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苦涩初恋
1. 父母分别变诀别
中平六年,蔡邕携着一家老小,向洛阳进发,还可以和父母一起走一段路程。蔡文姬心中无比悲伤,这是她出生之后,第一次要和父母分别,这十几年里,蔡文姬是在父母的关心爱护和悉心教导下成长的,从没有离开父母的怀抱,如今的分别,让蔡文姬既悲伤又恐惧。平日里理解不到的离别之情,如今清晰深刻。只是这感觉,为何让自己的心,如此颤抖。想到以后自己不知道何时才会再偎依在母亲的怀中,不知道何时才会再听父亲的谆谆教诲,心中便又是一阵凄凉悲伤。
泪水终于忍不住,从那水灵灵的双眼中流下。蔡文姬没有哭出声音,她知道她不应该哭出声音来,因为此时的父母心中也是非常的不好受。她怕这一哭,会让本就痛心不已的父母更加悲伤难过。
蔡文姬是对的,此时的蔡邕,虽然没有什么话语,那是因为已经哽咽在喉,无法说出话来。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只是被这乱世所迫,却不得安生。蔡邕紧紧地拥着赵五娘和小文姬,却不敢去看他们的脸,因为他害怕,害怕他这堂堂男儿,会在妻女面前哭出来。压抑的情感,让蔡邕轻微地颤抖,赵五娘挽着他的臂膀的手,轻轻地安抚着蔡邕。
男人的情感向来都是隐忍而厚重的,父亲对于子女如果有亏欠,定会尽心尽力地去补偿,但又绝口不提自己为此都付出了什么。因为他们把这些视为理所当让的责任。爱,就是沉默的承担。丈夫对于妻子,如果有亏欠,那么定会加倍地温柔相待,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去剖白自己。蔡邕是个细心多情的男子,面对此时此刻的分别,甚至有可能成为永别的短暂团聚,除了沉默,还有什么更能表达心绪的方式呢?
人言常到,大音希声,大爱无形。
在亲情面前,这两句话就是最好的诠释。
有一种言语,你听不到声音。
除了用心感受。
有一种关爱,你看不到抚摸。
除了用泪表达。
爱与不爱之间,相隔的不是话语。
是跳动的思念
是不灭的火焰。
和自己的女儿离散,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的打击。但此时此刻,赵五娘没有哭,虽然悲伤,虽然难过,但是赵五娘并没有表露出太多,似乎更多的是冷静。也许,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出于对自己子女的保护之情,让她还保持着一个坚定的心,赵五娘心中明白,她和蔡邕一起去洛阳,是为了保全这个家,是为了让小文姬不再受到颠簸离命之苦,也是为了照看进京的蔡邕,多年的夫妻感情,赵五娘怎能让蔡邕独自一人去那混乱的洛阳独自面对。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蔡邕和赵五娘却是千金不换的爱情典范,当初两人喜结连理,恩爱有加。虽然婚后许多年未添子嗣,但夫妻二人并没有相互责备,反而是更加的相互体谅,彼此理解。正是这份相敬如宾的举案齐眉之情分,以及蔡邕可靠的人品,让赵五娘这么多年来一直相依相伴,无论是风光得意之时,还是门可罗雀之日,都不曾离弃。
夕阳斜下,倦鸟知归,晚风吹得树林沙沙作响,鸟儿们成双回归暖巢,只是这蔡氏一家,却不得安稳,还要在旅途中颠簸。不久他们就要分散了,带着不舍,带着无奈,带着思念。
蔡邕一家在距离洛阳不远的颍川地界分别,各奔去路,一家人相互遥望,直到听不见言语,辨不清身影,才转头前行。临近洛阳的道路是一片坦途,只是众人心中,感觉却是这地似乎抓着人们不想放手,每一步,都是那么沉重。蔡文姬望着父母远去的背景,终于忍不住,抱着乳娘,大哭起来。
多情自古伤离别。如果有一杯酒,却也只能无语凝噎。
蔡邕到达洛阳,拜见了董卓。董卓见蔡邕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心中赞叹不已,蔡邕的气质风度,果然是非大文士而不可有。便马上任命蔡邕作祭酒,第二天,又擢升为官侍御史,不几日,蔡邕又连升几职直到拜尚书。
这样神速的升迁,甚至创造了当朝的历史记录。然而接连几天的连续升迁,蔡邕感到的并不是喜悦,而是不安。他知道,若无所求,何来此赂。不久,宫内传出圣旨,要求蔡邕任命巴郡太守,只是这圣旨,因为董卓不想让蔡邕离开自己的掌控之下,于是便私自把圣旨藏匿了起来,改升蔡邕为侍中,帮助自己管理所谓的日常事务。到了此时,蔡邕的命运已经完全被董卓掌控。虽然蔡邕的人是回到了洛阳,但是兴复汉室恐怕也只是空梦一场了。
董卓生性刚烈,傲横蛮奢。在宫中唯我独尊,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谏言。而且性格极其残暴,烧杀掳掠绝不犹豫。甚至在一次出行中,看到一群男女老少在春日里放歌起舞,居然一时兴起,下令把所有男子的头颅砍掉,栓到车轴上,踏尘飞奔。再把女人和金银放到车上,回去分发赏赐给士兵们,尽情蹂躏。这些惨绝人寰的暴行,屡有不止。蔡邕看在眼里,甚是痛心。蔡邕曾进谏董卓,要求他施善行,集民心。但是董卓刚愎自用,怎能听得进蔡邕的话语。蔡邕平日的工作,不过是在董卓饮酒作乐之时鼓琴赋词,按董卓的要求赞美所谓的功绩。
