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脑就爱找借口(9)
很多人爱上了给自己设障碍:该写稿子了,其实不想写,于是想要是突然有别的事就有借口了;该出去见一个人,其实不想见,于是想要不然就装病吧;该面对的事情总想逃避,能不去就不去吧……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事情很可能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搞到最后,你真的相信,是这些绊脚石阻碍了你的脚步。可事实上扔绊脚石的正是自己。这种巧合的背后,究竟藏了多少东西是你不愿面对的?你的逃避究竟有没有价值?你没有任何损失?错过一次还有第二次吗?一件事,你这次没做,总有一天会以更大的成本找到你。躲过了这次,还有下次,你根本不觉得这次有什么可逃的,意外之后依然要做,在别人都已经不再考虑此事的时候,你又将战线拉长了。工作如果总是出岔子,不管什么原因,你是不是离出局也不远了?你丢掉的不只是这次,还有下次、下下次,以及别人对你失败的预期。
你竭力维护那份自尊,你觉得只有你自己知道真相,你宁愿撒谎也不愿面对现实。没人是傻子,当你被看透的时候,你极力维护的自尊还剩下多少了?所以,当你发现身边人的借口总是如同及时雨一样从天而降的时候,千万别羡慕;当你觉得自己的借口编织得完美无缺的时候,也千万别侥幸。真正的麻烦,在后头。
当人们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往往会做出一系列导向失败的行为。你害怕结果,所以寻找理由;你期待理由实现,结果真的实现;你自认为躲过了最坏的那个结果,所以更相信那个理由。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机会是有限的,不是谁都有,错过了这次也许就没有下次,或许就此你会错了一次精彩的经历,难道不惋惜?
性梦竟然有阴阳之分
梦的功能是保护睡眠,当人们睡着时,自我警惕放松了,被压抑的愿望冲进意识,被允许以梦这样的伪装形式来得到部分表达,这种将无意识的愿望转变成梦的想象过程被称为梦的工作。
曾经有人阐述过自己的梦境:
“我梦到我到了一片日本水域,是田间的那种,水上长了很多绿油油的水草。我不会游泳,开始还有点怕,但我就坐了个类似水上滑板那种东西,一直在水上漂行,速度很快,感觉很爽。然后有3个日本小孩就跟着我一起漂,终于上岸了,他们也跟着我上岸。我们到了一个高处,突然下面就涨水了,很大的洪水,不停的涨,我看到很害怕,心想,还好我滑上岸了,不然涨水了我肯定会被淹死。结果,跟我一起上岸的3个小孩当中有2个被水冲走了。我去救,好不容易抓住一个的手,把他拉上来,另外一个就被水冲走了,人都冲烂了。”
梦者对这份情感不太想投入,也存在一些担心,但又不想拒绝,所以选择在水面上漂行,感觉还是很愉快。三个小孩儿代表梦者的心态是游戏性和孩子气的。上岸象征你想结束关系。高处意味着你的优势感,并且想望得更远,有更好的选择。但这时涨水了,洪水是一种失控的情感,可能是来自对方,你的匆忙上岸让对方无法接受,而对方的失控也让你感到害怕,孩子落水死亡象征你的损失。由于人们从生活中学来的种种自我控制和自我禁忌,在睡梦中都较少发挥作用,所以性梦的内容十分广泛和直露。
与性有关的梦可以分为阴阳两类。阴性的梦表达涉性问题的创伤,乱伦恐惧,性的不洁感、无能感和罪恶感,性失落带来的惆怅,过度压抑带来的煎熬以及纵欲导致疾病等;阳性的梦表达性压抑激起的饥渴亢奋、性魅力带来的向往憧憬、性接触带来的刺激快感、性释放带来的兴奋愉快、性征服带来的强盛自信等。
阴性梦指出了不利于生命潜能舒展、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性认识方面的偏颇和性感受方面的病态;阳性梦则可以释放被压抑的性能量,释放焦虑,而且梦者在梦中可以体验到性的快感与满足,是帮助生命潜能舒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常做阴性梦的人,人生必有可忧处。
性梦在所有梦境中占的比例很高,不仅因为性是人性的基本要素,还因为梦象的多重性。任何事物都可以归类于阴阳,自身也拥有阴阳两面,阳性是主动的,积极的,刚劲有力的,攻击进取的;阴性是被动的,安静的、潜藏的、柔和包容的,稳定保守的,代表延续。阴阳的互动情状与男女的交媾之间存在同构对应。因此许多梦例可以作为性梦来解,但实际上包含着甚至主要是超越性梦的其他象征含义。
性梦的发生与睡眠的姿势以及膀胱中积尿的数量没有显著的关系,而与睡前身体上的刺激、心理上的兴奋和情绪上的激发有关,主要和精囊中精液的充积量有关。女性的性梦与男性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未婚女性的性梦往往错落零乱,变化无常,很难有清晰的性梦;即使已婚的女性,能做真正的、清晰的性梦,并伴有阴道粘液的分泌,也不能起到泄欲的作用。女性在醒后能够回忆起梦境的内容。
梦境最基本的象征是一次性交的历程,梦境可以引申为梦者对现实中两性情感交往的内心心理过程,梦者可以通过对这两个层面不同解析的比较,对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处境有所反思,让自己的心灵和身体更加协调,欲望和情感更加统一,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烦恼纠葛。强烈的情绪体验可能意味着压抑颇深的躯体记忆被唤醒了。
