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召南(3)

《周礼》规定,男子年满二十可娶,女子年满十五可嫁。古人认为婚嫁年龄从速不从迟,因为在农业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提早婚嫁可为农业增加人口。《周礼》还规定,“仲春之月,奔者不禁”,《毛诗正义》解释说:“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藩育民人也。”意即若男子超过三十岁未娶,女子超过二十岁未嫁,那么在仲春时节,男方只要向女方打声招呼,两人就可以成婚。

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正是一个年逾二十尚未出嫁的女子,她的迫切求爱之心是合情合“礼”的。

诗以落梅起兴,而“梅”与“媒”谐音,引出婚嫁之意。女主人公看到成熟坠落的梅子,不禁想到光阴无情、青春易逝、而自己仍未婚嫁的现实。于是以梅起兴,唱出了这首叹息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树上的梅子落了三成,还剩七成,意味着时间还不算太晚,女子期盼趁着吉时,有合乎心意的男子来向她求爱。巧妙的是,明明是女主人公自己在寻求意中男子,却不说“我求庶士”,而说“求我庶士”,用被动的语气来表达主动的愿望,表现出这个大胆求爱的女子内心的些许羞涩,直白中透着委婉。

时间继续流逝,原本七成的梅子此时只剩下三成,可是还没有合适的人来向她示爱,于是她说:“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光阴不等人,只要有合意的男子求爱,今朝就可以跟他成婚。言辞之间,满是待嫁的焦急心绪。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直到梅子落尽,女子也没有等到一个求娶她的男子。时间已是暮春,如果再没有求婚的男子出现,就只好等到明年春天了。可是到那时,女子的年龄又老了一岁,只怕更难有人来向她求婚了。因此她说:“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已经不期望能在这个春天出嫁了,但是仍希望有男子来向她开口求爱。女子看似大胆、热烈的求爱实则包含着一丝辛酸和无奈。

《摽有梅》一诗诚然是未嫁之女催促爱情的心曲,但同时也是一曲感伤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哀歌。诗中主人公之所以如此急切地盼望出嫁,正是因为她已经过了最美好的年华,经不起更久等待。后世文学作品对青春和光阴有诸般感慨,而这首《摽有梅》作为开创之作,显得清新质朴,语浅情深,别有一番滋味。

【大师导读】

《摽有梅》……是描写一个待嫁女子的心理的。她很迫切地要求意中人来娶她,越早越好。首章说“迨其吉兮”,尚有择日之意;次章说“迨其今兮”,便不用择日;末章说“迨其谓之”,简直想亲身去催促了。

——陆侃如

诗分三章,表现一天比一天更迫切的期望,因为用了非常贴切的比喻,使人只觉这种表白天真动人,而不觉其过于直率。

——余冠英

小星

嘒彼小星①,三五在东。肃肃宵征②,夙夜在公。寔命不同③。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④。肃肃宵征,抱衾与裯⑤。寔命不犹。

【注释】

①嘒(huì):微光闪烁。

②肃肃:急急忙忙的样子。宵:天未亮以前。

③寔:同“实”。

④维:是。参(shēn)、昴(mǎo):星宿名。

⑤抱:古“抛”字。衾(qīn):被子。裯(chóu):被单。

【赏析】

小星,指的是闪耀着微弱光芒的星星。《小星》这首诗,描述像“小星”一样,位卑职微的小吏们昼夜奔忙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命运的不平和惋惜。

《小星》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静谧的夜晚,星光朦胧,城中的百姓还在安睡,而忙于王事的小吏,必须在天还未亮的时刻起床,在满天星辰的陪伴下,为了公事而奔走。途中,他睡眼惺忪地抬头仰望天空,看见三三两两散落着的小星,一时想不起它们是什么星辰,后来才知道那是参星和昴星。

孤独的小吏想到自己每日谨奉王命,早起晚归,离开妻子,抛开香衾与暖裯;又想到自己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之情,但是在他拼命工作之时,其他人却可以安安稳稳在家中休息,和亲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种人生际遇的天差地别,令他深感不平,但是最终,他也只能用“同人不同命”的说法自我安慰。“寔命不同”和“寔命不犹”的说法,生动表现出小吏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关于《小星》的主旨,《韩诗外传》说:“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认为此诗主人公之所以昼夜奔忙,是因为家中贫穷,父母年老。《小星》中“夙夜在公,寔命不同”两句,与韩诗观点颇为贴合。清代经学家姚际恒则在《诗经通论》中说:“章俊卿以为‘小臣行役之作’,是也。”申韩各家更引用《诗经·北山》中“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的诗句来解释“寔命不同”的含义。