董卓的残暴举动,引起了当时其他群豪以及百姓的不满,讨伐董卓的呼声不断,董卓见洛阳周边群豪四起,大有包围洛阳之势,心中也不免一阵恐惧。于是便挟持起皇帝,带兵离开洛阳。往长安进发。在离开洛阳时,董卓命手下官兵挖掘汉代陵墓,盗取宝物,放火烧毁宫殿,宗庙。致使洛阳城内火海连片,烟云笼罩几日不散。可惜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就这样毁于董卓之手。
离开洛阳,蔡邕被迫随着董卓前往长安。消息传到了在蔡氏老家的蔡文姬耳中,听闻父母前往更加遥远的长安,心中更是悲痛不已。本在洛阳已经很远,但毕竟是在自己的故都,仿佛心灵上还可以遥遥呼应,有着一种莫名的灵犀。但这次父母早已上了年纪,却还要随那残暴的董卓西迁至长安。
年仅十三岁的小文姬,面对着空荡荡的庭院,又想起了远方的父母和曾经其乐融融的一家,心中不禁再次陷入悲痛,拿出父亲蔡邕传赠与她的焦尾琴,悲对明月,弹奏出凄凉哀婉的乐曲,人们听了无不随之悲伤落泪。这琴音,就是蔡文姬的心声,与父母别离,久久不能相会,这思念之情和对父母的担心交和,化作琴曲,飘上苍天。他多么想父母亲能听到这呼唤,哪怕有再大的灾祸,蔡文姬也不愿与父母亲分别而经受着相思担心的悲苦。
一家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平安的团聚一地,吃家常饭,说家常话。普通的日子里有最踏实的幸福,这样朴素的愿望,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那最柔软的一份希望呢。
董卓挟献帝来到长安,只是时事变幻莫测,让董卓这一介武夫毫无招架之力,这时他想到了自己还有蔡邕,于是便擢升蔡邕为高阳乡侯,一有什么迷惑之处,便请教蔡邕。只是询问蔡邕并不能改变董卓骄奢蛮横的性情,在长安他大兴土木,征集数十万民众给自己修葺宫殿,在内囤积金银财宝,美玉锦绣,寄存的粮食可以供食三十年之久。
残暴的董卓再次激起民愤,长安城内百官也对董卓恨之入骨,密谋要刺杀董卓。初平三年四月,王允,孙瑞,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几人献上美女貂蝉,来迷惑董卓。果然,贪婪好色的董卓不知是计,对貂蝉美貌眼手不离,终日和貂蝉歌舞取乐,缠绵不起,不理政务。一日众人借献帝有病初愈,群会大臣之际,刺杀了董卓。
终于,这残暴凶狠的董卓死在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宫宝殿之内。人们听闻这个消息,皆弹冠相庆。
谁也没有想到,董卓的死,却让蔡邕也遭受大难。当日董卓被吕布最后刺杀,而蔡邕恰巧在司徒王允的府上。当下人健步如飞的前来禀报董卓已死这个消息后,王允心中难抑喜悦,仰天大笑出来。却见同座的蔡邕表情复杂,继而竟然是一声叹息。谁曾想,这一声叹息,竟然给蔡邕引来杀身之祸。
其实,蔡邕这一声叹息可谓是饱含了人间的百感交集。董卓,虽然残暴无道,可毕竟对他有知遇之恩,给了他一个出山为仕的机会。但真正为他效力后,看到自己终日辅佐这样的人,蔡邕也是羞愧难当。正是如此,才有了那一声情难自禁的叹息。
董卓被杀,其余党尽皆被捕,蔡邕的一声叹息,让王允等人大为恼怒,举国欢庆暴臣董卓之死,唯独蔡邕哀婉叹息,当下便把蔡邕抓捕入狱。众百官闻之,无不惊叹,纷纷为蔡邕求情,王允担心这事情长期拖延会对己不利,于是命令狱卒加紧逼供,只可惜年过花甲的蔡邕,怎能承受住监狱内的百般酷刑,只因一声叹息,便被逼死在监狱之中。
三日之后,赵五娘听闻丈夫死于狱中,悲痛不已,痛心疾首,也死于长安家中。
只是可怜一代文豪蔡邕。
一腔热血尽忠诚,
官道坎坷不由衷。
乱世出仕遇暴主,
一声叹息命此终。
对于蔡邕的死,全朝百官和众儒生无不痛哭流涕,王允心中也渐生悔意,只是一切已经晚矣。六十一岁的蔡邕,终于在这乱世之内,官场之中,撒手西去了。
献帝初平三年,蔡文姬苦苦相盼,希望父母能早日能从长安归来,可她盼回来的,竟然是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讯息,长安之内,父亲蔡邕和母亲赵五娘,全都去世了。霎时间,蔡文姬瘫坐在地,泪如雨下。这一时之间,双亲全失的痛苦,谁能承受得住呢。更何况她只是一个日日苦苦思盼父母的小女孩来。
蔡文姬知道父母死得冤啊!这一段时期的蔡文姬,简直就像疯了一样,茶不思,饭不想,瘫坐在那里,嘴里不知道在说着什么。乳娘看在心中,也是无能为力,这个沉重的打击,对于年仅十几岁的蔡文姬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沉重了。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双亲,而这一时之间失去父母的蔡文姬而言,这悲痛实在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天空仿佛都失去了颜色,这叫蔡文姬如何想象,失去父母的生活该去如何度过。谁又能知晓,蔡氏一家颍川的离别,竟然是蔡文姬和父母的诀别,若是知道有今日,蔡文姬是死也不会让父母亲去洛阳的,哪怕一家人再度逃难,也好过这生与死的离别。只是,世事难料,空余悔恨。