梦也有情绪吗
情绪是情感的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透过梦境的情绪氛围,就可以看到做梦者内在的真实情感。
梦因为象征表达的缘故,寓意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但梦中的情绪却通常能真实地传递给解梦者,这就给解梦者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解读方向。所以,梦境中的情绪体验是解梦的关键。
“我很久没有做梦了,这个星期一直以来我和老公因为要不要小孩子的问题生气一周了,昨天把问题谈开了达成了一致决定,决定生个小孩子。可就在昨天晚上我竟然又做梦了,梦到我和谁一起去旅行还是班集体活动不清楚,好像活动要结束了,准备把礼物发给我们就各自回家,在一个房子里各人打开背包就能看到已经放好在我们背包的礼物了,我从背包的侧面小口袋里拿出一个玉坠,看见只有右边一半,左边没有,我就让发礼物的人给我换,他在旁边的装礼物的包里找了一会,拿出一个玉白色的观音玉坠给我,可我一看左下角也缺少了一块,虽然缺口不大但是看着就明显觉得缺少一块,像是不小心在众多玉坠相互摩擦而撞掉了一块,我要求再更换,那人说没有了,如果真要换的话就下次找厂家拿个好的再给我,后续就很模糊没有了。”
做梦者与老公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有争论,现在达成了共识并做出了决定。但她的梦境反映出自己对这个决定还是不安。
人的基本情绪有五种:悲伤、愤怒、忧愁、恐惧、喜悦。梦境中的情绪和色彩如果给人强烈印象,还可能意味着梦者对应脏腑的疾病。相反,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控制自己的真实情绪,才是违背人性自然的。梦境给了习惯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们一个机会,使情绪得到适度的宣泄,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白天,我们的左右脑中,左脑掌管理性,右脑则相当善于想象和富有创造性。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尤其是浅眠时,右脑依旧会工作,只是这时右脑没有了左脑理性的控制,便会诞生许多稀奇古怪的事物,不再符合正常的逻辑。很多时候,我们经验到的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梦中的旅行象征着人生之旅,集体活动结伴,表明是从众行为。
早年的经验经常会影响甚至左右成年后的生活。梦者谈到为生孩子的事情跟丈夫摩擦,然后梦境显示出不安和担心,梦境并不仅仅是释放焦虑,还有更深的指向,就是梦者自身的早年创伤问题。梦也提示,需要“到厂里换”,象征进入无意识进行治疗。
梦表明梦者陷在人际关系困扰和内心冲突的交织中,有伤自尊。但醒来以后,忧愁和担心并没有解除,梦者又怀疑梦确实在暗示疾病。可见梦者既相信又不信任梦所代表的内在真实,与之脱离。梦者越不接触内在真实,就越容易屈服于自我暗示。与内在自我的脱离表现在实际生活中,便是梦者在用忧愁情绪来转移表达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带来的愤怒,压抑和回避第一情绪反应。忧愁加上自我暗示,造就了情绪的躯体化症状 。这样一来,工作压力大就有了根据,逃避面对就被隐藏了起来。究其根源,在于早年依恋关系不稳定带来的恐惧和造就的懦弱。这也是人际关系困扰的根源,还是理性思维与内在真实脱离的起点。
我们应直面人生问题,正确合理地表达和对待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曾经被抑制的生命潜能重新畅流起来。
第四节 禁果效应:为什么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为什么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无法知晓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更有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其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存在。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命令以美貌著称的火神赫淮斯托斯遣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让神使赫尔圣斯赠给她能够迷惑人心的语言技能,再让爱情女神赋予她无限的魅力,……她被取名为潘多拉,在古希腊语中,“潘”是“一切”的意思,“多拉”是“礼物”的意思,她是一个被赐予一切礼物的女人。
