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被历史遗忘的文明碎片(2)
从考古情况推测,哈拉巴文化大致在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是农业,已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当时栽培作物种类多样,有大麦小麦等等。除田间作物以外,椰枣、果品也是人们常用的食物。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等动物及各种家禽。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虽然有许多石器,但也发现了大量铜器。人们还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加工的技术,从出土的各种美奂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以想象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文化的商业兴盛一时,在大量古迹遗存的发掘中,都充分证明了其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的贸易。
从考古情况看,哈拉巴不仅农业发达,畜牧业也很发达,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创造了文字,观察了天文,钻研了数学,创造了古代发达的文明。
哈拉巴文化在兴旺了几百年之后神秘地消失了,是什么原因使哈拉巴文明走向了发展的终点呢?
有人认为是哈拉巴文明内部的激烈冲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哈拉巴文明急剧地衰落。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异族的入侵毁灭了哈拉巴文明,他们推测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入侵者的严重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上。在这次大规模的外族入侵中,居民被驱散了,从此摩亨佐·达罗荒无人烟。在哈拉巴卫城的上层有同样破坏的迹象,此外还发现有新的陶器类型与哈拉巴文化并存。在摩亨佐·达罗以南的强胡达罗和阿姆利尚未发现有较大的破坏迹象,但出现了特殊类型的陶器和其他物质文化,这一切都说明新的入侵者已占据了印度河流域的中心区。
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哈拉巴文明的破坏是由于自然灾害和生态变化造成的,例如河床的改道,地震、洪水、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等灾害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他们认为,哈拉巴土地上丰衣足食带来了人口的增加,这就促使人们过分地开发土地,破坏自然环境。哈拉巴文明产生于比较干旱的地区,这里的农业需要人工的灌溉。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人们灌溉后,水分蒸发了,大地上留下了溶解在水里的盐类,盐类不断地积累,造成土地盐碱化。土地盐碱化使植被稀少,风沙渐渐盛行,随着沙漠的扩张,终于把这块文明的发源地掩盖了起来,直到后人从沙漠下重新把它们发现。
星移斗转,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哈拉巴文明的败落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有待于历史学家和生态学家做各方面的考证与思索。
被火山吞噬的米诺斯文明
一次火山大爆发消灭了一个古老的文明社会,克里特王国被人们遗忘了,只留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传说……
在爱琴海上有一个名叫桑托林的岛屿,岛上有座桑托林火山。公元前17世纪,桑托林火山南边130公里有个克诺索斯王国,位于克里特岛城镇周围,它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米诺斯文明,为后来希腊大陆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克里特岛面积8336平方公里,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米诺斯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发展到青铜器全盛时期,以岛北克诺索斯城为中心建立了统治全岛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700年前后,克诺索斯毁于地震。后来,人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新建的米诺斯王宫更加宏伟,而其中的迷宫更是闻名天下。
曾经辉煌的米诺斯文明,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正当鼎盛时期突然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
考古学家们考证,是火山喷发淹没了米诺斯文明。公元前147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大爆发,并触发了一次骇人听闻的大海啸。这次海啸给地中海地区带来巨大灾难,希腊沿海及其岛屿的居民点均遭摧毁,桑托林火山南边130公里的克里特岛上的村镇荡然无存,米诺斯文明消失了,克诺索斯王国不复存在。少数生还的人渡海来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迈锡尼,将米诺斯的文字、艺术、先进的技术带到这里,逐渐发展起灿烂的迈锡尼文明。在大约公元前12~前11世纪时,多利安人南下,迈锡尼文明被毁。于是,克诺索斯王国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而米诺斯文明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那么,米诺斯文明是怎样的文明?它究竟藏于何处呢?