痛苦在蔡文姬的心中久久萦绕。像积蓄在心中的雾霾,遮蔽着阳光,触景生情的过往,想起就悲伤。这一次的打击,让她明白了什么叫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父爱和母爱,是小文姬成长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父亲对她的培养,母亲对她的照顾,都仍然是历历在目。可是,几年未见,曾经那么鲜活的父亲母亲怎么就和自己永远天人相隔了!她一想到的父母,泪水就不能自控地打湿衣衫。而赵四娘看到小文姬这个样子,更是心疼千倍。总是将文姬揽到自己怀里,希望给这个可怜的孩子一份可靠的依赖,哪怕只是一个放心的发泄,也是让人满足的。
2. 情窦初开爱神至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它的流逝能冲淡喜悦,亦能冲淡悲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日子总是要继续的。哪怕是再大的挫折,都会逐渐隐没在琐事之中成为一种人们不愿揭开的伤疤,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也会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一切都会好的。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又是一年春来时,圉县的田野上一片生意盎然,嫩绿的春意顶着还未来得及消融的雪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世间。阳光总是暖暖地照在大地之上,春风吹过,带来冰雪消融之后,那湿湿的泥土的芬芳。生机勃勃的春意,让人们也是涌起难以抑制的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这一年,蔡文姬十六岁。在那个时候,女子十六岁就要行及笄之礼,以示女子成年,刚刚从失去父母的悲痛当中走出来的蔡文姬,已经逐渐地恢复了青春少女应该有的青春与朝气。蔡文姬长得像赵五娘,虽然衣着朴素无华,但是也难以遮掩蔡文姬那俊俏的脸庞,楚楚动人的身姿。让人看了便心生怜爱。少女的青春活力,加上父亲采用传授给她的知识技能,让蔡文姬在这春天的时节当中,显得是那么的耀眼,那不凡的气质让人为之动容。
每一天,蔡文姬都会给自己安排时间去练习父亲所传授给她的各项技艺,从未有过一天的间断。除此之外,蔡文姬依旧秉承着她童年和种山隐居生活的习惯,热衷于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每每练习结束,便趁着春风,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只有这个时候,蔡文姬才会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满意义。在这当中,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期望,也随着日益渐暖的春意,萌发出了新芽。哪个少女不怀春呢。
春天来临,总是给人们以新的希望。
在家乡的生活安宁而平和,并不大的县城里几乎人人都知道蔡家有一个俊俏聪明的小女孩,并且刚刚行过及笈礼。
于是一有机会四周围的邻居便给蔡文姬介绍婆家,蔡文姬的乳娘自蔡文姬小时候就跟着照看蔡文姬,心想,蔡文姬父母过世,没有一个照看,给她找一个好人家,而是对那去世的蔡邕夫妇的在天之灵的安慰。只是对于小文姬而言,心中虽然也是春心旖旎,却还没有一个人能打动自己的芳心。
但是,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巧合,冥冥之中的注定,似乎让人们无力去反抗,也似乎让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地去遵循那已经设计好的剧情去发展。接下来的事情,让蔡文姬无法抗拒地坠入了爱河。
圉县北部临近铁低河,那是蔡文姬闲暇之余经常去的地方,初夏已经来临,铁低河两岸绿树成荫,垂柳随风摆动,吹起水面粼粼,反射着阳光。枝头上鸟鸣啾啾,筑着新巢。这一切美好的景色都和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非常相似,而且总是能够不经意间触动她那些美好的回忆。所以,文姬很是偏爱来这里散步,看风景。
一日,蔡文姬独自来到这里,正在欣赏这夏季美好景色的时候,忽然听见一阵吟诵诗句的声音。遥遥耳闻: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原来是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只见铁低河上,一帆轻舟由远及近,上面站着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子,这男子长得好生英俊,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看得蔡文姬一阵面红心跳。原来刚才的《凤求凰》就是这男子吟诵的。
那男子不时就行船来到蔡文姬面前,他也注意到了这铁低河边伫立的这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女子,便走上前来,问了一句:“大姐,请问蔡文姬是在这里住么?”