宙斯把潘多拉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耶比米修斯为妻,并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并叮嘱她绝对不能打开。
然后,潘多拉来到人间。起初她还能记着宙斯的告诫,不打开盒子,但过了一段时问之后,潘多拉越发地想要知道盒子里是什么,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那个盒子。于是,藏在里面的一大群灾害立刻飞了出来。从此,各种疾病和灾难就悄然降临世间。
宙斯用潘多拉无法压抑的好奇心成功地借潘多拉之手惩罚了人类。这就是所谓的“潘多拉效应”,即指由于被禁止而激发起欲望,导致出现“小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对越是得不到的东两,就越想得到;越是不好接触的东西,就越觉得有诱惑力;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好奇心是求新求异的内部动因,它一方面来源于思维上的敏感,另一方面来源于对所从事事业的至爱和专注。而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逆反心理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发展的内在因素,又有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一般地说,产生逆反心理要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企图标新立异或有特异的生活经历等条件。
“潘多拉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节目,每次都在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停下,留下悬念,以使听众在第二天继续收听。再如,电视连续剧往往在剧情的关键处突然插播广告,这种做法除了能提高广告的收视率,更能吊观众的胃口,不是停播不让观众看下去,而是像钓鱼一样希望观众长时间地看。
知道了这点,我们就可以更“聪明”一些,即如果有人故意吊我们的胃口,我们就要保持冷静、不为所动,避免受“潘多拉效应”的影响。例如,捂紧钱包,不被商家的“饥饿营销法”蛊惑。但是,如果对方是善意的,故意卖关子,为了给你一个惊喜。那么,你就要积极“配合”,否则会很扫兴的。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除了被动地受“潘多拉效应”的影响,还可以主动地运用“潘多拉效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是避开“潘多拉效应”,以免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是“真禁”,即自己的本意的确如此,这样我们就必须避免“潘多拉效应”,防止事与愿违。这就要求充分做好有关工作,合理解释、认真疏导,确保对方真正明白“小可能”的原因,而不“愈禁愈为”!此外,“火炉原则”最适用于这种“真禁”的情况,只有禁令像高温的火炉一样,不管谁去碰它都会被烫伤,使人充分认识、相信违禁的危害性、严重性,才能达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效果。
第二种是“假禁”,即自己的本意并非如此,通过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他想做,你也希望他这样做,却故意小让他做,激发起对方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最后成功地将其引导到自己所期待的行为或活动中来。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曾经创造过一种名为“饥饿教育”的教学法。他禁止初次到自己这里学琴的儿痛拉琴,只允许他们在旁边观看其他孩子演奏,把他们学琴的兴趣极力地调动起来,然后,铃木才允许他们拉一两次空弦。这种教学法使得孩子们学琴的热情高涨,努力程度大增,进步也就非常迅速。
“潘多拉效应”在我们得生活中普遍存在,了解其原理后,可以带给我们生活更多的启示。
购物动机来自内心满足感的获得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动机,比如,你吃饭,那可能是因为你有了饥饿感,也可能是因为食物太有食欲引发的食用欲望……我们真心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会没有任何理由的。
对于我们来说,购物行为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否有想过人们为什么会购买物品,通常来说,购物动机的类型一般有几种:
需要型。这是因需要产生的动机。人的需要有多个层次,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顾客购买服装的动机也有多种层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