英国一位考古学家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带了一支考察队到克里特岛。经过考证,他们判定该岛首府伊腊克林南方七公里的克诺索斯地下掩埋着一座古城。1900年开始发掘。经过八年的工作,清出无数浮土,一座宏伟的宫殿出现在人们面前。
米诺斯王宫坐落于凯夫拉山麓,整个王宫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 200平方米。入口位于王宫西南部,进了宫门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甬道,甬道尽头,便是中心庭院。它的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据最低估计,总数也在1 500间以上。庭院的东侧估计是国王居住部分,有正殿、王后寝室、卫生间、浴室、库房等;西侧有一系列狭长的仓库;东南角有阶梯直通山下。
克诺索斯王宫层层相连、宫室环抱、数不清的门户和数不清的阶梯,加上无数错杂的小走廊,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王宫的建筑结构颇具特色,房屋宽敞,室内室外房间之间往往只用几根柱子划分。每一组围着采光天井的房间中,有一个长方形的主要房间,称之为“麦加伦”,意即“正厅”。以后的希腊神庙,如著名的雅典卫城等,也都沿用了这种“麦加伦”结构。
各个宫室和廊道上为数众多的壁画,集中代表了米诺斯文化的水平。几千年前留下的彩绘至今未褪,色彩相当鲜艳。颜料都是从植物、矿物和骨螺中提炼的,且在泥壁将干未干时挥毫成画,色彩渗入墙壁,故能经久保存。
整个克诺索斯王宫给人们留下的是一系列的惊叹,大到整体布局,小到细节的设计,无不闪现出克里特人的智慧之光。在一个8 0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创作出如此巨大而完美的建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克诺索斯衰落后,以迈锡尼为代表的一批大陆城市强盛起来,历史舞台转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克里特文明的许多成就被继承发展。从此,爱琴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
就这样,一次火山大爆发或其他原因,消灭了一个古老的文明社会,克里特王国被人们遗忘了。里特文化的兴亡,至今仍是考古学中令人费解的难题之一,它的神秘面纱远远未被完全揭开。
埃伯拉文化之谜
埃拉伯人建立了一座像特洛伊一样的古代名城,他们创造的塞姆语至今无人知晓,但他们的王国为什么突然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呢?
1955年,一个叙利亚农民在阿勒颇以南的特尔——马蒂克村附近的沙漠里偶然挖出了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成的狮子和一个盆子,盆上刻有行军的武士和宴会的情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十几年后,就在此地的黄沙堆下,竟然发现了一个从前未为人知的埃伯拉古国的遗址。
1962年,22岁的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埃带领一支考古队到叙利亚考察,他们在7 年前发现石狮和石盆的地方进行发掘。这里有一个面积为56公顷、高出地面15米的大土包,而在叙利亚平原上出现这种干燥多灰的大土包是罕见的现象,因此马蒂埃推测,这个大土包下或许埋藏着某种人类遗址。
经过长时间的挖掘,1968年,马蒂埃发现了一块用玄武石雕成的无头男人像,服饰高贵、仪态大方,约属公元前2000年代的遗物。雕像的两肩之间,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有26个字,译作现代文是:“埃伯拉国王伊贝特·利姆,把这尊像献给阿斯特尔神殿”。看到埃伯拉这个名字,马蒂埃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像特洛伊一样的古代名城。
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1973年,他们果然发现了一个王宫遗址,王宫周围环绕了又高又厚的城墙,尚有15米长的城墙残存着。随后,从遗址里找到的碑牌证实了这里确是埃伯拉城,亦即消亡了的埃伯拉古王国的首都。1975年9 月的最后一天,考古队在一个房间里发现了约1.5 万块泥版文书,然后又在另外两间房里发现了约1.6 万块泥版文书。这样大量的泥版文书的发现是史无前例的,一个早已消亡的并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
埃伯拉楔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是苏美尔楔形文字演化为阿卡德楔形文字的过渡文种,专家们花费了很多精力,终于将其主要内容译编出来。从埃伯拉大量的泥版文书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300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埃伯拉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到公元前2300年前后达到鼎盛,当时它是一个拥有26万人口的大国,文化发达,商业繁荣,国势强盛。埃伯拉王国为了控制幼发拉底河流域,与当时另一大强国阿卡德进行过战争,结果被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所败,埃伯拉城一度被攻占。数十年后,萨尔贡之孙那拉姆·辛再度攻下埃伯拉城,并将包括王宫在内的整个城市付之一炬。此后埃伯拉王国又几经兴衰,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便在历史上完全消失了。