这一问,倒把文姬惊住了,原来这英俊男子是来找自己的?
“嗯,她就在附近住。那你找她是为何事呢?”蔡文姬佯装镇定地询问道。
男子看着眼前的这位姑娘也是生的俊俏,看着就是个善良的好心人。便也没有任何隐瞒,就说:“我此次行船而来,带来了十箱的笔墨纸砚。我慕名而来,正是想要拜师学习书法啊!”他一脸的恳切虔诚,仿佛此时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个女子,而是一尊观世音菩萨。
小文姬被他的外貌吸引,更是被他现在这副诚心又可爱的样子逗得在心里窃笑。
便心生一计,继续试探地说道:“现在的世道,兵荒马乱,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的求学呢?”
男子听到姑娘这么问,便说道:“无论世道多么乱,学问都不能荒废。更何况现在听说蔡文姬就在这里居住修学,那我就更要前来了!”
“还请问大姐,你知道蔡文姬具体住在哪里吗?”
蔡文姬听到男子这么问,才知道他是诚心拜师学艺,也就不好再继续拿他取乐。便说到:“她是住在这里,不如你现在就收拾一下行李,跟我走吧。我知道她住在哪里。”
于是,她便走在了前面为他带路。路途中,两人又攀谈了许多。原来这男子是家住河东郡,是有名的名门大族,在当地也是享有很高的声望。而此人名叫卫仲道,此次前来圉县,就是为了寻找尽得蔡邕大学士真传的蔡氏。
没过多久,蔡文姬便沿着小路,把他领到了蔡府之中。并将此事偷偷地告知了自己的乳娘,两人说着便是一阵欢笑。文姬还说自己已经考量过这个了,呵呵。
不多时,只听门外一阵轻轻叩门的声音,想必是那卫仲道来了!蔡文姬心里暗暗思忖。乳娘去开门,还不等卫仲道说些什么,便将其引进客厅。这一系列的事情太过顺利,弄得卫仲道一时云里雾里,不知所措。蔡文姬的乳娘把这景象看在眼里,也是难以抑制的笑,心里早就知道了此事的来龙去脉。便告诉卫仲道,蔡小姐已经决定收他为徒。
卫仲道听罢,心中一阵欢喜。想着这事情的顺利,心中更是一阵愉悦。文姬的乳娘告诉卫仲道蔡文姬稍后出来会见,便出去了。
造化弄人,冥冥之中安排的命运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卫仲道怎么能够想得到,路途之中遇到的那一位妙龄少女,竟然是自己即将要拜师学艺的蔡家才女,自己苦寻多日的蔡文姬。
当蔡文姬来到卫仲道的面前,着实让卫仲道一阵惊讶,原来那位女子,就是才女蔡文姬。当下拜师于文姬,文姬在卫仲道这一番礼数,竟然笑了出来,只觉得这样地拜法好奇怪,因为两人年龄相差无几,卫仲道这一口口师傅叫得蔡文姬面红耳赤,只好让卫仲道改口叫自己姐姐。
从以后,蔡文姬每日教授卫仲道蔡家书法,而卫仲道也是天资聪慧,每每讲到要点,总是能心领神会,除了两人一起研习书法之外,两人平日里还一起鼓琴奏乐,有的时候结伴去美好的大自然中游玩,俨然一对亲密的小情侣。乳娘看在眼里,心中也是一片欢喜,知道这卫仲道已经进入了蔡文姬的心中。而每当再有媒人来说媒的时候,蔡文姬的乳娘总是会笑着说:“不找啦,不找啦,已经有心上人了。”
卫仲道的出现,让蔡文姬的心中充满了阳光,青春少女的心扉,就这被卫仲道轻轻叩开。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一对既是师徒,又可以说是情侣的男女,对坐在庭院之中,院内桃花朵朵,清香阵阵,两人轻弹琴弦,用琴声诉述着自己的内心所思。甜蜜的笑容,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演绎了光阴里的最柔美的故事。
一天,文姬身着一身白色丝制的华衣,在院子里给那一盆她最爱的兰花浇水。这时候,卫仲道推门而入。双手背在衣后,说是要给文姬一个礼物。
“文姬,我有一个礼物要送给你。“
“等等,没见我正在浇花嘛。”
“那浇花可以等一下,你难道不好奇我送你什么?”
