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年轻人要知道的场景口才常识(16)
25.引导会议讨论的技巧
主持人在引导会议讨论时应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辩证式思维、逆向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对问题的看法不仅从质上去认识,而且还能从量上进行分析、界定。引导会议讨论的方法较多是采用发问,另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指定1名小组长,到时集中小组的意见,由代表们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美国管理学家卡尔森认为,主持会议讨论的技巧有:
1.为议事活动选择好恰当的题目,使与会者对要讨论的题目发生兴趣;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欲望。
2.布置好开会的场所,使每一个前来参加会议的人感到自在,不致因环境和座位不舒服而分散精力或产生焦躁情绪。
3.作为会议主持人的职责是推动会议的讨论,但要避免亲自解答与会者的问题,以便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能积极思考并参与。
4.使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有价值的议题上,并引导会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终的一致意见,但又不使参加会议的人感到会议主持人是在强迫他们。
5.掌握和安排好时间,限定每次发言的时间,掌握好会议讨论的范围,随时警惕有人随意说出的一、两句话将议题拉出会议讨论的范围之外。
6.为会议做出全面的总结、记录或报告,并贯彻执行,保证会议所确定的事项得以实现。
26.控制会议节奏的技巧
在会议召开的全过程中,会议的节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节奏控制不好,会影响会议目的实现。节奏过慢,势必会延长会议时间,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节奏过快,有可能会造成认识肤浅、理解不透、决策草率,没有真正达到会议的目的。因此,会议主持人一定要重视控制好会议的节奏。具体说来,首先主持人在会前有一个会议计划表,对会议中议题的难易、议程的前后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都应做好较充分的估计。在时间的估计上最好要有一定的弹性。其次,在会议进行中要时刻留心会议的进程。一旦发现节奏过慢时,则应想法采取措施调动与会人员的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提问,多加引导启迪;如节奏过快,则可多提几个细节性的问题,在广度、深度上下工夫。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小结,并适当地强调要点、难点。
27.减少会议中说空话、套话的技巧
要召开会议时,有时会出现发言人说空话、套话的现象。其发言的内容空洞乏力,陈词滥调,对会议不起什么积极作用。在碰到这种情况时,不妨采取以下的几点措施:
1.清楚明了地向与会者告知会议的目的、议题、要求、讨论方式、注意事项等。
2.主持人自己首先不要带头讲空话、套话,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能东拉西扯,
给与会者树立坏榜样。
3.一旦出现有人说空话、套话、主持人就要及时巧妙地加以制止,以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当然,这与主持人长期形成的会风、工作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会议主持者在平时就要养成严谨务实的会风和工作作风。
28.用指名法避免会议冷场
主持人讲完开场白,让大家发言。开始时容易出现冷场。主持人可适当指名:“老张,您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今天一定有好主意,先讲讲吧!”“老王,您大概早就考虑好发言内容了,大家就等着听您的高见哩!怎么样?您带个头吧!”万事开头难。有人带了头,下面就会有人跟着讲。
29.用激将法促使他人发言
好马也要扬鞭,强将还需激励。主持人有时要用反面的话“刺激”一些人,促使他及时发言。如说:“老黄,您今天一言不发,看来是想‘金杯漱口’了!”旁边很可能有人接口:“老黄向来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会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激,老黄还能不一吐宏论吗?
30.用点拨法让与会者找到话源
当人们对某个问题还似明非明时,常常难于发表看法。主持人应抓住关键,适当点拨,与会者便会顿开茅塞,话如泉涌了。如说:“这个问题正面一时看不清,假如反过来看呢?从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应下决心解决呢?”
31.用复述法引导大家深入讨论
某人的发言十分精辟,主持人对此也有同感。为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可复述他发言的要点。如:“老郑认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考勤、考试上,而在于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对此议论一下吧!”老郑听了非常高兴,大家讨论也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深入一步。
32.用启示法开拓思路,引导讨论
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开拓思路,引导讨论。如在讨论“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时,主持人问:“有人主张应该吸收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和发展私营经济;有人表示反对,认为私营企业主同工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对有剥削行为的人不能吸收入党。大家认为哪种观点正确呢?”
33.用比较法形成结论
讨论会进行到一半,几种意见已经摆出,主持人便可简要归纳,引导大家从比较中判定优劣,从而顺理成章形成结论。如说:“对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现在有三种方案:一是……二是……三是……同志们可以比较一下,选定一种最佳方案。”
34.用收束法把扯远的话题收回来
讨论会上,有时可能出现离题现象,一些人天南海北,把话题越扯越远。此时,主持人要及时收束,使其回到本题。运用收束法时,应注意不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主持人要十分自然地收束圆场。如说:“老陈等同志说到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他们的看法也很有价值,今后可专门为此开讨论会。不过,今天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制定超产奖金的发放规定,大家应集中对这个问题思考议论一番。”
35.用谐趣法调节过激的气氛
当会上不同意见争论过于激烈,发言者嗓音越来越大,调门越来越高,主持人要用幽默的语言,诙谐风趣的插话,及时为之“降温”,使双方都冷静地分析对方的意见,达到求同存异。如说:“同志们,别激动!听说高分贝的声音会把耳鼓膜震破,为了不让我们都变成聋子,我建议大家发言时把嗓音降低20分贝好吗?”几句话引得哄堂大笑,会场上的气氛也得到了调节。
36.用过渡法把讨论的内容引向深入
用适当的连接词,把会议的一项内容过渡到另一项内容。如说:“既然大家都认为搞联营是使我厂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那么,和哪些地区、哪些单位搞联营呢?请大家提供一些确切的信息。”这样承上启下的过渡,也能把讨论的内容引向深入。
37.用劝说法协调会场秩序
讨论会上,有人针对不同意见者言辞尖刻,刺伤了他人;有人则发言过多,垄断了会场。主持人要以委婉的言词,作适当的劝说。如“小李的发言也是一得之见,从正面理解,有其合理的部分,不应过多指责。再说,言者无罪!人人都可以讲话嘛!”“讨论会要各抒己见,让大家都发言,小蔡说了好几次了,算是一家之言。到会一二十人,就是一二十家,最好是百家争鸣。还有十多家没发言,请你们都说说吧!”