初步考查表明,大多数泥版记载了埃伯拉经济账目,有些泥版是有关外交关系、王族内部和国内事务、宗教和文化事务方面的内容。有一块泥版记载着某个国王有38个儿子,另一块泥版上刻着:强奸处女者判处死刑。还有一块泥版上开列了260 座古代城市的名称,可惜大多数地名至今无法查明。
总之,埃伯拉遗址和泥版文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早被人们遗忘的文明古国之粗貌,为我们更多地了解中东早期城市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进而增进了人们对整个古代世界的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伯拉泥版中提到的不少人名、地名,事件与《圣经》中所写的相同或相似,这大概并非纯系偶然巧合。
但是,由于泥版上的一些文字是用一种至今无人知晓的古老的塞姆语写的,所以关于埃伯拉王国的很多情况尚属历史之谜。究竟埃伯拉人是如何建立起这一繁荣的古代城市的?埃伯拉王国为什么突然在历史上销声匿迹?埃伯拉人后来的去向如何及他们的后裔是什么人?泥版上所提到的200 多个城市究竟有哪些至今尚存?这些都是尚难解答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埃伯拉王国及其文明的确切历史地位目前还难以估计。究竟它是否是人们所说的“第三个人类灿烂文明的摇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米诺斯“迷宫”的传说
米诺斯迷宫的建造起源于一个传说,人们也只把它当做一个传说,可是考古学家真的发现了迷宫的遗址,这是真的吗?
相传位于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岛,早在公元前16世纪左右,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国王米诺斯在流传颇广的希腊神话中,被说成是天神宙斯和腓尼基国王阿革诺耳的女儿欧罗巴之子。
据传米诺斯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为了与兄弟竞争王位,米诺斯向海神波塞冬请求支持。波塞冬从海中升起一头白色的公牛以宣示他应允了米诺斯的恳求。同时,海神也命令米诺斯将得到的公牛献祭给他,来证明米诺斯对海神的崇敬。但是米诺斯的贪欲使他违抗了神祗,因而触怒了波塞冬。波塞冬决定要狠狠地惩罚他,让他的妻子在生下几个正常的儿女后,又让她产下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人称“米诺牛”,意即“米诺斯之牛”。米诺斯令代达罗斯特为怪物米诺牛营造了一座迷宫。迷宫是一座巨大建筑物,米诺牛的住所居中,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曲折道路与该住所相通,不晓机关的人误入这座宫殿,不是饿死在暗道,就是米诺牛的盘中之物。
后来,雅典人杀死了米诺斯的一个儿子,为了复仇,米诺斯恳求父亲宙斯的帮助,宙斯给雅典带来了瘟疫,而为了阻止瘟疫的流行,雅典人必须每年选送7对童男童女去供奉一个叫米诺陶洛斯的怪物。雅典王子提修斯为拯救雅典的童男童女,决意只身闯宫,杀死米诺牛。由于米诺斯女儿阿里阿德涅深深地爱上了提修斯,她按照代达罗斯的劝告,送给提修斯一团线球和一柄魔剑,叫他将线头系在入口处,放线进入迷宫,提修斯在迷宫深处找到了米诺陶洛斯,经过一场殊死搏斗,终于杀死了米诺陶洛斯,救出童男童女,逃出了迷宫。
起初,由于人们无法证实这些传说,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的底斯等的著作里都曾提及米诺斯的名字。后来,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探索荷马时代的遗址,发现了特洛伊城。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真正解开这个谜团的是著名的英国学者阿尔图·伊文思。
从1900年开始,伊文思在克里特岛进行发掘。不久,他就在岛的北端发现了米诺斯王宫的遗址和大量古代文物,古老的传说得到了证实。
米诺斯的王宫建在克里特岛北面的诺萨斯,整个王宫依山而建,总面积约两万平方米,高低错落有致。中央是一长方形的庭院,周围环以国王宝殿、王后寝宫,以及含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建在山坡上的楼房以及储藏室、仓库等,总计有一千五百多间宫室。各建筑间利用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互相连接,迂回曲折,显得扑朔迷离,仿佛传说中的迷宫。
在米诺斯宫发掘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但使考古学家迷惑不解的是这座宫殿为什么屡毁屡建。究其原因,说法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