文姬听仲道这么一说,心里来了兴致。便提着水壶,抬头回身看他。
没成想两人恰好同时一个弯腰一个抬头,便把那一壶水撞洒了。文姬的衣裙湿了个通透。但卫仲道却看傻了,这一瞬间,有如电光火石,他认定了自己的爱人就是她,也只能是她。一颗爱的种子,在这一壶水的浇灌下,生根发芽。
因为水打湿了夏日里轻薄的衣衫,她少女的体态完美展现,微微凸起的傲人的身姿,纤细妩媚的腰肢,修长白净的双腿,衬托的那脱俗俏丽的面庞更是如桃花一般,醉在春风里。
文姬见仲道傻傻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盯着她看。便在心里窃笑他,嘴上又娇嗔道“干什么呢,傻傻发愣。”这娇羞的少女,此刻心中漫着无限柔情与暖意。
这时候,仲道才自觉失态。赶忙从身后抽出双手,把一面铜镜立在她面前,说“你自己看。”
这一看,文姬才知道刚才的缘由。自己也羞得脸颊一下子绯红起来,便连忙跑回房中去换衣。
而仲道站在那里,喊到“这铜镜就是给你的礼物。”说完,还兀自地笑了起来。
这样久了,两人的感情已经升华,幸福总是来得突然,来得静悄悄。蔡文姬的爱情,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春天悄然发芽。
就是这样,缘分来了,是挡也挡不住的,一个春意浓重的春季,两颗火热的心走在一起了。
蔡文姬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恋爱的美好,那种感觉就像是日日走在温暖的春风里,自己一颗晶莹的心裸露在万顷春光里,接受飘飞的柳絮触摸,接受娇艳的鲜花芬芳,每一天都充满着跳动的期盼,每一夜都渴望相见而难以入眠。更让文姬幸福的是,自己的乳娘也是非常满意这个小伙子,娘俩经常在凉风习习的夏夜里,一起分享这爱情给生活带来的欢快。
3. 新婚燕尔夫早逝
当两个人的感情逐渐走向成熟,婚配结合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金色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蔡文姬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的季节当中,也收获了爱情。爱一个人是幸福的,那看到心爱的人甜蜜的笑容之时,自己也可以感同身受一般的感受到那快乐。被爱也是幸福的,心上人那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那发自内心的声声赞美,都像蜜一般围绕着被爱的人。在爱与被爱同时拥有的蔡文姬和卫仲道,此时此刻,是满天下最幸福的人。他们暗暗地下定决心,要一生相守,疼爱彼此。
蔡文姬和卫仲道的婚期,就定在了这个浪漫的硕果金秋。事情总是那么的出人意料,蔡文姬当初怎会想到,会有一个卫仲道来打开自己的爱情之门,而卫仲道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次出行求学,竟然会得到博学多才的女子蔡文姬的欣赏,而抱得美人归。
郎才女貌的结合,让文姬的乳娘也是非常放心。这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对于卫仲道的品格,也是颇有信心的。命运曾给了文姬一记伤痛,而如今美满的爱情,算得上是一种补偿了。
蔡文姬要再一次启程了,她不得不离开家前往即将成为自己夫君的卫仲道的家乡河东。即将离开自己的故乡圉县,离开照顾自己十几年的乳娘,虽然是跟着心爱的人,但是内心也是隐有一丝悲痛,只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规律是任谁也无法阻挡的。
在上马车的那一刻,文姬回头凝望着自己的家府,看着那扶在门旁目送文姬的乳娘,双眼竟然涌出泪滴。蔡文姬马上走进车内,不想让乳娘看到落泪的自己。车轮开始吱吱的转动了,朝着那河东郡直奔而去。旅途漫长,既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山路,有广阔的平原田野,也有茂密的古木山林。无论旅途如何,和心爱在的人在一起,旅途再艰辛,也是幸福的。马车载着蔡文姬和卫仲道两人还有他们满满的爱,行走在奔往希望的路途当中,去奔向幸福和美好。
到了卫仲道的家,蔡文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知书达理,笔墨色彩浓郁的家庭。卫仲道的父母知道了儿子求学回来之后带给自己带回一个美貌如花,又博学多才的儿媳之后,乐得合不拢嘴,当下便选定了良辰吉日,敲定婚期。而且,他们得知自己的儿媳妇竟然就是受人敬仰的蔡邕女儿时,都是十分惊喜。
当时世道混乱,战乱不断,但是人们对婚姻大事还是非常重视的。虽然不及盛世之年办的富贵奢华,但还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人们欢聚一堂,纷说着这对新人那天造地设,完美姻缘的美闻。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新婚之夜,一对新人互诉衷肠,相守誓约,尽情地演绎着乱世里最奢侈的幸福。
