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表达——是什么控制了我们的教育
父母永远无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人生的终点,因此,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看台上,为孩子呐喊助威,起到拉拉队的作用,而不做孩子的陪跑者。
孩子的心灵是柔弱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了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用一生去修复那些伤害。
我们先来看看孙云晓教授的亲身经历。
孙云晓教授有一次给老师讲课,主题是“提倡童言无忌,防止集体失语”。讲完课有一个女老师在门口等着他,她说:“我给你讲讲我儿子的丑事。”她的儿子6岁,上小学一年级。老师上课时讲“对称”这个词,怕孩子们不好理解,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想看,人的身体有哪里是对称的?孩子们乐了,纷纷举手,说了眼睛、鼻孔、眉毛、耳朵、手、脚……
说得差不多了,她儿子一定要发言,“老师!人的两个屁股是对称的!”
全班哈哈大笑。他来劲了:“男孩的两个小蛋蛋是对称的,妈妈的……”
老师大怒,吼道:“你坐下!”同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不知道他接下来还会说什么。
老师一下课就找他妈妈去了,说她儿子的思想太复杂了,应该好好教育教育他。他妈妈一听吓坏了,赶紧找儿子谈话。
儿子听不懂妈妈的话,说:“哼,他们都不知道,我才知道呢!”
这位妈妈很担心,六岁的孩子怎么就想这些,长大了会不会变成流氓?
六岁的孩子不可能产生成年人的动机,也不可能有那个能力。其实这位母亲应该表扬她儿子观察得很准确。现在,很多父母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揣度孩子,甚至用政治的、道德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某些言行。这是很不恰当,甚至是很可笑的。童言无忌才能健康成长,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父母和老师要当孩子的法官,先得当孩子的律师。
那么,对于孩子有时的胡说八道,应该如何对待呢?下面的故事也是孙云晓教授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孙云晓教授到湖北某地讲课,讲完了课在吃中午饭时,坐在他对面的女老师老想说话,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向他提了问题。
她说,孙教授,我今天厚着脸皮跟你说说我儿子的事。您讲课的时候讲过,孩子从小要与父母分床睡觉,独立睡觉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都有好处。可我儿子都9岁了,还非要跟着我睡觉,手还非要放在某个位置。我跟他讲了很多次道理都不行。
那天我先生有点不高兴了,就找儿子谈话:“儿子,你都9岁了,是男子汉了,男子汉应该自己睡觉。”
我儿子眼睛突然一亮,指着他爸爸说:“你更是男子汉,更应该自己睡觉了。”
我先生一听急了,说:“你懂什么啊,这是我老婆!”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现在跟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
我先生一听就急了,非要揍孩子,被我劝住了。
冷静想一想,其实这个孩子天真无邪。这就是儿童的一种推理方式——顶针式推理:你怎么说过来的,我怎么说过去。孩子的见解有时候跟大人的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很容易冤枉孩子。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胡说八道是有道理的。对于孩子的胡说八道,我们有必要换个角度理解孩子,不要轻易责怪孩子。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提醒人们:“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我们知道,尊重和理解是双向的,父母现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内心,将来孩子也才会更加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情感。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都不听孩子讲话,或者不把孩子说的话当回事,其实这是很不恰当的。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很理性的。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前,一个女孩儿在海滩玩着沙子,她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
她突然想起老师在课堂上教过的海啸知识。一旦遇上这种迹象,说明将会有海啸发生。她立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
结果,这个孩子救了一百多人的生命。她的名字叫蒂莉·史密斯,当年10岁。当沉醉于海边美丽风光的其他游客对潮水突然退去,将船只和海鱼留在沙滩上感到不解的时候,蒂莉却识别出这是海啸突袭的危险预兆。
蒂莉的妈妈聪慧而理性,当她听完孩子的叙述之后,立即和麦拷饭店的工作人员,火速让海滩上的一百多名游客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就在游客离开海滩不到几分钟,十几米高的海浪朝岸边袭来。万幸的是,因为有了蒂莉,麦拷海滩成为这场海啸中少数几个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海滩之一。
然而,许多孩子在成年人的教育下,已经变得不会讲话,他们说的是老师想说的话,父母想说的话。这样的孩子,自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想问一些问题的时候,不敢问;当他有了和别人不同的想法时,不敢表达;当他观察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的时候,不敢说……这些不敢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创造性、独立性,还让孩子自卑、胆怯,甚至集体失语。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最需要是有头脑、有独特见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会有创造性、独立性。