38.用归纳法进行会议总结
把会议的主要成果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来,加深与会者的印象。如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党的十四大文件,主要收获是统一了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弄清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二是……现在,方向已经明确,路子已经找到,让我们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吧!”
39.用启下法进行会议总结
用在本次会议中提出而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作启发,为下次会议作铺垫。如说:“今天大家提了不少问题,其中‘为什么乱摊派之风屡禁不止?’提得很及时很深刻,只是限于时间,今天没有充分讨论。请大家会后广泛收集材料,深入思考,以便下次再议。”
40.用鼓动法进行会议总结
用鼓舞人心的话语作总结,以强化会议精神。如在一次救灾总结讨论会上,主持人最后说:“世上总是好人多,天灾无情人有情。这次抢险救灾中,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家受灾,千家关怀。这次讨论交流,大家叙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使我们体会到了许多崇高思想。愿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志们,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散会!”
第八节 面对媒体时的口才常识
1.轻松应对刁难
2.巧妙避开敏感话题
3.机智转移话题
4.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1.用优雅回答来应对刁难
优雅回答是一种站在高处,俯视对手,意味深长的回答,还可以说是大度回答。
周总理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具有非凡的口辩才能。是友也好,是敌也罢,或者亦友亦敌,不友不敌,他总是沉着应付,自由周旋,于优雅谦逊间捭阖纵横。这其中有不少是场面十分尴尬,环境十分险恶,人们认为问题比较尖锐,十分棘手的时候。
抗美援朝期间,一次,总理批阅完文件接受一美国记者采访。美国记者看到总理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诘难:“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总理含蓄地答道:“提起这支笔呀,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这是机变,也是暗示,总理由他的派克钢笔而至“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而至“留作纪念”,能运用这种方法的人,不仅口才好,德育高,而且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存在于万物之中又凌驾于万物之上。否则,答非所问,无的放矢,贻笑大方。
2.用现引现证来应对刁难
现引现证犹如现炒现卖,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地取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得自己的论据更充实、更充分,喻义也更深刻、更贴切。现引现证空口道的“道具”通常是和对方有关系的。现引现证的最突出特点是语言直接、单刀直入,其攻击力足能使对方因猝不及防而落败。
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总统时,一位酷爱找茬儿的女记者采访了他的母亲。
女记者:你儿子说如果他说谎,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你敢保证说卡特从未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却都是善意的、无邪的。
女记者:何谓善意的说谎?
卡特母亲:你记不记得,在几分钟之前,当你刚跨进我家的门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见到你非常高兴?
女记者立即败下阵来。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卡特母亲“以人喻理”,现引现证,既削弱了女记者咄咄逼人的架势,又维护了自己儿子的形象。
3.用接茬引申来应对刁难
所谓接茬引申法,就是当对方提出的问题使你实在无法回避又难以做出正面解答时,不妨顺水推舟接着他的话茬往另外方面引申,用引申之处的绝妙结果来回答对方的提问。接茬引申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使间接回答的话语出乎对方的意料。所以,接茬引申法是岔题作答空口道的一种行之有效之法。
请看丘吉尔是如何妙用接茬引申的:
20世纪30年代,一次丘吉尔访问美国时,有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咬牙切齿地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不屑地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多次发表演说,极力主张与苏联联合共同抵抗德国纳粹的侵略。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议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细细去品味。这种间接岔题作答,不但能恰到好处地制止刁难,回击对方不友好的态度,而且能使答话的语言充满情趣、魅力和耐人寻味的神秘色彩。
4.用模糊语言避开话题
在答记者问中往往会碰到一些不便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敏感话题。这时如果运用精确的语言往往表达不了我们的思想感情,此时模糊应对便派上了大用场。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球队相遇时,踢进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人”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机敏地回答说:“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马拉多纳的回答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系如此”,那么对裁判的有效判决无疑是“恩将仇报”。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而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人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亦具有君子风度。
这种模糊应答,往往体现了说话者的机智,情急生智,应变自如,令人回味。这种应答方式以收缩性大、变通性强、语义不明确的词语,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摆脱被动的局面。
5.用寓理于事的方式避开话题
在答记者问之时,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或者已经回答过但对方又发问的问题时,不妨采用寓理于事的方法,即针对提问讲一个事例,让对方认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然后将此道理应用于对方的提问,使答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