洞房花烛之夜,蔡文姬身着红妆,娇艳得胜过庭院之中的红玫瑰。当卫仲道推开房门,掀起文姬的盖头时,他站在那里停了许久许久。
文姬等了好久,都没敢抬头看,还担心是自己不够美,不能惊艳丈夫的双眸。因为心怀浓浓的爱,所以她把自己压得很低,低到了尘埃里。
直到仲道慢慢俯下身子,坐到文姬的身边,满怀深情地看着她的眼睛说道:“你怎么这么美!”的时候,她才像一朵花一样,尽情地绽放了。
这一夜,水乳交融。这一夜,良宵苦短。这一夜,永生难忘。
新婚,亦是一段生命的开始,从今后,他们彼此的生命里,又多了一种生命角色。婚后,,蔡文姬努力的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媳妇,虽然有时候做得蹩手蹩脚,但是两人生活的还是有滋有味。每日里,文姬和丈夫卫仲道时而吟诗作赋,时而鼓琴弄乐。婚姻可以让一个女人迅速成熟。蔡文姬还每日都在家里争做家务,甚至还学起了做饭,俨然成为了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妻子。这让卫仲道全家非常的满意。
正如一首古诗所云:“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她不仅仅对丈夫疼爱非常,对公婆也是谨慎小心地伺候着,每一顿饭菜在端上饭桌之前,都会仔细地询问丈夫公婆是否爱吃。而丈夫也是愈加地疼爱这个懂事明理,又貌美多情的才女妻子。文姬沐浴着丈夫的恩爱,也感动于婆婆和公公的通情达理,所以在家务事上,也是格外地用心和小心。卫仲道的父母更是乐得合不拢嘴,知道儿子给他们找了一个好儿媳妇。卫仲道一家虽然日子过的不如太平年时的阔绰,但现在一家人在一起,也是欢乐无比。世间有什么幸福能比得上爱情和亲情都在身边这样幸福呢?
转眼间,这一年的幸福,甜蜜的生活被镌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在这幸福的生活当中,仿佛那空气都是甜的,每一刻,都那么值得欣喜。
这对小夫妇新婚第二年,也就是献帝兴平元年,世道更加的混乱了,四方豪强并起,各霸一方为主,让老百姓本就不太平的日子过得更加的水深火热,各路军阀相互混战,占领土地弄得民不聊生。同年,又天灾不断,在全国范围内爆发旱灾,多出粮食减产绝收,土地龟裂,河床干枯,继而又有蝗灾四起,这让本就因旱灾和战火连绵而减产的粮食基本绝收,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人民流离失所,难民无数,山野间到处都是饥饿致死的尸体。更甚者,在有的地区还出现了人食人的现象,惨不忍睹。
卫仲道一家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是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谁想,这本就不太平的日子里,蔡文姬的夫君卫仲道竟然突然患上疾病,躺在床上,一病不起。这对蔡文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打击,如今兵荒马乱,去哪去寻找一个郎中来给看病。家里粮食也已经不足,一家人面对这种情形,毫无办法。看着日渐憔悴的丈夫,蔡文姬终日以泪洗面,甚至难过得眩晕过去。蔡文姬常常在内心呼喊着,为什么上天总是将磨难加之于自己身上。蔡文姬不敢想象卫仲道离开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那时的天会是什么颜色?面对着她那年轻的丈夫,却因疾病而面容枯槁,面容憔悴的脸庞,她的心都要碎了。
从来都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要来的悲剧终于发生了,在维持了几天之后,卫仲道挺不住了,他也知道自己即将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妻子,还未来得及给蔡文姬美好的生活,还未来得及给自己的父母尽孝。如今,就要撒手人寰了。他卧在床上,努力地睁开沉重的双眼,直直地地看着文姬,嘴唇开合却说不出话来,他的心中,已经汹涌了纷杂的情绪。
爱上了蔡文姬,却没来得及给文姬带来幸福的生活,却将她拖进深深的磨难之中。泪水顺着卫仲道枯槁的脸颊流下,此时的蔡文姬更是抑制不住的悲伤。这种仿佛天塌下来的感觉,折磨着她的心。望着自己的丈夫,蔡文姬却不敢流出泪水,强忍着悲伤,身体竟然不住的颤抖。突然,卫仲道的手突然松开了文姬的衣袖,无力地垂了下去。卫仲道走了,带着他深深的遗憾和愧疚,离开了他挚爱的妻子和家人。
蔡文姬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悲伤,嚎啕大哭起来,这么多日以来,她虔诚地祈求上苍,不要夺走她心爱的丈夫,她多么希望这一夜过去,卫仲道就会完好地站在她面前,像往日一样,吟诗鼓琴,一起劳作。只是,一切只是幻想,这幻想,总是被卫仲道那日益加重的咳嗽声所打破。蔡文姬所担心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的夫君,卫仲道离他而去了。独自留下了悲伤欲绝的蔡文姬,这种悲痛,是对自幼父母双亡的文姬所遭受的最大的折磨。天空也都黯然失色。在命运面前她感觉到那么脆弱无力,任何伤心似乎都不会让这无情的命运有一点怜悯之心。