文学大师巴金在他的《真话集》中也谈及“失语”之事。他的外孙女端端是个二年级小学生,因为贪玩回家迟了,被父亲逼迫写了一篇检查。巴金写道:
“孩子的‘检查’很短,但有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我深深体会到说谎是不好的事。’这是她自己写出来的。又是‘大人腔’!大家看了都笑了起来。我也大笑过。端端当然不明白我们发笑的原因,她也不会理解‘深深体会到’这几个字的意义。但是我就能理解吗?我笑过后却感到一阵空虚,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空话、大话终归是空话、大话,即使普及到七八岁孩子的嘴上,也解决不了问题。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讲空话、大话的苦头,一定要让孩子们重演我们的悲剧?”
孩子的集体失语现象自然与学校、家庭、社会有关,有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集体失语症的直接原因之一是教育体制所致。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其特征是选拔淘汰,让大多数人成为失败者。应试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考试。人们为了避免自己被淘汰,往往向考试卑躬屈膝。于是,集体失语症广为流行,甚至不以为耻,反引以为荣。
一位教育家剖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说:“我们对人才的选拔,是值得检讨的。我们用统一考试的办法,从很多学生中选拔‘杰出’的人。但我们知道,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真正要做的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发现新的方法,这是现在的应试考试考不出来的。所以,用考试的方法,只能看你以前积累的知识有多少。人们常常问我,你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我说,他应该有创造力,有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精神,要有学习新东西的习惯和能力,能和大家一起合作。”
如何听孩子说话、鼓励孩子说自己的话?我的建议是:
鼓励孩子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愿意诉说自己,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并且尽量耐心地听他们诉说。在交流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说话含混不清,父母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思维流畅性,丰富孩子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活跃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越是表达不清,父母在倾听的时候就越要有耐心,否则一旦孩子紧张的话,会觉得表达是件很痛苦的事。
鼓励孩子使用“自己的”语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要解放孩子的嘴巴。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说“孩子话”,宽容孩子的“狂妄”以及“胡说八道”,而且应坚信“童言无忌”,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内心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世界,杜绝孩子说空话、大话、套话。
对孩子所说的话要表现出感兴趣
当孩子在和家长说话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表现出十分认真的样子,这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近感。大人还可以一边听孩子说话,一边深深地点头:“是吗?”这样故意打打帮腔,表示“你说的我都明白”的意思,这很重要。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想法很被父母认同,就会对说话产生信心。
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电话里满怀希望地提出:“妈妈,我要果汁。”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能立即满足他,就要和他商量:“等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么?”父母认真对待孩子的需要,孩子才愿意与父母沟通。周末出去郊游,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但是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应该问:“你是想去动物园呢,还是想去水族馆呢?”这样的提问会使孩子乐于选择,更有利于孩子将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
在读书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挑选一些合适的图书,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中描述的情景,和孩子一起想象情节的变化,鼓励孩子想一想结局怎样,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的好方法。读故事书时,改变一下读的方法,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给孩子一个吸收和连接已有经验的时间。
因势利导,为孩子创造好的语言环境
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先要规范自己的语调,以供孩子模仿。说话的主题最好就是孩子当下的活动。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拼图,家长就可以凑过去询问孩子相关的事情。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语言水平,否则会出现他们不理解的情况,那他们就不喜欢沟通了。