热。加小柴胡汤、生地、辰砂。水煎服。

一论发狂无时。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古人治狂。谓之失心。苦参主心腹结气。故足以治时热狂言。

苦参丸苦参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薄荷汤送下。

一论一切癫痫疯狂。或因惊恐畏怖所致。及妇人产后。血虚惊气入心。并室女经脉通行惊邪蕴结。须服此丸立效。

抱胆丸水银(二两一钱) 朱砂(一两) 铅(一两半) 乳香(一两研)上将铅入铫内。水银结成砂子。次下朱砂滴乳。乘热用柳木棍研匀。丸如芡实大。每一丸。空心。井花水送下。

病者得睡。切莫惊动。觉来即安。再服一丸。除根。一方。薄荷汤送下亦可。

一论癫狂失心不寐。此方用朱砂能镇心安神。酸可使收引。故枣仁能敛神归心。香可使利窍。故乳香能豁达心志。许学士加人参。亦谓人参能宁心耳。

宁志膏辰砂(一两) 酸枣仁(炒五钱) 乳香(五钱) 人参(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一论癫狂失心。此病因忧郁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开郁痰。

白金丸白矾(二两) 川郁金(七两)上为末。米糊丸。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一论癫狂五痫惊悸。一切怪症。此皆痰火实盛也。

清心滚痰丸大黄(酒蒸四两) 黄芩(四两) 青礞石( 五钱) 沉香(二钱半) 牙皂(五钱) 犀角(二钱) 麝香(五分) 朱砂(五钱为衣)上为细末。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滚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