在古代,小吏并不算是官,他们的境遇比普通百姓好不了多少。这些人位卑任重,处境困穷,无处诉说悲苦。因为收入低微,总不能让家人感到满意,所以回到家也得不到家人的安慰,有时还会受到讥讽,再忙再累,也不会得到赞赏或期待。面对不如意的人生,他们只能不断地逃避,逃进虚无的自我安慰之中。《小星》这首诗如实道出了这些小吏的命运,文字虽简洁,其中蕴含的情感却凄苦悲凉,感人至深。

【大师导读】

咏使者远适,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

——宋·洪迈

本篇写小臣出差,连夜赶路,想到尊卑之间劳逸不均,不觉发出怨言。“寔命不同”“寔命不犹”是和朝中居高位的人比较,虽说委之于命,实在是不平之鸣。

——余冠英

江有汜

江有汜①,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②,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③!

江有沱④,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⑤!

【注释】

①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后重新汇合的河水。

②渚(zhǔ):既指水中小洲,也指洲旁的水。

③处:忧愁。

④沱(tuó):沱江,长江的支流。

⑤啸:号哭。

【赏析】

观《江有汜》一诗,仅从“汜”、“渚”、“沱”三字之中,就能感觉到一种空间上的分割,从而令人联想到分离、离别一类的主题。诗中的女主人公独自一人被留在江沱之间,眼看着丈夫沿着长江之“汜”离她而去,因此,每章开头一句写景,实是为了引出女子“被弃”这一遭遇。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种类型的诗歌在《诗经》中很常见。弃妇诗大多抒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女子的内心感受。古时,女子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男子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丈夫是她们唯一的依靠。所以一旦夫妻关系有了裂痕,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开篇女主人公便哀诉着:“江河有着这条分流水啊,我的丈夫终于荣归故里,可是为什么不带我一同回去?不带我一同回去,你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女子尽管伤心不已,然而从“其后也悔”这几个字当中,也可见出她的斩钉截铁。她以一种预言式的语气宣告,丈夫必将因为今日的轻率背弃而受到内心的折磨。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后两章中女子的愤怒之情愈演愈烈:“浩浩荡荡的江水自有洲边水将其分出,你不再与我相聚,匆匆忙忙便要归家。不再相聚匆忙离去,将来你必定会忧伤不已!江水自有分叉支流,你回归故里,不见我一面就着急离开。你现在不顾夫妻情面狠心离我而去,将来即使又哭又喊求我原谅,也毫无用处!”

在女主人公心里,江水的每一条支流都是摆在自己眼前实实在在的障碍。因此,“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三句,可视作赋体。同时,从江水有支流引出“之子归”的事实,则在赋体之中又兼有比兴的意味。

诗中一连用了“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三句,毫不留情地痛斥男子的薄情。“不我以”引出“悔”,“不我与”带来“处”,“不我过”导致“啸歌”,三者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负心汉愈是绝情,所带来的后果也就愈加严重。而被弃的女子除了唱出这首带有报复性甚至诅咒性的悲歌之外,别无他法。事实上,她根本无法预知丈夫离开她后,会不会如她所说的那样后悔、忧伤、甚至哭号——这种别无选择的报复与诅咒,隐含着女子期望丈夫回心转意的深层心理,而这也正是此诗对弃妇心理刻画得最动人之处。

【大师导读】

女子为人所弃而歌。首章言虽弃我而后必悔,次章言虽弃我亦即安之,卒章言虽弃我我自乐,《郑风》所谓“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也。

——傅斯年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①,白茅包之。有女怀春②,吉士诱之③。

林有朴樕④,野有死鹿。白茅纯束⑤,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⑥!无感我帨兮⑦!无使尨也吠⑧!”

【注释】

①麕(jūn):獐子,体型比鹿小,无角。

②怀春:思春。

③吉士:对男子的美称。

④朴樕(sù):丛生的小型灌木。

⑤纯束:捆扎,包裹。“纯”为“稇(kǔn)”的假借。

⑥舒:舒缓。脱脱(duì):动作文雅舒缓。

⑦感(hàn):通“撼”,动摇的意思。帨(shuì):佩巾,围裙。

⑧尨(mánɡ):多毛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