只是,面对挚爱的离去,任何安慰和赠与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让时间去慢慢消磨。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因而坚韧,柔顺,甚至无坚不摧。老子也曾说,上善若水。它顺势而变,不执拗,不刚硬。刀劈不断,火燃不起。正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但是蔡文姬这一汪水似乎经历了过多的风吹雨打,风平浪静的闲适时光实在是少而又少。但是面对这一切的苦难,说考验也好,说历练也罢。也只有靠文姬自己去慢慢消化,慢慢抗争。
4. 兵荒马乱陷魔掌
蔡文姬还年轻,丈夫去世时才刚满十七岁,丧夫的遭遇,让这个正值美好年华的蔡文姬终日抑郁寡欢,愁云满面。看到这昔日和夫君同进出的庭院宅邸,如今只剩孤孤零零的自己,泪水总是不自觉地从文姬的双眼流出,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遭遇总是如此的悲惨,为什么上天对自己是这么的不公。
卫仲道的父母是通晓事理的。看着眼前的儿媳妇日渐憔悴,总觉得是卫家欠蔡文姬的,蔡文姬正值大好年华,就这样在卫家守寡一世,未免太过残酷。于是便想让蔡文姬返回圉县的娘家,起初蔡文姬并不同意,她认为自己既然嫁进卫家,便生是卫家的人,死是卫家的鬼,怎能因丈夫亡故,就抛弃卫家父母。但是后来经过卫仲道父母的劝说,蔡文姬明白,自己一个弱女子,只身留在二老身边,不但不能很好地照顾两位老人,还很有可能成为两人的拖累。况且,在这卫府之内,触景生情,终日以泪洗面,也不是办法,换一个环境也许会好一些。而且无论她身在何处,她对丈夫的爱,始终留在心间。
明白了这些,蔡文姬终于接受了卫仲道父母的建议,返回圉县娘家。那是一个清爽的早晨,一个孤单的身影,独自行走在大路之上,奔向茫然的未来。
她身着素服,每迈一步,过往的画面都会在脑海里,在眼前残忍而清晰地浮现。她与仲道的初次相逢,在铁河边上,一见钟情。他与她在院中围绕兰花的弄水嬉戏,她与他日日夜夜的恩爱私语。怎么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全都沧海桑田换了人间。难道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么?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本来是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生活,却哪里料想到今日这番结果。物极必反,情深不寿。
“苍天你待我着实不公啊!“文姬垂泪哭喊道。
就这样,拖着疲倦无力的身子,文姬走了很久,就快要再次回到娘家。但这时候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在她胸中升腾起来,这一年自己的乳娘肯定是万分挂念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和丈夫过着“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树下酒家眠”的逍遥生活,不曾想过才仅仅一年出头,美好光景就因为时运不济,灾害连绵,挚爱离开而彻头彻尾的崩塌。这一年,乳娘过得尚好?这一年,为何仿佛犹如一场美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如果娘家一旦物是人非,这可叫文姬如何承受。一颗破碎的心,实在不能加之再多的敲打了。
当停下来的双脚再无路可进,文姬就清楚地意识到了,她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家乡了。
她再次站在了蔡府的宅院门口,开门的乳娘见到文姬一身素服,就明白了原因,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虚伪的谦让,两人甚至没有过多的询问和言语,便紧紧相拥在一起。蔡文姬肆无忌惮地痛哭起来,看着这往日熟悉的家,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知女莫若父,可如今慈父已逝,慈母归西。唯有一个从小将自己带大的乳娘尚还健在,这现实与回忆的巨大落差,让她紧紧地拥在乳娘怀里,感受一份在寒冷中可以依靠的温暖。
“四娘,兰儿以后再也不要离开你了。”
“好啊!”说到这里,四娘一把热泪,两鬓青丝。在西风中,更显悲戚。
时局愈加的混乱,兵荒马乱的年代,军阀混战,每一方都在争夺着利益,却不顾人民的死活。汉朝名存实亡,皇帝权利被架空。北部匈奴趁中原局势混乱,大举南下入侵,汉朝军队势单力薄,又得不到及时的支援因此节节败退。
自从文姬从河东郡返回圉县老家之后,常常是闭门自守家中,与乳娘为伴。尽管世道不安,饥饱不定,但是两人在一起,相依为命,亲情相依,也逐渐地从悲痛中走出来。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蔡文姬总是会想到那儿时的茫茫草原,自己快乐的随着父母在大草原上驰骋,怀念那草原之上七彩露珠,怀念那自己曾经追逐过的飞舞翩翩的彩蝶。
