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养生密码:藏医养生大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走近世界屋脊上神秘藏医学(1)

揭开藏医的神秘面纱

藏族一直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上。藏医、藏药的形成和发展,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对祖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藏医药学是仅次于中医中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正因为是西藏独有的医学,所以它与中医和西医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代医术。藏医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融入了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中医和故阿拉伯的精华而自成体系的藏医学。不仅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而且其诊疗经验涉及内、外、妇、儿及预防养生各个领域,内容极其丰富,尤其是藏医对胚胎学的认知水平、尿疹经验的丰富程度,在各类传统医学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现代医学甚为发达的今天,藏医学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藏医学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这是因为青藏高原为高寒地区,一直以来与外界交通极不方便,因而藏医学长期保持着它所固有的一些特色。例如藏药多取自高山氧气稀薄环境中生长的耐寒动的植物等。另外,在西藏,由于佛教思想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藏医学自奠基时期便具有了浓厚的藏传佛教的色彩。

藏医学认为宇宙是由小五行和大五行组成,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在人体则指心肝脾肺肾;大五行(气火土水空间)则指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依赖于大五行的运行。“隆”(气)、“赤巴”(火)、“培根”(水、土)是构成人体的三大元素(三因学说),任何一个元素的盛衰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

藏医药学的发展史

藏医藏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藏医的起源与苯教有关。藏医药乃是苯教的祖师辛饶米沃的创造。但这只是传说。其实早在公元前1世纪,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人民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一些野果、野菜、动物、矿物等可以解除人体的病痛,并且得出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到了公元4世纪,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青稞酒治疗外伤,用酥油止血等等原始简单的办法,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这意味着藏医学已经开始萌芽。

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王朝,之后他大力发展经济、统一了文字,并引进了佛教,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佛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其中医学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合婚,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医药知识。据史料记载,文成公主带来了“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种医学论著,如《门介钦莫》(即《医学大全》)等”,这些论著最终被译为藏文,合编为一部《医学大典》,这是已知最早的一部藏医学经典文献。但已失传。

公元8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珍》)等等。

吐蕃王朝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宇妥.元丹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玉妥.宁玛元丹贡布最为有名。宇妥.元丹贡布曾经到全藏各地以及尼泊尔、印度等国游学,回国后成为赤松赞德的首席侍医。后来,宇妥.元丹贡布在吸取《医学大全》、《月王药诊》的精华,认真总结个人的实践经验,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终于著成闻名遐迩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此书的形成,为藏医药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从公元12世纪开始,医圣第13代后裔宇妥·萨玛元丹贡布全面增补了《四部医典》,使藏医药学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公元13世纪西藏萨迦王朝归顺元朝,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归顺推动了藏医药学的发展。

15世纪以后,藏医开始形成南北两个学派,北方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代表,主要总结了北方高原地区多风湿的临床经验,著作有《药学宝箱》、《甘露源流》、《所需可得》《验方集成》等。南方以索卡·年姆多吉为代表,根据地处河谷的特点,擅长使用清解药物治疗温热病。著作有《草药鉴别》、《药方汇集》、《千万舍利》等。两大学派的争鸣不仅充实了四部医典的具体内容,对藏医学大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世达赖时,总理西藏政务的第司桑吉嘉措最终对《四部医典》作出了一次全面彻底的修改、补充和注解,命名为《四部医典蓝琉璃》,同时,为了使《四部医典》的内容通俗易懂。便于传习,桑吉嘉措还组织绘制了一套以《四部医典蓝琉璃》内容为基础的曼唐,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物。也是世界古代医药体系的稀世珍宝。

18世纪以后,藏医学陆续有一些论著问世,最著名的则是1840年帝马·丹增彭措所著的《晶珠本草》,作者通过实验和调查,搜集药物达2294种,除去重复或加工炮制的药物外,实收药物达1400多种。该书对药物性味、功能描述很详,可谓集藏医本草学之大成,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1889年十三世达赖时,又重刊了《四部医典》。1892年以吴登坚·旦增加措和班旦平措等人对《四部经典》进行词句补充和文法修改后成为《药王山版本》(即医学利他寺版本)。解放后由政府交给现在的拉萨藏医院保存。

大医王药师佛的功德说不尽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药师经》中说他曾发十二誓愿,主要的有“除一切众生众病,令身心安乐”之愿,“转女成男”之愿,“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使贫乏无衣者得妙衣”之愿。总之,就是愿满足众生一切欲望,解除众生一切痛苦,使众生吃好穿好,没灾没病,高高兴兴。

药师佛也因其所独具的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痼疾的功德,受到了广大病者及家属的崇拜。在《药师经》中专门讲到药师佛救助病人的方法: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这种关于药师佛的信仰在古代就很盛行。

佛法中常称佛陀为无上医王或大药师,就是因为佛能治疗众生的种种疾病。经里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嗔、痴。药师佛出世救济众生,即是为了拔除众生身心的种种病患,所以,我们绝不可以把含有崇高意义的药师,视为普通的配药人。

药师佛的功德主要为:一是满足众生一切欲望,解除众生一切病痛;二是给众生以光明和向上的希望。而这就是人类世世代代生存所向往的,所以我们说,药师佛的功德说不尽,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解除病痛的希望,还有光明和奋发向上的追求。

在佛教界,药师如来一般被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佛悲心深切,在他行菩萨道时发起十二大愿,护佑众生脱离疾病的苦痛,远离生命的灾难、障碍,解脱一切苦恼忧扰。

十二大愿的内容如下:

一、愿生佛平等

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二、愿开晓事业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三、愿资生无尽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众生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四、愿安立大乘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萨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五、愿戒行清静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静,不堕恶趣。

六、愿诸根完美

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瘖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七、愿身心康乐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八、愿转女成男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九、愿回邪归正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为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十、愿刑缚解脱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十一、愿得妙饮食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十二、愿得妙衣具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食,蚊虫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翫,皆令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