她也会想起十年的种山隐居生活,高耸的种山,翠绿的林海,清澈的鉴湖,还有父亲与自己的琅琅读书声,优雅的阵阵琴曲,还有那最怀念的母亲的温暖的怀抱,父亲慈爱的眼神……
当然,还有那自己心爱的夫君,卫仲道,想起与他的偶遇,一起走过的路,艰辛也好,苦难也罢,两个人始终心连着心,再大的磨难对两个心心相依的人来说,都是甜蜜的回忆。
只是如今,这些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仅仅只是成为了回忆。回想着自己这十七年的经历与遭遇,蔡文姬不禁流下下泪水,这泪水,有思念,有悲伤,有无奈,也有期望。
十七年的生活,让蔡文姬拥有大草原般广阔豪放的胸怀,也让蔡文姬有如种山一般高耸屹立的志向,但同时身为女人,她也从没丢失过那如水一般的女人心。
若是从宿命论的角度来想,或许文姬所遭受的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也许这一切都是自己前因后世所应承受的磨难,蔡文姬想着。当人陷入无助的时候,往往都会寻找一个可以寄托自己哀思的载体,而此时的文姬,就是如此,这悲惨的遭遇,让自己觉得一切所经历的痛楚,都是因为前世的因果报应造成的。于是,她便萌生了去寺庙祈福的想法。
于是,选择了日子,她便与乳母一起前去寺庙了。战火不断的年代,人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寄托希望于万佛众神,是最好不过的安慰了。因此寺庙的香火总是不断,文姬夹在众人之中,乞求着佛祖保佑。不要再降灾祸与自身了。回想着自己的不幸遭遇,竟然一时语塞,泪水又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只是,文姬虔诚的膜拜,并没有让佛祖感动,相反,一场灾祸,再一次要降临在蔡文姬的头上。可怜的蔡文姬,年仅十几岁,便遭受了人世间最痛苦际遇。
兴平二年,正值金秋山林草木萧条,一片金黄。粮食由于战乱天灾,几近绝收已经看不到麦浪滚滚的景象了,千亩良田只有枯草几颗,甚至枯草也已经被饥饿的人们所抢食了。
时间逐渐地治愈了蔡文姬的悲伤,只是这战乱不断的世道之中,能保持一颗不失希望的心,就已经很难得了。此时的蔡文姬和乳娘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着困难,分享着时而难得的快乐。
只是战乱的年代,连一点小小的安稳也难以守候,仿佛就在一瞬间,夜幕刚刚拉下,圉县灯火点点,圉县的宁静忽然被一声声的战马嘶鸣所撕裂,铁蹄铮铮踏得地动山摇,屋子也不住的颤抖,忽而火光四起,喊杀声一片。匈奴军队攻打过来了,仿佛就是一瞬间,匈奴军队充满大街小巷,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圉县成为了人间地狱,尸陈街市,火光冲天,人们四散逃离,纷纷离去。
圉县已经无法容身,蔡文姬只好和乳娘一起随着加入逃难民众的人流,盲目地朝南走去,家中已没有什么可以携带的了,蔡文姬背着视若生命一般的父亲当年赠予她的那把焦尾琴,挎着乳母随着人流焦急地走着。
恐惧之中,人们已经没有了其他的感觉,就这样不分黑天白天地赶着路,大家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离开在匈奴兵的铁蹄之下已经变成可怕之地的圉县,越远越好。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奔逃着,已经连续地走了三天三夜,早已经是无力行走。人们停下来,由于没有粮食,饥饿的人们进入树林,只好以草根树皮为食。
已经接近黄昏,困顿的人们相拥在一起,昏昏欲睡。蔡文姬和乳娘相互靠着歇息,疲惫不堪的乳娘不一会便入睡了,只是蔡文姬,虽然也是劳累不堪,但是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望着天空中的弯月,想到自己的遭遇,也是不禁落下泪来。泪水模糊了双眼,渐渐地,蔡文姬也睡着了。弯月时隐时现,仿佛在注视着这群悲苦的人们。星辰已经不知去向。只剩下那孤单的月亮,独自泛着白光。
不知道过了多久,蔡文姬被一阵恐怖的马蹄声吵醒,原来是匈奴兵追来了。人们还来不及躲避,就被匈奴兵团团围住,火把燃烧着,将这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匈奴兵把逃难的民众聚集驱赶在一起,大声呼喝这汉人无法听懂的匈奴语,那声音,粗狂豪野,吓得人们一句话都不敢说。每个人都把头低下不敢直视。只是,那些身穿兽皮的匈奴兵并没有任何感觉,甚至要举起刀冲过来,人们一阵阵惊呼哭喊乱作一团。
蔡文姬和乳娘夹在人群中间,被推来推去,可怜的文姬,命运的坎坷,依旧伴随着她的成长,而每一次成长,似乎都要伴随着磨难。匈奴兵冲进人群,任意打骂着百姓。而她和乳娘两个人面对匈奴士兵们凶残的面目也是除了躲避,没有其他方法。逃亡队中的人们,性命似乎就要危在旦夕。她们的眼中,再也看不到明日里的希望,只有眼前无尽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